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普: 看了zs发的贴子,有发心五相,虽然知道发正愿,行相,所缘,功德,最胜,但就好像知道山西而不知道怎么走一样,有点困惑。困惑一、行相中的“无上正等正觉”、佛智,应该如何确切的了解呢?
困惑二、所缘中提到缘大菩提、缘一切有情义利。虽然知道,可大菩提是什么呢?在缘一切有情时,明显的感受到并不是缘一切有情,或许只缘了地球上的众生而已,其他我看不到的众生,似乎在缘的心力上并没有用上力,问题是在哪里呢?是因为对“一切”的理解不对么?
zf: “在缘一切有情时,明显的感受到并不是缘一切有情,或许只缘了地球上的众生而已,其他我看不到的众生,似乎在缘的心力上并没有用上力,问题是在哪里呢?是因为对‘一切’的理解不对么?”
──这个好办。研读道次第中对众生苦的开示,熟悉六趣四生的特点,心量逐渐就会变大的。
“行相中的‘无上正等正觉’、佛智,应该如何确切的了解呢?”
──对无上正等正觉的了解,可以归结为对佛功德的了解。
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从“果”的方面
佛经中从不同方面对佛功德进行过种种归纳,如五智、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身口意三密等。
“广本普贤行愿品”中对如来功德进行了概括,应认真体会。
二、从“因”的方面
澄观大师在《三圣圆融观门》中言:
“如来为果。果超言想。(zf注:大正藏电子版中,此处为“果起言想”,有误。)且说二因。若悟二因之玄微。则知果海之深妙。
澄观大师所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示,即如来果海深妙难思,但我们可以通过如来因地之所行来测度其果德的殊胜。因为相对于如来果地来说,其因地法行对我们凡夫来说毕竟不是那样不可思议。
《华严初发心功德品》给出了从如来因地了解其果地功德的途径。
《普贤行愿品》同样是这一路数──
一、略说如来功德,因为对如来功德的详说几乎不可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二、详说成就如来功德的法门──十种广大行愿。
如果用心体会上述如来因地法行,对其果地之无功用妙德──众生当以何身而度即现何身而度,便也不再那么天方夜谭了。
圣普: 随喜,赞叹,谢谢赵叔
再来一贴,看来愿要发的详细一些好,不能图偷懒
【发心自性】
瑜伽三十五卷九页云:复次菩萨最初发心、于诸菩萨所有正愿,是初正愿、普能摄受其余正愿。是故发心、以初正愿为其自性。FROM:【法相辞典】
那什么是正愿呢?
【正愿五种】
瑜伽四十五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所修正愿?当知此愿、略有五种。一者、发心愿。二者、受生愿。三者、所行愿。四者、正愿。五者、大愿。若诸菩萨、于其无上正等菩提,最初发心;是名发心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往生随顺饶益有情诸善趣中;是名受生愿。若诸菩萨、愿能无倒思择诸法;愿于境界,修无量等殊胜善法;是名所行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摄受一切菩萨善法;摄受一切所有功德;若总、若别、所有正愿;是名正愿。菩萨大愿,当知即从正愿所出。此复十种。若诸菩萨、愿于当来、以一切种上妙供具,供养无量无边如来;当知是名第一大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摄受防护诸佛世尊所有正法;传持法眼,令无断坏。当知是名第二正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从睹史多天宫降下,如前乃至入大涅槃。当知是名第三大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行一切种菩萨正行;当知是名第四大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普能成熟一切有情;当知是名第五大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一切世界,皆能示现;当知是名第六大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普能净修一切佛土;当知是名第七大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一切菩萨,皆同一种意乐加行,趣入大乘;当知是名第八大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所有一切无倒加行,皆不唐捐;当知是名第九大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当知是名第十大愿。
FROM:【法相辞典】
编辑:本圆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