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星云法师:佛教青年如何成功立业?(下)

发布时间:2023-08-01 12:17:32作者:诵读

一.从威仪中训练自然

讲到威仪,大家不妨先反省一下,对于佛门中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我们做到了多少?平常的行住坐卧,身心的语默动静是否与威仪相应?有的人,小心努力的学习威仪,走路的时候,一板一眼,步伐姿态,毫不随便;坐着的时候,眼观鼻,鼻观心,像入禅定一般,这是训导处平常要求各位的威仪。

现在,我进一步要告诉各位,威仪并不只是作出一个样子,也绝不是要你装模作样;重要的是要你能够自然的流露,不必做作,毫不勉强。譬如讲话的时候,自然低声轻语,不会口沫横飞,旁若无人;笑的时候,牙齿自然不露出来,而内心也自然感到欢喜。能够养成这种习惯,即使独居处,没有外人,也一样可以具足威仪;那么在众人面前也不必再做作。

我看目前的佛教青年,有的人发心要学习威仪,可是又装得不像;有的人根本就不曾发心学习,还是带着一般人的习气,和社会上的青年男女没有两样。

二.从淡泊中体验乐趣

追求快乐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有的人追求物质的快乐,有的人追求享受大自然的快乐,有的人则在物质之外,从淡泊中获得快乐。我们学道的人,在人欲泛滥横流的世界中,应如何去选择或追求快乐呢?无疑的,当然要在淡泊的生活中去体会乐趣。物质的快乐,绝对不能长久;唯有在淡泊的生活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谈到淡泊,淡泊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举出下列三点,说明之:

(一)淡泊可以启发良知

翻开报纸,常可看到一些杀人抢劫的事情,为什么那些人会昧着良知去做这种损人利己的事呢?观其缘由,大都是对于物质不能满足的缘故。不甘于淡泊的人,为物欲所蒙蔽,行事自然就没有良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上,大家不妨自己反省一下,我们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少?我可以产生损人利己的心思吗?一个人,如果对粗茶淡饭能觉得满足,则物质条件再缺乏,相信也能够优游自适,当然不会产生有害社会的念头来。内心的念头能够纯正,则“人欲净尽,天理流行”,良知也自会显露出来。

(二)淡泊可以招致高贵

历史上的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能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良田千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的甘于淡泊,他们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断地升华、滋长。众所周知,净土宗慧远大师,朝中王宫大臣请去供养礼拜,他拒绝。一个人粗衣菲食,在小关房茅棚中修行,而且三十年不下山,因此他的德辉照耀于万世。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虽然没有华衣来庄严,没有美食来饱暖,但是由于他甘于淡泊,无所需求,人格自然就会高贵。

(三)淡泊可以带来快乐

有的人认为有钱就能够快乐,殊不知世界上的大富豪,往往比一般百姓有更多的烦恼;有的人认为锦衣玉食能够使人快乐,其实,这是任何人都不敢贸然认可的事;另外有些人认为名位权利可以使人快乐,事实上,名位权利所招致的烦恼,常常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三.从宁静中安顿身心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一定是没有“钱”,甚至也不一定是“有病”,那么是什么呢?是身心无所安置。有的人说,上了讲台,手没有地方安放就感到身心不自在;孤魂野鬼的最大悲哀,是他们没有一个皈依的所在。的确,身心无处安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现在让我告诉各位,身心应该安放在那里?

大家都知道,诵经礼佛可以安顿我们的身心,三藏十二部经典的义理大海,以及大众的事务上都可以安放我们的身心,除此以外,我再告诉各位,“宁静”也可以安放我们的身心。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淡泊的道理,前文已叙述过,而“宁静”,也自有一种意境,从宁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更宽广的世界。

所谓“宁静”,并不是要外在的一切现象停止不动,譬如说飞机不飞,车子不跑,人不要讲话;主要的是要你内心自然没有声音,而不是要抹煞外在的一切声音。同学们每天晚上要“禁语”,这个禁语不但要做到嘴上不讲话,手接触东西没有声音,脚下走路没有声音,甚至于要做到心里没有声音,即使在热闹场所中,心灵仍然澄澈灵明,丝毫不为外境所动。这个时候,就是心灵的宁静,就是心灵的庄严;道德就可以完成,人格就可以升华。

四.从信仰中发掘能源

前几年世界的经济危机,曾带给世人一阵不安与骚动,为什么呢?因为能源缺乏,汽油涨价了,汽车不能常出去跑,电灯不能随便开用,冷气必须尽量节省,钢筋水泥,一切物质都供应不上。物质文明这么发达的二十世纪,居然会产生能源缺乏的危机,可见科学与物质文明的效用是有限制的。然而,我们心里的能源,则没有缺乏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无限的宝藏丄,人人都可以自由去开采,那么要如何才能开采自己内心的能源呢?我认为,应该用“信仰”来开采。

佛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仰就是力量,一个有信仰的人,内心充实,他看这个世界,到处一切祥和;可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他的心境就不一样了,他没有心灵的皈依处,他感到这个世界很贫乏,甚至会觉得人很空虚。有信仰的人生是美满的,可是,信仰与能源又有什么关系呢?以下用三点说明:

(一)信仰可以发掘智海的能源

最近报纸上曾刊载一则消息说:探测队在高雄外海,已经发掘到海底有油气,据说高雄外海的海底可能有油矿。此外,在宜兰附近的地下能源也正准备开发。由此可见,世人对于海底的能源与宝藏极为重视。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如大海的智能宝藏,深邃广阔。据报上消息,高雄外海海底的宝藏,价值约新台币二百亿元。这个数目虽然很多,但是这还是一个可说的数字。

