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分
本经的法义,是我本人亲身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
那时,佛修行得入神通大光明藏,正定安住不惑,一切是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光明交映炳著,安住不坏不失。这是诸位众生追求的清净觉悟境界,在这个境界中,身心寂灭不妄,平等涅槃不虚。佛所证得的这个境界,实际是遍布一切处,它摆脱了生死二道,随顺迎合了涅槃正道。就是在这个境界中,才可以显现出佛国净土。其时,聚集在佛周围的大菩萨摩诃萨,总数约有十万人。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十二大士,在十万人中坐在上席,并率诸眷属一起入于心定安住的境界,他们和佛一样,都在法会上正定安住。
文殊菩萨章
在这次法会上,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用最尊贵的礼仪,即五体投地、用自己的头顶来触及佛的脚面,尔后起立右转,绕佛三圈,又长跪在佛前双手合掌,对佛乞请说:“大慈大悲的世尊,祈愿您为来参加法会的诸位弟子宣说如来清净因地法的修持,以及菩萨在大乘修行中怎样发清净心,远离诸种无明妄心,以使未来末世的芸芸众生在追求大乘境界的修行活动中,不至于堕于不正确的见解。”文殊师利菩萨说完后,再次五体投地向佛祖致礼,反复三次,以表示弟子的虔诚之请。
文殊师利菩萨礼佛启请完毕后,这时,佛即开口对他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修行法,为将来末世的一切众生乞求大乘正道,使他们能得到正法的修持之道,没有烦恼,没有过失,不至于堕入不正确的邪见之中。那么,现在你就仔细地听着,我将为你们演说这一根本大法。
文殊师利菩萨听佛将要亲自说法,觉得自己能奉承而得佛的教诲,内心充满欢喜。十万与会大众顿时鸦雀无声、默默地开始听佛说法。
佛说道:善男子们,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它的名字叫做圆觉。它能流出不受污染,不妄不变,圆寂空性的一切清净佛性以及成佛的觉悟,它还能流出修持的最高境界——涅槃的智慧和由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的根本方法——波罗蜜,并依此来教诲授受菩萨行的修持者。一切如来的本起因地,即如来生起的最初的觉悟心地,无不依靠的是圆满遍照的清净觉悟的相状,这样才是永远断除无明,从而成就佛果之道。
什么是无明呢?善男子!一切众生本来没有生死,由于因缘所生万法,所以无有无始,只因认识上的种种颠倒,就像迷途的人一样,分不清四方,东奔西窜,寻找出路。颠倒表现在虚妄的执着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合成了自己的身体,又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种识与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尘俗之境所缘的幻影妄执为自己的心相,正如有眼疾的人眼里幻见空中有花,看见月亮有重影就认为有两个月亮一样。善男子!空中实际上并无花可言,这只是病人的妄心幻执而已。由于有了这种妄心幻执的认识,进而不但把迷惑的空花当作虚空的自性或本质,而且还看不出产生空花认识的错误根源何在。所以,若执空花为实有,则必定要轮转于生死之中。这便是无明。善男子!这种无明没有自己的实在自相,只是一种虚幻的存在或认识,就像做梦的人一样,梦中见物以为是有,醒来时空无一物,全然没有任何所得。又如空花是在虚空中消失的,谁也不能说出它有固定的消失之处。为什么呢?因为它本来就空幻不实,本来就没有生处。
一切众生都是处于无生之中,但他们却妄见有生有灭,因此就轮转于生死之中,而不得解脱。善男子!像如来那样因地修行获得圆满觉悟的人,必定掌握了空花无实的认识,因而他就不会在生死中轮转,也不会让身心受生死轮转的束缚。这不是因为他刻意造作施以作用而决定的,而是他本身具备的那种圆照清净的空无自性或性质所决定的。所以,达到了觉悟的人,和虚空一样能够体认虚空,体认了虚空的人,就体现了空花无实之相。这是一种既不能用语言来描述,又不能用智慧来观照,而且不管是有抑或是无都被排遣掉的境界。到了这个程度,就可以称为净觉随顺,即主体的心和心外的客观环境两者都被忘掉,进入了一种虚空的境界,随心运行而无有障碍。为什么呢?因为虚空的性质是恒常不动的,本来就属空寂。有情数的如来藏一心中既无生起,亦无可灭,自然也不会有知见可言;非情数的法界性则究竟虚空圆满,遍处十方。所以它们被称为“因地法修行”。诸位菩萨将这种修行法运用于大乘行的实践中则发起清净心,末世的众生也依照此法修行就不会再堕于不正确的偏见里了。
世尊宣说完后,为了再强调他的上述教法,于是又用偈语总结道: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普贤菩萨章
世尊说完偈后,普贤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走到世尊面前。他先用头顶礼触佛的脚面,再起立右转,围着佛绕了三圈,最后长跪双手合掌,对佛乞请说道:“大慈大悲的世尊,我祈愿参加此次法会的诸位菩萨和大众,以及在末世修习大乘的一切众生,都能达到这个圆满觉悟的清净境界。请问,什么叫做修行?大慈大悲的世尊,如果众生既然知道一切如幻,身心也都是幻觉,那么为什么还要以幻来修于幻呢?如果各种幻性,使一切尽灭,则心也是幻,那就没有心之一说,是谁又来修行呢?为什么又说修行也是幻呢?如果众生本来就不修行,在生死二道中,常常住于幻化的状态,更不知晓无明如幻的境界,从而生起虚妄的心境,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呢?惟愿大慈大悲的世尊能为末世的一切众生,解说做哪些方便法门,才能逐步深入修习,使他们永远远离各种幻境。”普贤菩萨说完后,再次五体投地,来回反复三次,以表示他的虔诚之情。
普贤说完后,世尊便开口对他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诸位菩萨和末世的一切众生,修习菩萨如幻的三昧正定方便法门,渐次使无数众生能够得以脱离各种幻境。现在,请你们仔细听着,我将为你们解说。
普贤菩萨听世尊这样说完后,为能亲自聆听佛祖释迦牟尼的教诲,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其他菩萨以及大众,也都顿时鸦雀无声,默默开始听佛祖说法。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都是依圆满觉悟妙用之心而生出。就像空花,应该是先从空里生出,然后才有了花的幻象。又如幻花境界虽然已经消失,但是它的空性并未改变。所以,众生所生的种种幻心,最终要依靠能够体察幻化的智觉来消灭。诸种幻虽然能够悉数消失,但原本就存在的觉悟心识会依然存在不动。靠幻来反衬智觉,仍然是一种幻觉。如果有人说自己的智觉认识了幻,已获得了觉悟,其实还是没有离开幻觉;有人说自己本来就是没有觉悟,这也是幻觉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所谓幻的消灭或幻灭真正的名称是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和末世众生,你们应当远离因一切幻化而出现的虚妄境界。由于坚持执着了远离心的念想,而远离心就是幻。要是继续坚持远离,远离也是幻,直到远离心变成了无所离的境界时,也就是最后消除了诸种幻象。如用两块木头互相贴近钻孔摩擦生火,当火生起燃烧木头时,火使木头也变成了灰烬,灰烬随着烟灰而到处飞散。以幻修幻就是这种情形,诸种幻虽然消失灭尽了,但还未能进入彻底断灭。
善男子!只要智觉知道了虚幻,马上远离,就不需要任何权宜方便之法;只要彻底远离了诸幻,就获得了觉悟,没有什么前后阶次可言。所以,一切菩萨和末世众生,只要以这种方式修行,就能永离诸幻。
世尊说完后,为了强调他的说法,于是又用偈语总结道: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普眼菩萨章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偈语后,普眼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他走到佛世尊的面前,用头顶触摩佛的脚面,再起立右转,围着佛世尊转了三圈,长跪双手合掌对佛说:大慈大悲的世尊,祈愿请您为参加这次法会的诸位菩萨和大众,以及末世的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的次序。什么叫做思维?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住持?众生未能获得开悟,应该用什么方法使他们普遍开悟?世尊!如果众生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正当的思维,即使听了您宣说的这些三昧正定,他们心中仍然会迷惑不清和摸不着头绪,起结果将会对圆满觉悟的境界不能够悟得。祈愿您能大发慈悲心肠,为我们和末世众生指明一条方便的道路。普眼菩萨说完后,再次对佛五体投地礼拜,来回往复了三次,以表达自己的虔诚之请。
普眼菩萨说完后,佛世尊便开口对他说:善男子!您能为诸位菩萨大众和末世众生,咨询关于如来修行渐思维住持法,并要求以假借譬喻来说明种种方便法门,那么,你就仔细听着,我现在就为你们宣说。
普眼菩萨听到了佛世尊将要宣示佛法,感到能亲自得到佛的教诲,内心充满了欢喜之情,诸菩萨和大众也都鸦雀无声,默默地听佛说法:
善男子,你们新学的菩萨和末世众生,想要求得如来清净圆满菩提心的话,就应当坚持正确的念想,远离各种各样的幻象。首先,要依靠如来奢摩他修行,即把高层次的心的活动,集中在某处变成一种静心静虑的念想行为,然后坚持遵循佛教教义规定的禁条和各项戒律,和修行高深志同道合的人友好交往,默默地呆在安静之处,开始在心里做这样的观想:我现在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即四种自然元素缘合而成。在身体中,我的所谓头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等,以及身体上的污垢,都属于地元素;我的唾液、鼻涕、脓、血、津液、涎末、痰、泪、精气、大小便等,都属于水元素;我的生命中含有的燥热之气,属于火元素;我的生命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因为有呼吸的作用,它属于风元素。所以,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彼此之间是各自分离的,我们妄自称为“身”的这个东西,究竟应该归到四大元素中的哪一种呢?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这个“身”毕竟是没有实体的,它只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互相缘和而合成的相状,所以,“身”实际也是一种幻化之相。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互相缘和而合成的假名为“身”的东西,又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即六种人体器官和由此产生的精神现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一个为内,一个为外,内外合成,组成了假名为“身”的这个东西。在这个东西中有一种气,当它似和缘虑之相缘合时,于是就会出现了假名为“心”的这个东西。因此,这个“心”也是虚妄不实的。
