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教的诘问
对佛教的诘问
第一问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 聪明的那先比丘就反问他说: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呢? 我父亲传给我的啊! 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的? 祖父。 祖父的王位又是谁的?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继续问: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国家有一个开国君主呢? 弥兰陀王正容回答:我当然相信! 您见过他吗? 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怎能相信呢?那先比丘又问。 我们的开国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所以,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的。 那先比丘微笑颔首说:我们相信佛陀确有其人,因为佛教也有佛、法、僧,有经、律、论;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历史事迹,决不是虚构不实的人物,这个道理与你们有开国君主是相同的!
第二问
弥兰陀王无法藉此非难那先比丘,动了脑筋又想到另一个难题,他问:你们佛教徒常常讲:人们第一快乐就是证悟涅槃,达到不生不死不灭的境界。那先比丘啊!你已经证悟涅槃了吗? 那先比丘谦恭合十:惭愧,还没有! 弥兰陀王得意地问:既然没有证验过,那么,你怎么知道有涅槃的境界呢? 要是拿这个问题来问各位,你们怎么回答呢? 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问弥兰陀王:大王,假如现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你痛不痛啊? 弥兰陀王变色说: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断了不痛的! 那先比丘追问:您的膀子又没有被人砍断过,您怎么知道痛呢? 弥兰陀王答:我看过别人被砍断膀子的痛苦情状,我当然知道痛啊! 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大王啊,我也同样地看过别人证悟涅槃时候的快乐,所以我当然知道涅槃境界的美妙啊!
第三问
弥兰陀王这个疑难又再次被驳倒,还是不服,便绞尽脑汁,第三次发问:你们出家人奉信慈悲为怀,你怎么去原谅你的仇敌呢? 那先开颜笑了:大王,如果您的腿上长了一个脓血疮,您会把腿子砍掉吗? 不会! 那么,大王您怎么办呢? 细心地清洗它,给它敷药,时间久了,疮就好了! 那先比丘说:是的!仇敌、坏人就像一个脓疮,不去照顾、医疗,就会蔓延恶化,所以必须用法水去清洗,使他们弃邪归正,改过自新,这个跟大王您护持腿上的脓疮是同样的道理!
第四问
弥兰陀王点头称善,仍然不能心服口服,想一想又计上心来:你们常常劝人要修来生福,你们既没有经历过死亡,怎么知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呢? 那先比丘和譪地回答:这就好比柳柑,果实成熟了以后掉在地上,果肉腐烂了,可是种子却埋在土壤里,一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茁壮为一棵柳橙树。人的身体只是四大暂时的假合,等到幻境破灭,躯体也就死亡了,可是业识却能不断生死流转,就像柳橙的种子一样地在六道轮回中生生不息,不止有一个来生复苏,而且有无限个来生。
第五问
弥兰陀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一个比一个更难回答,但是那先比丘智识过人,胸有成竹,依旧微笑着一一开示。 弥兰陀王问:你们出家人爱不爱自己的身体呢? 那先比丘:身体只是四大五蕴和合的色身,我们出家人是不爱的! 弥兰陀王一听,正中下怀,立刻狡黠地反驳: 哦!你说你们不爱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们出家人一样穿衣、吃饭、睡觉,还不是在保护这个色身?若
说不爱,岂不是自相矛盾? 那先比丘一笑而罢,另作别解:大王,如果您身上长了一个脓包,您爱不爱它呢? 脓包?那么脏的坏东西,谁会喜欢它? 既然不喜欢它,为什么要把它洗净、敷药,时时守护它不使恶化,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好一点?若说不喜欢脓包,这种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吗? 弥兰陀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 那先比丘击掌而笑说:这就对了!出家人不爱这个身体,但是为了借假修真,也不得不照顾这个空幻的身体啊!
第六问
弥兰陀王屡仆屡起,紧接着又问: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呢? 佛陀具有大神通,当然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你们,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你们慢慢历练呢? 聪明的那先比丘举重若轻,先问:大王,如果您是个医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种治病的百药呢? 当然啦!医生对于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是通通都要知道的啊! 既然医生知道百草药性,他能不能把所有的药都开给一个病人吃呢? 弥兰陀王大不以为然的回答: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慢慢地一味配一味的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 那先比丘顺势就下的说:同理,佛陀传授佛法也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要依照弟子根器的不同,一点一点逐步传授,才能如法得道啊!否则,偃苗助长,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第七问
弥兰陀王面露赞叹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对答如流的智慧,继续问到底的说:那么,请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 那先比丘答:佛陀没有嗔恨心,当然不会发脾气。 可是,经典上这么记载: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出去!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心阐释说:舍利弗与目犍连的确带了五百徒众来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个人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喝斥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
于慈悲心。这就好比大地覆载我们,一切如如平等,如果你在地上跌倒了,这是你自己不小心的缘故,你能怪大地对你不好,对你生气吗? 弥兰陀王频频点头,这才心服口服了。各位听了这么多非难的问题,仔细思量,就可以体悟出那先比丘是何等大智慧了!
