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学诚大和尚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9-11-15 09:39:21作者:楞严经读诵网

学诚大和尚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答记者问  2004年10月,第七届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一诚、本焕、星云、祜巴龙庄勐、惟觉、圣辉、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确吉尼玛、觉光等八位佛弟子当机对机,共同向世界佛教四众弟子和一切关心、护持佛教的善知识发出倡议,建议在中国设立“世界佛教论坛”。  根据高僧们的倡议,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宗旨是,为一切热爱世界、关爱众生、护持佛教、慈悲为怀的有识有为之士,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平台,定期举行会议和活动。本着智慧、慈悲、宽容、和合、平等、圆融的精神,抉择正信,弘扬正法,交流分享弘法利生的经验;探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宣示佛教的主张,以求得人心安宁,促进社会和睦,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  倡议得到了参会的韩国和日本佛教界人士的响应与支持,表示要同结胜缘,共襄盛举。从2004年10月到2005年11月,经过中国佛教界的共同宣传,在中国大陆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倡议得到40多个国家佛教界的赞同和积极响应。中国政府也明确表示,要积极支持佛教界筹备和举办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  记者:“学诚法师您作为向佛多年的高僧,您觉得和谐社会与佛教的哪些经典是相应的,如何通过自我的修学,消除人类的烦躁,帮社会走向稳定,使社会更加和谐?”  和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过去我们比较忌讳,至少不敢大胆说要“从心开始”。现在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先生用《从心开始的脚步》来作他的书名,我觉得有不可思议的因缘。我们佛教说,要想让世界和平、和谐,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身与心的关系:身心不二,不能分离,若心离开肉体,这个人就是死人,好坏就在于心。心造作的行为就是业,说话、做事就是思已业,造作的结果就是果报。所以我们佛教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看发心是善的还是恶的。那善恶是如何来判断呢?就是对自己、对别人、对现在、对未来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若是有利的则是善的,反之是有害的,所以身心是不二的,我们身体的一切都是靠心来支配。  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说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与动物也是平等的,为什么?因为六道轮回,今生可能是人,若做很多不好的事,造了很多恶业,后一生可能变成一只猫、狗等。今生若做好事,可能下一生升天,今生如果修行,那么下一生可能成了阿罗汉、菩萨、佛。佛教看生命既是无常的又是无限的,无常是我们不知道哪一天会死亡。无限是说我们死了以后不等于没有,生命如河流一样永不停息。那佛教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也就是说我们要树立一个很好的人生观,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依正不二,依报和正报是不二的,如果造了很多的恶业,那这个世界就肮脏、污染、混浊。佛教里讲五浊恶世就是指众生造的种种恶业,我们现在社会上也有类似的问题,如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片面的物质化、过度的工业化,忽视了心灵领域的问题,道德方面的问题,忽略了内心清净的保护。这样就形成了道德方面的危机,精神方面的空虚,诚信方面的缺失。那么,这些方面,宗教尤其是佛教2500多年以来都有一套很好的方法、很多的药方,来医治人类内心的毛病和问题。所以,过去人说宗教是唯心主义,我想,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是从心上下手,我想我们今天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做为一个出家人感到非常的高兴。”   记者:“学诚法师,我相信很多的网民会看我们的频道。我相信大部分人不是佛教徒,可能有些是佛教徒,我想您作为高僧,在当前环境下给我们网民要讲些什么话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和尚:“我觉得对大家来讲,如何正确、客观地来认识佛教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总认为佛教是落后的、愚昧的、迷信的,而事实上恰恰相反,佛教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宗教,佛教团体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体。为什么这么说呢?佛教已有2500年的历史,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团体都是反反复复的变化,它的寿命都不能跟佛教相比,所以佛教是最古老的,佛教的寺院是最古老的,它为什么能够这么悠久呢?就是说明它有生命力,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生命力呢?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共同去探讨。我觉得需要对佛教有着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去掉错误的认识。只有多了解,才能够去掉曲解,只有多理解,才能够去掉误解,只有多学习,探讨佛教基本教义,才能够真正建立起对佛教的一个客观的认识,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没有学习、研究,不了解以前就给它贴上标签,给它下一个结论,这本身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知道了才有资格评论它。”  记者:“学诚法师讲的这些话,对‘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意义阐述得高屋建瓴,非常非常形象,佛教在中国已溶入许多人的血脉里。

\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讲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