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学生读古文学博士任教中国高校
在电话上听本杰明·K·哈默(Benjamin K. Hammer)说话,你大概会认为那是个自小在汉语环境下长大的人,因为他把普通话的四种声调读得太准了。
其实,哈默是高三才开始学习普通话,那时他在加州圣约瑟一所高中上学。
20世纪90年代,那所中学还没有开设汉语相关课程,哈默只好在一所社区学校上夜课来学习普通话。
“美国人对东方文化和历史非常感兴趣,比如宗教、功夫以及中药所体现的文化。”哈默说。
哈默是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的美国人中的一个。除了学习普通话,他在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上学时还向一位中国老师学习了功夫。他从他的功夫老师那里得到了他的中文名字——孟巍隆。
“我跟我的功夫老师用同一个姓,因为中国有句俗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哈默解释道。
哈默在美利坚大学主修国际关系,辅修科目毫不犹豫地选了汉语。自那以后,哈默在学习汉语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在本专业上还要多。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学起来很难,但我就是喜欢汉语。”
“西方人很少有汉语说得非常好的。我觉得汉语能让我在同辈中脱颖而出,而不是西班牙语。”他说。
哈默在山东大学获得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学位,又花了四年在北京大学攻读这一专业,获得了博士学位。
今年37岁的哈默在济南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任教。他还是《中国人文杂志》英文版的副编辑,这是1951年创刊的著名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文史哲》的英文副刊。
哈默每天都会花好几个小时丰富自己的知识。
他书桌上堆满了书本和纸张。书桌旁的两个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字典以及《四书》等中国古典作品。书桌左边的墙上挂着一幅图,那幅图展示了中国的历史。
“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对专业了如指掌,才能把学生教好。”哈默说。
课堂上,哈默还会用普通话与学生讨论将中国古典作品翻译成英语。(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