善男子!这个虚妄的心,如果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尘埃的外境作缘,则不可能存在。因为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由缘和而生起“身”,所以把四大元素一一分解,就不能称为“身”了,也就是没有上面的六种尘埃的外境可言了。那么,虚妄的心当然也不能与它们作缘,不复再存,因此最终是不会有“缘心”可以被见到。
善男子,由于你们众生的幻身灭掉了,所以幻心也就灭掉了;幻心一旦灭掉了,幻尘也就灭掉了;因为幻尘灭掉了,所以幻灭也会灭掉;幻灭被灭掉,那些真实的不是幻的“非幻”,即空的自性却是不灭常存的。这好比用布磨镜,将镜子上的污垢全部磨去后,就会重新再现镜子的光泽,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善男子,你们应当知道身、心全都是幻垢,只有把这些幻垢偏见永远消灭了,才能重现十方清净。
善男子,这譬如清净摩尼宝珠,它本来的质地是晶莹无暇,但它能映照五种颜色,随处显现。可是,有愚痴的人只见到了摩尼宝珠所映的五种颜色,而不能见其本来无色的本性。
善男子,圆满觉悟清净本性显现于身心,会随处相应。但愚痴的人说,清净圆满觉悟,是真实不虚而存在的,身心自身的相状也是真实不虚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认识,才使他不能远离幻化。因此,我必须指出,身与心都是幻垢,能有对治而远离这些幻垢,才称得上是菩萨之名。幻垢殆尽,悉数除去,即使没有对治的幻垢,也能谈得上为菩萨。
善男子!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修行证得各种幻境,消灭了各种因幻而出现的影像,即刻便能得到虚空清净。无边的虚空,只有因取得觉悟时才能被显现和发现,觉悟圆满明彻,也就显现了心的清净;由于心清净的缘故,也就可以见到了尘的清净;见到了尘的清净,眼根也就清净了;眼根清净了,眼识也就可以清净了;眼识清净了,就会使因根与识所缘的尘境也就清净了。同样,知道了心清净,耳根也就清净了;耳根清净了,耳识也就清净了;耳识一旦清净了,与之相缘的尘境也就清净了。由此推之,鼻、舌、身、意几种根、识、尘境都是一样的,它们始终处于一种前后相递的清净关系。
善男子!由于根清净的缘故,色尘也就清净了;色尘清净了,声尘也就清净了。由此推之,香、味、触、法几种根、尘也就清净了。
善男子!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清净了,于是地大也就清净了;地大清净了,水大也就清净了。由此推之,火大、风大也就清净了。
善男子!地、水、火、风四大清净了,于是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也就清净了。由于它们都清净了,于是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和三十七助道品也都清净了。由此推之,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都清净了。
善男子!一切真如实相,其本性是清净的,所以一身能够清净;一身清净了,于是多身就清净了;多身清净了,就可推至十方众生圆满觉悟清净。
善男子!一个小世界清净了,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清净了;三千大千世界清净了,就可推至虚空圆满遍及,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清净,永远空寂平等不动。
善男子!由于虚空是那样的平等不动,当然也就知道了觉悟的自性是平等不动;由于地、水、火、风四大也是平等不动,同样也就知道了觉悟的自性是平等不动;由此可推知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然也就知道了觉悟的自性还是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悟的自性遍满各处,清净不动,圆满无际。所以,应该知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遍满法界;六根遍满法界,也就应该知道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遍满法界;六尘遍满法界,也就应该知道地、水、火、风四大遍满法界,于是就可推知八万四千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由于这种玄妙觉悟的自性遍满各处,所以各种根的自性、尘的自性没有坏损杂染;根、尘既然没有坏损杂染,可知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也没有坏损杂染。譬如有成百上千盏灯,集中同照一室,灯火遍照房间各个角落,没有坏损杂影。
善男子!一旦觉悟取得了成就,就应该知道菩萨不会受到诸法的束缚,也不强求用诸法来获得解脱;即不厌恶生死,也不爱求涅槃果境;既不敬重戒律,也不会憎恨破坏戒禁的事情;既不看重长时间的修行,也不轻视初学者。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是由成就了的觉悟而获得的。譬如眼睛在光线下面看到了眼前的一切,这光线圆满映照,当然会没有憎爱的感觉。所以如此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光体只有一个,自然没有憎爱的区别。
善男子!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若用这种觉悟之心来修习,就能取得成就。对此不作修习的人,就不会取得成就。圆满觉悟普照一切,寂灭一心平等无二,遍满百千万亿阿僧祗的时间过程,遍满不可计算不可数说的如恒河中沙粒数一样多的的诸佛世界。这就像虚空中花,由杂乱生起,杂乱一旦消失,就会不即不离,没有束缚,没有解脱一样。所以才能知晓众生本来就能成佛,而生死涅槃如同昨日做梦至今未醒。
善男子!由于昨天做梦的缘故,所以今日一旦醒来就应当知道,所谓生死与涅槃,没有生起也没有断灭、无有来处也没有去处;那些主动去求证生死涅槃的人,会既无所得也无所失,既无获取也无舍弃;那些被动地去求证生死涅槃的人,既无住守也无止持,既无任运也无生灭。所以,证得生死涅槃或成佛,既无主动也无被动,毕竟是没有证,也没有证得的人,因为一切法自性平等不坏无差别。
善男子!诸位菩萨,这就是修行,这就是修行的次序,这就是思维,这就是住持,这就是方便法门,这也就是开悟。追求这种佛法,就不会感到迷乱和浑闷了。
世尊宣说完后,为了再次强调他所说的上述教法,于是用偈语的形式总结道: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金刚藏菩萨章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偈语后,金刚藏菩萨从大众中离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再起立右转,围着佛祖绕了三圈,又长跪在地双手合掌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您善于为一切菩萨和大众,宣说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法修行次序的方便法门。为诸多众生开发了蒙昧愚迷,我们与会的全体听法众生,承蒙佛祖您慈善的教诲,原本执着虚幻有如眼睛有病一样,经您的医治后,朗然冰释,智慧的眼睛变得清净起来。世尊!如果说诸位众生本来就可以成佛,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一切无明呢?如果说这些无明是众生原本就具有的,那么又是什么因缘使之合成,如来又反复说明众生本来就可以成佛呢?如果说十方不同类别的凡夫,本自就可以成就佛道,那么又为什么后来又生起无明,一切如而继来,什么时候会再生出一切烦恼呢?惟愿佛祖您不舍弃众生不区分贵贱,发宏大慈悲心,为我等诸位菩萨开示秘密深契的佛法,让末世一切众生掌握修持这契合义理经文的修多罗教整体,最终明白真实不虚的道理,永远断除疑惑和懊悔。金刚藏菩萨说完后,将五体投地,对佛祖再加礼拜,如是往复来回三次,以表达他的虔诚之请。
金刚藏菩萨乞请完毕后,佛世尊便开口对他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询问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法门,这本身是对诸位菩萨最好的教诲,也是最终真实不虚的了义大乘教法。它能够使十方修行学习的菩萨和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坚定的信心,永远断除疑惑和懊悔。现在,你们仔细听着,我将为你们宣说。
金刚藏菩萨听佛祖释迦牟尼的话后,为能够亲自奉听佛祖的教诲,内心充满了欢喜,诸位菩萨和与会大众都鸦雀无声,默默听佛开始说法:
善男子!一切世界中的全部事物和现象,都是有始有终有生有灭的。过去、未来、或有、或无、缘聚、缘散、生起、停止,都因妄念前后相续不断,而循环往复不止。所以,众生坚持那些种种获取舍弃的不同看法,都属于轮回的范畴。众生既然未能跳出轮回,而妄自去分辨圆满觉悟,那么,这种圆满觉悟性仍然等同于往复流转的生死轮回之中。若要免除轮回,心境无有是处。譬如双眼晃动,水并没有转,却看见了水波在摇动;又如双眼瞪着不动,却将火把旋转看成是一个火轮在旋转;再如,月亮本来不动,但月亮旁有云彩移动,就好象月亮在移动;乘坐在飞驰的船上,就可以感觉到两边的岸在后退,这也是同样的例子。
善男子!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处在流动转动之中,没有停息,很难说哪种东西会先停不动。既然不可得到事物和现象无有先停的认识,何况轮转生死的垢心也不曾清净,只有观想成佛的觉悟,才能不再生起诸物往复旋转的认识。所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你们生起了金刚藏菩萨所问的三个疑惑。
善男子!譬如患眼病的人,妄见空中有花,眼病虽然已经除去了,但不能用言语说明眼病已彻底消除了,眼睛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再次生起一切诸种疾患。为什么呢?因为眼病与花两种事物之间并没有一种相互待缘的关系,即眼病不与花同时而出,花不随眼病而生。又如空花灭尽于空时,也不能够用语言来说虚空什么时候又会再生起空花。为什么呢?因为空本来就没有花可言,并不是由于有生起或灭尽的原因才有了花。所以,认为有生死涅槃和认为有生起或灭尽一样,都是妄见。而玄妙的觉悟圆满普照,是远离于空花和眼病的。
善男子!现在你们应当知道虚空既不是暂时的有,也不是暂时的无。何况如来圆满觉悟、随顺而为虚空的平等本性呢?
