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第二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发布时间:2019-06-25 14:13:41作者:楞严经读诵网

第二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杂犍度世第一法品第一之二

问曰。世第一法为几念处。答曰。现在一坏缘法念处。未来四。问曰。世第一法为几缘。答曰。为四缘。因缘者相应共有因。次第缘者。与苦法忍作次第缘。境界缘者忍智所缘。威势缘者除其自体。余一切法是彼缘生法。于世第一法亦有四缘。因缘者相应共有法。次第缘者苦忍是。境界缘者欲界五阴是。威势缘者除其自体。余一切法是复有义说者。云何名出世第一法。答曰。苦法忍是。所以者何。是圣道种子故。复有说者。金刚喻定是。所以者何。能尽诸结得究竟果故。复有说者。尽智是。所以者何。以初得尽智。余无漏法时净修故。复有说者。正三昧是。所以者何。得一切有为法中正定最胜故。复有说者。涅槃是。所以者何。一切法中最妙胜故。复有说者。阿罗汉最后心是。所以者何。凡夫人最后心。名世第一法。阿罗汉最后心。名出世第一法。评曰。不应作是说。彼阿罗汉最后心。非出世法故。如先说者好。问曰。颇有世第一法不与苦法忍作次第缘耶。答曰。有。世间第一法。色心不相应法则是。问曰。颇有相应法不与苦法忍作次第缘耶。答曰。有。未来修者是也。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以信心。得正决定。是名世第一法与苦法忍作次第缘。余精进念定慧心。是名世第一法。而不与苦法忍作次第缘。说相似法沙门说曰。受与受作次第。不与想等。余数法亦如是。心法生时。遇缘便生。若爱前缘生乐受。欲有所想生想。欲有所作生思。问曰。若然者无相似次第义。答曰。有。但非一一次第耳。如汝法中。无想众生。生时心灭。死时心生。想去虽远得作次第。我法亦尔。如受灭想等生。复还生受。相去虽远得作次第。评曰。不应作是说。心与心作次第。受与受作次第。心心数法。一一次第生。作次第缘。若作是说与经文相违。如说云何心次第法。答曰。心心数法是也。若然者复更有过。如依有觉有观三昧入无觉无观三昧。有觉有观三昧。不应与无觉无观三昧作次第缘。不相似故。无觉无观三昧。则不从次第缘生。若依无觉无观三昧入有觉有观三昧亦如是。若然者无解脱。何以故。欲相应心唯次第生。欲相应心不净观等及诸善心。无由得生。若善心不生则无解脱。有如是等过。如先说者好。

