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善导大师:一切善恶凡夫之所以能往生,靠的就是第十八愿之强缘

发布时间:2019-10-18 09:43:06作者:楞严经读诵网
二、总显其义 第二部分,不是以愿文逐句比对的方式,而是揉和第十八愿的总体精神,总体地显示第十八愿的义理。我们总共选了善导大师的六条文,略微地贯穿一下。(一)「善恶得生皆佛愿力」之文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善导大师全集》二十二页)《观经》主题 这一条文,出在《观经疏》第一卷〈玄义分〉,〈玄义分〉分为七门,这是一开始「第一序题门」的地方。所谓「序题」,就是开宗明义,说明《观经》一部的主题、《观经》的内容主要在说什么。 善导大师说,说了两件事:「要门」与「弘愿」。要门,就是《观经》的定散二善──定善十三观,散善三福九品;以此定散二善,回向求生极乐。弘愿,就是指《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专念弥陀名号得生。第十八愿为净教根本 可是,序题门是说明《观经》的主题,为什么讲到《大经》「弘愿」呢?从本质上来说,《观经》也好,《阿弥陀经》也好,乃至一切讲说极乐净土的经典,都不可能离开《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说到往生,则离不开第十八愿,这是根本。所以,善导大师这里就是以《大经》中阿弥陀佛的弘愿,来解释、显明《观经》的宗旨,这是善导大师《五部九卷》一贯的思想。这一条文可以说是善导大师疏释《观经》的眼目所在,给我们教理上的启发和证据──净土门,一切本源于第十八愿,以第十八愿为标准,以第十八愿为眼睛;千说万说,不离第十八愿,终归第十八愿。 怎么知道这一条文是在说明第十八愿呢?下面我们看文: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大经》就是《无量寿经》;弘愿,总的来说是指《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然而根据下面的解释,可知就是第十八愿: 「一切善恶凡夫」,就是解释第十八愿中的「十方众生」。 「得生」,即是解释「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就是第十八愿中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三重得生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首先说「得生」,能够往生。什么样的人能够往生?分三重说明: 一、凡夫得生。 二、善恶凡夫得生。 三、一切善恶凡夫得生。 一般认为:「极乐世界既然是高妙的报佛净土,那只有圣人才可以往生,凡夫绝份。」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这些凡夫通通完了。可是善导大师根据第十八愿,在这里明确地说:「凡夫得生!」第十八愿并不是重在救度圣人,反而是偏重凡夫,是凡夫往生之道,所以说「凡夫得生」。我们听了才欢喜,才有希望。这是第一重 ── 重在凡夫。 虽然说凡夫往生,可凡夫之中有善有恶,一般人认为:「即使凡夫往生,也应该是善凡夫才能往生,恶凡夫不能往生。」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造过恶,以佛门的五戒十善为标准,恐怕很少有人能称为善人,那岂不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往生了? 但第十八愿并不是只有善人才能往生、恶人不能往生,而是善恶平等救度往生,所以说「善恶凡夫得生」。这是第二重──善恶平等。 虽然说恶凡夫也能往生,但恶凡夫当中有轻罪、有重罪,有先恶后善、有一生为恶不善,一般认为:「即使恶凡夫能够往生,也是轻罪或改恶行善这一部分才可以往生;如果重罪或一生为恶直到临终之人不能往生。」如果这样的话,仍然有许多人绝了往生的希望,阿弥陀佛的救度仍然不够圆满。 但第十八愿是不论轻罪、重罪、平时、临终,只要念佛愿生,都能往生,没有一个人不能往生,所以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这是第三重──无一遗漏。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意思就是:一切善凡夫能够往生,一切恶凡夫也能往生。「一切」两个字很重要,一切,一刀切,没有一个例外,这第十八愿是所有善恶凡夫平等​​得救之道。 「者」是语气助词,提起下面解释为什么一切善恶凡夫能够往生的一种语气。三重「莫不皆」 「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接着上面,为什么一切善恶凡夫都能往生?给出答案,是因为乘托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 如果不是乘托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不要说恶凡夫,善凡夫也不能往生;既然是乘托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不要说善凡夫,恶凡夫也同样往生。这样就很清楚了。 「莫不皆」:没有一个不是,通通都是。先说「莫不」,又说「皆」,很强调。 「莫不皆」也有三层含义: 一、凡夫得生,莫不皆乘佛愿。 二、善凡夫得生,莫不皆乘佛愿。 三、一切善凡夫得生,莫不皆乘佛愿。 首先从凡夫来说,凡夫往生弥陀报土,一切不是凡夫自己之力,一切皆是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所以说「凡夫得生,莫不皆乘佛愿」。 凡夫之中,有善有恶,恶凡夫要想往生固然是要靠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善凡夫往生是不是可以靠自己善行的力量,而不必靠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呢?回答是:即使善凡夫,他的往生也是靠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所以说「善凡夫得生,莫不皆乘佛愿」。 又,善有世间善、佛法善,小乘善、大乘善,下善、上善,散善、定善。世善、小善、下善、散善凡夫,往生要靠佛愿,大乘、上善、定心凡夫,往生是不是不用靠佛的愿力呢?或者:虽然也要靠佛力,但只是部分靠佛力,还有部分靠自己善行之力呢?回答是:即使是大乘上善定心凡夫,他的往生也是全部靠佛力,所以说「一切善凡夫得生,莫不皆乘佛愿」。 「一切」,是全部;「莫不」,也是全部;「皆」,还是全部。恶凡夫不用说,一切善凡夫往生,也「莫不、皆」靠佛愿力,一丝一毫、一点一滴靠不上自己的修行力。 比如坐船过海,不会水的残疾人全部靠船,即使是世界游泳冠军也全部靠船,不靠自己。大愿业力──南无阿弥陀佛 「大愿业力」:大愿、大业、大力。 阿弥陀佛因地五劫思惟的誓愿,称大愿。 阿弥陀佛因地兆载永劫的修行,称大业。 阿弥陀佛果上无量光寿的能力,称大力。 从发愿,到修行,到成佛,合起来叫做「大愿业力」;简单讲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就是救度苦海众生的菩提愿船。五劫思惟的发愿好比是设计的过程,兆载永劫的修行好比是建造的过程。船造好了,在海上渡人了,当初设计​​的用心、建造的辛苦,点点滴滴自然都在里面。做为乘客,虽然看不懂设计,也不知道怎么造船,也不懂怎样在海上驾船航行,他只要坐上船,设计师的智慧、造船工人的辛苦、船长的经验与勇气,他都享受到了。念佛人,只要会念佛,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阿弥陀佛一切的智慧与修行,我们就都用上了──这就叫「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增上缘 「增上缘」:又叫「强缘」。〈玄义分〉说:「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般舟赞》说:「正由不遇好强缘,致使轮回难得度。」凡夫众生能不能超越轮回,能不能往生净土,就看他有没有遇到阿弥陀佛的「好强缘」,有没有乘托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强缘与弱缘 佛教讲因缘,一切事物万象都是因缘。因缘具足,再难的事也不难;因缘不具足,再简单的事也做不到。 拿往生极乐世界来说,我们愿往生的心,就是因;往生所依靠的力量,就是缘。以凡夫的身份,想往生极乐净土,很多人都感叹很难。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他不知道能往生的缘。他愿往生,因有了,能不能往生就看缘了。 强缘一定往生,弱缘不能往生。强缘是什么?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凡夫众生要往生「极乐无为涅槃界」,必须靠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作为强缘。前面善导大师所讲的,我们把它整合在一起来看:正由不遇好强缘,致使轮回难得度。一切善恶得生者,莫不皆乘弥陀愿。正由佛愿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得入。 能不能往生,就看我们是不是乘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 除此之外,凡夫众生自己所修的一切定散二善的力量,通通不够,通通都是弱缘,太弱了。要靠这

