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上师:菩提道次第讲的是,由凡夫直至成佛的道路。开始是受戒。在戒律当中,比丘是最高的。慢慢的再到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乃至无学道,中间的每一个过程都讲的清清楚楚。什么是进入资粮道,什么时候到加行道,加行道有四个: 暖、顶、忍、胜,加行道满了就是见道,见了道之后,见上的烦恼是全断了,但是还有事上的杂染要去掉的,一品一品地断,九九八十一品嘛,修道的时候,从初地、二地、三地,一直上去,每一地有九品烦恼,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九八十一品断完,最后就是金刚喻定的时候,最微细的断掉。我们修行的总的次第,都在里边了,道次第里边讲的很清楚。最关键的我们说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不发的话,烦恼断完了,空性证到了,得阿罗汉小乘果,成佛不够的。要发了菩提心之后,才能成佛。当然发了菩提心证的还是空性,但是证了空性他要度众生,要很多的方便,那就是说经过的时间要比较长了,阿罗汉最快的三生,最慢的九十劫,但成佛呢要三大阿僧祗劫,因为要度众生嘛,菩萨道嘛,时间是漫长的。在漫长的菩萨道里面积聚了很多的福德和智慧资粮,福德、智慧积够了,才能成佛。否则少一点点,就成不了的,所以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了。但是我们密宗里边呢就有方便,即身成佛,这也有的,哦,这个就是一种特殊的方法。不在普通的,一般的(经)讲的。菩提道次第讲的就是通常的道路,特殊的道路就像乘飞机。你到北京,乘火车一站一站到北京;乘飞机同样的,一站一站都过,但是它一下子过了,不停下来,这就是快。快有好处,但是也有个毛病,如果快,你的三昧耶戒或者别解脱戒没有持好的话,那么掉下来就完了。密法有一定危险性,戒要持好,不但是密乘戒要持好,三昧耶戒、菩萨戒、别解脱戒这三种戒一定都要持好,才能够保证没有问题。如果对三种戒里边不如法的话,飞机上出事情,就没有说了。乘火车你停下来好修,飞机上怎么停下来,那是有问题了,所以说要求密法的人,戒律特别要注意,这里疏忽的话,很危险。修显教的,当然戒律还是重要的,但是危险性没有那么大,可以忏悔,可以补缺。我们说修行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戒,等于说是大地一样的,没有这个地,什么谷子都生不出来的,我们如果不以戒这块地的话,一切功德都长不出来的;修行人的功德都全部是从戒上出来的。有的人就说了,现在的出家人,二百五十条戒大概持不了的;有的人甚至提出五条戒就够了。我们说这样做纯粹是和居士划等号了,怎么能行,怎么叫出家人呢?居士为什么要向你顶礼、供养你呢?我们说顶礼、供养就是你身份不同嘛,二百五十条戒在身上,受得起他们的顶礼和供养,如果戒不够的话,和他一样五条戒,你有什么资格受他们的礼拜供养,这是说不通的。所以说末法时期,二百五十条戒里边能持的尽量要持,不能持,做不到的,如银钱戒没办法,你说出门了,没有钱,过去车上对出家人优待,不要你们买票,现在不买不行了,坐车都要钱,所以银钱戒你没办法持。但是,有没有人持,也有人能持的,就是他一个人不出去,出去的时候带一个净人或居士,也是持了,这个比较困难,要有条件的,假使没有条件的,这些戒没有办法持的,发个愿:“有条件时决定持”。假使现在没有净人在身边,你出门只好单行,假设要有净人在一起的话,或者有居士在的话,你的戒缘就好多了。没有办法呢,暂时开一下,一有条件可以不开,就不要开,这个心要有。二百五十条戒呢,是佛说的,真正要成为合格的比丘就一定要持,这样以后能往上进的希望才有,如果像有的人说的,那些重的持了就够了,小的就不要管他了,这是不对的。我们心里要重视戒,有条件尽量持,没有条件的,可以暂时开一下,不是说永远开不管了。说在没有办法之下呢,开一下,这是对小戒说,重的是不行的。那就是说三十以下的可以开,这个开呢,并不是说是可以的,理所当然的,而是每天晚上要忏悔的,我们每天晚上有忏悔文,就是今天一天里边,哪些做到的,哪些是开许了的,都要求佛慈悲,这个忏悔嘛,加持嘛,那么这个里边显教有没有,我们早上就是求开许,晚上是忏悔,你们显教早晚课不知有没有这个?