以何等故名世第一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前虽说世第一法体性。未说所以名世第一法。今欲说故。犹如有人世称言胜。未知为以族姓财力眷属言为胜耶。彼亦如是。今欲说其所以名世第一。名第一者。此心心法于余法为最为胜为长为尊为上为妙。以如是等义故名为第一。问曰。言第一者。于世法中为都胜为分胜耶。若都胜者。彼则不胜见谛边等智何以故。彼等智见道眷属不相离。慧力胜故。一切见道慧力偏多。复次彼亦不胜净修勋禅。何以故修勋禅者。不与凡夫同生一处。复次彼亦不胜得尽智时一切善根。何以故。得尽智时。所修善根。永离一切诸垢障故。复次彼亦不胜空空三昧无愿无愿三昧无相无相三昧。何以故。空空三昧等。乃至恶贱无漏。何况有漏。若分胜者。彼暖顶忍法。亦应言第一。答曰。或有说者应言分胜。何以故。唯胜暖顶忍法等故。复有说言。第一者。彼则胜一切凡夫所得禅无量解脱。除入一切入乃至第一。有中思故。或有说者。彼则都胜。言都胜者。非谓一切事业中胜。但以能开圣道门故。胜彼见道边等智。虽是见道眷属不相离慧力胜。而不能开圣道门。如等智净修勋禅尽智。俱生善根。空空三昧等。不能开圣道门亦复如是。或有说者。一切都胜。以能开圣道门故。见道边等智。虽是圣道眷属。乃至慧性偏多。若当世第一法。不开圣道门者。彼则不修。若得修者。皆是彼世第一法功用之力。余净修勋禅尽智俱生善根空空三昧等。亦复如是。问曰。第一有何义。答曰。最胜义是第一义。得妙果义是第一义。能入胜分破有顶义是第一义。最后心义是第一义。如高幢顶更无有上。问曰。上言最胜等有何差别。答曰。或有说者。无有差别。所以者何。此言皆是叹说上妙之义。或有说者。以善根故。而有差别。于不净安般名为最。于闻慧名为胜。于思慧名为长。于暖法名为尊。于顶法名为上。于忍法名为妙。或有说者。以地故而有差别。若依未至名为最。若依初禅名为胜。若依中间名为长。若依二禅名为尊。若依三禅名为上。若依四禅名为妙。或有说者。边顶义名为最。上义名为胜。增善义名为长。升进义名为尊。坚牢义名为上。满足义名为妙。复有说者。能与苦法忍作次第故名为最。胜诸凡夫善根故名为胜。逮胜进故名为长。胜世俗善根故名为尊。无二故名为上。与无漏相应故名为妙。复有说者。以最故名胜。以胜故名长。以长故名尊。以尊故名上。以上故名妙。复有说者。是凡夫最后心故名为最。犹如树端。能开圣道门故名为胜。根猛利故名为长。于达分善根中胜故名为尊。折伏烦恼名为上。得好果故名为妙复次此心心法。舍凡夫性者。问曰。舍凡夫性为世第一法。为苦法忍耶。若世第一法舍凡夫性者。云何于一刹那。以凡夫法舍凡夫性。若以苦法忍舍凡夫性者。为以生时舍。为以灭时舍。若以生时舍者。云何未起法。能有所作。若以灭时舍者。彼已灭已复何所舍。答曰。或有说者。即彼世第一法时舍。问曰。若然者云何于一刹那。以凡夫法舍凡夫性。答曰。凡夫性。世第一法相妨碍。是故住世第一法时舍。犹如象师乘象策象。马师船师胜怨之人亦复如是。复有说者。苦法忍生时舍。