\

个往生,那不可能。善导大师说:「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要想回向我们自己所修的杂毒之善,往生阿弥陀佛净土,那是不可能的。又说:「回生杂善恐力弱,不如专念弥陀号。」回向种种杂行杂善,想求往生,力量太弱了,不如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靠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强缘。 我们所修的那一点点善,跟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怎么比? 比愿,阿弥陀佛是五劫思惟的大菩提愿,毫不利己,专为众生。我们呢?整天所想,全是自私自利,纵发清心,犹如画水,一转眼就消了。 比业,阿弥陀佛是兆载永劫的难行苦行,三业所作,无不清净。我们呢?《地藏经》说:「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就算诵几卷经,磕几个头,早晚功课,做点布施,也只是可怜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人天有漏福业。 比力,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命,以无量光寿之力救度十方众生。我们呢?只有下堕地狱的罪业之力。所以,善导大师警醒我们说:「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念佛就是乘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除此以外所有一切善行,都是靠自己之力,所以全非比较。 可怜有的人,太过于看重自己那一点点善行的力量,反而看不起专靠佛力的念佛,认为专念佛往生不保险。 比如,两个人都想过大海,谁能过海,谁不能过海,那就不是看他们个人的本事,而是看他们是采取什么方法,也就是依靠什么缘。如果能坐上坚固的大船,那就能够安全渡过大海;如果只是自己弄几块木板,钉一钉,想靠它过海,肯定半路要遭灭顶之灾。 凡夫众生想渡过生死大海,到达极乐彼岸,不是看他会不会修行,而是看他念不念佛。念佛就是乘坐阿弥陀佛的坚固大船,肯定往生;杂行杂善,好比自钉的小木船,恐怕还没出海就翻了,想到达对岸就更不可能了。强缘与弱因 以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强缘,一方面也反衬出我们的愿生心,不管是多么迫切、多么强盛,也都只能算是弱因。善导大师形容为:深广无边的贪瞋水火二河当中「四五寸宽的白道」,又经常被贪瞋水火所侵。凡

