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唐卡的构图、色彩,形制都在不断美化与完善当中完成,甚至连佛的造像也极尽装饰、美化之能事。唐卡中将护法、佛塔、各类象征符号也分门别类,以对称的形式纳入各种形体之中,从而将佛家的理论完全装饰化,图案化,寓意十分深刻。
唐卡那来自天国的神秘内容,五光十色的美妙图像,独树一帜的形制让人冥冥观想,肃然起敬。这些唐卡的共同特点是浓郁的装饰效果和不受思维限制的空间格局,一般来说唐卡的上方为天界,下方为地界,中心部分为佛界或圣界,各路神灵鬼怪都按此规范各就各位。画面的中心自然是留给各类本尊及出世尊。
唐卡的主要位置留给佛,菩萨及各类圣灵鬼怪,剩下的空间则留给神奇的大自然和各类佛造像是以各类吉祥物。他们都需要借助色彩加以表现,如果说各类佛造像是以各类度量经为准绳,那么一切背衬,环境及各类图文则是以历代传承的经验积累及画师的阅历和观察来进行创造和发挥。这一现象随着唐卡的流派化,本土化而日趋明显。
早期佛像的背光极为简单,甚至只是一道彩虹。后来经过发展演变,添枝加叶,逐渐丰满。真正将这一特色发挥到极致是在十七世纪这一时期的唐卡,其构成极其轻松活泼,舒展自然。甚至将因居于中心的法王,高僧移居一旁,将大片空间留给大自然,让人感到生机盎然。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唐卡艺术对金银的广泛应用。一些珍贵的唐卡从佛像的面部、身躯、服饰、莲台、背光等自然风光,亭台楼阁无一不是镀金饰银的。
唐卡在绘制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宗教仪轨及《造像度量经》分类法规在上师的传承下进行。其计量一是以自然物为单位;二是以人体物为单位,度量经不仅为画师提供了造像依据,而且成为识别各种对象地位和体貌的参考。这种视觉识别,不仅在于对形态、服饰、法器、装严等作对生动而翔实的描述。这也是唐卡最大的特征之一。
一千多年来,除了世代传承,为数众多的藏族僧俗艺人外,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唐卡艺术的创作技能传到我国土族,蒙古族和汉族地区,成为多民族资源与技能共享的一种文化艺术。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