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指要(逸尘)
目录
序一
序二
代序
一、释迦牟尼佛是从修定悟道的
二、现代人可以用修定的方法悟道吗
三、罗睺罗用定法证得罗汉果位
四、密勒日巴修定
五、《大手印瑜伽法要》的禅定方法
六、十六特胜观——系统的四禅八定
七、宗喀巴大师一派的禅定
八、四禅八定与五十种阴魔区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十、安住真心,降伏妄心
十一、加行,禅定的关键
十二、加行阶段的功法
(上)
十三、加行阶段的功法
(下)
附录:《顿悟入道要门论》浅释
参考书目
后记
序一
陈兵
禅定,是先民们所发明的一种自我锻炼心智的方法,后来被多种宗教用作修炼之道,佛教从释迦牟尼开始,便十分重视禅定的修习,《阿含经》中佛言:“无禅不智,无智不禅。 ”《大智度论》说:“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 ”由定生慧,以智慧断烦恼,被强调为超出生死的必由之径。婆罗门教、印度教、耆那教、道教等多种宗教,也都很重视禅定修炼。长期以来,禅定虽为宗教所专用,赋予神秘色彩,其实质却超越宗教,是一种可以用科学方法实验验证的专门技术,且不说了生脱死、成仙作佛,当下便可有祛疾健身、益智安神、调节心理、改造人格、享受禅悦等效用。当代气功界普遍把禅定看做气功,实则禅定较之气功,有体系庞大、理论精致、境界深妙、宗旨高远之长,超越气功。禅定,实为沟通人与天、世界与出世间的桥梁,乃人体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诸家禅定、瑜伽、气功中,佛教禅定之学最为精深博大。 20世纪 80年代初以来,随气功、人体科学热的兴趣,佛教禅定学被国人所重识。拙著《佛教气功百问》、《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二书,对佛教禅定学的渊源、理论、基本方法等作过较为全面的介绍,但只是对大量禅定典籍作了总结归纳,重在知识性、学术性,较少可操作性。
今有幸拜读逸尘先生大作《禅定指要》,甚为高兴。逸尘先生与我相识数年,多所接触,为一有真修实证的有道之士。他有缘拜世外高人道家天无道长、佛家白眉和尚为师,多年潜修禅定,在理论和实修上都深有造诣。其为人热情真诚,不慕名利,不求闻达,有长者之风,毫无时下一般气功师的江湖气。更为可贵的,是他胸怀宏愿,想将自己禅修之所证和难得的师传公诸于世,令更多的人分享,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现代社会、现代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科学的发展、文明的建设作出贡献,利乐众生,造福人类。
这本《禅定指要》,乃逸尘先生宏愿之结晶。是书针对现代人的根机,从众多禅法中选取切实可行、较少宗教色彩的数种,用通俗的语言,将其修习方法、要点予以具体介绍。其中所述安般守意法、大手印瑜伽法、持经、念佛、准提法、大悲咒法、莲花生大师法、心中心法等,皆佛教禅法中的精粹,依法修持,浅则可健身益智、证入四禅八定、发五神通,深则可得大智慧、大解脱,证果成佛,与寻常气功,殊为不同。所列方法,非仅依据经论,有典可稽,而且经逸尘先生验证,有实践经验在其中。尤其是准提法、心中心法二法,乃密法中的总持大法,书中所列,乃经成就者白眉和尚所传,有特具的加持力,甚为宝贵。这些方法,入门容易,老少咸宜,与气功极易衔接,无须灌顶,无须传承信息(实际上皆有传承信息),无须繁杂仪轨,照书即可实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是本书的第一大特点。
本书的第二大特点,是事理兼融,以佛法和科学知识阐明了禅定的机理,指明了禅定证入的次第和禅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强调以正见为禅定的指导,通过对《金刚经》、《楞严经》、《顿悟入道要门论》等的平实阐释,直指心性,破除执着,扫除迷妄,并得将渐修和顿悟、定和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修定为开慧的门径,以佛法的般若智点化了诸禅法,使读者易于游入佛法智慧的大海。
本书的第三大特点,是强调加行的重要性,教人先学会做人修德,遵纪守法,勤劳朴实,
文明礼貌,和气谦虚,乐于助人,和睦家庭,福利社会,持守善戒,福慧双修,切忌求神通、急于求成,鼓励发菩提心,打好禅定的基础。加行法中还介绍了道家动功、治病法等,有助于清除身障,打通气脉。
禅定确实是一种效益极大、价值极高的锻炼方法,是提升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大道。作为禅定、气功面向社会流通时代的现代人,若无缘体会一下禅定的妙味,获得禅定的利益,是为做人的一大损失、一大遗憾。禅定修习,历来须明师面授。明师难得、恶友易逢,成为今天许多气功爱好者、佛教徒的烦恼,逸尘先生的这本《禅定指要》,为世人打开了通向禅定之门,可谓不须见面的明师,一编在手,依一门深入,便可直入禅门,得法实益。有缘遭逢者,当深感庆幸,当以依法修习报答逸尘先生及其明师们的一片悲心。
