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楞严经卷八说什么

发布时间:2019-07-02 16:26:19作者:楞严经读诵网


正文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译文 前以定心增进,而成护法之因。此以慧明保持不失,而成回向之因。因保持不失故能以妙慧之力,回答佛之慈光,向佛安住〈注一〉,犹如双镜光明相对〈注二〉,其中妙影,重重相入〈注三〉,名为回向心。

注一 即念念常住于佛境中。

注二 前接佛气分,蒙佛慈光,佛心中已有自影。此时回佛慈光,向佛安在,自心中亦有诸佛之影。自心中有佛影时,佛已入于自己心中,佛心中有自影时,自心也入佛心中。

注三 自己入佛心中时,已带佛影,以与佛气分相接时,自心中即有佛故。佛入自己心中时,也带自影,以回佛慈光时,佛心中即有自故。所以说:自心佛心,重重相入,犹如双镜相对。其中妙影,即比喻为佛心中有自己之影,自心中也有诸佛之影。重重相入,表示自入佛心中时,已带佛影,佛入自心中时,也带自影。自心佛心,非一非异,不妨于无回向中,强立回向。

正文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译文 自心与佛光,冥应潜通。获得佛定〈注一〉,不唯得定,并能得果,所以说为无上妙净〈注二〉,而安住于无为,永不遗失〈注三〉,名为戒心住〈注四〉。

注一 佛定即那伽大定,无有不定时。

注二 无上即是佛果。妙即菩提,以能出烦恼缠故。净即涅槃,以能离生死秽故。

注三 此时上求佛道,信知无佛可成;下度众生,信知无生可度;故能安住无为。

注四 因为信力增长,不起丝毫有为之念。故无遗失。

正文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译文 住戒自在〈注一〉,定戒常凝,得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注二〉,道戒妙净,得觉法自性性意生身〈注三〉,律仪无为,得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注四〉,由此故能游于十方,不惟游于十方,且能随愿所之,愿去何所?一念即至。因此名为愿心。

注一 住戒自在是无论在定,在道,在律仪中,都是任运清净,定戒常凝,得三昧乐。

注二 以三昧力,得自在乐,普入诸刹,随意无碍。

注三 觉了诸法自性如幻,本无所有,故能随意普入。

注四 随诸众生种类现形,如镜现相,而无作为。

解 据楞严正脉论十心。前六修自心,后四合佛德。又据灌顶大师疏说:初一为信之本体,后九为信之德相。又前九属内行德,后一属外化德。

正文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译文 阿难!这样的善男子,用真正的方便〈注一〉,发这十种信心,磨炼治习,使圆通之心,更精更明,这十种心,处处不离圆通妙性,相互涉入〈注二〉。最后圆成真纯无妄唯一的菩提心。

〈注三〉故名发心住。

注一 前文文殊菩萨所说偈中‘圣心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可知耳根圆通,独为真实方便。

注二 十心中随发一心,其他九心,都递互相摄相入,心心都是这样,所以圆成菩提一心。

注三 按大乘起信论说:菩提心有三种:一是直心,心正念真如法故。二是深心,乐集一切诸善法故。三是大悲心,广度一切诸众生故。十心中初一中道纯真,即是直心。从二至九,即是深心。后一能游十方,即大悲心。既十用相互涉入,故随起一心,即三心俱足,故得圆成菩提之心。

正文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首页123456789101112131415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讲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