正文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译文 阿难!这样的善男子,成为佛子以后,具足了无量如来的妙德〈注一〉,随顺十方国土〈注二〉,名为欢喜行〈注三〉。
注一 按华严经说‘此菩萨学习诸佛本所修行。忆念诸佛本所修行。乃至云:住持,显现,演说诸佛本所修行。’故佛德无不具足。
注二 即是广行布施。按华严经说‘随顺方土,有贫乏处,以愿力故,往生于彼豪贵大富,财宝无尽,行财施。乃至身肉不惜。行法施则与说三世平等,乃至菩提涅槃。’这都是随顺之义。
注三 按楞严正脉说‘此是施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为大施主故。结名欢喜行者有二义:一者见有来乞者,作福田想,作善友想,倍生欢喜。二者随乞施与,令诸众生,悉皆满足。’这都是华严经中之义。
正文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译文 已经得到欢喜后,又以戒德感化众生〈注一〉。名为饶益行〈注二〉。
注一 戒德备于已,故感化成于外。不劳费力,而利益无不周遍。
注二 按楞严正脉说‘此是戒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护持净戒故。结名饶益行者,亦有二义:一者自能住无上戒,善自饶益。二者令他住无上戒,亦饶益他,详如华严,兹不繁引。’
正文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译文 以自觉之理觉悟于他,得到他没有违拒〈注一〉,名为无嗔恨行〈注二〉。
注一 若他不能觉,即是违拒,自己厌而舍离,即是嗔恨。现在以自觉之理觉他,他易觉而已不厌,故无嗔恨。
注二 楞严正脉说‘此是忍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常修忍法故。
但彼名无违逆行,盖以甘受外难,无违逆他名忍。此名无嗔恨行,乃取自无嗔恨,堪忍教化名忍也。’
正文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