1998年11月序于四川大学
陈兵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佛学研究家,造诣极高,著述宏富,知识广博,对儒家道家亦有精深的研究。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任四川大学世界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代表作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佛教气功百问》等。
序二
谢永健
全世界文化与经济方面的人士,一致认为世纪之交的三大产业为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材料产业。而这三大产业的基础产业又是知识产业。知识产业的基本标的当然是人类对知识尽可能多的掌握。而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的方法,一种普遍可以应用,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如何才可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通常情况来说,因素有二:一是更多的占有信息量;二是信息处理能力的优化。占有信息的量的增大是外延性的,而信息处理能力的优化是自身心力的良性化。尽可能多的占有大量信息在今天人们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了,尤其是电话的出现和信息网络的开通促进了人们对信息的大量乃至超量占有。但是人脑本身信息储存与信息处理能力的优化,最根本的是人的心力的良性化。信息储存量大即所谓知识比较多;信息处理能力强即在面对事物的时候反应准确、反应快捷,也就是人们所谓比较聪明一点、智商比较高。如何训练人类心力的良性化,现代科学、现代心理学却研究甚少或缺乏根本性的研究。生物学界有种说法,认为人的大脑有多少部份终生没有使用过,因此提出对大脑的开发云云。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论道教还是佛教还是儒家思想都认为人的“心”(不仅仅是指大脑)对信息的储存量是无限的,而不仅仅是剩下多少有没有开发的问题。关键在于储存与调用的程序问题,用现代电脑管理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输入屏幕的内容存盘了没有,电脑的兼容性怎么样,文本转换功能设置如何。软盘、硬盘容量大的,电脑兼容性好的,文本转换功能强的自然就更聪明,智商就更高,反之就更笨。这在佛教修行的学术上用了一个智慧的“慧”字来表示。人脑的软硬盘容量怎么样更大,兼容性怎么样更好,文本转换功能怎么样更强,怎么样能够实现佛教所说的“慧”的状况,按照佛教修行的说法,叫作“定能生慧”。通过“定”来强化人的心力的良性化,产生再上层次的“慧”。让人类更聪明一些,让人类的小聪明变成大智慧,这是逸尘先生和所有传统文化真修行人的良好愿望。
现代社会人们在任用干部、提拔官员的时候常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考察这个
干部、这个官员面对顺利局面或危难局面时候的决策心态。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心理承受能力。因为面对事业人们经常会有既承受不起失败 (失败让人沮丧 ),更承受不起成功 (顺利让人腐败与堕落)的两极软弱性。一个政党、一级政府、一个企业、一个单位都希望使用心理承受力强的干部,即面临成功与失败有较强的“定力”不容易被失败与成功轻易摧毁的干部。这是因为在成功与失败面前,在利害得失面前,在金钱美人面前具有定力的人,不为所动,才能产生超过面前这些东西继续自己要进行的事业新的智慧感。没有这种定力就产生不了这种智慧,没有这种定力就进行不了进一步的事业,干部被摧毁,事业就会被摧毁。这种心理承受能力、这种“定力”,有与生俱来的成份,但更多的是后天的训练。这种训练及训练步骤,虽然在一些特殊部门如干部、情报、特警、军事、武术、体育等行业也有一套专门的可以量化的训练方法。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些训练方法还是通过人的肢体和感官进行的外延性训练,因此,训练困难而退化容易,很难巩固。如何探索一种内省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并从心里自然流出通过肢体与感官外延为各种技能、技巧、技术,并将这种技能、技巧、技术由原来的爆发性的、一时的、短暂的现象转变成为稳定的、可持续性的、有相当耐受力的、身心如一的本能反应,这是现代社会非常需要,各行各业可以共享的一种基础性训练。这种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逸尘先生在这本书里要介绍的“定”的技术。当然,我这里说的“定”还是初级的“世间定”,这种“世间定”能够对于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读者们如真想更聪明一点,倒不妨真正按照逸尘先生介绍的方法进行一些训练。“世间定”能够产生“世间智慧”——即工作事业的智慧。这种“定”定久了,深入了就必然会产生飞跃,出现“出世间定”,产生更大的“大智慧”。如果能够进入“出世间定”,更大的智慧也就产生了,生命就会发生质的飞跃,生命的意义就会突破物质利益、利害得失的局限,在超越生死的永恒的路上走出光辉的脚迹来。