参学僧:有。
大宝上师:也有啊!
参学僧:也有八十八佛忏悔文,晚上。
大宝上师:哦,晚上也有八十八佛忏悔文,那很好,忏悔的时候你观想,这一天比丘戒里边不能持的,都忏(悔)到里边去,它八十八佛文里边通僧俗的,都是写好的,但没有写比丘戒的问题,你忏的时候,就观想一下。比如说,比丘戒照规矩说二百五十条,你要严格守的了,但现在的社会习气,没有办法做到的,晚上你们忏悔的时候,念一下。我们晚上比丘忏悔文是有明文的,就是专门有个忏悔文,我们针对这一类没做到的就忏悔。
如四根本,每一个地方,都要说一遍,说一下,就是那些做不到的,就忏悔,早上就是说做不到的,先要求开许。开许,不是乱开许,就是说,根据戒上可以开的才开,不能开的就不能开,这个是学了戒才有数,建议你们在读《广论》的基础上,哦,将来《广论》学好了,比丘戒还是要先学一下,戒要学好了。
参学僧:我们同学同时学的是三大部。
大宝上师:哦,这也是可以的,同时也学了,哦?
参学僧:是三大部跟菩提道次第同时学的。
大宝上师:三大部嘛重点是比丘戒这部先学起来,羯磨那一部分是僧团的事情了,没有那么著急,比丘戒是一受就要学,因为行住坐卧、说话、一不注意的话都会犯戒,所以这个比丘戒先要学一学,那羯磨么可以第二步了,另外同时学嘛,很好,这个广论里边呢,因为这本书是僧俗通用的,都能学的,它不能把出家戒讲的太仔细了。
参学僧:对。
大宝上师:它只好含蓄一点了,你们同时学三大部最好,这个还有一个问题,三大部是比丘戒了,有些比丘尼也来学三大部,我们是不赞成的,呵呵……(师微微一笑),比丘要教授比丘尼,要二十夏后,下一步才能看比丘尼戒,才能教授,比丘尼怎么能受了比丘尼戒一下子就学起比丘戒来,这个可以嘛?不应当这样子的,她们很多就是没有比丘尼戒嘛,三大部学起来了,这个好像不太好,比丘尼戒最近还是有一些,如瑞法师和佛莹法师(谐音)讲了,同样通愿法师也讲了,他们的学记可以拿去,不要看三大部,你们碰到一些比丘尼的话,可以劝她们,不要直接学三大部了,有这位法师讲的比丘尼戒就可以了,三大部是比丘戒,一般是不好学的,反过来讲,比丘要二十夏时才可以看比丘尼戒,比丘尼怎么可以反过来,想也不想,一下就学比丘戒了,怎么可以呢,这不行的。这想也想的通的,不可以这样子的。咱们现在都不懂,都在学,包括五台山的普寿寺也在学吧,(师微笑),你持戒的精神是很好,但做的方法不大赞同的,哦,你学比丘尼戒可以了,三大部不必学了,因为比丘戒不能看的,比丘尼怎么好看比丘戒呢,这个不行的,那么其它的羯磨你们是可以看的,真正你们要学羯磨的话,也可以学一下,一般的比丘戒不要学,这些三大部是比丘的事情,比丘尼的僧团附属于比丘的僧团下边,这个早在佛在世的时候就规定的,比丘尼不能离开比丘僧团的,这事你去问比丘好了,不要自己搞一套,现在咱们好像有些比丘尼很高傲,呵……(师笑了起来),连比丘也看不起的,噢,要是的,这个就颠到了,回去你们可想一下。她们这个学戒的精神是很好,但是一学这个就高傲了,又不对了。我们比丘也是一样的,越是学的好的人就越谦虚,这个当然是对的。如果学了,高傲了,自以为了不得了,那么这位比丘也不对的,也不能高傲。
参学僧:听懂了。
大宝上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探讨探讨,可以提一提。
参学僧:感觉到我们心态可能比较急吧,还是希望在定慧上提前,因为嘛学戒上没有那么多耐心。
大宝上师:这个我说说我的看法,比丘戒要学。比丘戒学好,在这个基础上,学定慧是没有毛病的。太急于学定慧不好,我们就碰到很多人,在修定的时候,鬼神进去了,而且跟他说话了,什么都来了,这些东西呢,就麻烦了,如果有这些现象出现呢,就是因为没有戒的基础嘛。戒律有了之后,鬼就进不来了。不是有一段智者大师的传,哦,他跟他哥哥说,假使有魔来扰的时候,就坐起来,诵戒,那个就是戒的威力极大,就不要说行持,单是就口里诵戒,魔就不敢来侵犯了,就是诵一下,威力就那么大,我们说修禅定了,境界很多,禅定是要九住心嘛,五住心以上境界就很多了,就分不清楚了,哪个是魔境,哪个是佛的加持,都搞不清楚了嘛。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戒律的基础的话,很容易错,所以戒还是重要的。你说不一定三大部都学完,但是比丘戒的二百五十条戒要清清楚楚,自己看一下书多了解,那么粗重的戒不要犯,那个微细的三十、九十的嘛,每天晚上忏悔。做不到的,晚上忏悔,在这个基础上修定慧嘛,是比较可靠的。
