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三杰之一的韩信,和张良一样,亦是出身贵族。但楚国灭亡后,沦落潦倒不堪。曾在南亭亭长家混饭吃,时间长了,亭长老婆对他很厌恶,一天大早坐在床上把饭吃完了。韩信赶饭,扑了个空,知道是自己蹭饭遭嫌,人家以此来羞辱自己。他也不说什么,气鼓鼓地就跑出去了。
跑到外面也没吃的,只好去河边钓鱼。这时,有一群帮人家洗衣服布匹的妇女(漂母),刚好也到河边来洗衣布。其中一位老妇见韩信饥饿可怜,每天将自己的那份饭分成两半,留给韩信一半。就这样毫无厌倦之色地救济他,直到工作全部完成离去为止。韩信非常感动,对漂母说:我将来富贵了,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漂母生气地说:我给你饭吃,是看你实在可怜,不是为了图你报答!
韩信虽然落魄,腰间却总是挎着一把宝剑(这是贵族公子身份的标志)。一日,遇见一名无赖子弟,睥睨地看着他,讥笑道:我看你白长这么长大的一个个子,还带着啥玩意。都是摆样子吓唬人的。你若真有本事,一剑把我杀了,没胆子,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抬头看那无赖,也不说什么,真的从他胯下钻过去了。于是他成为众人的笑柄,以后大家送他一个“胯夫”的外号,真名倒反而没人叫了。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刘邦继起,韩信先投项羽,不被重用,后归刘邦,亦不被重视。于是只好乘马而逃。萧何得悉,月夜追之,将其追回,这就是千古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萧何劝说刘邦,登坛拜将,以提高韩信威望。刘邦照着做了,韩信遂为刘邦死命血战。打下齐国后,韩信自立为假齐王(代理齐王),刘邦听从张良的劝告,封其为真齐王。后来天下平定,韩信又被改封为楚王。
韩信衣锦还乡,找到当年的漂母,报以千金。找到南亭亭长,赏了他一百个小钱,说道:你是个小人,做好人做不到底。又找到当年羞辱他的那个无赖子弟。无赖子弟早已吓得瑟瑟发抖。众人想到韩信定然会杀了此人,以报当年受辱之仇。谁知道韩信却说:这人也是个壮士,没有他,我怎么会发奋上进呢?于是任命他为中尉(相当于公安部长)。这三个人中,在韩信本人和后世人心目中最为敬重的,则是那位有一饭之恩的漂母。
若论当年给韩信物质上的付出,南亭亭长无疑应当比漂母多得多,也好得多。但为德不卒,结果这得到一百小钱的回报。与其说这是回报,还不如说是羞辱。而漂母怀着一片真诚、同情、慈悲之仁心,没有丝毫的嫌弃和不耐烦。虽然付出的不过是疏食粗粝,那恩情已深如大海,重如高山了。韩信表示要报答,漂母还严词予以辞拒绝。由其真心,真善,有始有终,不但得到千金回报,还流芳青史,在历史人物画卷中占有一席之地。后世文人创作,多以漂母为典故,表达人生的各种感慨。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便诗云: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野生菰米所煮的红米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以此诗故,当地便以宿松为县名。荀媪也借此诗名垂文学史册。
末学读此诗,常常感动得流泪。一个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著名大诗人,却甘心在一位生活贫贱的荀媪面前折腰,弯下他那铮铮铁骨,如此震撼他的灵魂的,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善良和真诚啊!
佛法常讲到至诚感通的道理。漂母、荀媪,皆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贫穷卑贱,或者甚至连大字都不识一个,为什么能够得到诗人的赞美和后人的顾念呢?无他,但有一片至诚之心而已。韩信当年全赖漂母活命,这样说来,漂母一饭之善实在是间接影响了历史,故其青史流芳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佛经言:贫穷布施难。很多贫穷者,也总是找理由说:我们自己都没有钱,如何能够布施呢?不知佛法所阐明的因果报应之道,非在形式,而在发心。佛法亦常教导众生:修行即是修心。以至诚之心布施,哪怕是半碗粗疏汤饭,也能获得千金善果。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