谢永健,现任成都炬星高科技产业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四川省易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并先后担任过深圳气功学会会长,广东惠州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并发起组建北京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院,任常务副院长。
代序
禅定,人体的修炼之道,开发之道,解脱之道
(代序)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已经说得上很发达了。但是,不能不看到,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对地球的认识仍然谈不上深刻。许多“谜”仍然解不开,问题在哪里呢 ?问题是我们对人类自身认识太不够,对自身潜能开发得也很不够。所以,不客气地讲,地球人类的发展是缓慢的。人类的智慧的开发,也是缓慢的。翻开近代或现代历史,我们看到的杰出科学家,人数并不很多,爱因斯坦只有一个,霍金也只有一个。有人发过这样的奇想:假如人类社会涌现成千上万的爱因斯坦,可能我们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可以真正地腾飞了。要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有人研究过,大约需要十万个一流科学家创造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才能造就一个爱因斯坦式的人物。当然,这只是从一个角度来分析的。其实,杰出科学家的出现,除了人类社会自身的诸多条件外,还需要宇宙条件。由于我们对宇宙认识很肤浅,不能利用也不能把握,这就使杰出科学家出现的机率更低了。加上人类社会自身的制约因素,也在制
约科学的发展。比如现代科学形成的思维定势,就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制约因素。比如,光速是极限啦,凡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定律法则的便是伪科学啦等等。
禅定这种修炼人体、开发人体、解脱人体的方法是古已有之的。在释迦牟尼之前,它就已存在了二千多年,古印度称它为瑜伽。可见,我们人类的祖先们,很早就十分重视人体的研究,探索出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来修炼、开发人体,进而求得人的解脱。这方面,无论是古印度和古代中国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到了释迦牟尼时代,他系统全面地总结发展了人体的修炼开发解脱之道,创立了十分辉煌的佛法、佛学和佛教。佛法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如道家、儒家、医家、武术等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互相吸取,互相促进,使我国的人体修炼之道,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特别是禅定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财富。
现在我们分别论述一下。
1.禅定是人体的修炼之道 人类自古以来即在探求人身人体的修炼之道,修炼的近期目的是强化自身,使身心从烦恼疾病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得到安乐。修炼的远期目的即是解脱自身。所谓解脱,并不是“死”的代名词,而是使人体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超凡入圣,修成不同层次的佛果。(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所谓佛、菩萨、罗汉乃至道家所说的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在当时,都是指修行达到的层次,都是人修出来的,毫无神秘可言,把仙佛神秘化那是后人所为。用现代观点看,现代人只要认真如法修持,同样可以超凡入圣,修成佛果。而禅定,的确是必经之途,是最有效的方法。 )