善男子!譬如冶炼金矿石,来获取金子。但金子并不是在冶炼金矿之后才有的,而是本来就有的。矿石既然已经变成金子,就不会再重新还原成矿石,即使经过漫长的时间,金子的特性仍然永远不会丧失、损坏。所以,不应该说金子的自性本来没有。如来圆满觉悟性,也应该是这样的。
善男子!一切如来玄妙圆满觉悟之心,本来就没有菩提或者涅槃,也没有成佛或者不成佛,更没有由妄见引起的轮回与没有轮回的种种说法。
善男子!但在声闻即小乘中的人,他们追求的所谓圆满境界,尽管是身心语言造的业全部断除灭尽,最终也不能达到他们所要亲自得证的涅槃,何况以用有思维观想的方法来揣测猜度如来圆满境界呢?这就好象以萤火来烧毁须弥山,最终根本不能得逞。以有轮回的想法,生起轮回的见解,这又好比进入了深不可测的如来大寂灭海,最终不能到达彼岸。所以我说:一切菩萨和末世众生,首先要断除的就是无始轮回的根本妄见。
善男子!有造作思维的人,是从有这种心识引起的。内容都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尘埃外境,妄心之缘气并不是真实不虚的心体,这早已如同空花一样。用这种思维来观想,来辨别成佛的境界,就好象空花再结出空果,其实根本不会有果。所以,展转妄想,没有任何益处。
善男子!凡是虚妄浮游之心,多会产生诸种虚巧的见解,这是不能取得圆满觉悟方便成就的。如果用这样的分别方法来提问,是不正确的问道方法。
世尊说完后,为了再一次强调他所宣说的教法,于是用偈颂的形式总结道:
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终始。若以轮回心,思维即旋复,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思维犹幻化,何况诘虚妄,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弥勒菩萨章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偈语后,弥勒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向佛祖施礼,用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再起立右转,围着佛祖绕了三圈,又长跪在地,双手合掌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您广泛地为诸位菩萨开启了甚深佛法的秘密藏,使诸多众生深深地认识到了生死轮回的虚妄不实,使他们能够分别出邪正是非,能够施予末世一切众生无所畏惧的辨识修证的道眼,让他们在圆满真实的大涅槃中,生起坚定的信心,不再重蹈随缘流转轮回的境界,不再生起往复无穷的循环偏见。
世尊!如果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想遨游如来大寂灭海,那么,什么是彻底断除轮回之根?在各种轮回中,有哪几种特性?修行成佛的菩提,有哪几种差别?返回尘世劳作,应当设立几种教化方便的法门,以度脱众生?惟愿从不舍弃众生的救世大悲大慈的世尊,把修行的一切菩萨和末世众生智慧之眼的障碍肃清,让智慧照耀的心净如明镜,圆满地觉悟到如来无上知见。弥勒菩萨说完后,将五体投地,对佛祖再行礼拜,来回往复三次,以表达他的虔诚之请。
弥勒菩萨乞请完毕后,佛世尊开口对他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够为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询问如来深奥秘密教法的微妙之义,使诸位菩萨洁净,肃清他们智慧之眼的障碍,以及让一切末世众生永远断除轮回,内心悟得实相,心存无生忍。现在,你们仔细听着,我将为你们解说。
弥勒菩萨听佛祖释迦牟尼说完后,为能亲自得到佛祖的教诲,内心充满欢喜,诸位与会大众也都鸦雀无声,默默地听佛祖宣说: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开始,由于有了种种恩爱贪欲,于是就有了轮回。如果各个世界上的一切生命,是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生而生,那么它们皆由淫欲而受生后正式成就性命的。所以,由此应该知道轮回中的爱是诸欲的根本,由于有了各种欲望,助长发动了爱性,因此,才使其出现了生死相续不断的轮回。欲是因为有了爱才生出的,命是因为有欲才存在的。众生之所以贪爱生命,还是因为以欲为本,以爱欲为因,才有了贪爱性命的结果。又由于在欲望的境界生起有种种随顺或不顺随的原因,境界与爱心相背离,生出憎恨嫉妒,于是造作了种种活动,由此而再流转轮回于地狱、饿鬼之趣。知道了诸种欲望可以使人讨厌,不喜欢做讨厌的活动,舍弃作恶的行为,乐于追求善的行为,可以再现天、人之趣。又知道了诸种爱是可厌恶的,于是抛弃爱,乐于修行,但这仍然还是没有离弃爱的本质,即使现在获得了增上善果,还是处于轮回之中,所以不能成就圣道。因此,众生要想脱离生死,避免种种轮回,就要先断尽贪欲,以及除尽渴爱的欲望。
善男子!菩萨以各种变化在世间示现,不是以爱心为根本,而是以慈悲让众生生起舍弃爱心的,所以,这就是借助贪欲而得入生死的道理。如果末世一切众生能够做到舍弃诸种欲,除去憎爱,永远断绝轮回,勤奋地求取如来圆满觉悟境界,在清净心中,便得到了开悟。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于本来就有的贪欲作用,进而发动了无明,于是就显现出了五种差别不等的种性。按两种障蔽,表现了深与浅不同程度的认识。有哪两种障蔽呢?一是理障,即妨碍障蔽产生正确认识的见解;二是事障,即仍然处在相续轮回生死的轮转之中。什么是五性差别呢?善男子!如果理障和事障两种障蔽都未能得以断除灭尽,便叫作没有成佛,为凡夫种性。如果诸众众生永远舍弃了贪欲,先去除了事障,但仍然没有断除理障,这就仍然还可以能够悟得进入声闻、缘觉境界,这便是声闻、缘觉二乘种性,不过不能够显现住于菩萨境界。
善男子!如果诸位菩萨及末世一切众生,想乘智慧之船在如来大觉悟海遨游,应当先发心愿,勤奋修行,断除理障和事障两种障蔽。这两种障蔽已经被制伏,就能得悟进入菩萨境界。如果事障和理障都已永远断除灭尽,就能马上进入如来微妙圆满觉悟的境界,满足了获得菩提正觉和大涅槃的愿望。这便是菩萨种性。
善男子!一切众生都应该去亲自证得圆满觉悟,碰见有徳行和有学问的善知识,皈依他们作因地法行,这时的修习有顿悟和渐悟两种,如果走上了如来无上菩提的正确修行之路,那么不管他的器根是大是小,都能成就成佛的结果。这便是不定种性。如果诸众生有求得能帮助自己的善友的愿望,但却遇到了有偏邪之见的人,于是不能获得正确的觉悟,这便是外道种性。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不正确的老师的过错和谬误引起的,而不是众生的过错。以上宣说的即是众生五种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别。
善男子!菩萨惟有以大慈大悲的方便之法,进入诸种世间开发没有获得觉悟的人,直到示现种种形象。或与境界相背,或与境界相顺迎合,和众生同时活动教化,以使众生成佛。这即是依据无始的清净愿力而行事。如果末世一切众生在大圆满觉悟的基础上再生起增上心,应当发菩萨清净的大愿力。应当做这样的想法:愿我今天住于佛的圆满觉悟境界,求到有帮助自己的善知识,不要碰到外道诸师和声闻、缘觉二乘道。再依靠大愿力修行,渐渐地断除诸种障蔽,直到障蔽断尽,愿力圆满,于是便可登上解脱清净的法殿,最后证得大圆满觉悟,进入美妙庄严的佛土。
世尊说完后,为再一次强调他所宣说的教法,于是又用偈语的方式总结道: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有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二障永消灭。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依止大涅槃,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清净慧菩萨章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偈语后,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然后起身围着佛祖绕了三圈,又长跪在地,双手合掌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您为我们与会的诸位菩萨和法众以及末世众生,广泛地宣说了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我们过去从未见到过的和听说过的。现在,我们能够承蒙佛祖您的善善诱导教诲,身心头泰然轻松,得到了很多很多的好处。为了一切来参加这次法会的大众,我祈愿您再一次宣说法王的圆满觉悟自性,一切众生和诸位菩萨,与如来世尊所证到和所得到的,有什么差别?以便使末世众生能够闻听这个神圣的教法,随顺开悟,一步一步地悟入那个境界。清净慧菩萨乞请完毕后,将五体投地,对佛祖再行礼拜,如是反复了三次,以表达他的虔诚之请。
清净慧菩萨乞请礼拜完毕后,佛世尊便开口对他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询问求取如来的次序差别。现在,你们仔细听着,我将为你们宣说。
清净慧菩萨听到佛祖释迦牟尼欲宣说法义,为能亲自得到佛祖的教诲,内心充满欢喜,其他与会的各位大众,也都鸦雀无声,默默地听佛祖开始说法:
善男子!圆满觉悟自性,不是指前面所说的那五种性,因为它普遍存在于众生之中,平等而无有差别,所以可称为“非性”;同时,它又能随缘而起,的确存在,所以可称为“性有”。但是,圆满觉悟自性无处可取,也无处可证,只能在虚空的实相真如中相遇。就此而言,它是平等无有差别的,实际上并没有菩萨圆满觉悟和众生圆满觉悟的区别。为什么呢?
因为菩萨和众生都在本质上还是幻化之物,幻化一旦消灭了,菩萨众生都摆脱了轮回,也就不存在获取得证的程序,大家都是平等的了。譬如眼根,它不能返观眼睛自己的自性,因为眼根和眼睛的自性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在这一点上,就不会有平等的主体者。众生因为受到迷惑和认识产生了颠倒,不能自己消灭一切幻化的现象,自称自己得到了证灭,实际上并未证灭,在幻境虚妄中着意下功夫,于是便显示出了种种不同的差别。但是,如果能得到如来寂灭,随顺迎合于它,在实际上就不会有寂灭,也不会有能够寂灭的人。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之际以来,都是由于执着于妄想有我及爱我为实体的原因,才使他们都不曾自知。众生有心就会有念想,念想不断生灭,因而就会引生起了憎恨爱恋,就会沉溺于色、声、香、味、触五种妙欲之中。如果有人遇到了能够帮助自己为善的善友,在他的教诲下,开悟了自己本来就有的清净圆满觉悟的自性,内心生起光明,生起灭心,这样就会明白自己的一生中,所谓自性都是因为自己的身心劳役思虑的结果。如果有人再进一步执着地追求获取劳役思虑永远断灭,得到法界清净,那么他的这种清净的认识,实际上又是给自己设立的一种认识障碍。所以,即使执着圆满觉悟妙性亦不会随意自在。这被称为凡夫随顺迎合觉悟自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获得的清净见解,仍然是认识圆觉自性的障碍。他们虽然断除了见解的障碍,好像获得了觉悟,但他们仍然执住于所谓的觉悟之中,这样执住觉悟也是障碍,因而他们没有达到随意自在的境地。这被称为菩萨未入十地行随顺迎合觉悟自性。
善男子!有观照之镜,并在观照之后能够觉悟,都可称为认识圆觉妙性的障碍。所以,真正的菩萨是经常觉悟但又不使心凝住一处,观照的主体和所观照的对象同时寂灭。例如,有人自己的头砍掉,头已断掉,既没有再能断头的主体,也没有再可以被断掉的头了。所以,以障碍心灭断自己的诸种障碍,障碍既被断灭,同时也就没有灭断障碍的主体了。修多罗经教好像用手指去指月亮,如果人们看见了月亮,那么就知道用来指月亮的手指头毕竟不是月亮。一切如来用种种言说来开示菩萨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和道理。这被称为菩萨已入十地行随顺迎合觉悟自性。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是究竟觉悟。得到念想和失去念想,无非都是解脱而已;成就佛法和破坏佛法,同样都是涅槃;智慧也罢,愚痴也罢,通通都为般若;菩萨与外道诸师取得不同的成就,均可认为是菩提觉悟;无明和真如相比较,二者没有不同的境界。诸种戒定慧和淫怒痴,都是清净离欲的梵行活动;众生有情世界和国土器世界不同,但都处在同一究竟佛法法性之内;地狱和天宫,又都是婆娑净土;有成佛之性者和无成佛之性者,最终会一齐成就佛道;一切烦恼诸障,都是毕竟解脱。真如法界智慧是广深不可测的法界大海,它映照分别诸种事物现象,都和虚空一样。这被称为如来随顺迎合觉悟自性。
善男子!但愿诸位菩萨和末世一切众生,安心居于任何时候都不要生起妄念,对诸种妄见之心,不要主动去寻求息灭它的思维和办法,安心居住于妄想的境界,不去刻意去认识它们、分别它们,不去认识不去分别就不会去辨别其是否真实。你们诸位菩萨和与会法众,听我宣说这种法门,相信它、理解它、受持它,就不会生出惊恐畏惧之心。这即是被命名的随顺迎合觉悟自性。
善男子!你们应该知道,那些能随顺迎合觉悟自性的众生,已曾供养了和恒河沙粒数一样多的百千万亿诸佛,培植了众多的佛德本性。佛说凡这种人即是成就了一切种智,即已经成佛。
佛世尊宣说完后,为了进一步强调自己所宣说的教法,于是又用偈语总结道: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供养恒河佛,功德已圆满,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威德自在菩萨章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偈语后,威德自在菩萨即从大众中离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然后起身围着佛祖绕了三圈,又长跪在地,双手合掌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您为我们广泛地解说和使我们区别认识了这种随顺觉悟自性,也使诸位菩萨的觉悟心充满光明,承受领会了佛所发出的圆满的声音,从而使众生没有凭借佛修行的活动就追求到了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市的城墙上有四个门,各个方向来城里的人不仅仅是从一条路来的。所以,一切所有的菩萨能够庄严佛国、成就菩提觉悟,也不仅仅是依靠一种方便法门。惟愿大慈大悲的世尊,能为我们广泛宣说一切方便顺序,以及修行的人按几种方便法门来修行?以便使参加这次法会的菩萨和末世众生、追求大乘果位的所有的人,迅速获得开悟,自由地遨游于如来大寂灭海中。威德自在菩萨乞请完毕后,将五体投地,对佛祖再行礼拜,如是反复了三次,以表示他的虔诚之请。
威德自在菩萨乞请礼拜完毕后,佛世尊便开口对他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询问如来方便法门。现在,你们仔细听着,我将开始为你们解说。
威德自在菩萨听佛祖说完后,为能亲自得到佛祖的教诲,内心充满了欢喜,与会其他各位菩萨和与会大众,也都鸦雀无声,默默地听佛祖开始说法:
善男子!无上玄妙的圆满觉悟,遍及一切处,生出如来和一切事物,在成佛的体性方面,都是处在平等的地位,在诸种修行中,终极的道路只有一条而没有第二条。如果从方便随顺的角度来看,又有无数条道路可行。圆满地尽摄所有的归宿,遵循觉悟自性的差别,应当有三种不同的修行情况。
善男子!如果诸位菩萨,获得了悟入清净圆满觉悟,以清净圆满觉悟心为指导,求取寂静作为修行,开始则澄清诸种妄想的念想,清净圆满觉悟的心识被搅动。因而在寂静中产生出智慧,就会感觉到身体本身以及所谓的心识,都是外在世界的尘境,因清净觉悟心的作用,这些尘境就会永远断灭。至此,寂静修行的菩萨便能由内心发出一种寂静轻安舒适流畅的感觉。由于这种寂静存在的缘故,就会使十方世界乃至如来心在自己内心显现,和镜中的影像一样。行使了这种方便法门,被称为奢摩他,意思为止。
善男子!如果诸位菩萨,获得了悟入清净圆满觉悟,以清净圆满觉悟心进入思维,了知觉悟心自性及其与根、尘都是因为幻化的原因而生出的幻境。当知如此便又生起诸种幻智,用这种幻智来断除根本无明,并用各种变化了的诸幻化现象来开导处于幻觉中的众生。由于以幻智灭除无明和开示幻众,自己便会感觉到在身心内部发出了一种大慈大悲轻安顺畅的感觉。一切菩萨都是从这种幻化的感觉中而起,渐渐深入修行不断增进。你们若能观察到这种幻化,已不是原来的那种幻化了;但是,虽不是同一种幻观,仍然也是幻化。所以,要远离幻相,是诸位菩萨所修的圆满玄妙行为,这就像大地中生长出了禾苗一样。行使这种方便法门,被称为三摩钵提,意思为定。
善男子!如果诸位菩萨,获得了悟入清净圆满觉悟,以清净圆满觉悟心进行思维,而不摄取诸种幻相和清净寂静心相,彻底明白身心都是凡心因迷成障未能悟脱,除此之外无知则觉悟就会明察,不再依据这些迷障异引思维,就会永远超越障碍,进入虽碍无碍的境界。这样,就可以随意于佛受用土及自己的身心中,觉意运行而不会有任何障碍。尽管心相及身相仍留在原来的尘境中,但就和器物之中的钟一样,声音可以传向外边。同样道理,烦恼和涅槃在这个意义上,也不再会相互留在尘境的障碍之中。按此修行,便会感到自己体内发出寂灭顺畅轻安的感觉,也就会进入玄妙觉悟随顺迎合寂灭的境界,这种感觉只有自己知道,他人所不能及,最后还会有众生寿命都是浮游幻物的想法。行使这种方便法门,被称为禅那,就是静虑正审的意思。
善男子!以上所宣说的三种方便法门都是圆满觉悟,你们依此亲近随顺迎合十方如来,因此能够获得成佛的境果。十方菩萨行使种种方便法门,一切相同或不相同的修行方便,都是依据上述三种法门,如果得到了圆满证得,即是得到了清净圆满觉悟。
善男子!假使有人要修持神圣的道法,要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式的小乘果位和辟支佛式的二乘果位,还不如闻听这种圆满觉悟的无碍法门,闻听此法门后,可以在一刹那之间就随顺迎合圆满觉悟的修行而获得觉悟。
佛世尊宣说完后,为了再次强调他的教法,于是又用偈语的形式总结道:
威德汝当知,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其数即无量;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寂静奢摩他,如镜照诸像;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禅那惟寂灭,如彼器中锽。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十方诸如来,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三事圆证故,名究竟涅槃。
