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禅林中有形式多样的斋供礼仪。这些斋供有供养诸佛菩萨和祖师大德,以表达恭敬供养的;也有祭奠亡僧,寄托哀思之情的;还有布施孤魂野鬼,以使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些斋供主要有罗汉供、传供、上供、斋僧、茶汤和出生等。 一、罗汉供 罗汉供,又作罗汉讲、罗汉会,即供养十六罗汉、五百罗汉之法会。关于罗汉供的缘起,《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供罗汉)条云:佛灭时,付嘱十六阿罗汉,与诸施主作真福田,时阿罗汉成承佛敕,以神通力延自寿量,若请四方僧设无遮施.或所住处,或诣寺中,此诸尊者及诸眷属,分散往赴,蔽隐圣仪,密受供具,令诸施主得胜果报。 罗汉供法会自古以来多行于禅家,如《景德传灯录·翠微无学禅师传》云:师因供养罗汉,有僧问日:丹霞烧木佛,和尚为什么供养罗汉?师日:烧也不烧着,供养亦一任供养。又问:供养罗汉,罗汉还来也无?师日:汝每日还吃饭幺?僧无语。师日:少有灵利底。 《禅林象器笺》介绍罗汉供之事云:东福寺每岁修正,讲罗汉供。昔明兆殿司妙于绘事,曾画五百应真。一日,遇异人授以一轴书,不知昕往,展视之,则罗汉供祭文也。时人以为画像感应,至今为东福宝物,故此轴不识何人书。 对于设罗汉供法会仪式及法语,在《密庵杰禅师径山录·建会上堂》有云:千岩酿秀,万木回春’罗汉会兴’贯通今古。一愿龙王福护,瑞雪快晴;二愿施主归崇,骈臻辐辏;三愿大众同心同德,扶掖丛林,滴水冰生,始终一致云云。 二、传供 传供又作奠供、递上、供递、递供。即捧持茶、钵、汤、素-等各式供物,由数人递次传送至佛或祖师像前,以表示恭敬虔诚的仪式、、传供原是在重大法会时所举行的仪式。后来,在禅门中一般法会中也经常会举行这种仪式。 在古代清规中,都有关于传供的记载。如《大鉴清规·佛诞生》曰:住持至,烧香一炷,大展三拜。不收坐具,侍者一班,进卓排立传供。《敕修清规·圣节》日:住持上茶汤,上首知事递上。《敕修百丈清规·两序章》云:圣僧侍者,贵有道心,斋粥二时,上供呜下堂椎。 三、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备供物、圣膳等物供养以示祭奠。对于上供的仪式,《敕修百丈清规》卷四云:圣僧侍者,贵有道心,斋粥二时,上供,鸣下堂椎。 上供本是佛门供养诸佛菩萨和祖师的仪式,后来泛指人们用物品祭祖或敬神。如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快穿好袍子马褂,给祖先上供去。又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九回:一样一样的菜拿上来,只摆一摆,便撤了下去,就和上供一般谁还吃得下。 四、斋僧 斋僧,又作僧斋、施僧、饭僧,是指设斋食供养僧众,兼指入寺供养或延僧至俗家供养。依受供养僧侣之数目多寡,又有五百僧斋、千僧斋、万僧斋之别。斋僧时应当依据僧人德行及戒腊的长短恭敬延请,不得有厚此薄彼的分别。《禅苑清规‘斋僧仪》云:斋僧之法,以敬为宗,但依僧次延迎,不得妄生轻重。 斋僧是信众消除灾障,求取福报的修行方法。据《普贤经》记栽,大臣、婆罗门、居士、长者、宰官等,应供养特大乘者,以斋僧作为忏悔法之一。 斋僧的本意在于标明信心、归依,后来渐渐含有了祝贺、报恩、追善之含义,而使斋僧的仪式更加普遍化。我国唐代斋僧法会十分盛行,在唐代大历七年(772)、贞元年间(785~805)和咸通十二年(871)都曾举行过大型的千僧斋。 斋僧除在寺院中举行之外,还可由施主请至家中供养。