从佛法的角度说,人要修成佛,必须要见到无法用语言说清的那个自性。佛学认为,自性有如下特点:一是它洞彻灵明,它能觉知一切,照见一切,毫无障碍。二是它寂然常恒,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它不与染法相应,也不与诸尘合流。亘古以来它就是湛然不动的。三是它非浊非清。它不具色相,所以它是无由污染也无从沾染的。它又具足本性光明,它既不取一法,也不离万法。四是它无背无向。所谓无背,是指它不背离当下一念,却又照见宇宙万物。所谓无向,是指它不趋向任何外物,而万法又依之为宗。中国科学院牛实为教授认为:“今天有些物理学家把意识看成一种特殊的量子场 (specific quantum field)称为意识场 (field of concionsness),这个量子场的基态(ground state)即可叫作自性。实际上要真正认识性灵,必须自修自悟,无法言诠,也难思虑。 ”(《气功与环境》 1994.4,44页)牛教授从科学的角度推测了一下那个自性,是很有意义的,是一种可贵的探索。二千多年来,有许多佛法修持者,已经在实修中见到了自性,从体验中证知了自性的存在。
要见性就必须进行修炼,佛家对此一问题的做法,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可称之为修身见性。这种方法以禅定为代表。佛家的各宗各派,对此都十分重视。它的理论依据是调整好色身的经络气脉,使色身逐步转换,使色身的精微物质与宇宙中的精微物质不断交换。用佛家术语说是把凡体换成圣体,换成金刚体或是金刚琉璃体。换体又叫转换色身。色身转换的过程中或转换完成之时,容易见性。因为人体是个复杂的超巨系统,其中的任何一个小系统有毛病 (出现病态 )或构成的基质材料质量不高或磨损过甚,都会反映到大脑中,使意识场越来越厚重,识见自性的障碍越来越多。通过禅定的修炼,人体脉络畅
通,能量聚集,稳态逐渐增强,为见性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第二种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禅宗为代表。它是直指心源,内求真心,明见自性。严格地讲,禅宗实为心宗。禅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如来藏缘起论。认为众生本具佛性,与佛无异,只因妄念遮蔽而不显。若于当下顿除妄念,则明见自心佛性。所以禅宗又称顿悟法门。传灯录达磨章记载,“迄九年矣,欲西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时门人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师曰:‘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师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 ’”
这一则故事最能说明禅宗的特点。所谓禅髓,禅的精华,是离于言诠的。但得皮得肉得骨也并非不好,只不过是次第不同。禅宗的修炼,也须循一定次第,如上述故事中的得皮得骨得肉得髓一样。“不执文字,不离文字,以为道用”,恐怕初学禅的人都必须先得此皮,若不然,不明佛理,无从上进,亦无从明悟本心。
第三种是念佛见性。念佛修行,属于净土宗。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所以很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千多年来因念佛而成就者,人数是很多的。应该说,念佛是见性的捷径。有的人贬低念佛的作用,实是一种偏见。念佛的作用是不断回向自性,时间久了,自性的灵明洞彻与湛寂常照均会显现。
笔者在本书中所倡导的禅定,是三种方法都兼容的,特别适宜于现代人修炼,而且对不同根器,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适用。所以,以禅定为人体的修炼之道,确实是明智之见。
2.禅定是人体的开发之道 佛学中讲不讲开发人体 ?这个问题一定得先弄清楚,不然,读者会怀疑此一命题是否有违佛理。开发这个词是现代语汇,佛典中没有出现过。但用古代语言译述的经典中,可以看到“定能生慧”“心生万物”“得大神通”“得大智慧”“转化色身’“修成金刚身”..等等的论述。这些描述或论述,就是在讲人体的开发变化。佛法中对修持有成或已见性的人,还强调“用”。所谓用,就是将已开发出的智慧,用于实际宏法中去引导众生,指迷开悟。所以,佛法是讲人体开发的。人体开发的核心是智慧的开发。智慧开发了,人体的各种潜能都易于显现了。
由于人体的千差万别,修炼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是不相同的。有的人在加行阶段就会出现一些潜能,就会使世间智大大提高。有的人则要进入初禅或二禅才有明显的变化。
