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
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与佛学融为一体。
小和尚问老和尚:“僧人皈依佛门,四大皆空,讲究一种虚静。那么,我们来世上一遭,究竟为了什么?究竟还有什么属于我们呢?”
“为了自己的心啊。”老和尚开导小和尚说,“属于我们的太多太多了,自由的身心、超脱的意念,以及蓝天白云、这山那水。”老和尚看小和尚一脸困惑的样子,又补充说:“当一个人四大皆空时,这世间的一切就都是他的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梦游四海、思度五岳,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企及呢?”
小和尚说:“那尘世间的人们不也拥有这些东西吗?”
老和尚说:“不!有钱的人,心中只拥有钱;有宅第的人,心中只惦记宅第;有权势的人,心中只关注权势……他们拥有某项事物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这项事物之外的所有事物。”
这时,玉兔东升、金乌西坠,山岚炊烟拂拂袅袅。小和尚观望着山水云月,终于舒心地笑了。
得失寸心知,一个人在人生抉择和人生走向中的得失是不好评判、不好量化的。无论从事什么事业,只要能在日作夜寐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欢乐和精神寄托就不虚此行,生命就是有意义的。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问道:“老师!我可以跟您要一样东西吗?”
云岩禅师答道:“你说来听听吧。”
洞山正色道:“我想要的是你的眼珠。”
云岩禅师一边编鞋,一边平静地问道:“要眼珠?你的眼珠哪里去了呢?”
洞山答道:“我没有眼珠!”
云岩禅师淡淡一笑,说道:“如果你有眼珠,怎么安置它们呢?”
洞山不知如何对答。
云岩禅师严肃地说道:“我想你真正想要的眼珠,应该不是我的眼珠,而是你自己的眼珠吧?”
洞山禅师又改变话题道:“事实上,我要的不是眼珠。”
云岩禅师对这种矛盾的说法很是恼怒,便大喝一声道:“你给我出去!”
洞山禅师并不觉得惊讶,非常诚恳地说道:“出去可以,没有眼珠,我看不清前面的道路。”
云岩禅师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说道:“这不早就给你了吗?怎么还看不到呢!”
洞山禅师终于言下省悟。
禅心只能靠自己参悟,别人只能点拨。没有自己的苦心修炼,又怎能明了深奥的人生哲理呢?
一天,无德禅师问诸位学僧:“各位来此参学,长者数年,短者数月,不知各位找到禅心没有?”
学僧甲说道:“我是个主观意识特别强烈的人,除了‘我’或‘我所’之外,世界上没有什么值得我关心的。但自从参禅以后,我才发觉世上的万事万物都要靠因缘才能成就,除了我以外,还有人,还有佛,我想我握住禅心了。”
学僧乙说道:“以前我的眼光总以能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具体实质为标准。但自从参掸以后,现在我不再短视而有远见;不再心胸狭小而量大如空;我想我找到禅心了。”
学僧丙说道:“如果说我以前一天能行三十里路,我绝不去走五十里。但自从参禅以后,才感受到,自己是以有限的生命去证悟永恒的法身,恨不得不眠不食,日行百里。我想我已经知道什么叫禅心了。”
学僧丁说道:“由于我天资太平庸,经验不足,在处事方面相对显得笨拙,甚至有时会很自卑。但自从参禅以后,才发觉自己可以担当弘法利生的重责大任。因此,也不自觉笨拙,也不感觉自卑,我想这就是禅心了。”
学僧戊说道:“我身材只有五尺,平常总抱着‘天塌下来总有别人会顶住’的心态。但自从参禅以后,才感受到禅宗的信念;现在总觉自己有丈二之高的身材,我想我已体悟到什么叫样心了。”
无德禅师听后,点头说道;“你们所说的只是一种参究的‘初心’,而非‘禅心’。真正的禅心在于明心见性。好好精进修持吧!参!”
学僧们听后,个个敛目内省,继续去寻找禅心。
对于佛学中的智慧,我们要灵活运用,不要只学其形,不知其意,一知半解,僵化运用。这样不但学不到一点智慧,反而适得其反。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