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布施获福

发布时间:2019-11-11 09:36:16作者:楞严经读诵网
布施获福

  布施获福

  世人总认为,供养与布施,获得一福报最殊胜的,莫过于供养佛了。但佛陀以平等的观念,却不以为然。经云:「供养三世一切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当此末法时期,人多注重看人表面。若有真正修持的人,纵然是出尘的罗漠,饿死在路边,也没有人去过问。中国民间有句流行的古谚:「穷在路边无人间,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正好是一个恰当的写照,要有佛陀平等之心,实在难得。由此看来,诸佛之教人广行布施,完全不是为了自己,自私自利,而是普益大众,利济世间,消除妒乱,互助利乐,不分种族,凡是人类,皆得享其安宁和平快乐之大幸福为目的。尤其对病苦之人,佛陀更是关怀备至。在大般涅槃经中,即鼓励一般行布施的人说:「若有施主,施于病人,及看病者,斯为满足大施。」又在梵网戒经里训诸弟子说:「若佛子,见一切疾病者,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所谓八福田是:

  第一、造旷路美井:凡在没有通达的旷野,开辟宽广的道路,以利行旅。就今日台湾的环境来说,如:中部横贯公路、南横公路、北横公路、纵贯高速公路、北回铁路,以及全省各处平地乃至高山的一切交通道路皆属之。所谓美井,即是甘泉。井有两种用途:一是可供人畜饮用;二是可供灌溉农田水利发电。古人以开井而引水,今人则有自来水,乡村仍是用井水。政府不但普遍的设备自来水以供饮用,又在全省各地,建设了许多水库。如:石门水库、曾文水库、达建水库、月湄水库、白河水库等许多水库,以利农业灌溉,都可得到很大的福报。

  第二、水路桥梁:水路乃海中的航道,桥梁是河川的通道。正如这些年来,政府开辟许多的航线,以利世界通商发展国民经济。建造世界驰名的「西螺大桥」。为了使澎湖外岛的居民方便,又建了一座史无前例的「跨海大桥」,以及全省各地许许多多,不胜列举的大小桥梁。今更有全国十大建设的创举,使国民得到无量的福报。

  第三、修治险路:凡是交通道路,不论铁路、公路、市路,政府亦备有工务段及道班房以维护修治。就是乡路、农路、山路、有危险的地方,有人布施修治平坦,以利行人,行走平安及车辆安全通达。纵使崎幅山路,也布施修筑,获褔甚大。

  第四、孝事父母:因父母为人之根本,若无父母,即无后裔。凡人子女对于父母养育之恩,有如山高海深,孝事父母,即是根本报恩。为人一世,荣华富贵,万福无量,皆赖父母而有此色身,才得享受。若无此色身,即不名之为人,人身难得既已得,首先就当孝事父母,是大福田。

  第五、供养沙门:凡远离世俗,抛弃一切名利享受,出家修道的人,一旦道行成就,就能续佛慧命,宏法利生,宣扬普济世间光明宝贵之真理。沙门依其戒律,既不可营谍劳作,又不能耕耘贸易,百业万种生利之行,沙门无一可作,资生种种,有赖布施。故供养沙门所获福德无量,是大福田。

  第六、供养病人:凡有病之人,皆出于不得已,不是自己有所愿求。人一生病,百事无能,若病痊愈,万善可作。同是人类,命体皆同,若能供养一切所需,可感长寿健康,安宁欣乐,庄严端正,人所敬爱等善报,获福无量。如社会上举办各种慈善医院,广治世人病苦,乃大福田。

\

  第七、救济苦厄:凡救济一切贫穷苦厄之人,可获无量之福报。例如提倡举办养老院、救济院、孤儿院、游民院、职业训练所等一切慈善公益救济的社会福利事业,实可感得无量的褔德报应。