辩音菩萨章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毕偈语后,辩音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然后起立右转,围着佛祖绕了三圈,又长跪在地双手合掌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您刚才所说的方便法门,真是世上少有。世尊!这些方便法门,对一切欲修菩萨者来说,在圆满觉悟的法门中,共有几种修习的方法?祈愿佛祖您为与会的菩萨和大众,以及末世众生,具体地方便开示,从而使他们能够悟到空的实相。辩音菩萨乞请完毕后,将五体投地,对佛祖再行礼拜,如是反复了三次,以表达他的虔诚之请。
辩音菩萨乞请礼拜完毕后,佛世尊便开口对他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位菩萨大众及末世众生,咨询如来的修行。现在,你仔细听,我将为你们宣说。
辩音菩萨听佛祖将要说法,为能获得佛祖的亲自教诲,内心充满喜悦之情,与会的诸位菩萨和大众,也都鸦雀无声,默默地开始听佛祖说法:
善男子!一切如来的圆满觉悟清净法门,本来是没有修习和修习的人这样的区别。但是,由于一切菩萨和末世众生,都依靠的是未得觉悟的幻化之力来修行,这样一来便有了二十五种清净定的展转轮摧惑念的方便法门。
如果诸位菩萨,只取高度寂静的观法,由于寂静产生出了慧力,就会永远断除烦恼,最终定有成就。这样,不用离开自己修习寂静观法的坐垫,便会进入涅槃境界。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单修奢摩他。
如果诸位菩萨,只取观察万事如同幻化的观法,由这种观法而产生的犹如佛的力量,发起种种变化世界和种种作用,在此基础上再彻底地修习菩萨妙行,依靠清净圆觉妙性而不会失去得到的寂静念想和种种寂静智慧。这种菩萨的修行方法,被称为单修三摩钵提。
如果诸位菩萨,只取以灭掉诸种幻化为目的的观法,不再使用其他任何方法的作用,也能够独自断除烦恼;烦恼一旦断除尽了,也就能够证得空的实相。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单修禅那。
如果诸位菩萨,首先采取进入极为寂静的观法,再用此观法生起的寂静智慧心来观照诸种幻象,便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生起菩萨修行。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寂静生起智慧心作思维,由此去证得寂静的自性,于是便会断灭烦恼,永远跳出生死轮回的圈子,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寂静生起的智慧力作思维,然后去观照种种幻化的力量和种种变化,再用此来度脱诸位众生,最后共同断灭烦恼,一块进入寂灭的境界。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奢摩他,中间修习三摩钵提,最后修习禅那。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由入取极为寂静所生起的慧力来断除烦恼,然后再生起菩萨清净玄妙之行,最后用此来度脱诸位众生。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奢摩他,中间修习禅那,最后修习三摩钵提。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由入取极为寂静所生起的慧力智心来断除烦恼,然后再去度脱诸位众生,建立大乘众生世界。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奢摩他,后齐修三摩钵提和禅那。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由入取极为寂静所生起的慧力,来资助策动生起变化的力量,最后度脱众生断灭烦恼。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齐修奢摩他和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由入取极为寂静所生起的慧力,来资助寂灭的作用,最后发起作用和变化的境界。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奢摩他和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观修生起的种种变化的力量或慧力,来随顺迎合,而得到寂静的境界。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观修生起的种种变化的力量或慧力,与种种境界发生作用,再来随顺迎合而取得寂灭的境界。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观修生起的种种变化的力量或慧力,然后再按佛的教化行事,安心住于寂静的境界,最后断灭烦恼。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三摩钵提,中间修习奢摩他,最后修习禅那。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观修生起的种种变化的力量或慧力,与无碍发起作用,然后断灭烦恼,再安心住于寂静。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三摩钵提,中间修习禅那,最后修习奢摩他。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观修生起的种种变化的力量或慧力,行使各种方便作用,达到寂静寂灭的境界,然后随顺迎合寂静寂灭。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三摩钵提,后齐修习奢摩他和禅那。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观修生起的种种变化的力量或慧力,然后用种种生起的作用,资助于达到寂静的境界,最后断灭烦恼。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齐修三摩钵提和奢摩他,后修习禅那。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观修生起的种种变化的力量或慧力,资助于寂灭的境界,最后住于清净境界,不再继续做寂静的思虑。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齐修三摩钵提和禅那,后修习奢摩他。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寂静灭观法所生起的慧力,进而求取达于寂静,最后住于清净境界。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禅那,后修习奢摩他。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修寂灭观法所生起的慧力,继而生起种种作用,在一切境界中,依靠寂灭的作用随顺迎合。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禅那,后修习三摩钵提。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修寂灭观法所生起的慧力,显示出种种自性,安心住于静虑,最后再生起变化。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禅那,中间修习奢摩他,最后修习三摩钵提。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修寂灭观法所生起的慧力,不做种种自性,而生起种种作用,进入清净境界,最后回归为寂静的思虑。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禅那,中间修习三摩钵提,最后修习奢摩他。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修寂灭观法所生起的慧力,生起种种清净作用,然后安心住于静虑,再生起种种变化。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禅那,后齐修习奢摩他、三摩钵提。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修寂灭观法所生起的慧力,资助于达到寂静境界,而生起种种变化。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齐修习禅那和奢摩他,后修习三摩钵提。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修寂灭观法所生起的慧力,资助于生起各种变化,然后再生起达到寂静境界和清净光明境界的智慧。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齐修习禅那和三摩钵提,后修习奢摩他。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圆满觉悟智慧,圆融和合一切事物的认识,然后认识到诸事物的自性和外在表相,都不离圆满觉悟自性。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圆满修习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以上解说了菩萨修行的二十五中清净定轮的方法,一切菩萨修行都不离此二十五种方法。如果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依靠这种清净定轮,正当地修持最高的清净梵行,做寂静的思维,发悲哀怜悯之心,经常进行忏悔,在道场中经过二十一日的清虑思维,将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的名称与内容,各各写于木牌之上,再发起最大的心愿求得悲哀怜悯,随时用手结缘取之,并且依靠所结的缘来开示自己,这样便能知晓自己是顿悟还是渐修终得成就。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刹那间怀疑后悔的念头出现,那么就不能取得成就。