施主须亲往寺庙迎请僧众至家,从比丘受三归五戒,然后将食物送至比丘手中,食毕,复送日用品供养。斋供结束,由比丘为其全家诵经祝福并说法,赞颂其布施功德,然后由施主送比丘回寺。 对于斋僧的由来,《云卧纪谈》云:池州梅山愚丘宗禅师,因练塘居士洪庆善持江东使节夜宿山间,相与夜话。洪问以:‘饭僧见于何经?其旨安在?’宗日:‘《四十二章经》有云: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乃至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住、无作、无证之者。其无修证则是正念独脱,能饭斯人则功超诸佛,然前辈知此旨者多矣!’洪曰:‘其为谁乎?’宗日:‘且以近说,如秦少游,滕州贬所,自作挽章,有谁为饭黄缁之句。东坡既闻秦讣,以书送银五两,嘱范元长为秦饭僧。及东坡北归至毗陵,以疾不起,太学生裒钱于东京慧林饭僧。苏黄门撰《东坡墓志》首载之。’ 洪庆善又问:金有据乎?宗日:公岂不见《毛诗·小雅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盖饮食不足以尽敬,而加赠遗以致殷勤也。宗禅师于是为诵丁晋公斋僧疏曰:佛垂遍智,道育群生,凡欲救于倾危,必预形于景贶。……特形归命,恭发精诚,虔施白金,充修净供,饭芯刍之高德,答懒瓒之深慈,冀保此行,乞无佗恙。伏愿天回南眷,泽赐下临,免置边夷,白日便同于鬼趣,赐归中夏,黄泉再感于天恩,虔罄丹诚,永法力。洪日:向读名臣传,只见补仲山衮、和傅说羹一联而已,今获全闻,其精祷若此。 斋僧有很大功德,是居士修福的重要形式。大慧宗果禅师为卢时用普说云:我初到衡阳,诸处道友送得千百贯钱来,自家遣两个侍者去岳山、沩山诸处斋僧一巡。衡阳人初不知有斋僧之说,有来问妙喜者,对他道:‘只是把钱雇和尚吃饭。’过得几时,因普说,方与他说斋僧功德,后来稍稍知归向。唐时有个宣律师,为他持戒殊胜,戒光直透天宫,感得韦驮天神每日供天厨食。因问天神:‘世间功德,何者最大?’日:‘斋僧功德最大。 至于信众应当在什么情况下斋僧,《梵网经‘不利乐戒》第九有云:若疾病、国难、贼难、父母、兄弟、和上、阿闭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斋会求福。 五、茶汤 茶汤属于禅家之法,.每日于佛前祖前是前供茶汤以示恭敬.新任住持晋山之时,也有点茶汤的礼节?住持晋山的点茶汤为先点茶后点汤, 在古代禅林中,堂头和尚请僧众用茶时,先通告众僧,于僧堂之外悬挂告示板。榜牌由书记以绢素书写之。《敕修清规·请新住持》云:库司会两序勤旧茶,议发专使修书、制疏、茶汤榜,专使署名。请书记为之。如缺书记,择能文字者分为之,用绢素写榜。 对于告示板悬挂的处所,《敕修清规·专使特为新命煎点》云:茶汤榜张于堂外两侧。又《敕修清规·山门特为新命茶汤》云:茶汤榜预张僧堂前上下间。 若有高僧圆寂,禅林中通常也会举行茶汤仪式。如《敕修清规·尊宿迁化》举哀之后有奠茶汤佛事。又对灵小参之后有奠茶汤佛事。禅林中有很多阐述关于茶汤的偈颂。如《松源岳禅师录·茶汤会求颂》日:春风吹落碧桃花,一片流经十万家。何似飞来峰下寺,相邀来吃赵州茶。宋代高僧无门慧开偈云:云门胡饼赵州茶,信手拈来奉作家。细嚼清风原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 在民间有供养茶汤而获福的记载,如宋刘敬叔《异苑》云: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宅中先有古冢,每日作茗饮,先辄祀之。二子患之日:‘古冢何知?徒以劳祀。’