参学僧:保险的。
大宝上师:噢,保险的。做事情是保险的好嘛。为什么说现在的人生活中乘飞机,乘火车都要保险呢,那总是比冒险的好呀。呵......(师笑)。我们修行呢,是从来没有走过的路,你再不保险就麻烦了,我们世界上经常走的路都要保险,何况我们从来没有走过的路,这些地方保保险好。情愿稳妥,我们的念诵里边呢既要稳,快也很快,但是稳,稳本来是在快前头的,稳的条件下,再讲快。所以快是对的,但前提是稳,才保险。关键是持戒要清楚,先把戒学好最好了。
参学僧:再说上面我们那个问题,主要是我们今生的修行啊,最低应该达到哪种程度?
大宝上师:在定慧方面不要一定求一个什么要求,因为每一个人的宿世善根都不一样。有的人他很快,有境界来了什么的,有的人呢坐了一辈子,什么都没有的,也是有的,这个是不能与他人比的,自己跟自己前后比较一下就可以了,不能跟人家比。那么我们要求的就是,严格来说,每一个比丘的戒律基础要打好,定慧方面我们只求妄念能减少。
参学僧:妄念能减少。
大宝上师:你坐下去妄念越少越好,一心不乱就是没有妄念了。这个谈何容易呀!一心不乱的话,那你就是得定了嘛。一心不乱是到最高境界了,我们要求坐静的时候,妄念越少越好,就是不能昏沉掉举,昏沉掉举越少越好。
参学僧:噢,对。
大宝上师:其它的不要刻意地去追求,一刻意追求的话,就容易著魔,魔会乘虚而入的。哦,我们当上了比丘是比较侥幸。在修观当中,昏沉掉举尽量把它去掉,努力修这个观。不要刻意把这个观一定要修的怎么样怎么样,要限制这么样这么样,这个心一有了,容易著魔。你在用功了一段时候,它会自然的彻底变化,量的变化久了,质的变化决定会来。不要自己故意给它加压力,这个出了毛病就不好了。所以说了,这个不能著急的。主要是用工夫去昏沉掉举。假设观想的话,观的境要清楚,能够不动不摇的,昏沉掉举不要怕,努力对治,有这样的目标就对了,不要刻意的求它现什么出来了,有什么出来了,这个不要去求,这样子比较稳的,不会著魔。
参学僧:每天该怎么用功就怎么用功?
大宝上师:每一个都是得这么用功,反正你如法的上去呢,决定会,我们说是量变到质变,一点点上去就决定会得变,你自己主观的想象把它抬高了,反而弄巧成拙了,著魔了那就麻烦了。
参学僧:上师您说现在的人的根基,修定的时候能不能达到未到地定。
大宝上师:这个看你用功的程度了,尤其是住山人,就是说住山的人可以。问题是能不能解决,是说我们能不能把世界上的东西放下,不但是把世界的五欲放下,这一辈子的所有的都能放下的话,甚至是成佛的想都放下,一切为道,生命也不顾了,如果你这样子的话,这个是可以,有希望的。如果你贪欲的心很强,世界上放不下,自己这个身体也放不下,或者说生死问题也不敢冒险,为什么说从这里逼著你冒险呢,就是一股劲地去修行,没有这个心的话,当然是不可能的。哦,这个我们说古代修行住山的人,他是不顾一切的,像密勒日巴这样的,他是什么都不顾的,吃没吃的都不管的,他这样子当然进道容易了。我们说要考虑这个那个,人家说话,说闲话,你生气了,那当然还远的很哩,我们说要做到八风吹不动,这些话么很好说,但是很难做到。好像碰上好的东西心里就高兴,碰了不好的东西,总是愁的,这个样子呢就是表示你们还差的远呢。你能忍得住——再好不在乎、再骂或者再苦、饭没的吃也不在乎,这样的心态能达到的话当然是很快的。这就是我们说要从因上看,因上这些能够做到了呢,果上这些决定会圆满,因上这些做不到呢,你要得一个未到地定的啥呢,魔是会给你加持一下的。或者是得定了,是魔加持你的,那就完了。所以说工夫要因上下,因上下工夫呢没有毛病,而且是稳的,果上去追求呢,不但是困难的,而且容易著魔,这是古代大德都这么说,从因上下工夫。
参学僧:上师再请问您,在显宗嘛……
大宝上师:没关系、没关系,说吧。
参学僧:就是在显宗里边,它有求生极乐世界,它说下一辈子去极乐世界修行,还是……?
