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一时之善,造万世之福 【循环救护】 有读书人某甲,天性仁慈。有一次,他亲族家中的母狗,一胎生下四只小狗,以为不吉利,要把小狗丢弃在河中溺死。某甲看见了,不忍活跃可爱的小动物,无辜被害,便带回家畜养。 四只小狗在某甲悉心的照顾下,渐渐长大了。不但勇敢而且忠于主人。有一天,将近黄昏的时候,忽然一阵暴风,带有腥味气,屋前草木,一片散乱,声音震动山谷,远远的望见一条大蟒,身体粗如水桶,目光闪闪,张口吐舌,来势凶凶,直趋某甲,欲加以吞食。四只狗见状,奋不顾身地四面竞奔,冲向大蟒,跳上蟒身,扼住颈部及要害,拼命乱咬,经过一场激烈的奋斗,结果大蟒伤重而死,四只狗终于救护了主人,没有受到伤害。 唐有一次,正值旱荒年,五谷不生,人民面临饥荒,惶恐不安,纷纷议论要宰杀牲畜,祭天降雨。 信大师见人民如此愚痴的作法,深生怜悯,于是对众人说:“杀害牲畜,祈求降雨,是悖逆天理残暴的愚昧行为,上天有好生之德,你们如此作法,不但求不得雨,反面造罪,会招来灾殃。你们若能释放牲畜不杀,我自当为大家祈雨“。人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都愿遵照大师的话,释放牲畜,不杀生祭祀。 于是,大师便摆设香坛,精诚祈祷,甘雨果然立刻下降,人民兴高采烈,远近居民,多受感化。 【救雀衔环之报】 汉朝杨宝,天性仁慈,年纪才九岁时,有一次在华阴山北,看见一只黄雀被鸱鸮追逐搏伤,坠落地上。又被许多蚂蚁困咬伤口,黄雀痛苦挣扎,杨宝深为怜悯,便把它救回家中,敖治创伤,小心畜养在竹箱里,又用黄花菜喂它,等到创伤痊愈,羽毛生长后,就放它飞去。 当夜梦见黄衣童子,向杨宝再三拜谢说道:“我是西王母使者,在飞往蓬菜仙山途中,遭受伤害,承蒙拯救疗养恩德,如今我要返回南海了。”说罢,便以白玉环四枚赠送杨宝。继续地说:“祝愿你子孙洁白,位登山公,就如同这玉环一样。” 后来杨宝子孙,杨震、杨秉、杨赐、杨彪四代,果然都位列三公,清风亮节,贵显无比。 江苏京口范某,其妻染患肺痨,病势沉重,将监死亡。医生教他用麻雀百头,制药服用,又当在二十一日内依照医嘱,买回活雀百只,囚在鸟笼内,预备医治妻病。 其妻得知瞋怒说:“以我一命,残杀物类百命,我宁愿死,决不忍杀害。”于是,开笼释放百鸟逃生。 不久范妻痨病不知不觉自然痊愈了,而且怀孕生男,儿子两臂上各有黑斑,形状如雀。 由此可见,一念仁慈,放生百鸟,结果不但是转重病得康复,且获麟儿,真是双喜临门了。 【生杀显报】 太湖附近居民,大多以网鸟钓鱼谋生,唯独沈文宝全家,爱好行善,见人捕获鸟,必买来放生。 后来正逢该地乡村,传染瘟疫,有人在黑夜里,看见两个瘟鬼,手中各持很多的旗子,互相讨论说道:“除了沈文宝一家放生外,其余各家,可按门次第插旗。” 不久,该村居民三百余家,传染瘟疫而死的超过了大半,唯有沈文宝全家平安无恙,而且后来得享高寿善终。 【慈移定数】 浙江会稽人士,陶石梁、张芝亭,两人同游大善寺,遇见渔夫捕获数万鳝鱼卖,陶石梁对张芝亭说:“我不忍数万无辜的生命将遭烹杀,想全部买来放生,怎奈能力不足,但愿兄台共同倡导,劝化捐资,以成善举,不知意下如何?”张芝亭也慨然赞成,自己先出一两银,劝募大众凑成八两,将数万鳝鱼买来放生江中。 到了秋季,有一夜,陶石梁梦见神告诉他说:“你命中本来不该得中,只因放生功德甚大,得早一科中试。”陶石梁心想:放生善举有赖张芝亭赞成,奈何功德独归于我?数天后,南京送来中试名录,张陶两人果然同时金榜题名。 【扫螺种福】 礼部侍郎韩世能,江苏长州人,世代居住墓边平地。家境贫困,祖父韩永椿,喜好放生,但因家中无钱,每天早起,就持扫帚到河边,将两岸螺蛳扫入水中,以免被人捕捉,有时忍着饥饿扫数十里,如此不疲不厌四十多年,从不间断。 到了明穆宗隆庆丁卯年,韩世能梦见金甲神告诉他说:“你祖父放生,有大功德,从此子孙世代贵显,当先使你荣享一品官位。