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南传佛教基本礼仪

发布时间:2023-11-01 10:57:58作者:诵读

从佛教意义来讲,没有什么可分为大乘、小乘,只有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从严格意义上说,小乘佛教应该为南传佛教,或者称为巴利语系佛教、上座部佛教。然而大乘佛教则应称为汉语系佛教或是汉传佛教及北传佛教。释迦摩尼佛到中国时,也就是梁武帝时期因为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的变革,才有了百丈禅师的《百丈清规》,而大乘及小乘也是因为主张观点不同,各国历史文化的推崇思想观念不同而划分出来。

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行愿不同

禅者曾曰:”普贤菩萨代众生受苦、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等,都是显示了大乘佛教的奉献精神,每天功课都要发四弘誓愿。这都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愿力,也是大乘佛教的最具特色的宏大愿力。”我们在《华严经》里有讲到:“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愿力的体现和奉献精神的体现,不管是我们国家、日本、韩国、朝鲜大乘佛教都非常完整的体现。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在佛教的历史上都可以看到,佛教从各世代的环境中历经了种种曲折,都有很多光辉的事迹。就如保存下来的风景名胜,在中国可以说数不胜数,九十年代初数据达到了百分七十以上。这些财富是无法估量的,到现今还起着作用,这些都是佛教徒愿力的结晶。小乘佛教及南传佛教如缅甸的大金塔等古迹,而南传佛教讲究的是个人个体修行,个人的宁静和精神生活的充实。大乘佛教同样要追求自身的安宁、安详、完善,但这安宁、安详、完善的是要在奉献当中来实现,这体现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愿力不同,修行的重点不同,修行的先后次第不同。

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见地不同

禅者曰“大乘佛教认为烦恼即菩提,深思即涅槃。这个“即”并不是说两者之间没有区别,而是要在超越过程中实现两者之间的平等。”古代有一个成语叫“见贤思齐”,还有“彼即丈夫我亦尔”,故人以尧舜作为做人的榜样,所以就说“人皆可成尧舜”。就是这样的思想铺垫,佛教的人人皆可成佛、当下就是佛、即生成的思想在我们国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禅者曰:“这就是见地的问题,有这种见地,才有这样的追求。”禅宗特别强调见地,强调“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禅者曰:“什么是见呢?就是要当机立断的承认自己是佛,你才有断烦恼破无明的勇气,才能有去掉一切习气毛病的勇气。如果我们自己觉得离佛很远,我们就没有成佛的希望,那我们在修行上的上进心一定会受到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告诉我们,要立志高远。所谓的见地,就是立志的问题,就是一个直下承当的问题。

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归宿不同

生活禅者曰:“南传佛教对于证得涅槃后法身是否常住的问题的不加讨论。佛涅槃了就断了生死之流。大乘佛教则认为,佛的法身是常住的。小乘佛经上证无余涅槃,再没有任何东西留下来;大乘佛教是要证无住涅槃,证了涅槃并不住在涅槃里。涅槃就是常、乐、我、净,这是大乘佛教重要的观点”。那么不住涅槃,住哪里呢?禅者曰“佛又千百亿化身,化身为了度众生,所以大乘佛教都以众生为怀。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为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见。”禅者用这三种不同的观点,基本概括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不同之处。中国是大乘佛教最发达的地区,经历了历代祖师的弘扬,创宗立说,不管哪个宗派修行,都可以从境、行、果这样的次第逐步深入。禅者曰:“如天台宗的观法,十几万字的《摩诃止观》就讲我们应该如何断惑证真,是个了不起的著作。还有《小止观》,一般人如果根据小止观来修行,也是非常次第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