大宝上师:唉,是可以的,没有错的。
参学僧:在格鲁巴的教法里,它说下一世,是如何修行呢,还是生生世世都象这样子修行,还是……
大宝上师:我们格鲁巴有两种,一种是生净土,假如说我们修的大威德文殊净土,就是金科嘛,金科就是净土嘛,因为这个地方修的快,本尊摄受嘛,就像你念佛一样的,阿弥陀佛摄受的嘛。
另外一种嘛就是说,娑婆世界的人苦,如果大家都走了,这个世界就更苦了,没有人救了,他发愿转世的,这个一种就是转世的活佛了。转世呢当然是有一定危险性的,转世的不一定就是往上升的了,也有碰到不好的,堕落的也有了,这只是少数是有的,大部分的人他要求转世呢,都是求了本尊、护法加持的,使他投生得到一个佛教的环境,在佛教的寺院里边能够很早地出家,这样子出去是比较稳的,藏地都是这样子。他们就转世,转世的目得就是,娑婆世界的人大家往生净土了,这里哪些人来救呢?菩提心发的很恳切的人,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父母,亲生父母一样的。一看到亲生父母在地狱里受苦,或者在人间受苦,你说我到净土去了,你猜猜他心里放得下?放不下嘛,他就只有再来,再救,这样的心,起的急切。但是这样的心态之下呢,就是自己要有把握。
那么一般人不能做到这样,只能是求佛的加持了,生到好的环境里边好好修行,等他修到一定的高度,再来度众生,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要问自己,假使说,一些不好的环境之下,胜不过的,那么你还是净土去了再来嘛,要稳一点,你对那些众生呢也教他们,你们也生净土吧,这样他们也可以嘛,是不是。你把这个教下去呢,虽然说我不能够回过来马上救你们,但是教你们都生净土去也好。
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一个是看你自己,一个是看对方的众生,看机嘛,都是对机说法了。
参学僧:听他们说,如何成就无师智?
大宝上师:哦,无师智?那是成佛的时候了,是要金刚喻定的时候了。
那我们说现在的见道,海公上师教我们的时候说,请你们不要站的太高,见道为最高的,能够见道了,以后的修行自己有主宰了,噢,不要是求无师智,这个发问可以免掉了,但是见道到现在来说,能够见道、我们看到的不太多的。当然有些大菩萨示现给我们看见道了,真正的凡夫能够见道的话恐怕很少,见道是什么呢,见道之前是加行道,加行道就是暖、顶、忍、世第一,已经了得定了,暖是没有得定不要来的,要得了就是根本定了,未到地定也是可以的了,哦。但是这要是说色界的定了,要得色界定,我们想一想,最起码的,要欲界的五欲全部断掉了,一点点贪欲的心都不能有了,我们试著问一下是不是能做的到,我们的现世有的五欲都可以全部化掉了。如果这个做不到的话,色界定得不到,色界定得不到的话,暖都得不到,哪还有见道呢。那无师智太远了嘛。无师智是成佛的金刚喻定才有的了,那个时候,他是一切智都得到了嘛,不再要人家教了嘛,自己什么都知道了,开了悟的,得了成佛的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全部都有了。这个时候嘛,当然智慧圆满了。
现在我们最高的就是把见道作为我们的目标,这个实际已经是很高的了,对了,就这样的了。
参学僧:上师,弟子原来听师父那个《俱舍论》的时候,师父给他们讲过了,今生的目标就是要见道。
大宝上师:唉,对,对,我们以前讲的是这样子的。
参学僧:他那个见道是登地还是……?
大宝上师:我跟你说,所谓这个登地跟不登地,这个大小乘的见道差异呢,证的都是空性,一个有菩提心,一个没有菩提心,有菩提心就是登地了。
参学僧:那这个师父的要求是哪一个乘?