“ 后来,韩世能官至礼部侍郎,奉命出使朝鲜,蒙皇上赏赐一品朝服,韩家子孙,果然累代贵显。 【放生昌后】 梁敬叔先生劝戒录上记载:斋青太守的祖先退庵先生,居家乐于行善,常以医药济人,生平戒杀放生,每当祭祀或宴客,所用肉类都是市场买来的现成净肉。 有一天,朋友送退庵先生两篮活蟹,一对霜螯,又肥又大,旁观者都很羡幕想尝鲜味。这时,退庵坐在水阁中,将两篮蟹倒入河中放生。在座有位湖州客,称赞他说:“先生的作风,类似我家乡张封翁,就是张兰渚侍郎的父亲,张家戒杀放生,已有数代了,张侍郎兄弟,都登科甲,承受显贵官位,先生能如此,不久诸子弟,必将如张氏一般贵显。“ 经过一年,斋青果然以二甲第一人,入翰林院,经殿试后,派任高州太守。 按张兰渚侍郎镇抚福建时,家父(劝戒录作者梁敬叔自称),曾在他幕府任事,起初不知他戒杀,居住一满月,餐厅内不见杀生,偶逢宴客,必蒸板鸭肉请客,询问才知张侍郎全家戒杀,只吃不为已杀的净肉,府内部属受其数化,也都奉行不敢违逆。 张侍郎自己生活清俭,每逢初一、十五出署巡察暗访,只买油条大饼充饥而已。 【戒杀免勾】 竹窗随笔记载:江苏松江县华亭赵某,到清浦探亲,舟行半途,忽见一人站立舟上,仔细看清,竟是已去世的仆人。 赵某惊问来意,亡仆回答说:“我现在冥司当差役,今日奉命前来勾拿三人。“赵某问三人究竟是谁?亡仆道:“一个是湖广人,另一人是您所探访的亲戚。”再问第三人,却有难答之隐,赵某急忙又问:“莫非是我赵某了?”亡仆点头道:“正是。”赵某非常惊骇,亡仆安慰说:“老爷不必恐怖,到半夜我若不来,就脱离了灾厄了。”赵某询问原故,亡仆道:“我在途中,见有人为您解除厄难,因为老爷平素合家戒杀素食的原故。” 赵某登岸到达亲戚门口时,就已听到门内传出哭丧的声音,赵某更觉恐惧,随即催舟还回家中,等到夜间,亡仆果然不来,赵某竟平安无恙,至今仍然健在,已经十年有余了(明万历丙午年七月记)。 【再生受福】 苏州城王大林,喜好放生。每见小儿捉弄鱼、鸟、虫、豸等类动物,必多方劝止,并给小儿铜钱,买来放生。 平素又常劝人说:“少年时,必须培养仁慈爱惜物命之德,不可令他养成残忍好杀之心。”邻里父兄都受感化,效法他的作风。 后来,王大林重病将死,恍惚中听到神人对他说:“你平生放生有功德,当可增延福寿三纪(十二年为一纪)因而得以复活。 后来,享年九十七岁,五代同堂,无病善终。 【挽回造化】 元朝时,有一富翁无子,想尽办法祈求,终究不能获得。 后来听说太岳真人,断事最灵,便往叩问,真人判断说:“你前生杀业深重,使物类不能保有其子孙,因此今生应受无子报应,如今你要忏悔,还要放满八百万生命,才可赎罪,其间若再伤一虫一蚁,必须再多放生百命,才能满愿,这是挽回命数第一良方”。富翁听罢,大有感悟,立即在神前立誓戒杀,又时常广出资财,买物放生,所放生命未满八百万,就生一子,其子后来得中举人,授任孝廉官位。 按:一个人能发愿改过迁善,但问自己立志是否坚定果真立志坚定,必能感格天心,转变定数的。 【放生延生】 清道光时,湖广总督林则徐字少穆,曾述说:我朋友屠琴邬太守钱塘人,尚未出仕前,于辛已年秋天,染患重病,医生误投药剂,生命陷于危险。太守病中立誓,愿以利人济物,忏悔自己业障,其他俗事,一概不再牵挂。 有一夜,观音大士感应入梦,对屠琴邬说:“你宿世当楚中某官,处事公正而严刻,颇伤‘仁厚’,虽说无私心,也应削减爵禄,又常杀物命,应得短命报。幸而你在病中,能发坚固誓愿,念念以利人济物为怀,无有丝毫怨尤之心,冥中阴律,只有入生可延寿,且可增福禄,你当更加努力。” 屠琴邬醒后,大有感悟,于是合家戒杀,且时常买物放生。这年冬季,便获得朝迁任命为袁州九江太守,受意外殊胜恩遇。次年冬天,病体痊愈了。 屠太守感念佛法,以自利他为大愿,愿天下人人都能获得戒杀放生的福报,但又深恐不能人人全信。因此特写‘放生录书后’一篇,次第阐明儒家不杀生的道理,然而对于感应入梦一事,却未提到,这对于立言原则,固然确当,但于唤醒世人的心意,或有未能全尽。故在此详细补充述说,使世人明白感应的道理,并不是荒诞虚幻的。 