凡夫性灭时。断见苦所断十使。如灯生时破闇。已生燋炷尽油。问曰。若尔者云何未起法。能有所作。又一法不应能作二事。答曰。若然者有何过。一切内法有二种。于未来中。能有所作相应者苦法忍是也。不相应者生相是也。一切外法。于未来世。能有所作。唯灯是也。或有说者。世第一法。苦法忍共舍凡夫性。世第一法如无碍道。苦法忍如解脱道。世第一法与凡夫性。成就得俱灭。苦法忍与不成就得俱生。世第一法。依苦法忍。苦法忍助其势力。能舍凡夫性。譬如羸人依因健者能伏怨家。彼亦如是。得圣法者苦法忍是也。舍邪性者世第一法是也。问曰。邪性有三种。一趣邪性。二业邪性。三见邪性。趣邪性者。三恶趣是也。业邪性者。五无间业是也。见邪性者。五见是也。于此三种邪性为舍何等。若舍趣业邪性者。尔时则不成就。若舍见邪性者。道比智现在前。尔时乃舍。答曰。三种俱舍。问曰。云何俱舍。答曰。不趣不作不行名为舍。不趣者舍趣邪性。不作者舍业邪性。不行者舍见邪性。问曰。若然者住上忍时已舍。何故乃言住世第一法舍耶。答曰。破其所依故。诸烦恼以凡夫性为所依。能起生死过患。犹如师子依于窟穴能害诸狩。彼亦如是。是故说住世第一法时舍。或有说者。苦法忍是邪性对治。问曰。趣邪性业邪性是修道所断。何以乃言苦法忍是其对治耶。答曰。对治有众多。有舍对治有断对治。有持对治。有不作对治。有不趣对治。苦法忍是凡夫性舍对治。断见苦十使是断对治。诸无漏道是持对治。不作无间业及余不善业是不作对治。不趣恶道是不趣对治。如是等名舍邪性。得正性者苦法忍是也。得正决定者见道是也。问曰。一切圣道是正决定。何故独称见道是也。答曰。或有说者。诸烦恼令众生善根不熟。爱润增长染着不离。彼见谛道能令众生善根成熟。干竭爱水离诸染着。不作覆障。不为所坏。不杂余心。是故见道名正决定。或有说者。众生根熟入于圣道。是故见道名正决定。复有说者。拔烦恼根入于圣道。是故见道名正决定。复有说者。舍五人种入八人性。是故见道名正决定。或有说者。扶持长养名正决定。犹如牛马因于水草长养性命。一切圣人。因于见道长养慧命。是故见道名正决定。或有说者。此法解缚永更不系。是故见道名正决定。或有说者。正必定义是决定义。自有决定而非正所谓邪定是故必定名正决定。或有说者。相应如法义是决定义。见道相应如法故名正决定。问曰。诸正是正性耶。答曰。诸正性彼正也。颇正非正性耶。答曰。有。世第一法是也。问曰。以何等故。世第一法是正而非正性耶。答曰。或有说者。众生无始已来。烦恼恶行。邪见颠倒。恼乱此心。住世第一法而能制伏。是故名正体。是有漏为使所使不名正性。复有说者。等义是正义。犹如称悬在中物偏则低。如是世第一法。等住凡夫性。见道中间。若苦法忍。生圣道偏多。是故等义是正义也。复有说者。等义是正义。佛辟支佛阿罗汉等住上上法故。是故等义是正义也。复有说者。等现前行义是正义。一切行人皆同住一刹那故。复有说者。彼世第一法与苦法忍四事同等。所谓地根行缘地者。如苦法忍。依何地与何根相应。行何行缘何法。彼亦如是。与苦法忍四事同故。名为正体。是有漏为使所使。不名正性。