大宝上师:我们当然的是求大乘了。不要阿罗汉小乘了。也有的人说密宗不是大乘,不能修的了。但是确确相反,密宗是大乘根器才能进入。
参学僧:那还是登地了,见道就是要登地了。
大宝上师:我们现在是要求菩提心真正发起来,这是个关键问题。因为大乘与小乘的差异,就是看有没有发菩提心了。那么菩提心生起来的时候,就是说一切是为了众生,牺牲自己头目脑髓都可以的,这个心考虑一下,是不是大家真的生起了,我们说生起菩提心,真的生起菩提心是困难的,只能是相似的或造作的。那么相似的或造作的生起来了,已经很不容易了,很多人世间上都是求自利嘛,能够兼顾他利的不错的了,专门为他利益的人,世界上难找的啊!是不是啊?
我们就是要做,一切放下为他利,而去牺牲自己头目脑髓,而这是世界上的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那么我们佛教里要做到这个,当然不是说要马上做到,马上做到呢,你这个吓得你不敢发菩提心了,你可以一点点地做上去,开始呢,就是财物啊什么的东西布施了再说,那么再锻炼你身边的东西呀,吃的用的东西给人家,再进一步就是说,布施就要施身,施身就是一个高层次的东西了,这个慢慢来。我们一般说,我们好像讲过的吧,六根清净以上的菩萨才能做这个,没有得到那个地位的话,佛还不要你做的,菩萨戒里限制的,没有得到那个高位次的菩萨做了这些事情会退心,自己做了退心,让人家看了害怕,不敢发菩提心了,这个反而起反作用了。所以说这个菩萨戒也是有层次的,到什么时候会做什么事情,这个我们以前讲菩萨戒的时候好像讲过这个事情。
参学僧:在那个白云寺的时候,就是在学戒嘛,戒条上的呢感觉上也能守,但是里边的烦恼呢还是调伏不了。
大宝上师:我们说第一个就是把这个身口管住,所以吧,有时侯呢,至少对人不作损恼,我们说戒呢,持戒者一切有情都不害怕嘛,因为他对人家不会做损恼的事情。你说断除心里的烦恼呢,非要定慧不可的,你这个戒是止身口的,要止心的,要定,跟定里生慧,就是说重要性呢,真正要上路是要定的,没有定是上不了路的,但是说现在的人,得定是确实是困难的呢,这个我们说,我们有个居士,他就跟我说,他说到二住心时他爬不上去。
参学僧:二住心?
大宝上师:唉,二住心他说爬不上去,他说他拼命的用功,但二住心时爬不上去。初住心嘛,这个时间很短嘛,这个是做的到嘛,二住心他就困难了嘛,那么我们说他是居士,他有他的苦,但是出家人呢,你二住心、三住心呢能够上去的有没有,就不敢说了,总之,九住心是一直很高的。
参学僧:那学习戒法,要不要增加点儿禅定的工夫啊?
大宝上师:学戒的时候啊?学戒的时候,假使一般的传的呢,当然可以做了,要得到效果呢,不敢说的。就是你可以一天修点禅定,我们道场的要求就是一天四次念诵六次定,就是念诵一天四次,早一次晚一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那么中间插六次的禅定,这是正规的修法。就是说,禅定是可以修的,但是禅定的效果呢不一定就马上出来了,但是可以得到一些轻安,就是说身上很舒服,心静下去了,身体感到很轻松,这些会有的。你说要得定呢,当然没那么快了。象这个轻安是会有一点,这嘛也好,我们说这样子呢,调剂一下,身体也会好嘛,精神这都会好起来,修一下定。
参学僧:看了很多法,他们在修法之前,要先断烦恼,基本上我看他们……
大宝上师:唉,对,对。
参学僧:先断烦恼,而且断了烦恼了,证了阿罗汉,阿罗汉完了再从初地,再成八地菩萨,完了再……。
