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缙云山绍龙观住持李一,号称养生专家、学问大师,近日却被曝光其履历和“神通”多有虚假,那么,李一究竟是“神”、还是“鬼”? 谁“创造”了李一,又是谁 “打碎”了李一?佛教为什么不追求神通?真正能对世界起作用的是神通还是人类的智慧和慈悲?请看本文作者雪漠关于李一和神通的独家解读。
近来,关于“李一事件”的炒作又开始了。昨日为神,今日为鬼,捧时捧你上天,棒时打入地狱。
这世界,真万花筒一样热闹。
李一,既非神,亦非鬼,肯定是人。既使他披上了道服,也还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人的优点,有人的缺点,有人的追求,也有人的欲望。李一对那自家的道观,肯定有过贡献。这次,无论那诸多传言是真是假,但从传播学的角度看,那道观,定然会因此火上一把,门票收入,定然不少的。
李一定然聪明,定然好学,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找他。他定然也有些本事,当然是世间法本事,不然不可能当上住持。李一能当上住持,且搞得轰轰烈烈,定然不是平庸之辈。
但就李一靠道家养生法赚钱这件事上,似乎不合道家规矩。世上正教,其法脉的传承,大多靠“缘”与“信”,像李一这样公开跟钱扯上关系的,似乎不多见。所以,那李一想来没悟大道。
李一甚至不明白一个真理:这世上,即使你是真神,也不能轻易在这世上露面,何况那些假神。君不看,连那耶稣,都叫人钉上十字架;连那苏格拉底,都叫人毒死。他们可是实打实的智者,不照样是人类的眼中之钉?何况,你是一个不一定十分真的李一。
最不堪的,是你李一竟然想玩弄神异大火一把。没见世上玩那神通的,有啥好结果。玩真神通尚且不吉祥,何况假神通?
那些假造的神异,虽会欺世,也会盗名,但对于人生,没啥大作用?别说假神异,便是那些真正的神通,也解决不了人生的实际问题。那些《西游记》中的妖怪虽神通广大,但照样充满热恼,照样贪欲熏心,照样充满暴力,照样为害人类。他们的那些神通,似乎并没有帮他为世人做一些好事,也没有改变其妖怪的本质。
真正能对世界起作用者,是人类的智慧和慈悲。
佛教的伟大之处,不是宣传神异,不是追求神通,不是靠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神奇故事来取悦世界。佛陀住世的时候,他就对神通很不以为然,他呵斥过许多卖弄神通的弟子。他公开强调:神通跟解脱无关。神通不敌业力。连那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虽能玩出通天彻地的神通,也照样死于外道的乱石之下。那神通,并没有让他避开分飞而来的要命石头。但人们,也并没有因此而否定目犍连的神通。让目犍连赢得千古敬仰的,不是神通,而是他的利众大心。
佛的阿罗汉弟子中,有许多人并没有神通。他们在智慧上已经解脱,但并没有开发神奇的特异功能,不是不能,而是不愿。神通的修炼是技术,而非大道。他们被称为慧解脱阿罗汉。。
相反,提婆达多虽有神通,却干了许多叫人不齿之事,据说是生陷地狱,从此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解脱跟神通无关。解脱是究竟智慧的产物。得究竟智慧者,便得解脱。没有证得究竟智慧,便是你能像孙猴子那样大闹天宫,也不过是个妖猴而已。
有戒定者,不一定有慧。
有许多守戒得定却没有破执、没有证得超越智慧的修行人,虽然也能烧出舍利,但照样很愚痴。他们照样陷入二元对立,不能实现终极超越。
历史上有个修道者,定力很好,一位开悟大德派人去试时,发现他并没有开悟。他死后,却烧出了很多舍利。那大德说,他即使烧出几斛舍利,也不如那真正的一悟。
其原文如下:云居山有一道者住庵,云居令侍者送袴,道者云:“自有娘生袴。”竟不受。云居再令侍者问:“娘未生时,著个什么?”道者无语。后迁化有舍利,人持似云居。云居云:“直饶烧得四斛八斗,不如当初下得一转语好。”(《赵州和尚语录》)
是的。若论守戒修定,那道者无可非议;若论明心见性,这道者却没达到。而只有后者,才是佛教追求的重要目标。不过,明心见性不是终极目标,它仅仅是真正的入道之门。悟后,才能起修。悟后之修,才是真修。悟前的所有修行,仅仅是在修资粮和加行。你想,那道者连真正的修道之门都没入,便是烧出千万颗舍利,跟解脱又有什么关系?
我经常说,相对于那些离世苦修却未开悟的修道者,死后即使烧出无数舍利,也不如生前对众生干一些实事好。那些自命的或是人尊的高僧和成就者,要是他没有实际的利众行为,在我眼中,他们还远不如丛飞呢。即使是那些修出神通、能炫耀于世、骗得无穷供养者,也远没有平实质朴给世界温暖多。这世界,已经有了太多的经典,缺的是照着经典教诲去做事的人。
李一有没有神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让这世界多了一份爱,多了一份温暖,多了一份光明?是他是否因为自己的存在,让这世界相对美好了一些?
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李一即使没有神通,也照样值得人们尊敬。
若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即使李一俱足了五眼六通,也不过是个妖道。《西游记》上的那几个妖道大仙,虽然能祈雨,我们也不会敬仰他们。
不过,令人深思的,并不是李一,而是“创造”了李一,又“打碎”了李一的这个世界。
那一哄而起的“捧”,和一哄而起的“杀”,都是非常滑稽的。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