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唐代佛教建筑艺术——志莲之行

发布时间:2019-10-16 09:41:08作者:楞严经读诵网

这次到香港志莲净苑进行访问学习,是我第一次出差,因而对一路上所经之处无不感到新奇,尤其是对马上要去的目的地——志莲净苑充满了期盼,虽然在武汉也见过一些古建筑,可都不是唐朝的风格,那真正的仿唐建筑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

到了志莲净苑,一下车就被她宏伟而古朴的建筑风格所感染,在法师的讲解介绍以及和法师的不断交流中,我了解了一些有关该佛寺的创立以及佛寺仿唐建筑群的建筑特点。

志莲净苑唐式木构建筑群在一九九八年一月六日落成开关,正值佛陀成道纪念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又是香港回归中国的第一年。志莲净苑地处香港及九龙半岛之中心,背靠钻石山,左承慈云山阴泽,右蒙狮子山护庇,背山面海,地势钟灵毓秀,以发扬中国传统地宗教文化、建筑艺术等为宗旨,将寺院作为一个保存文化并将其发扬的一个平台,故该建筑以唐式木构古建筑重建佛寺群,继承佛教十方丛林的传统精神。(“十方丛林”即出家人共住之地。僧众来自十方,互敬互重,共同修学。)

志莲净苑唐式佛寺建筑群坐北向南,背山面海,主要殿堂皆位于南北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安置附属殿堂,均衡对称,成为“三进三重门一院”式的布局。即由“一重门”山门进入“第一进”,经荷花池至“二重门”天王殿入“第二进”,面对大雄殿,中为丹墀,两侧由药师殿、观音殿、钟楼、鼓楼、客堂、祖堂组成;从大雄殿北门入“第三进”,有法堂、藏经楼、方丈室、念佛堂等;于寺院的东北丘地为“一院”,兼有万佛塔。四周以回廊环抱整座建筑群;回廊设直棂窗,造成内外交融的回环呼应,舒广开朗。

志莲净苑之木构建筑从设计和建造中无不表现出结构与艺术的统一,唐式建筑的屋顶坡度和缓,站近殿前,看不到屋面,屋檐起翘挑出,突出了斗拱的艺术造型;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斗拱转移至立柱,稳固支撑硕重的屋顶。各组木结构互为联系而分工明确,规格比例和谐,显出唐代建筑稳健雄丽的风格。整座佛寺布局层次分明,顺循地势,将该建筑群中的各个建筑沿中轴线分布,配置对称平衡,一进进庭院,顺次递进,构成合院式的建筑群,令人领略到地势与空间的协调美,感受重重无尽的丰富意趣。

开启山门,在阵阵清风送来地铃声中,净苑开始了她崭新地一天,由山门向内望去,整个天王殿呼之欲出,在晨曦的照耀下,宁静祥和,流露出清净和谐之意境,与宇宙时空交流呼应。

迈入山门,一进景致直入眼底,四个莲花池中的各色莲花交相辉映。法师告知我们莲花代表“净”,它象征着人处于污浊的环境中而能清白自好。“夫藕生卑微,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又如《爱莲说》中,也曾提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高尚品质。莲花在佛教中代表“清净的心生在美好的地方,表示宁静祥和之意”,各色的莲花表示多彩的佛光,以示净土。

\

佛教艺术中采用莲做装饰自有它本身的道理。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莲,佛教教导世人克制欲念,不畏现实的物质世界所诱惑,苦苦修行方能超脱苦海无边的世俗,而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彼岸。而莲的特征及其所包含的寓意正与这种教义相合,所以释迦牟尼不但取莲以寓佛教的清静无染,超脱凡俗,而且莲“薏(即莲心)藏生意,藕复萌芽”的生长规律也正符合佛教“展转生生,造化不息”的人生哲理。于是莲的形象在佛教艺术中占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出家佛徒的袈裟上用莲花装饰称“莲花衣”,把佛像放在莲之上称莲座。唐《诸经要集》中讲:“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以莲台之上。”后来干脆就将佛座称作莲台了。

看着荷花和着清风摇曳在晨光中,听着悠扬的铃声,仿佛天籁之音,整个身心似乎已远离了城市喧嚣,让人倍感身心自在,宁静。

天王殿前树立的一对汉白玉经幢,庭院池中遍植的莲花,苍劲的罗汉松以及悠扬空灵的风铃。无一不于细微处显示通达自然的空间与天地的融合,苑内的一石一木皆传达出净土的讯息,涤荡心灵,仿如莲花,净洁无尘.

站在天王殿前,向前是丹墀,回望荷花池,整个净苑佛寺群布局通达自然,与天地融合,整个建筑群还特别注重时间与空间的交融,时空交错始终贯穿于寺院的整个设计和构造中,让置身其中的游人在移步异景,一步一景的游览过程中,无不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时间的流逝。同时,寺院也注意通过各种植物、堆石的搭配,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大的天地,借小山小水再现自然的山水之情趣。白居易曾称赞一块太湖石“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菳。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可谓势以小见大,于堆石中可观三山五岳、百洞千壑。所谓水令人性淡,石令人近古,竹直而心虚,松劲而刚健,梅凌寒而放,已成为了古时候士大夫追求的一种道德标准。由此可以看出,各个庭院设计中每每都有堆石,实际上也是设计者和建造者想借物抒情,寄情于景,其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积淀了封建时代道德的、伦理的,乃至哲学的理念。

走进二进丹墀,视野更为开阔,庄严的大雄殿尽展眼前,宏伟古朴。大雄殿内有一佛二尊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东奉文殊菩萨,西奉普贤菩萨,佛陀两侧为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由大雄殿回望丹墀,天王殿与钟、鼓楼组成的建筑构成“双楼一殿”的格局。虽然丹墀之中沿途地势跌宕,但于路径之中,令人感到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内心犹如净土,自如自在。

穿过大雄殿,首先看到的便是饭堂,抬头仰望,便可看见隐于寺院深处的藏经楼了,在门口的两颗古老苍劲的罗汉松与寺院背后钻石山的交相辉映下,更显藏经楼的恢宏气势。站在藏经楼东侧远望,便是万佛塔了,万佛塔共七层,代表七级浮屠之意。

傍晚时分,立于石阶之上,落日的斜阳抚过整个建筑群,仿佛给这座古刹镀了一层金,将层次分明的各色斗拱映照得无比的辉煌美丽。暮晚的钟声,潺潺的流水,悠扬的风铃,淡淡的荷香,让你整个身心犹如置身世外,再没有了城市的喧闹,忘却了一时的烦恼,有的只是一颗清静的心去静静聆听这天籁之音,何其的美妙。

迈出山门,转眼之间又回到了现实,回首观望,远古近在眼前,心中不免慨叹,这么长的一段时空,在这里却仅仅只是一门之隔,槛内外竟是如此不同的两个时空。面对让我们如此惊叹不已的中国古建筑艺术,为了更好的保存和传承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我们只有用我们所掌握的现代高科技手段将其完整的保留和推广,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发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当今世人乃至其后辈都能明白和体会唐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讲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