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德胜门外清净庄严的西黄寺古刹内,坐落着中国藏传佛教最高学府——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这是中国藏传佛教僧人梦寐以求希冀精进学修的进阶之地。关于这个学院,外界多有言传,不妨与您探个究竟。
因何缘起?
1986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的第十世班禅大师为了藏传佛教的健康传承,力主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佛学造诣、爱国守法的活佛、高僧。为此,他和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着手筹划并亲自主持了学院的创建,校址选定北京西黄寺。
1987年9月1日,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佛学大专班开学典礼在西黄寺隆重举行,来自藏传佛教地区各教派的43名活佛成为第一届学员。十世班禅亲任首届院长、主持编写教材和学院工作,赵朴初担任学院高级顾问。自此,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唯一一所藏传佛教高等院校在北京西黄寺落地生根。
为何选址西黄寺?
1653年,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接受顺治皇帝邀请进京,清政府特建黄寺为其驻锡之地。于此,中央政府开始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
1780年,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巴丹益西进京朝觐,西黄寺为其安禅说法之所。同年十一月初二,六世班禅因病于西黄寺内圆寂。为表彰他爱国爱教的无量功德,乾隆帝下令于西黄寺西侧建清净化城塔及清净化城塔院,塔内葬六世班禅大师衣冠经咒等物,以志胜因。西黄寺是清初北京最早建立的藏传佛教皇家寺院之一,数百年来已成为促进藏、汉、满、蒙等民族文化交流共融,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见证,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
建院意义何在?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创建,推动了藏传佛教僧才培养模式的两个历史性变革:
一是藏传佛教人才教育培养方式从传统经院式教学转变为现代院校式教育,既继承藏传佛教优良传统,又运用现代教育新方法,使藏传佛教高素质僧才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渠道拓宽;
二是创立并成功实施了藏传佛教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包容了各个教派的高级学衔制度,满足了藏传佛教各教派爱国爱教僧尼开阔眼界、提升学识水平的需求和建立各教派统一平等的学位晋升制度的愿望。
学员有何条件?
高级佛学院主要面对西藏和四省藏区、藏传佛教各教派僧人招生,报考高级学衔班的考僧需掌握《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和《俱舍论》四部大论经义,年龄原则要求在35岁以上,优秀者也可适当降低年龄。高级学衔班按教派逐年轮流招生,每年以一个教派为主。
培养什么样的僧人?
建院初期以重点培养藏传佛教活佛和堪布的佛学大专班为主,兼以举办“新转世活佛培训班”、“寺庙民管会主任培训班”等短期培训班。2004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开始实施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培养“拓然巴”和“智然巴”。
“拓然巴”和“智然巴”貌似神秘,其实不难理解。藏传佛教新的学衔体系由初、中、高三级组成。其中,初级学衔藏文名为“禅然巴”,相当于学士学位;中级学衔藏文名为“智然巴”,相当于硕士学位。那么,高级学衔就相当于博士学位,藏文名为“拓然巴”,全称“拓然·然坚巴”,“拓”意为“高级”,“然坚巴”意为“广通经义者”。
学院成就如何?
小编统计了一下,近30年来,高级佛学院先后共举办佛学大专班13届、活佛培训班5期、民管会主任培训班3期、高级学衔班13届、中级学衔班9届,教育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千余名,其中活佛387位、“拓然巴”高级学衔获得者148位、“智然巴”中级学衔获得者150位。
这些爱国爱教的活佛、高僧毕业回到藏区后,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满足信教群众的信仰需求等做出了积极努力。他们有的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及佛协组织,积极建言献策;有的则被聘为佛学院校的经师或社会大学的客座教授,成为专家学者或学术权威;更多的回到本寺庙成为经师、堪布或民管会、寺管会主任,发挥出重要的积极作用,深得信教群众的拥戴和社会各界的赞誉,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