世第一法。当言欲界系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先已说世第一法体性。及说所以名世第一法。未说在何界系。如人言胜。已说胜事。未知住处。今欲说故。故作此论。或有说者。为止并义者意故。如摩诃僧祇部说。世第一法是欲界系。如犊子部说。是色无色界系。何以故。若地有圣道处。亦有世第一法。如昙摩掘部说。或言三界系。或言不系。或言非不系法。为止如是等并义意故而作此论问曰。以何等故。世第一法不当言欲界系。应说其所以。不可但以言故。此义便立。答曰。不以欲界道得断诸盖。亦不能制伏缠。亦不能令现前不行。所言断制不行者。谓究竟断制不行。何以故。以欲界中无道能令盖缠究竟断制不行故。问曰。以何等故。欲界中无道能究竟断盖制伏缠耶。答曰。或有说者。欲界中不善根强善根弱。是故无道能断盖制缠。色界善根强。无不善根。是故有道能断盖制缠复有说者。欲界不善根如旧住。善根如客。旧住有势。客则无力。是故无道。色界善根如旧住。无不善。是故有道。复有说者。欲界善不善同一系缚。是故无道。色界善根。欲界不善根。不同系缚。是以色界道。能断欲界盖制缠。复有说者。欲界威仪。无有忌难犹如夫妻。色界威仪。共相敬难犹如母子。复有说者。欲界是破惭愧法。如居士子与旃陀罗子交。色界有惭愧。如王不与旃陀罗交。复有说者。欲界爱结。爱欲界善根。以爱善根故。不能生厌离想。欲界爱不能爱色界善根。以不爱故。能生厌离想。以如是等因缘故。欲界中无道能断盖制缠。色界有道能断盖制缠。或有说者。言断盖者。是究竟断。制伏诸缠不现前行者。是须臾断。如究竟须臾断如是。有缚无缚有影无影有片无片亦如是。复有说者。言断盖者害其根本。言制伏不现前行者。是制伏诸缠。复有说者。言断盖者。拔诸烦恼。制伏不现前行者。是制伏诸缠。问曰。欲界中虽无究竟断盖制缠道。可无须臾断盖制缠道耶。答曰。有。但不可信。何以故。不坚牢。不久住。不相续。不相着。不久住心中不能久伏烦恼得正决定。犹如水上浮萍以小石投之。虽散随合。虾蟆入中。数散数合。有如是等缘故。欲界虽有须臾断道。而不可信。色界断道可信。何以故。牢固久住相续相着。久住心中能制伏烦恼。得正决定。犹如大石投浮萍中散而不合。龙象入中亦散不合。有如是等缘。是故色界道。能拔诸盖制缠害。诸烦恼制伏不行。问曰。若然者如汝所说。世第一法应唯在未至禅。所以者何。断欲界盖制缠对治道。唯在未至禅。余上地则不应有。答曰。对治有二种。一断对治。二过患对治。若依未至禅。断欲界欲。有二种对治道。余上地虽无断对治。有过患对治。尊者瞿沙说曰。六地中尽有断欲界欲二种对治道。所谓断对治。过患对治。何以故依未至禅。断欲界欲。其余诸地而不断者。先已断故。犹如日光于一切时与闇相妨。日初出时已破夜闇。其余日分。虽与闇相违。而不破者。先已破故。亦如六人同一怨家而共议言。随于何处获便害之。犹如有人次持六灯入于闇室。初灯破闇。其余诸灯。虽与闇相违。而不破者。先已破故。如是六地中。尽有断欲界欲二种对治道。乃至广说。复次云何知六地中尽有断欲界欲二种对治耶。若当六地中无断欲界欲二种对治者。行者依上地。得正决定。不应分别欲界。亦不作证。然能分别作证。以是缘故。知六地中尽有断欲界欲二种对治。若以欲界道。能断盖制缠。亦能除欲界结。乃至广说。问曰。世第一法。不能断结。何以言若当以欲界道得断盖制缠。乃至广说。答曰。世第一法。虽不能断结。而此善根妙胜第一。在深远处。宜应与彼地离欲界道同在一处。是故以道证之。问曰。以何等故。世第一法不能断结耶。答曰。彼善根微小法身未长。虽尔有大威势。以善根微小法身未长。不能断结。有大威势故。不为诸结之所毁坏。如师子子身小未长。不能害狩。有大威势。一切诸狩不能侵害。或有说者。世第一法。是一刹那故不能断结。问曰。苦法忍亦一刹那。何以能断结耶。答曰。彼虽一刹那。后有同性相续故。是以能断。或有说者。彼是方便道。不以方便道能断烦恼。但不以欲界道得断盖制缠。亦不能除欲界结。乃以色界道。得断盖制缠。乃至广说。作义者说曰。以何等故。世第一法不欲界系耶。或有说者。欲界卑贱。彼善根尊胜。复有说者。欲界薄淡。彼善根美妙。复有说者。欲界散乱。彼善根寂定。复有说者。欲界非修。彼善根修。复有说者。欲界非离欲法。彼善根随顺离欲法。复有说者。若世第一法是欲界系者。有自缘过。云何名自缘过。如苦法忍缘欲界五阴。若世第一法是欲界系者。亦应缘欲界系五阴。若缘欲界系五阴。彼应自缘。若不缘者复违经文如说如苦法忍所缘。彼世第一法亦缘。便有如是自缘之过。作义者说曰。以何等故。世第一法是色界系。答曰。色界法能与三种道作次第缘。所谓见道修道无学道。余界不能与三道作次第缘。若欲界能与三道作次第缘者。则有世第一法。如三道三地三根。初生法智分。次生比智分。