\

夫这么微弱的愿生心也能往生,完全是因为遇到了阿弥陀佛大愿业力的强缘! 好比要过海的人,只要他肯登大船,那么,不管他的心是怎样微弱,担心风急浪高、怕不得过,都没有关系,决定可以过。相反地​​,如果他不乘大船,不管他多么想过海、多么勇敢,都不能过。唯见佛光,不见己善 关于「善凡夫往生也是完全乘托佛的愿力」,还想多说几句。因为我们一般人总是看重自己的些微善行,而不能完全靠倒在六字名号上。一个真正谦卑、恭顺的念佛人,他看不到自己的善,他看到的只是自己的恶,因而能完全仰投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像在太阳光下面看不到蜡烛的光,你如果还看得到蜡烛的光,那说明你在黑暗的房间里面。 在《无量寿经》快结束时有一段文,当时阿难尊者听完阿弥陀佛的大愿威神、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一切众生皆可往生,他非常向往,便向西方五体投地礼拜阿弥陀佛,并秉告释迦牟尼佛说:「世尊,我愿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并一切圣众。」话一说完,阿弥陀佛及时显现,放大光明。阿难看的景像是:所有菩萨的光明都看不到了,只是看到阿弥陀佛的一片光。经文说:「譬如大水,弥漫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像一片浩瀚的大水,高山啊、低山啊、房子啦、树啦,全都淹掉了,抬头一看,都是浩浩渺渺的一片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说阿弥陀佛的光明也是这样的。「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声闻」就是阿罗汉──我们看画像,阿罗汉头上会画一个圆圈,代表他有光;菩萨头上也画一个圆圈,也代表他有光。声闻也好,菩萨也好,他们的光明都盖掉了,都隐蔽了、遮住了、看不到了。那看不到怎么样呢?只能看到佛光,「唯见佛光,明耀显赫。​​」光明代表智慧,代表功德。在佛光当中,声闻、菩萨的光明都看不到了,代表一旦进入念佛法门,所有一切修行、一切功德、一切善根、一切证悟,都不能为比,不值一提,甚至隐而不见。不见了并不是没有了,而是都提升了、增长了,提升到与佛平等。阿罗汉不见阿罗汉自己的光,见的也是佛光;菩萨不见了菩萨自己的光,见的也是佛光,跟佛一样的明亮。那更何况我们凡夫的小小善行,怎么能见得到呢! 所以,我们一个专修念佛的人,称念名号,「如彼名义,如实修行相应。」彼阿弥陀佛名号是光明名号,是「十方诸佛所不能及」的光明名号。那么,在这样一尊纯善、绝对性的「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的名号当中,我们是丝丝毫毫见不到自己的修行力量和自己的善行功德的。既然入「一向专称」弥陀智愿海,那就完全随顺佛愿;完全随顺佛愿,就是如实修行。 如实修行,本来是指证悟实相的大菩萨,能如真理实相而修行,凡夫根本做不到。但我们念佛,放下自己的知见,完全顺著名号的力量,那就是如实修行,如阿弥陀佛所证悟的实相而行。好像瘫子不能走路,但他坐上汽车,汽车的行就成为他的行。小结 这一条文对第十八愿总体性的解释,略有四点: 一、第十八愿是净教根本。解释《观经》,也依第十八愿。 二、第十八愿是《大经》一部的宗旨。 三、依第十八愿,一切善恶凡夫都能往生。 四、一切善恶凡夫之所以能往生,靠的就是第十八愿之强缘。摘自善导大师释第十八愿(两种释义方法:对文增减、总显其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讲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