  第八、无遮大会:所谓「无遮」者,乃是没有界限的意思。若为国王大臣,行菩萨道,生无遮大悲之心,以广大宽容之海量,设布施大会,不分圣贤道俗、贵贱上下,乃至对于外国的人,亦不阻隔,一律平等,广行「财」「法」二施的一种大会,叫无遮大会。正如政府以大量的物资粮食及金钱,赠与外国的灾民,并去电慰问:又派遣农耕队与医护人员、工业技术人员,到外国去,以各种优良之技术及方法,帮助友邦政府,教导友邦人民,得到安乐福报。这也正是佛教主张无遮大施方式之一种,所感福报是很大的。这种大施,在中国于梁武帝时,即施行过;不过当时尚未普及到很远的外国去。

  以上所举诸端,虽为政府主办,但必须全国百姓,一心一德,纳税捐输,共同赞助,方能圆满成就其胜举。故凡我政府主管,及全体国民同胞,以布施之福德,共同善业所感,必得国运昌隆之福报,国家之前途无量,国民之福乐亦必无量。

\

  前面说过,看护病人,供养病人,是第三福田。而且佛陀不只教人作,亦自己躬亲力行,为人模范。在四分律中,有如后的一段故事: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将到食时,有比丘去请佛陀吃饭,但佛陀不即就请,尚在后房巡视众僧的卧室;发现有一生病比丘,无人照顾,缺乏医药,甚至卧于大小便中,病苦不堪。佛陀乃走近这生病比丘,知而故问:「比丘!你何故睡在大小便中?有照顾你的人没有?有布施供养你的人没有?」比丘说:「没有!」佛又问:「是什么缘故没有?」比丘说:「因为我在没有生病的时候,没有看护过他人的病,也没有供养过病人,所以,我现在生病,就没有人看谨,也没有人布施。」佛说:「你没有看护过病人,当然也没有人看护你了。」一面回过头来,向在旁的比丘们说:「你们比丘有病,都不互相照顾,如果自己有病,有谁会来看护你们呢?」此时佛陀一面说,一面将这个生病比丘扶起,拭去身上的屎尿,并又亲自去取温水替他洗身,换以洁净的衣服,又将骯脏的衣服洗净披晒,特将此丘卧处旧坏秽臭的稻草去弃,并且清扫洗刷其住处。清洁以后,再放新草,草上敷衣,再扶比丘就卧;又在此丘身上,盖以衣服,嘱咐医药调理,然后才去用食。饭后,召集比丘大众,于讲堂训示道:「你们比丘从今以后,若有生病的,要好好照顾看护,不可置之不理,袖手旁观。若有要供养我的,应当先供养病人。」由此看来,佛教是教人广行慈悲,利济人群社会,不是只图自己的享受,而忽略了别人的痛苦。在今天的社会里,只见处处寺庙,高楼大厦,巍峨堂皇,里面也不过只供奉佛陀的偶像,尚没有佛陀的亲身舍利,等于是佛陀的偶像在那里享受。但社会上病苦的人那么多,甚少有佛教的医院出现。假若把那建寺的金钱,分一部分移作建筑医院之用,使社会上多有几处佛教医院,或佛教的慈善公益事业,佛陀一定非常欢喜。以佛陀的根本思想,除使世人个个都能成佛外,还加以善导世人,如何建设一个幸福快乐的人间净土。

  诸德福田经上说:「有七法广施,名日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谓为七?一者、兴立佛所、僧房、堂阁。二者、植设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牢坚船,济渡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由此可见,办佛事不仅建寺安僧,还要到处建设公园,园中多种花草树木,布置优美雅静的环境,以供游人清凉玩赏;多植果树,以供人食;并多造浴池,使人洗浴方便;施舍医药,救治大众的病苦;造大船,架桥梁,以利交通行旅;大路旁边,多掘井泉,以利渴乏;还要各处多设公共厕所,以利人便。这种理想,正合乎国父民生主义的民享原则,也是今日我们国家社会建设的一端。凡利益社会人类的事,都可谓之为做佛事。佛在优婆塞戒经曾鼓励乐善好施的人说:「乐施的人,获得五事:一者、终不远离一切圣人。(可知佛与圣人都最喜欢乐善好施的人)二者、一切众生,乐见乐间。三者、入大众时,不生怖畏。四者、得好名称。五者、庄严菩提。」由上述可以知道布施供养所获得的福德是无量无边,难以说尽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讲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