那么,在现代社会里,用禅定这种古老的传统的方法开发人体有没有意义呢 ?回答是肯定的。不仅有意义,而且意义十分重大。简言之,它可提高人的智慧,使人具有更高的功能和适应能力。可以促进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又可以促进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自然科学的发展来看,开发人体的潜能,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许多科学上的难题,比如微观世界的测不准问题,宇宙的起源问题,最小粒子的结构问题,真空零点的能量问题,低温核聚变问题,人的大脑究竟是如何工作的等等,如果让见性的人利用自性来观照,这些难题是不难解决的。
也许有人会说,修持过程中出现神通功能都是副产品,如果有意追求,会影响大道的修持。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古圣先贤也多次讲过类似的话。开发人体的核心是智慧,包括凡智和般若智。在修成佛果的过程中,智慧在不断被开发。大乘佛法强调佛法须于五明处求,规定菩萨须勤学五明。五明是什么 ?是古印度的五门学科,即“声明”,含语言、声韵、语法;“因明”,指逻辑、论辩等学科;“医方明”包含医药学,养生学,体育学;“工巧明”包含与社会生活有关的百工技艺;“内明”指佛学佛法,专讲如何修炼自心,达到最终解脱证道之法。这些要求,我们可以无误地理解为与开发人体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内明是讲自身修炼的。修持进展了,智慧提高了,其它四明的掌握就不会困难。强调勤学五明,达到妙谙五明的要求,这对佛法修持者来说,无疑在全面素质上就远远高于众生了。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利益众生,普度众生,才不会成为空话。也许有的读者会感到奇怪,佛法不是讲出世讲超脱么,为什么还要学这么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岂不是佛法修持者都成了通才型的专家了么 ?是的,按大乘佛法的要求,是应该如此。这与释迦牟尼的基本思想是不矛盾的。“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无世间法即无佛法”,这些著名的论述,表明了佛法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勤学五明,是释迦牟尼佛提出来的,是被人们逐渐忘记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重新提出这个问题,不仅为了说明运用佛法修持开发人体这一命题是契合佛法的,更为了说明,在现代社会里修持佛法,也必须去学习、掌握、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如此才符合佛法的要求。
笔者指导过一些大学生用禅定方法开发智慧提高学习成绩,都有显著的效果,而成绩的提高与修持的进展是成正比的。我们还看到许多研究生自觉运用佛家或道家方法来修炼自身,开发智慧,这是很可喜的,仅凭这一点来推断,中国在未来世纪的科学领域,必将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辉煌业绩来。有包含佛家道家文化的东方传统文化宝藏,是东方的优势,是中国的优势。我们利用好开发好这些宝藏,让它为现代社会现代科学服务,极大地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塑造新的世纪里社会众生的高贵品德和完美的素质,无疑是佛法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有的佛法修持者已经验证了人的大脑贮存的知识信息,是可以复制转移到别人身上,但又不影响自身。这在国外,还只能从科幻片上才可以看到的技术,于佛法而言,只不过是小术而已。
《楞严经》中论及五阴区宇的情状时,分别说到人体在禅定不同层次上的开发状况。比如在色阴区宇,禅定者就可作到穿墙入壁毫无障碍,但只要不作圣解,认识到这只是暂时的显现,不执着于这种境界,就无碍于修持。还会出现遥视遥听等功能。禅定到受阴尽的境界时,便可出现意生身。根据佛学的解释,“意生身者,随意所到,身即便到”,是真心冲破了躯体这个凡笼,随往无碍了。修到行阴区宇,就会作到觉照常明,了然不惑,但还只能见到八万劫内的众生流转情况,八万劫外就见不到了。到识阴区宇时,是自性将放光明的境界,六根虚明寂静,不再随六尘奔驰,内根外尘,湛然光明,达到内不见根外不见尘的根尘两亡境界。到识阴尽时,六根可以互用,十方世界与自己的身心浑然圆融,光明净彻,人体开发到了很高层次。我们所说的人体潜能可得到极大的开发,大的神通也出现了。这个时候,若继续修炼,便必然登入自由王国之门,得大自在,大解脱了。
用禅定方法开发人体,次第分明,步步可证,是切实可行又易见实效的。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细胞目前只有 5%—10%在起作用,如果把脑细胞的利用率提高一