佛祖宣说完毕后,为了再次强调他所宣说的教法,于是又用偈语的形式总结道:
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惟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净诸业障菩萨章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毕偈语后,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然后起立右转,围着佛祖绕了三圈,又长跪在地双手合掌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您为我们广泛地解说了许多不可思议的道理和如来因地修行的情况,让诸位菩萨和大众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知识和感受,看见了您在刹那间为我们展现的历经恒河沙粒数一样多的时间内的修行功德,说明了勤勤苦修的境界和一切功用,只是刹那之间的一个念头而已。我们诸位菩萨和大众,深深地感到欣慰和庆喜。世尊!如果这个觉悟心本来自性清净,那么,它是因为什么而污染的?又因为什么而使诸众生感到迷惑苦闷而不得深入呢?惟愿世尊您再次广泛地为我们开悟,使我们真正能够得到佛法的法性,使我们与会的菩萨和法众以及末世众生,在未来的修行中,不受迷惑,能看清楚其中精要。净诸业障菩萨乞请完毕后,将五体投地,对佛祖再行礼拜,如是反复了三次,以表达他的虔诚之请。
净诸业障菩萨乞请礼拜完毕后,佛世尊便开口对他说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位大众和末世众生,咨问如来这样的方便法门,现在你们仔细听着,我将为你们解说。
净诸业障菩萨听佛祖释迦牟尼将要说法,为能亲自得到佛祖的教诲,内心充满欢喜。诸位菩萨和与会的法众,也都鸦雀无声,默默地听佛祖说法: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之际以来,就一直坚持地认为有“我”、“人”、“众生”及“寿命”等,把这四种颠倒的认识,执住为实有自我的自体。由于有了把自我看做实体的认识,便产生了憎恶和爱恋的两种境界。这就等于在认为我有虚妄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重执住境界的虚妄;这二重虚妄,使众生生起了冥行妄做造业的活动;有了这种冥行妄做的造业,自然会有妄诞的认识,使众生始终都在这种妄诞的认识中生死轮回流转。有人厌恶这种生死轮回流转,想求得解脱,反而又虚妄地执住于涅槃,最终因之不能得入圆满清净觉悟的境界。所有这一切,并不是圆满清净觉悟自性拒绝众生能够得入清净境界,而是因为执住有什么是觉悟的见解,自认为能够入于清净境界,所以才被拒绝于门外;那些能够进入清净境界的人,也不是清净觉悟自性的进入。这说明能否进入与觉性本身没有关系。所以,一个修行的人动念和息念,都是因为迷惘而不清的缘故。为什么呢?由于在无始之际就生起了无明的本源,作为自己的主宰。一切众生,生来就缺乏智慧的眼力,他的身心都受无明的主宰,这就像有人爱惜自己的生命而不会自我断送生命一样。因而就应该知道,有了对“自我”的贪爱,“自我”就会迎合随顺他本人;如果相对于自我的身心,不去迎合随顺“自我”,此人就会生起憎恶和怨恨的心态,有了怨恨和爱恋的心态,恰恰又助长培养了无明。正是世俗的人们不断地带着憎恨和爱恋两种心态,又不断地去追求成佛之道。结果他们当然不能得入清净有所成就。
善男子!什么叫做我相呢?诸位众生心里想去证悟的东西,被称为我相。比如说有的人身子骨强壮,调养得也不错,自我感觉便舒适,当他出神的时候,会全然忘掉自我的存在,他的四肢活动并不自觉,所以行为动作就显得怪异;这时,如果有人用针艾稍稍地给他施以调治和刺激,他马上就会做出反映,会思忖谁在刺激我,这样便会找回自我。这就说明是通过求证寻取,然后才显现出我的存在。这也是不舍自我的情形。善男子!众生之心若是如此证到了如来境界,并且最后达到了清净涅槃的境界,但这仍然是不离我相。
善男子!什么叫做人相呢?诸位众生的心里所去证悟的东西,被称为人相。善男子!证悟到有自我的人,就不会再去认识自我,他要求所能悟到的是非我,这也是如此情况。他即使是所悟到的已经超越了一切想要证获的东西,毕竟还是不离人相。善男子!众生之心若是如此证得了圆满觉悟涅槃,但都是自我,他心里若有少许觉悟,就竭尽全力想说明所证得的理由,但这仍然是不离人相。
善男子!什么叫做众生相呢?诸位众生依靠自己的心去证悟不能得到的东西,被称为众生相。善男子!比如有人这样说:我是众生。我们就知道这个人所说的众生,既不是我,也不是他。为什么不是我呢?因为如果我是众生,那么我就不应该只是单个的我;为什么又不是他呢?因为我才是众生,而不是说他是众生。善男子!一旦诸位众生证悟到的都是我,而我这个人相还有没有被证悟到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超出我之外的东西,这就被称为众生相。
善男子!什么叫做寿命相呢?诸位众生心中观照清净,觉察能够了知的东西,被称为寿命相。世间一切因人为的活动而生起的世俗智慧,是不能自己去认识自己的,就像命根一样,自己不能除掉自己。善男子!如果众生的心能够照见一切,那么,一切获得觉悟的东西,都是世俗的尘垢,因为真正的觉悟是要去除觉的对象,这个对象是不离尘垢的。比如用热水来融化冰块,冰块被融后不再存在了,只有热水了,但没有冰以外的水,也没有水以外的冰。存思我、觉悟我,也是这样,因为没有存思我之外的我,也没有觉悟我之外的我,它们无非都是执着于我而已。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解以上宣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固执常、乐、我、净四种颠倒的认识,虽然他们历经千万年的时间,仍然勤勤恳恳地苦苦修道,但这些都是具有生、住、异、灭变化的有为法而已,最终仍然不能成就神圣的正果,因此才称其为末世时期的正法。这为什么呢?因为认为一切都以我为中枢,以为是我去涅槃,有证得又有悟得,所以就说是有了成就。这就和有人认盗贼为儿子一样,他家的财宝再多,终究也是不能守得住的。这又是为什么呢?既然有了我的爱的欲望,就会去爱恋涅槃,实际上是制伏了爱的根源,才是涅槃的境界;又如有了憎我的欲望,就会去憎恶生死轮回,却不知爱恋才是生死轮回真正的根源,而是利用憎恶来试图摆脱生死轮回,仍然可以说不能达到解脱境界。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知道法是不能解脱的呢?善男子!未来世欲修习菩萨正觉的众生,以自己所能够得到一点点的证解,就自认为获得了清净境界,实际上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断尽我相。如果再有人出来赞叹夸奖这种修习,就会使他心生欢喜,便去要广济普度众生;如果又有人出来诽谤诋毁这种修习和由这种修习所得到的成就,又会使他心中生起 瞋恚之毒。由此可以看出,我相是相当顽固的执持,它潜伏于众生的种子识之中,有机会就要扰戏众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诸根,而且这种扰戏诸根的功用从不间断。
善男子!你们若想修习正道,就不能不首先除掉我相。若不除掉我相,就不能得以进入清净觉悟的境界。
善男子!如果知道了我相的自性原本是空,也就不会有人能够毁掉我了;若是还有一些关于我的说法,说明我还是没有被彻底断除。对众生相、寿命相的解空分析,也应该是这样的。
善男子!末世众生仍然把四种颠倒的病相说成是佛法,所以被称为可怜悯之人。他们虽然勤勤恳恳地精进修行,但这只能是更增加了病态,正因为如此,像他们这样的人是不能入悟清净境界的。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解这四种颠倒的妄相,即使他们能以如来的证悟和行事作为自己修行的标准,但最后还是不能取得成就。或者还有一些众生,没有得到解脱,却声称自己已经得到了,没有获得证悟,却自称已经证悟;见到比自己修行有成就的人,心里便生起嫉妒。由于这类众生,没有断掉我爱,所以也不能入悟清净境界。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能够成道的愿望是非常好的,但是他们不愿求取根本悟解,而只是满足于多听些义理,认为这样自有好处。这其实只会增长了关于我的执见,反而阻碍了修行。所以,一切众生应当精进勤奋地降伏烦恼,生起巨大勇猛的心识,让未证得的得以证悟,未断尽的得以断尽。这样,即使贪、瞋、爱、慢、谄、曲、嫉妒等都处在有利于它们存在的环境中,也不会生起泛滥,使他相我相恩爱憎恨一切归于寂灭。佛认为这样的人,才能使我的欲望渐渐灭尽,成就渐渐积成,即使在求教于善知识的帮助时,也不会堕于不正确的邪见之中。如果这种人在求别人帮助时,又生出憎恨和爱恋,就不能入悟清净觉悟的空寂大海。