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及夜,母梦一人日:‘吾止此冢二百余年,谬蒙惠泽,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飨吾佳茗,虽泉坏朽骨,岂忘翳桑之报?’遂觉,明日晨兴,乃于庭内获钱十万,似久埋者,而赁皆新。提还告其儿,儿并有惭色,从是祷酹愈至。 六、出生 出生,也称为施食或出食,是指禅林僧堂在进食之时,从应量嚣中取出生饭,施与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诃利帝母等罗刹鬼子母诸鬼神,称为出生。生饭,意指施与鬼神众生之饭,为众生食之略称,而非指未经煮熟之饭。专门用来出生(放置生饭)之台,称为出生台、生台。出生之时所唱之偈,称为出生偈。出生偈共有四句,如《禅苑清规·赴粥饭》云: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对于出生的时间,《行事钞·讣请设则篇》云:明出众生食,或在食前唱等,得已,出之,或在食后,经论无文,随情安置。 出生之食当分为四分,《资持记》云:虽通前后,理合在前。准《宝云经》,乞食分四分:一与同梵行人,一与乞人,一与鬼神,一分自食。故知前出,后方自食。出生一般在早、中二时进行,如《四分律》云:中国僧寺设鬼庙、伽蓝神庙、宾头卢庙,每至二食,皆僧家送三处食,余比丘不出。 关于出生的食物及注意事项,《教诫律仪》云:凡欲出生粥,不得令净匙拄着净人出生器中。若着处,即须更受匙。又云:凡所出生饼,当如一半饯大,饭不过其七粒,自余饭食亦不得多。又云:凡所出生食,须事事如法。又云:出生食,不得将所弃恶食物致生中。又云:凡出生法,须安床边浅处,令净人掠取,不得自用手拈,意在护手。 出生的食物之所以不能多的缘由,在经中也有论述。如《爱道尼经》:‘令出如指甲大。’ 《资持记》云:'旧云晋法猛游西国,传鬼庙即旷野神,或鬼子母,令多画于门首,本为出食祭之,令人乃谓门神,讹替九矣。’《爱道》下示多少。下引《智论》鬼能变食、故不在多,恐费信施。《智论》云:’鬼神得人一口食,而千万倍出也。《资持记》云:'以鬼有通力,变少为多,此明施生不必多也。’ 《释氏要览》中对出生也有论述:今详若食是米面所成者,方可出之,或蔬茹不用.缘物类下食,翻成弃也。如《爱道经》云:‘出生饼,如指甲大。‘又出生偈云:‘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七粒遍十方,一切鬼神共。’以食出生时,默诵此偈、从律仪的介绍可知,出生的食物可以用粥,也可以饼,还可以用米饭。只不过施粥有一净匙即可,饼一半钱或一指甲大即可,米饭七粒即可。 对于出生的目的与意义,孤山智圆法师《闲居编·出生图纪序》云:……释氏之出生,具云出众生食,盖祭旷野鬼神及鬼子母。沙门用心悯异妻也。不忘本,仁也;悯异类,慈也。两者同出而异名:今观后学,鲜测厥由,遂使出生事乖谨洁,于檀越家则或杂以所弃,处众堂则盘器污杂。因图其形容,纪其事迹,以示来者。且祭神如神在,享于克诚,在儒尚然,况禀佛剞?今众居宜以净器聚敛,安此像前良久,施飞走鳞介之属。檀越家当于僧食毕,取其生饭,并着一器,供彼形像,然后散之。然律亦许二食时,先送食供养。《寄归传》亦云:‘复于行末安食一盘,以供诃利帝母也。’若或先供,则众僧不须各出,窃恐于时未安,令宜各出,然后聚而供之。既人别用心,则戚思佛制,庶几上士勤而行之,所谓贤者之祭,必受其福也。 可见,出生是为悲悯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I故以熟饭施与这些众生,使它们脱离饥饿之苦。 摘自:《觉群》2016年第2期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