如是等色界种种诸功德。应当广说。以何等故。世第一法。不当言无色界系。答曰。得正决定。先见欲界苦谛苦行。后色无色界俱。问曰。苦谛有四行。何以此中说见苦时。但说苦行。不说无常空无我行耶。答曰。此文应作如是说。得正决定时。先见欲界苦谛。不应言苦行。然不尔者。彼作经者。有何等意。答曰。为现初始次第方便法故。如说苦行。无常空无我行。亦应如苦行说。复有说者。以苦行唯在苦谛中。无常行在三谛中。空无我行在一切法。复有说者。此苦与一切有法相违。能弃生死。犹如小儿。虽有种种美食在前。有人语言。此食是苦。即便舍之。复有说者。一切众生老少愚智。内道外道皆信是苦。复有说者。此苦粗现易以智知。所以者何。佛说苦智。为缘何法。即缘苦法。如智所知觉所觉行所行。根根义缘所缘。应如智说。复有说者。说苦文句。久远所传。古昔诸佛皆说苦行。是以行者先见于苦。问曰。以何等故先见欲界苦。后色无色界俱。答曰。或有说者。欲界苦粗现。在了了易见。是以先见。色无色界苦细不现。不了了难见。是以后见。问曰。若然者色界苦粗。无色界苦细。何以俱见耶。答曰。以定不定故。欲界不定是以先见。色界苦虽粗。与无色界俱同定故。是以俱见。如是定不定。住离欲地住不离欲地。住修地不住修地。说亦如是。复有说者。欲界苦。是行者身生病苦痛。是以先见。色无色界苦。非行者身不生苦痛。是以后见。复有说者。欲界苦近是以先见。色无色界苦远是以后见。如近远。现见不现见俱不俱此身他身亦如是。复有说者。行者成就欲界凡夫性故。是以先见。不成就色无色界凡夫性故。是以后见。复有说者。行者于欲界苦现见故。是以先见。色无色界苦不现见故。是以后见。问曰。若色无色界苦不现见者。行者云何见耶。答曰。现见有二种。一离欲现见。二自身现见。行者于欲界苦。有二种现见。一离欲现见。二自身现见。于色无色界苦。有一种现见。所谓离欲现见。犹如商人有财两担。一自负之。二使人担。于自所负有二种现见。一知物现见。二知轻重现见。于他所担有一种现见。所谓知物现见。复有说者。欲界苦有三种。善不善无记。是以先见。色无色界苦有二种。善无记。是以后见。复有说者。见欲界苦时。断二种结。不善无记。见色无色界苦时。唯断无记。如不善无记。有报无报生一果生二果。无惭无愧相应。无惭无愧不相应。当知亦如是。复有说者。谤言无苦。先从欲界。后色无色界。若信有苦。亦应先从欲界后色无色界。如诽谤生信。无智有智疑决定邪见正见。当知亦如是。若圣道起。先辩欲界事。后色无色界俱。问曰。见道办事有何差别。答曰。或有说者。无有差别。或有说者。亦有差别。知聚是见道。断结是办事。复有说者。知智是见道。断智名办事。如是智作证明得作证明解脱道道果。当知亦如是。复有说者。能见缘境界是见道。所作是办事。复有说者。一刹那是见道。后相续者名办事。如一刹那后相续。入数数入。当知亦如是。复有说者。无碍道所作名见道。解脱道所作名办事。如无碍道所作解脱道所作。远恶修善。舍无义得有义。出下贱入胜处。弃爱炽然。离爱安乐。当知亦如是。若得正决定时。先见无色界苦谛苦行。如是世第一法。当言无色界系。乃至广说。问曰。得正决定时。不先见色界苦。不妨世第一法得名色界系。如是得正决定时。不先见无色界苦谛苦行。世第一法。是无色界系有何过耶。答曰。色界中有遍缘知智能缘下地。是故得有世第一法。无色界中无遍缘知智能缘下地。是故无有世第一法。但圣道起先办欲界事。乃至广说。不应言世第一法是无色界系。作义者说曰。以何等故。世第一法不当言无色界系。或有说者。彼无色界。非因非地非器。以非器等故。是以无世第一法。复有说者。若彼处有观谛善根如暖顶忍者。是处应有世第一法。彼无色中无故无世第一法。复有说者。若有见道处。则有世第一法。无色中无见道故。无世第一法。复有说者。若地有智遍缘一切法。亦有断结对治道。则有世第一法。欲界中。虽有智能缘一切地。而无断结对治道。无色界中。虽有断结对治道。而无智能缘一切地。是故欲界无色界。无世第一法。复有说者。欲界善根不寂静故。无世第一法。无色界道极寂静故。无世第一法。复有说者。欲界善根羸弱故。无世第一法。无色中非其境界故。无世第一法。复次或有说者。入无色定除去色想。乃至广说。问曰。不应言。复次或有说者。若言。复次或有说者。义则不定。应作是说。入无色定除去色想。乃至广说。所以者何。同明一义故。不应如先说无色界苦谛苦行等。应作是说。入无色定除去色想。乃至广说。何以故。此是根本义故。应作是说。而不尔者彼有何义。答曰。言语有二种。一者方便。二者根本。先所说者是方便语。后所说者是根本语。复有说者。先所说者明苦法忍缘欲界法。后所说者明世第一法与苦法忍同一缘。当知无色界不能缘欲界。问曰。除去色想。体性是何。答曰。七地。谓四无色定及三未至。问曰。此处言除去色想。四大犍度。亦说除去色想。如波罗延说偈。