如何看待佛教的诘问?
学佛是应该首先自我反省,一再反省,不断的反省。最可怕的事,莫过于反省都不能觉察的错误和毛病,再看一下八十八结使,人随时随地都在做错事,连认识这些错误都不能够。 常常听到有些认真学佛的人说:"我从没有做过对不起人的事",或者说:"从末做过害人的事"等。 是的,可能他们没有杀人放火,但是,据我的观察,他们却常常在做对不起人的事,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尤其是他们的妄语绮语,一刻不停。 有人自己觉得,这些小错无所谓,没有关系,古人说:"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过错就是过错,不因其小而逃脱因果。 看到了别人,自己不免出了一身冷汗,自己一定也是如此,随时在造恶业而不自知,可见一个人想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什么反省不出来自己的毛病?一定是定力不够,智慧缺乏。唉!千头万绪怎么办呢? 多多反省吧!随时反省吧!仔细的反省吧!* 一旦注意到这个反省的问题,渐渐的产生了恨自己的心情,觉得天下最可恨的人,就是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恨不能一死,以谢天下。 有了这个心理之后,对他人不免原谅多了,我本来是一个很苛求的人,到了这一步,经过一番反省,发现自己原来如此差劲,可是别人却都原谅我了,于是自己也就不太苛求他人,开始能原谅他人了。这样一来,反而觉得日常生活中,不如意的人变少了。 而且每当他人有求于自己的时候,也就不像以往那样斤斤较量,似乎产生了一种对人人弥补的心情。
为什么信仰佛教?
众生无量劫流转生死,佛找到了解脱生死系缚的方法。不愿再继续流转生死的人,就可以信受佛说,通过修行而了生死。这就是二乘解脱道。 除此以外,佛还实际修证了成佛之道。如果有人不仅仅满足于解脱生死,而是愿意成佛,就可以发愿并随佛的教法修学,直至成佛。这就是大乘佛菩提道。 除了以上两种道路,其他方法都不是佛教独有的了。比如人天善法、四禅八定等等。 这两种道路,叫做三乘菩提。说起来简单,其实极难。特别是后一种:不仅极难,而且要花上无量劫的时间不断修学。不仅要无量劫不断修学,而且要无量劫救度众生。生生世世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生生世世把众生放在前面。心甘情愿,这就是菩萨性。 菩萨种性极难成就,信根圆满需要一劫乃至一万劫。如是进修,还可能退失乃至坠入三恶道。最起码需要开悟明心才有了不退失的基本保证。 因此,佛为众生施设戒律,是为长养善根,是为护佑众生,是为众生修除苦因。逐渐淡化多生多劫以来,种种导致生于三恶道的习气。关于戒律,可以打个比方:比如管高压电安全的人员,为识字的人写上种种警告标志;为不识字的动物施设围栏。目的都是为了不让他们触碰到高压电。 邪淫这个业,和杀、盗、妄语等业一样,是根本重戒,所以叫做恶业。众生作恶,除非违背国家法律,没有任何人(无论佛菩萨还是神鬼)会因为这件事而惩罚作恶的人。但是,作恶的业会导致极重苦果。打个比方:因为往昔的业报,某人一生下来就在很贫穷的国家,很贫穷的家庭,而且生下来就有残疾,瞎眼瘸腿,以乞讨为生,为众人厌恶;食不果腹直至衰老病死。这个人有错吗?可以讲没有错,仅仅是往昔某一生的业报在今生成熟了,显现出来了。 佛了知一切因果,不忍众生不知而作,因此明言相告。不仅明言相告。还制定条律让所有信入佛法的弟子尽力遵守。 这些事实,您不能用极端来形容。比如写上10000伏高压,切勿碰触的那个人。您不能说:你太极端了,人家不懂事的小孩子,轻轻摸一下就要人家去死!太不平等了。如果是你,会不会去说:摸一下也可以啊,有没犯多大的错。。二者相比,是谁慈悲呢? 佛法难信难行,愿一切闻者种下善根,早日信入。 如果因缘未熟,某些戒律很难受持。应该念念不忘有朝一日缘熟而受持。尽量让自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并时常在佛前忏悔。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