个百分点,这个人的聪明才智就会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大步;如果提高十个百分点,就会智力超群。有培养进修条件,这个人就会成为科学家。每个人从婴儿时期开始,大脑细胞就在逐步开发,年龄越大,开发速度就越慢,原因是后天形成的意识场影响了脑细胞的开发利用。量子场本身不是静止的,它的活动不是有序的,它与处于兴奋中的脑细胞相呼应,使这部份脑细胞的电活动处于较高峰值。而抑制状态的脑细胞的电活动,则处于较低峰值,这样,人的大脑脑电活动便处于无序状态。这正是人们脑电活动的常态。而脑细胞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脑波必须处于有序状态,脑波应稳定在 8赫兹左右。这对于常人来说,是难于达到的。而用禅定的方法处于定中时,脑电活动便趋于有序化,出现小的熵值。这时,未开发的脑细胞与已开发的相邻脑细胞之间出现能量交换,由于已开发的脑细胞之间已形成畅通的能量通道,故能源源不断地向未开发的脑细胞输送能量,待通道形成,未开发的脑细胞便参与大脑活动,被开发了。此时,入定者会看到亮点闪耀的状况。
我们常说的记忆力衰退,也是脑细胞能量不足,贮存的信息难于启用。修禅定的人是能很容易解决记忆力不好的问题的。
用禅定来开发人体潜能,使现代人的身心素质出现飞跃性的变化,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这的确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3.禅定是解脱之道 对于一心修证佛果的人来说,循禅定的道路去明心见性,证大涅槃,无疑是最佳选择。佛界称禅定为三世诸佛必经之途,说明古圣先贤是从这条路修成的。四禅八定称为世间禅,表明它是为世间众生而设的,如果修好了四禅八定,超凡入圣了,自然就易于修好出世间禅,得到彻底的解脱。
现代社会生活中,由于竞争激烈,人们常处于快节奏的紧张繁忙之中,无论生活和工作,都会经常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不同数量的烦恼,随着时间的流逝,旧的烦恼过去了,新的烦恼又来了。顺境有烦恼,逆境有烦恼;富有者有富有的烦恼,贫穷者有贫穷的烦恼;成功有烦恼,失败也有烦恼;在岗有烦恼,下岗也有烦恼;在职有烦恼,退休也有烦恼。总之,很难找到没有烦恼的人。号称经济大国的国家,生活在那里的众生是比较富裕的,但他们的烦恼更多。科学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烦恼反而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人的贪欲并不因物质文明的进步而减少。
那么,有什么妙法可以使人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呢 ?那就是佛法,那就是禅定。去妄除烦,是佛法度化众生的重要方法。有位企业家,事业很有成就,但生意大了,市场的竞争,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搞得他心烦意乱,疲于应付。他去向一位高僧述说他的苦恼,高僧教给他打坐的办法,让他每晚用两小时放下万缘,静坐念佛。他试行一周,效果很好,不但精力充沛,思路活跃,而且心胸也开朗了,心量也大了,当然他这只是禅定的初步效应。我们知道,人的脑波,如果处于 14— 26赫兹时(β波),人便会心神不定,喜怒无常,烦躁不安,而且动作也笨拙,决策也会失误。这是由于β波出现时,脑神经各条通道受到干扰,不能协调工作,所以有不正常的表现。如果外舍万缘,静心打坐,α波便会出现,α波是 8—14赫兹,这时,脑神经便会有规律地调和振动,相互协调,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智慧可得到充分的正常的发挥。这位企业家用禅定方法调整了生理状况,得到了浅层次的解脱。实际上,解脱之道也是有次第的,能得到浅层次的解脱也是好的开始。
禅定帮助人们解脱的,首先是烦恼。这并无宗教内容,心系一念,放下万缘,就是在休息身心。修养身心,科学家,政治家也都可以欣然接受。因为定是共法,宗教出现之前它就早已存在。本书所介绍的安般守意法、六妙法门、十六特胜观、大手印瑜伽法要,都无宗教内容。这样讲是不是有违佛理了呢 ?一点也不。释迦佛当年创建的本来就是修炼人体开发人体解脱人体的科学体系,并不想以宗教形式来增加众生的宗教执,但古印度时,众生已有信仰天神的习俗,如不顺应俗情,则很难帮助众生进入正道修持,所以,释迦牟尼佛创立了佛教,这只是随应众生习俗的教化方式。如果因信仰佛教而出现信仰执,那反而有违佛理了。佛法是以破执为归的,一切执,一切相都要破除,才能见性,故顿悟法门有不念经不拜佛的主张,亦属高级正法法门。我们信仰的是释迦牟尼佛创建的这种科学体系,习惯上称之为佛法,而禅定正是这个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向解脱之道的必经之途。如果比喻一下,人体的修炼从开始到最终完成,像一座下粗上细的宝塔,而禅定,就是宝塔的基础,基础打得越牢,塔顶就会造得越高而不致倾斜。我们想把凡体改变成为具有多种功能和巨大能量的金刚体,非得在禅定上下功夫不可。三分功夫有三分收获,十分功夫就有十分收获。