世尊宣说完毕后,为了再次强调他的说法,于是又用偈语总结道:
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若能归悟刹,先去贪瞋痴。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普觉菩萨章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偈语后,普觉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然后起立右转,围着佛祖绕了三圈,又长跪在地双手合掌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您对修禅出现的诸种病状的描述,快言快语,令人痛快淋漓。这让我们诸位菩萨和与会的法众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更使我们心意荡然激动,大家都觉得从您这里获得了极大的安住和稳持。世尊!末世众生将来生活的时代,离佛在世的时间逐渐会变得久远,那个时候贤哲圣人也都会隐居不出,外道邪法却会日益增强猖盛。这种情况下,要使众生求助什么样的人呢?依靠什么样的法呢?修怎么样的行呢?去断除什么样的病患呢?怎样才能使这些群盲不至于堕入外道邪见之中呢?普觉菩萨乞请完毕后,将五体投地,对佛祖再行礼拜,如此反复了三次,以表达他的虔诚之请。
普觉菩萨乞请礼拜完毕后,佛世尊便开口对他说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末世众生咨问如来的修行,能施予末世众生无所畏惧的道眼,使这些众生生起信心,得到成为圣贤的根本之道。现在,你们仔细听着,我将开始为你们宣说。
普觉菩萨听佛祖释迦牟尼说要亲自宣说法理,为能亲自聆听佛祖的教诲,感到十分欢喜,其他与会的法众也都鸦雀无声,默默地听佛祖开始宣说:
善男子!末世众生中那些发起大的心愿,求善知识引导帮助,想要修行的人,应当首先寻求有一切正确见解的人来帮助自己。因为有正确见解的人,他内心不执持任何事物,又不会执着于声闻缘觉的二乘境界,虽然他身处在世俗的尘埃和劳作之中,但心却是永恒清净的;他会向众生显示各种过患,赞叹清净无上的真实梵行,不会使众生去做违逆佛教戒律与仪礼的事情。末世众生中欲修行者,能求得这样的人来引导,便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末世众生如果见到这样的人,应当发心供养他,不惜献出自己的身体性命。这种具有善知识的人,在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中的四威仪中,常常会示观清净,以致会向众生示现修行的种种过患,而他自己却不会生起半点点的傲慢,对待自己身外的事物、财宝、妻子、眷属更不会有吝啬之心。如果善男子与这样的人交往寻求引导,心里就不会生起种种不善的念想,就能够在最终成就正道正觉,内心的智慧之光,便会明亮地照彻十方佛的世界。
善男子!末世众生寻求的这位善知识所要求证的玄妙佛法,应该是远离四种病相的。那么,什么是四种病相或四病呢?
一是作病。如果有人这样说道:我在自己本心中,做种种修行,欲想求得圆满觉悟。这个人想要求的圆满觉悟自性,不是依靠作意就能够得到的。所以,这被称为作病。
二是任病。如果有人做这样的想法:我们现在不去断灭生死轮回,也不去求取涅槃,生死轮回和涅槃,既不会在我们念想中生起,也不存在在我们念想中断灭,我们只是放任一切去随顺迎合诸法的本性,以此想求取圆满觉悟。这种想法也是病相,因为圆满觉悟的自性,不是放任一切就能够去随顺迎合的而使之存在的。所以,这被称为任病。
三是止病。如果有人这样认为:我现在的自性心,在于永远息灭诸种念想,由此就能够得到一切自性,心中也就会寂然平等,我欲想以此来求取圆满觉悟。这种认识亦为病相,因为圆满觉悟,不是因为心止住于某处而契合生出的。这被称为止病。
四是灭病。如果有人做这样的观想。我现在要永远断除一切烦恼,因为一切有烦恼的身心,最终都是空无所有;众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诸根和相对应的污秽的尘境,也都是虚妄的境界,我定使这些一切都永远寂灭,以此来求取圆满觉悟。这种观想亦为病相,因为圆满觉悟的自性,并不是寂灭,只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寂灭。这被称为灭病。
离开了以上四种病,就能知道什么是清净。能够做这样观想的,被称为正观;如果采取其他观想的方法,都可称为是邪观。
善男子!末世众生中欲想修行的人,应当尽心尽力地供养志同道合的善友,侍奉善知识为师。所侍奉的善知识若想来亲近,你应当断除傲慢之心;善知识如果想离开,你也不要因此而生出瞋恨,认为他疏远了你而去亲近别人。这样,无论你是在受挫折的逆境中,抑或还是在诸事如意的顺境中,心境都不会波动,如同虚空一样广大。如此也就知道自己的身心最终就是虚空,自己与其他众生在本性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能以这种方法修行,方能最后获得圆满觉悟。
善男子!末世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他们不能放弃无始之际以来就存在的关于自我的执着。并因之而有憎恶和爱恋的习气种子作祟。所以他们不能得到解脱。如果有的人见到曾经与自己结过怨的人,仍视其如父母一样的自家人,心中不生异见,那他就可以除去心内原有的诸种病患。对世界上的其他各种事物,无论是自己或他人,无论是憎恨或者爱恋,都应该采取这种平等无二的态度。
善男子!末世众生要求得圆满觉悟,应当发心并做这样的想法:一切众生都同归于虚空,我都会让他们获得最后的圆满觉悟境界,我既获得了圆满觉悟,就不会有不能获得圆满觉悟的人,这一最终结果已断除了我相、人相及一切相。若能以这种认识来发大愿,就不会堕于邪见而阻碍成佛。
佛世尊宣说完上述教法后,为了再次强调他的教法,便用偈语的形式又总结道:
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觉,心远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谓作止任灭,亲近无 慢,远离无瞋恨,见种种境界,心当生希有,还如佛出世,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无彼我人相,常依正智慧,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
圆觉菩萨章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毕偈语后,圆觉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然后起立右转,围着佛祖绕了三圈,又长跪在地双手合掌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您已经为我们广泛宣说了清净觉悟的种种方便法门,使末世众生获得了极大无上的利益。世尊!我们听了您的教诲后,已经取得了开悟。如果佛离开我们而入于寂灭,末世众生中那些没有抓住入悟机会的修行者,应怎样安居来修习证得清净圆满觉悟的境界呢?在修习证得圆满觉悟境界中,三种修净观哪一种应该排在首要的位置呢?惟愿大慈大悲的世尊,为了诸位与会的大众和末世众生,请再行施予我们极大无上的利益吧!圆觉菩萨乞请完毕后,将五体投地,对佛祖再行礼拜,如此反复了三次,以表示他的虔诚之请。
圆觉菩萨乞请礼拜完毕后,佛世尊便开口对他说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大众和末世众生咨问如来修行的方便法门,准备以更大的恩泽和利益施予诸众生。现在,请你们仔细听着,我将为你们解说。
圆觉菩萨听佛祖将要说法,为能获得佛祖的亲自教诲,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与会的诸位大众和菩萨,也都鸦雀无声,默默地开始听佛祖说法:
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论是佛住于世的正法时期,还是佛辞世后的寂法时期,以及在佛法受凌夷的末法时期,都有一大批具备了大乘种的众生,他们满怀信仰佛教的秘密大圆满觉悟的玄妙之心。想要修习佛法的人,假若住在寺院里,就要与寺里的同道和睦相处,大家共同修行,随顺迎合满足成佛的因缘,做种种事相的分别和进行观察思考。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在前面多处讲过,于此就不再多说了。
修行者如果不再有别的事情的因缘干扰,那就应马上去建立修行的道场,给自己订立修行的期限,如果要订立长期的则是一百二十天,中期的是一百天,短期的是八十天,然后即安心居道,潜心修行清净。如果佛在世,就要按照佛的教导,生起正确的思维;如果佛已离世,则要建造施设佛像进行供养,心中时时念佛,眼看着佛像而作观想,如果能怀有正当的忆念,一切都会同如来在世一样。同时,还要在修行的道场中悬挂各种幡,用鲜花供养佛像,经过二十一天,顶礼膜拜十方三世诸佛,口里念诵他们的佛号,心中求得慈悲哀悯,常做忏悔,便会在这样的善境界里,心中生出轻松安适的感觉。再过二十一天,把因为供养礼佛得到的利益,转加到心的修行方面,约束身心,坚持念想佛的名字,由此进入寂静境界。如果是在夏安居三个月之初,修行者应当首先奉行清净的菩萨乘,即大乘的修行方法,心中止住声闻小乘的妄念,不受别人的干扰,自己安心修道。在安居日里,修行者应该在佛像面前做这样的誓言:我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或优婆夷中的某某,我要在菩萨乘中,修习清净寂灭,同菩萨一样进入清净境界,掌握般若实相,以大圆满觉悟为我心中的寺院,让我的身心安居于一切众生自性平等没有差别的智慧之中,使涅槃的自性没有任何牵系,没有任何归属。今天,我虔诚地向诸佛如来发愿祈请,不依靠声闻小乘的力量,当与十方如来和大菩萨们一起安居三个月,为修行菩萨乘的无上玄妙觉悟为最大因缘,而不会影响其他徒众的独自证得。
