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认为,世间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如能谛听自己念佛,日久而修得定,即便在世间谋事业,往往能建大功,成大器,四海闻名,名垂青史。印祖是这样说的:;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士农工商之职业,不但了无妨碍,且能启发心灵,精于本业。以心不散乱,作事有主,如理乱丝,神凝则易,心躁则难。所以古之建大功,立大业,功勋遍四海,言行垂千秋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也。
印祖主张的摄耳谛听念佛,实则与他极力推崇的十念法念佛,是并行而修的。摄耳而听自己的十念法,妙在不分男女老少,不受时空制约,而能摄心得定,入世则成就大业,出世能了脱生死。因此,学佛的,未学佛的;皈依的,没皈依的;修净土的,修其他宗门的,都能从此简易快捷的行门中得到大利益。
印祖在其《印光法师文钞》中,教以摄耳谛听之要领,行十念法念佛的地方极多。印祖透露,谛耳而听,十念计数念佛,他亲自试验,觉得非常稳当有奇效:;(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什么是十念计数法呢?文言文的量词和白话文的量词略有不同,比如文言说;读经一部,换成白话文就是;读经一遍。文言说;十念,白话文就是;十声。具体到;十念法念佛行门,通常有三种方式:
(1)一口气念十声,或每一口气念一声,连续念十声,不再念了。这个十念法适合工作忙的人,或只将念佛作为附加功课的人。
(2)一口气念十声,连续念满十口气;这个十念法适合将十念法作为定课的人。
(3)一口气十声,或一口气三声、五声不等,连续念满十口气,接着又来连续念满十口气,力所能及,如此不间断念下去,这个十念法适合专修念佛法门的人。
印祖解释十念计数法的说法是:;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十念计数法的要领在于摄耳谛听。印祖说:;念佛下手,最要莫过于听。听则心沉而一,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以耳根先摄住舌根和意根,然后以这三根而摄其他三根(鼻根、眼根和身根),一根摄,而六根摄。印祖指出,都摄六根,下手在听:;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即见鼻端,则眼鼻二根亦摄。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故知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印祖教人念佛,从来是以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理论依据,化导而为行门,直教人始终注意自念自听。印祖说:;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于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过于摄耳谛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行住坐卧,均如是念,如是听。大声,小声,心中默念,均如是听。默念时,心中犹有声相,非无声也。念佛时能摄耳谛听,即都摄六根之法。以心念属意根,口念属舌根,耳听则眼不他视,鼻不他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
印祖跟善导大师一样,都不主张观想念佛:;念佛必须摄心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若修观想实相,或至着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印祖说:;若欲摄心,则当谛听。若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自然心不至于大散。虽不作观,亦同作观。若心不能摄,观境不清,理性不明。妄欲得生上品,任己意以作观,则着魔发狂者多多矣。印祖说:;摄心念,为上中下共修之道。其得益则随人而分大小。作观,则不知所以然者,断断不可盲修,以其或致着魔也。印祖说:;只求心归于一,不必定求瑞相。以心若归一,自与心浮散时不同。若不以心归一为事,常想见瑞相,或起魔事,不可不知。至诚恳切听,决不至起魔事。
念佛不受时空限制,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均好念。正因此,念佛切须恭敬,心无诚敬,念佛无功。印祖教导说:;若衣冠整齐,手脸洁净,出声念,默念,均可。若睡倒,及衣冠不整齐,尚未洗漱,及到不洁净处,或抽大小解时,皆须默念,不宜出声。虽睡不可赤体,须穿衫袴。心中常存敬畏,不可放纵。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