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金刚经全文解释白话视频

发布时间:2025-01-09 09:32:22作者:诵读

  金刚经全文解释白话视频是让我们去借鉴的,这样也是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金刚经,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好的方式去学习金刚经,从而也是帮助我们研究金刚经的真意,使我们能够领悟到更加深奥的智慧。

  毋庸置疑,人生坎坷,内心踯躅徘徊的人更容易靠近宗教,来寻求心灵的安住和疑惑的解除。我也深知不能以胜败论英雄。可是如果能直面客观现实,就会发现人的失败困苦总是有原因的。这些在世俗中遭遇挫折的人们,他们在眼界见识上往往有较大的不足或局限。这既导致他们在世俗纷争中处于困顿,也导致他们走向佛教时未必能很好的理解佛教的本质和核心教义。退一步来讲,即便自身能正确体会,未必能准确宣之于口。当这样的群体在佛教宣传群体中占据主体时。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功德,没有他们的诚心传颂,我们更多人或许一生连佛之一字都未听闻,更不可能结缘精进。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由于他们不能准确宣说,甚至本身理解偏差,让相当一部分有缘听闻的人,听的云山雾罩不知所谓。以致失人善机,坏人善根,退人善果。这也是世尊在世时强调以戒为师,要求比丘依四依法进止,即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的原因所在。

  我在初次接触金刚经时,对佛教的理解就是剃发光头,离家舍业,四大皆空。至于什么是四大,不知道!所以当时虽然觉得《金刚经》文笔优美,含义隽永,却摸不到核心重点。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如“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又如“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由于初读,就字论字,就句论句,不能前后照应,也对全文主旨没有概念。就觉得焦躁,到底是实相还是非相?到底是众生还是非众生?逻辑就讲不通嘛!

  这个原因后来搞清楚了,首先是由于对佛教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不清楚其内涵外延。如什么是法。什么是相。其次没有全局统筹观看,主旨讲什么都没考虑。搞清楚的方法就是多听几遍,前后联系,提纲挈领。但是一开始我并未想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笨方法。而是网络搜寻各个名家大德的视频讲座,越听越迷糊,虽然不知道正解是什么,但知道那不是正解。现在依然不觉得他们讲的怎么样。人要求学上进首先要谦虚,但谦虚不是自卑,人云亦云。我认识到网上讲解有种不当之处。第一是讲解的人本身就不怎么地,欺世盗名而已,他自己都不清楚无证量。全是是似而非的废话。第二是讲解的人是清楚的可是讲法不对。就比如不管你是大学教授、高中老师,还是小学老师,你教幼儿园小朋友就用小朋友的语言逻辑来讲。讲个一加一等于二你不要和我提哥德巴赫猜想。

  那么金刚经主旨讲什么?《金刚经》开宗明义就点明了,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就是讲内心应该安住在哪里,应该怎么降服内心杂念,以求最终能达到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

  释迦牟尼世尊是怎么回答的。“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说“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等等。都是一个意思,不住于相,离一切相。《金刚经》全文主体就是一个不断破相的过程。但是破相是为了得清净心,得无上正等正觉,不是为破而破,所以能破还要能立能合。就是禅宗所说的,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又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过程。

  破相是为了去执。破相的过程也就是破执的过程。人的苦都是由于有所执著,破执了,也就脱苦了。执著为什么能够破?因为我们生来为无明所惑,所见所思所执多是假象、幻象,不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真性。所以世尊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又在《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以前爱的死去活来男男女女,后来又成为陌路甚至仇人,爱的时候没人怀疑,恨得时候也没人怀疑,都是认为此刻情绪出自本我。以前曾经认为是真理的现在居然是缪误,谁知道现在自己执守的真理,未来会不会是新的缪误?

金刚经全文解释白话视频

  相未破,执未去的时候,心里就会生种种苦。要想不被苦所牵扯扰动,先得忍,忍住了定住了,内心智慧般若才能流露,从而破相破执。所以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忍也是有境界等次的。你说我王八蛋,我不介意,不介意本身也是介意了,因为心里衡量了。这是一般的忍。你说我王八蛋,我听见了也没听见,心未动,这是高层次的忍。就是“无生法忍”。忍辱是佛教和许多东方宗教都提倡的,因为忍都做不到,心意流连不定,其他就都谈不上了。

  许多大德都说《金刚经》讲空,我觉得是讲“无”更妥帖一些。“无”与“空”有相近重合的地方,但绝不是等同。无有没有、不、去掉的意思,可表示状态也可表示动作。无能导向空,但不一定导向空。“无”是“空”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佛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的无最后导向了空,其他圣贤未必,比如道教也推崇无,但没有导向空。

金刚经全文解释白话视频

  不管怎么样,“无”或“不住”对所有以心灵解脱和升华为主的宗教或教育哲学,都有重要意义。“无我”是所有“无”里最难做到的,做不到无我其他终究是虚幻。能勘破无我的好处就是福德不可思量,无有边。无我了,其他一切也就勘破了。这就是佛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回到第一节“法会因由分”来看。“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世尊是这样做的,其他比丘也是这样做的。祥和安然,威仪具足!但世尊是世尊,比丘是比丘。都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是中间有过一个差别,就是是否经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我并没有看过很多佛教著作,准确的是只看过三篇。上来就谈涵盖六百般若的《金刚经》肯定缪误多多。但我听说过六祖“一言顿悟”的传说。根性不同,有一个知见有得,即便不是究竟法,也好过听闻无数究竟法而一无所得。所以姑且妄言之。

  在我们去学习金刚经的过程中,需要让我们拥有一颗恒心,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好的体会到经文中所讲述的道理,也是让我们能够收获这些人生智慧,从而能够使我们形成属于自己的人生。

金刚经全文解释白话视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