善男子!这被称为菩萨示现安居,等过了长期、中期或短期的日子,修行者就能随心所欲独自往来而不遇障碍。善男子!如果那些末世修菩萨行的众生,要想求得菩萨道,进入安居期订立长期、中期或短期的修行者,凡不是应该求证的一切境界,千万不可去争取。
善男子!如果诸众生修习奢摩他止法,先要求取达到至为寂静的境界,于是便会在心中不再生起思念的活动而进入寂静,寂静如果到了极其静的程度,便会得到最后的觉悟。像这样的极静,会从一身扩张到一个世界,使这一世界整个都寂静;由此推之,觉悟也是这样,也是有了最初的觉悟,然后到全身,最后扩张到一世界。善男子!如果觉悟遍满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要众生中有一人生起了一个念头,那么这个世界都会被牵动,任何人都能知晓。由此推知,一百个一千个世界都会是这种情况。但是,凡不是应该求证的一切境界,千万不可去争取。
善男子!如果诸众生要修习三摩钵提的定法,首先应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十方菩萨,然后依靠种种方便法门,循序渐进的修行,勤苦修习三昧,广泛发起大愿,自己依然久久熏习的力量促成习惯性思维,演成种性。但是,如果是不应该求证的一切境界,千万不要去追求。
善男子!如果诸众生要修习禅那,首先要摄取数种修心的法门,然后在心中生起了生、住、灭的念想,依靠这几种念想,再分别采用不同的法门,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观想修心,最后把所有法门全部修习完。进而在行、住、坐、卧四威仪里,再进行分别观想,数数对治,无不以观想一一涉及,再以观想一一体认,然后循序渐进地增进定力,直到最后,对百世界千世界的一滴雨水,也想去认知,好像要用眼睛去看到所有的事物。但是,如果是不应该求证的一切境界,千万不要去争取。
以上的观奢摩他、观三摩钵提、观禅那,被称为三观初首方便法门。
如果诸位众生,遍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和禅那三种观法,勤奋修行,精进不懈,这便是如来再现于世。如果是后出的末世中那些反应迟缓钝根在身的众生,他们想求取正道,而总不能得到成就,这是因为他们过去造的恶业太重,存在业障的缘故,所以才会如此。这样的话,他们就应该经常忏悔,心中不放弃希望,先把憎恶、爱意、嫉妒、谄曲各种贪欲消灭,精进努力,立下志向,求胜上心,在三种清净观法中,随便选择一种进行修习,如果一种不行,就再换一种。总之,找到合适于自己的观法,心不放逸舍弃,坚持修行,步步深入,最后终会获得求证。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上述教法后,为了更进一步强调他的说法,于是又用偈语总结道:
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忏悔无始业。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禅那明数门,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贤善首菩萨章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毕偈语后,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然后起立右转,围着佛祖绕了三圈,又长跪在地双手合掌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众生!您广泛地为我们及末世众生,宣说了怎样开悟的这种不可思议的教法。世尊!这个大乘教的名称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和怎样去奉持?众生修习它之后,能获得哪些功德?我们应当怎样来维护受持这部经典,让它广为流传?可将它传到哪些地方?贤善首菩萨乞请完毕后,将五体投地,对佛祖再行礼拜,如是反复了三次,以表达他的虔诚之请。
贤善首菩萨乞请礼拜完毕后,佛世尊便开口对他说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咨问如来本经能带来的功德利益,以及它的名称。现在,请你们仔细听着,我将为你们解说。
贤善首菩萨听佛祖释迦牟尼将要说法,为能亲自听到佛祖的教诲,内心充满欢喜,其他与会大众,也都鸦雀无声,默默地听佛祖开始说法:
善男子!这部经是百千万亿,数量如同恒河沙数一样多的诸佛所宣说的,以后又由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如来守护,十方诸多菩萨又都归依于它。这部经也是全部佛经各种类别中的清净眼目,即是佛经的精华,像眼睛一样,能使人认清一切,从而获得正道。这部经的全名叫《大广方圆觉陀罗尼》,也被称为《修多罗了义》、《秘密王三昧》、《如来决定境界》、《如来藏自性差别》等多种名称,你们应当虔诚地奉持它。
善男子!惟有这部佛经才能尽显如来的境界,也惟有佛才能对这部经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详尽、完善、透彻的说明。如果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依靠和根据这部经所讲的内容,发心修行,步步深入,最后就能达到成佛的境界。
善男子!这部经之所以又被称为《顿教大乘》,是因为有顿悟根机的众生都是从它开始而得到开悟的。同时,这部经也护摄那些只能渐悟修习的一切众生及其所依据的经典,这就好像浩瀚的大海,能容纳百川小溪一样。无论是蚊虻还是阿修罗,即如这类小虫和恶魔,一旦饮用了这种海水后,也都能充满欢喜而趋向成佛。
善男子!假若有人纯粹以黄金、白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等七种宝物来填满三千大千世界,然后再用这些宝物进行布施,以获取功德,还不如有人听听这部经的名称或里面的一句话所获的功德大。
善男子!假若有人教化百千万亿数同恒河沙粒一样多的众生,使他们获得阿罗汉果位,还不如有人宣说这部经的教义,而且只宣说半句偈语就够了。
善男子,如果有人听说了这部经的名称后,就能坚定信心,不再被迷惑。你们应该明白地知道,这种人得到的不是一个佛两个佛种下的诸种小的福田智慧,而是由如恒河沙粒一样的一切佛所种下的诸种善根的巨大的福慧。听闻了这部经的名字和教法后,你们善男子们,应当守护末世的修行者,不要使他们被恶魔和诸外道扰乱身心,以免他们产生退屈之心或走上邪路。
这时,在参加法会的大众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及其眷属,他们一起离座而起,用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并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如果末世一切众生,有能够持守坚定大乘信仰的人,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守护他们,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凡是他们的修行道场,我们各位金刚决心各自带领自己的部属,从早到晚进行守护,使他们坚信佛法,修持道行的信念之力不会退转,并使他们的家庭眷属永远不蒙受灾难,不会被瘟疫疾病侵害,家中的财宝丰富充足,永远不会减少。
随后,法会上的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须弥山王和护国天王等,也都离座而起,走到佛祖前面,用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起立右转,围着佛祖绕了三圈,然后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我们也要守护持有这部经书的人,让他们经常能得到安稳,使他们奉佛的心不减弱不退转。
随后,法会上的大力鬼王吉槃荼与十万鬼王一同离座而起,他们也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头顶触佛祖的脚面,再起立右转,围着佛祖转了三圈,然后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我们也决心守护那些奉持这部经书的人,从早到晚侍卫在他们身旁,使他们的修道之心永不退转,使他们不受委屈;在他们居住之地方圆一由旬内,如果有鬼神侵犯、干扰,我们定会将其粉碎,使化为 粉。
至此,佛祖释迦牟尼演说完了这部经,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和诸位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各因闻听了佛祖的说法,无不感到极大的欢喜,对佛教更加深信不疑,全都表示要受持奉行。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