大宝上师:这个说断烦恼是对的,但是他们断是怎样断呢,这就是戒定慧了,戒是断身口的烦恼,身口是会跟著烦恼走的,定是压这个心的烦恼,来压住,慧是断心里的的烦恼---把烦恼的根基都断了。所以说戒定慧就是断烦恼,现在整个的戒定慧就是断烦恼的,所以说我们真正的断烦恼,修行的重点是断烦恼,这是对的,但是如果断烦恼呢,还是离不开戒定慧,你离开戒定慧就没有办法断烦恼了,所以说戒律是远离嘛,给它远离之后,不接触嘛,烦恼就淡下去,淡下去了嘛,不会自然的生起来了,那么心里面的根子呢,要定的压下去,得了定之后会压住它,不给它生起来,但根子没断,这个要得了无漏的智慧了,空性智慧了,那才是把根子拔掉了。所以这个次第是必定如此的,如果你说我要断烦恼,戒都没有持好,定也没有得,你说断烦恼,那是从何断起,这是一个空话,断烦恼这个是有一定方式的。
参学僧:实际上就是说像《广论》要求的,广论还很强调菩提心。
大宝上师:唉。
参学僧:它的目的就是学的人通过大乘的的戒定慧……
大宝上师:对,对。
参学僧:来断烦恼,并且能够在断烦恼之后,能够利益众生,能够成佛。
大宝上师:它的重点就是说教你先发菩提心,不要急于去跟小乘一样。那当然烦恼断掉了,人我执没有了,这样再发菩提心就困难了。因为“我”已经没有了,“他”也没有了,发菩提心就难了。
参学僧:发不起来了。
大宝上师:唉,就发不起来,力量就不够了。大乘先发菩提心,再证空性呢,保证决定是大乘,不会是堕了小乘去了。就怕你先没有菩提心,先证空性去了。那么利根也可以,利根就是说,他并不止于空见,还是对众生有慈悲心的,悲心俱足的也可以的。但是这有危险性的。但是对普通的人不一定做的到。所以《广论》的方式就是说先发菩提心,再去证空性,这个是保险的,绝对保险的。
参学僧:弟子还有个感觉,就是如果你不修习人无我的话,发菩提心还是困难的。
大宝上师:对,对,对呀。但是我们说要求人无我的目得在哪里呢,就是说怕我执已经断掉的了,你在发菩提心的时候就是断我执呀,你晓得吧?
参学僧:好像就是那个......
大宝上师:其实在你没有证空性之前,我执就断起来了,当然这个断的不彻底的。仅仅是对治。
参学僧:对对对。
大宝上师:但是这个你断起来之后,菩提心的力已经生起来了。你只是断我执,没有利他的心,将来证的是阿罗汉果啊。当你如果证了空性之后,“我”也没的,“人”也没的,发啥的个菩提心呢,就发不起来了。
参学僧:弟子感觉到,能不能在修菩提心的时候,辅助地修一些人无我,帮助发那个菩提心?
大宝上师:这个当然可以了。
参学僧:这样的修法,可以?
大宝上师:我们说发菩提心的时候,你要知道人是无我的,这样子嘛。但是我们的重点有一个,牺牲精神的。
参学僧:噢,菩提心。
大宝上师:唉,你得证无我了,再去利众生呢,牺牲精神没有了,你要是还没有证过无我正见就有菩提心的,有牺牲自己为一切众生的,就是象现在的亲生父母一样的看的,这个悲心生起来了,菩提心你才生的起来。所以说强调这一点。你证了空性之后,这个心生不起来了,要很困难了,所以说,佛对那个证了声闻的阿罗汉的,他要回小向大的,好多几百,几千亿劫才能过来呢,这个可很困难了。你不如直接马上发了菩提心的,这个要快。
参学僧:学《广论》,目前能不能请这两本书。
大宝上师:好,好,那么你们……
大宝上师:我们以前也是在五台山呆过,条件很艰苦的,那么现在虽然说是改进些了,总还是比下面艰苦的多,就希望你们呢,不要辜负这个殊胜的人身,殊胜的这个五台山的地方,好好地用功修行,将来为了度众生嘛,就是这样子,哦。
参学僧:那个书……?
大宝上师:书你们要的,要的都可以拿。
参学僧:呵……大宝法王?(弟子们开心的笑声)
大宝上师:光盘可以给啊。要几套啊?你们几个人?你们一个寺院的,是吧?
参学僧:大宝法王?(上师给了大宝法王VCD)我们大概是三个寺院在学习。
大宝上师:拿三套好了。这个书有的可以看的。有录象的,可以看的,这个是宣传佛教的。当然大宝法王不是格鲁,但是这个没有关系,他讲的是皈依,讲皈依三宝的问题,这个你们一个寺院拿一套好了,居士也可以给他们看。
大宝上师:这个你们听好了,书可以带回去,这个你看看,你需要哪一个?这本你拿好了,没有关系。
编辑:小月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