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又名灌顶章句〈注一〉,诸菩萨万行〈注二〉首楞严〈注三〉。
注一 此经原是中印度那烂陀寺大道场经,从灌顶部中录出。故名灌顶章句。
注二 依此经修因,能成就诸菩萨万行。
注三 见前释题。
解 按灌顶大师疏中说‘印土密部有五:东方阿纾佛,名金刚部。南方宝生佛,名灌顶部。西方弥陀佛,名莲华部。北方成就佛,名羯磨部。’此说与今天西藏密宗之说完全相合,而浅识之徒每谤密宗非佛法。甚而引此经后文五阴魔境与密宗不思议境界相比,认为密宗祖师为阴魔附体,不但有违如来无诤之教,且种堕地狱之因,实为可叹!
正文 汝当奉持。
解 按楞严正脉说‘盖必以智照境,随机受益,从性起修,尽其要妙,满其因果,方为能奉持也。’又按楞严经指掌说‘初则显其尊胜,令生信乐,次则彰其力用,令知修习。须依理起观,成观须显密双修,必至因圆果满。奉以自修,持以教人,二俱究竟矣。’
正文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罗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译文 说完这番话后,即时阿难与及大众,得蒙如来的开示,密印〈注一〉般怛罗的意义〈注二〉,同时得闻此经了义的名目〈注三〉,顿然悟知禅那修进圣位的增上妙理〈注四〉,于是心虑虚凝〈注五〉,断除三界修心的六品〈注六〉微细烦恼〈注七〉。
注一 密印即是圆通妙性,得此可以成佛故为印,众生不知故为密。也就是前文第一题中所称的无上宝印。
注二 这里所说的伞盖包括自利利他两重意义,伞即自覆意义比较多,覆他意义较少。盖则是覆他意义较多,自覆意义较少。其实诸位中,有些是以自利为主,有些又是以利他为主,而实又各各互具,不过自利或利他,或多或少,各有不同而已。
注三 此经五种名目,虽然各显一义,其实一即包含一切,故通称了义。
注四 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因为从三渐到等觉,历历都是修心,理上加增上妙三字,正表此理为了义。
注五 正当顿悟之时,一切心思智虑互解冰销,当体寂然。
注六 三界烦恼有二:一是见惑,在初果见道位断。二是思惑。思惑烦恼又有三,一是欲界思,二是色界思,三是无色界思。欲界思有九品,前六品在二果时断,后三品在三果时断。上二界思八地各有九品,共七十二品,在四果时断。阿难现在初果,因心虑虚凝,故已至二果,断除欲界前六品思惑。
注七 见惑分别名粗,思惑任运为细。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