除去色想能断欲爱于内外法

无不见者

如众义经说偈。

亦不有有想亦不无无想

如是除色想能断渴爱因

如是等有何差别。答曰。或有说者。此处说除去色想者。除下地色想四大犍度。言除去色想者。除有对色。如波罗延众义经所说偈。除去色想者。断缘色爱。或有说者。此处言除去色想者。是四念处四大犍度。言除去色想者。是身念处。如波罗延众义经所说。除去色想者。是法念处。复有说者。此处言除去色想者。是四无色定及三未至四大犍度。言除去色想者。是第四禅。波罗延众义经所说偈。除去色想者。除爱缘色。复有说者。此言除去色想者。此内外道。共除色想法。余三是不共除色想法。

世第一法当言。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复为止彼人意言世第一法是欲界系故。复有说者。先已说世第一法体性。已说所以。已说界未说地。今欲说故。复有说者。先虽明世第一法是色界系。色界中有三种地。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地。未说世第一法为在何地。今欲说故。所以者何。色界善根有在一地者。如净解脱等。有在二地者如喜等。今欲说世第一法所在地故。是以作论。世第一法。或有觉有观。乃至广说。云何有觉有观。答曰。若依有觉有观三昧。得世第一法。如未至禅初禅是也。问曰。上言依者有何义耶。答曰。或有说者。共俱生义。是依义。彼世第一法生时。相应定力故。持彼心品使不散乱。是依义也。何以知之。有成文说共俱生义是依义。如说。若依空三昧得正决定。是中即说俱生是依义。如苦法忍与空三昧相应。是共俱生依义。空三昧亦与世第一法相应。是名依义。复有说者。与次第缘义是依义。如增上忍相应三昧。与世第一法作次第缘。是名依义。评曰。即依彼地。是名依义。如是说者好。云何无觉有观。答曰。若依无觉有观三昧。得世第一法。是名无觉有观。如禅中间是也。云何无觉无观。答曰。若依无觉无观三昧。得世第一法。是名无觉无观。如二禅乃至第四禅是也。问曰。何以说世第一法在三地耶。答曰。为止并义者意故。如弥沙塞部说世第一法是有觉有观有相有势无定。是凡夫性缘有为有觉有观者。能分别故。有相者能缘故。有势者难得故。无定者。无相似心相续故。是凡夫者。凡夫身中可得故。缘有为者。缘诸行故。为止如是并义者意故。说在三地。若依未至地得正决定。彼一地见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若依初禅得正决定。彼二地见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若依禅中间得正决定。三地见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若依二禅得正决定。四地见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若依三禅得正决定。五地见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若依四禅得正决定。六地见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复有说者。若依未至禅得正决定。一地见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若依初禅得正决定。二地见道修。二地世第一法修。若依禅中间得正决定。三地见道修三地。世第一法修。何以故。皆是一地法故。此中有漏法。一种使所使故。此中诸善。展转为因故。二禅以上如先说。评曰。彼不应作是说。何以故。若依无觉有观三昧。得正决定。得二种世第一法。有觉有观。无觉有观。若然者则违经文。如说云何名无觉有观。若依禅中间得世第一法。是名无觉有观。如先说者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讲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