定能生慧,修禅定要定慧双运,才能帮助我们去妄除烦。禅思,实际是智慧,正确的思想方法会使人变得聪明,也会使人摆脱烦恼。许多人都知道的一则故事,很能说明禅思的味道。一个老太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家靠卖伞为生,小女儿家靠卖鞋为生。每遇晴天,老太婆便耽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每到雨天,就耽心小女儿的鞋卖不出去,天天都有烦恼。她去找一位禅师诉说,禅师告诉她,晴天的时候,你就想小女儿卖鞋的生意好,雨天你就想大女儿卖伞的生意好,这样不就天天都高兴了么。老太婆听了禅师的话,果然烦恼就没有了。故事很简单,它寓的理是很深刻的。世人的执着多,不断的破执,就是在往解脱的大道前进。禅定是既修定力又修智慧的。
修持禅定到未到地定时,会出现轻安的现象,身心均感到轻快安适。这时,内气充盈,在身体内循经脉运行,许多穴位被冲开,处于诸脉调和,体内生机焕发,身体出现轻健舒适的状况。同时,心态也处于很好的稳态中,情绪稳定,念力增强,能制伏烦恼躁动,自我感觉安逸轻松,能系心一境而不散乱昏沉。
进入初禅时,由于执我之心已大为放松,使肉身的微观物质能与宇宙的精微物质大量交换,这是转化色身的重要关键。若入初禅后继续精进,不退转,那么,此身大成就就有望了。初禅有寻、伺、喜、乐、定五种功德,所得之乐,是因身发八触而受的快乐,这种乐是欲界众生所受的物质刺激或感官刺激而受的乐所无法比拟的,心理上能自然恬淡无贪欲,不起贪瞋忧戚。但这些都还不是究竟,不可执着。
到二禅时,由于离觉观寻伺,不依外尘,内心得到明净,称为内净。由内净所得之喜乐,与初禅不同,属高一层次的。但此亦有弊端,会使心扰动,故亦不应执着。
到第三禅时,由于身心调整都达到较好状态,离开了二禅受喜乐时对心的纷扰,因而从内心发出之乐,乐遍全身,“心乐美妙,不可为喻”,此时,全身毛孔,皆怡然得乐,也乐遍诸根。但得乐只是一种境界,还不是究竟,不应执着。
第四禅时,真定发生,心离诸念,明智照了,心超越苦乐境界,离苦离乐。在此定境中,修任何法都容易成就。此时,呼吸停止,出现真正的胎息,与专修胎息者所得之境界不同。
体温也下降 2—3度,并可稳定下来,体内真气流动,与修大小周天功所得之境界大不一样。在这种状态下,心如明镜,妄念断绝,正念坚固。住此定中,心不依喜也不依恶,无所依倚。一切色法,自在得现,而又无损于定。
证得四禅后,继续前进,修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和灭尽定,在功力纯熟后,即可于一座中从初禅逐步进至灭尽定,又可从灭尽定逐级下退至初禅乃至退出禅定。如此精修,即可证入菩萨初地,得大解脱,超出三界。
证得四禅后,学一切事,研究一切事,随意成就。“此时若观察微观世界,则可以看清水尘、金尘、邻虚尘等的内部结构,而不需要借助仪器”(这句话是我的师父白眉和尚审稿时让我加上的 )。神通变化亦由此出,所以也称为根本禅定。
所谓修炼之道开发之道解脱之道,都指的是一个根本,即获得解脱,超凡入圣。用现代哲学语汇来描述,就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使人在整体意义上讲,出现质的飞跃,有更高的智慧,更高的功能,更强的驾御自然运用自然的能力。
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从人体科学上寻找它的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用禅定这种古老神奇又科学的方法,是开拓新世纪科学的最佳途径。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对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仍然一愁莫展。人类社会不能再在互相争斗中生活,需要完美的精神文明。用禅定内求自心,内修自心的方法,是会极有效地改变人们的内心世界,净化人们的内心世界的。
所以,笔者奉献这本书,愿它为新世纪的科学,新世纪的文明,起到应有的作用。
禅定的故乡本来是在印度,一千多年前,就已落户在中国,我们拥有这十分珍贵的财富,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我们运用得好,让更多的大学生,研究生,科学家,各类知识分子及众多的建设者都学点禅定方法,轻则强身健体,深则开发智慧,那么,对我们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都会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对于稳定社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发展,庄严国土,都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