近世风俗奢侈靡费,朋友之间,无故常设宴席,互相应酬,每有宴客,刀几必染赤血,惟有归安张兰渚中丞(巡抚),独守杀戒,从有张中丞镇抚江苏吴县时,曾作‘戒杀之注释’普劝官吏百姓。当时有官吏议论说:大臣办理政治,应以人饥已饥,人溺已溺为怀,对于动物煦煦的仁慈,似非急务。众官吏听了,认为有理,因此对戒杀不免疑惑而生退心,只有屠太守正色说:‘自古以来,惟有仁爱百姓的官吏。我等应当师法中丞仁民爱物,才是正确的作风,何必疑惑不决呢’?屠太守有此见地,是因笃信戒杀放生,希望其子能以文学科举显明于世。屠太守果然以翰林出身,如今又在病中感大士应梦,因福德种子,有其来历。但愿世人观览他的作品,人人勉励遵行,就能慈化风文学科名,以及消灾延寿,种种善报,也正有如响应声,有感秘应,丝毫不爽。 【定数可回】 哀柳庄善于观人相貌,判断吉凶祸福,非常灵验。朝廷某官,携带一幼子来求相命,袁柳庄仔细观察,判断小孩,决定夭折,某官为甚为忧虑。 后来遇见一位道人,对某官说:“大人何必忧虑?世间惟有广作阴德,可以挽回定数,但作阴德的机缘也不易得不如放生,因为放生,随时地皆可去作。”于是某官,便立愿放生。力行数年,又遇道人说:“如此作法,善业不广,尚不足以改造命运。”某官后听后,更尽力救放物命,只要有益于生灵的种种善举,无不捐款推广流通,由此保救物命,不可计数。后来其子,竟然平安无恙,袁柳庄得知,也感到惊奇,因此晚年相命,每劝人行善,得以改造命数。 按:自古以来,由于放生转短命为长寿者,不胜枚举,因为能施于物命,获得生全者,上天必以赐以寿命,这是自然的道理。不仅如此,倘若人能时时以慈心推及物类,自已做到戒杀放生,又广劝他人也能戒杀放生,便能求子得子,求富贵得富贵,推及而说,凡有所求,无不如愿以偿,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的“吉神佑之,福禄随之。”也如文昌帝君阴骘文所说的“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行仁子贵】 汪公良彬先生,个性节俭,尤其喜好放生,每年遇春社曰(春曰祈农的祭祀)以及自己诞辰,必买生螺,放生于江中,见人囚笼鸟雀,也买来放生。 其子弟有人在汪公诞辰,要摆设舞筵席为他庆贺。汪公说:“以此花费于杀生害命,不如以此花费于救护生灵。”子弟们觉得也有道理,于是都遵照汪公的主意去做,因此这年所放的生命,超过了往年数倍。 汪公晚年,邻居有牛将卖给屠夫宰杀,牛忽然奔入汪公的大门,跪在台阶下,好像请求汪公救命,汪公便慨然出钱数千,买来饲养。 后来,汪公儿子,显贵于朝,朝廷诰命特赠予汪公‘兵部尚书’的爵号,以示荣宠。 按:以杀生的花费,改用为放生,只在一念转移之间,而祸福报应,竟然相隔天渊。世人若能效法汪公,便可寿享百年,子孙荣贵,比那琴笛歌乐满庭,刀桌尽染赤血,以致削减自己寿算,其善恶祸福,怎能同日而语呢? 【寿筵良范】 严绍庭述说:“明朝时,有位王居士,前往拜见小洞天尊者,叩问道:‘世界遍地,盗贼猖狂,战争扰扰,亿万生民,遭此浩大灾祸,惟愿吾师慈悲,垂下金臂拯救。’尊者道:‘惟有戒杀放生,方可免遭浩劫。’ 按:近年以来,全球战争不息,饥荒灾疫,水火盗贼,各种一天灾人祸,相继而来,推究原因,实由一切众生杀业所召,并非天地神鬼所降,故特录此两则事迹,警告世人,倘若一人能戒杀,便有一人免遭灾祸,一家戒杀就能一家免遭灾祸,推广而至一村、一县、一郡、一省、一国、莫不如此。 世人往往说:“天心尚未厌恶祸乱”,不知其实是人心自己,尚未厌恶灾乱。如果真正厌恶灾乱,能立誓戒杀并兼行放生,那么虽然践临在危难境地,出入于刀兵之中,生逢饥荒灾疫的年景,终究不能损伤他一毛一发。只要能深信力行,其功效迅速,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古今善恶报应,昭昭分明,感应事迹,历历在目,还有什么使你疑惑不决的呢?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