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智能能源,如被发掘出来,岂只是二百亿元新台币的价值?四句偈佛法的功德就胜过三千大千世界了,由此可知,智能的拥有不是物质上的财宝所能比拟,而这个智能的大海,则必须用“信仰”来发掘的,所以说“信仰”可以发掘智海的能源。

五.从合群中广结人缘

诸位离乡背景,割爱辞亲,从不同的角落、不同的环境,聚集到这里来,大家一齐过团体的生活,在这个团体里面,如果没有合群的性格,便不能体会团体的乐趣。有时候,我看到一些人,他虽然处在团体里面,可是他却很孤独,不论什么事情,他都不关心;不论什么好事,他都不中意。这种冷漠的人,在团体里面,可说是残忍的根苗。现在的教育,有所谓“德、智、体、群”四育,其中的一项“群育”,在现代社会中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身为一个佛教徒,在团体里不能没有合群的习惯与德行。下面我举出三点加以分析:

(一)人不能离群索居

《维摩经》上说:“佛法在众生身上求”。因为没有众生就没有佛道,尤其对于与我们思想、意志、立场不一样的人,也要容忍他,并且要有殊途同归,并肩合作的气度。英国有工党与保守党两大主要政党,工党因执政太久,保守党就慢慢地衰微,这时候,最担心的不是保守党而是工党,因为如果保守党衰微下去,工党在没有敌对党的情势下,就不能再进步了。这故事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与我们立场、意见不一样的人,应该感谢他。佛法说这是我们最好的逆增上缘。天下是大家的,不必要求每一个人都和我们一样。世界既然是千万众生共同的世界,我们又何必要离群索居,单独生存呢?

有个故事说:有一天,世界战争了。先是这个阵营打倒那个阵营;其次是这个国家打倒那个国家,打到最后,世界上只剩下二个人。由于二个人的立场不同,因此还要再打,再打的结果,其中一人死亡了,现在只剩一个人。当这个人高喊“我胜利了!”的呼声之后,他口渴了,想喝水,可是没有水可喝;肚子饿了,可是没有人做面包,这时他才想到世界上应该多留一些人,毕竟自己一个人不能独立生存,才觉醒到需要有别人,需要有团体的存在。所以说一个人离开了团体,是不能单独生活的。十年前,我刚创办寿山佛学院的时候,听说台北有太虚佛学院,由很多人经营合办,而且办得很好。我得知了消息以后,内心不但不嫉妒,反而很欢喜,除了高兴佛教教育日渐兴隆之外,也高兴有一个竞争的对手,可以互相观摩,为了不输别人,我就必须更求进步。所以,我觉得有人比我们好不是障碍,而是可以促成我们进步的增上缘。

现在,基督教又办医院,又办学校,又是监狱布教、电视宣传。对于这些,我不但不讨厌,反而从心里感谢他们。近十年来,佛教界像一头睡狮慢慢地醒过来了,逐渐地也开始从事电台广播、冬令救济、创办医院、筹设学院、宣传布教等社会事业,你们说,这是谁促成的呢?这是基督教的功劳,如果没有基督教的刺激,佛教界的人士还在老僧入定,还没有人想到去从事社会工作呢!

(二)人要靠因缘生存

人所以能存在,乃是靠众多的因缘关系。在佛教里面,常有这些现象发生:这个宗派放不下那个宗派,男众看不起女众,出家看不起在家人,老的看不起小的。其实这都错了,佛教人士是彼此需要的,刚才曾说,基督教对我们都有帮助了,何况是佛教内部的人士呢?

十几年前,演培法师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某人在那里建庙、起精舍。”

我说:“这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他说:“我们从此又多了一个地方可以弘法,我们又多一个地方可以挂单吃饭,多了一个寺院就又增加一个使佛法振兴的助缘啊!”

的确,佛教要靠众多的因缘才能发展,彼此都是息息相关,大家应该互相提携,彼此合作。

(三)人要靠众缘成就

世界上很多成功立业的人,他所以能够成功,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力量所成,实际上,他的部属也是很重要的关键,因为成功的人,常是由部属把他塑造起来的。譬如打胜仗而成名的将军,他的伟大,不知是多少部属的血汗造成的,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佛教界有很多人崇拜印光大师,这是因为有很多在家信徒,因为敬仰印光大师而拥护他成为一个楷模;太虚大师所以成为现代佛教的偶像,是因为现代佛教青年了解大师的抱负,而把他做为效法的对象。

《成佛之道》书中有一句话说:“要得佛法兴,除非僧赞僧。”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就要广结人缘,所谓“未学佛道,先结人缘”,因为广结善缘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很多有学问有势力的人,做起事来,却处处不顺利?其原因何在?那是因为人缘不够所致。由此可知,欲成就一件事情,必须众缘和合,因为独木难撑大厦,所以广结人缘是非常重要的。

六.从悲愿中奋勉学习

诸位到佛光山来做什么?当然是为了学佛法。为什么要学佛法?学了佛法可以赚钱吗?学了佛法就有衣服穿吗?学了佛法就有饭吃吗?真是“会得香云盖,到处吃素菜”吗?学佛法是为了逃避现实吗?只求做一个自了汉吗?不是的,当然都不是的。我们学佛法是为了净化自己而来,是为了发大悲愿广度众生而来,为了复兴佛教而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