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文化使命

文化使命如果我们不懂得爱护传统及古迹,我们又怎样能创出奇迹让后人珍惜,又怎能期望他们会爱惜我们留下的遗产。  真正能体会古人的智慧,珍惜前人留下的古迹者,是有深厚历史意识及...
文化使命

与众生结善缘

与众生结善缘出家人以弘法为家务,但效果如何与时节因缘有关。所谓时节因缘有讲法的因缘,和听法的因缘。两下要同时成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讲法的因缘,取决于弘法者的学修。听法的...
与众生结善缘

发愿是起点

经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信心成就是我们今生学佛的成果,它是阿弥陀佛成佛果上生出的果,是...
发愿是起点

如何鼓励大家加入助念的行列呢

问:一般人听到助念都退避三舍,请问师父,如何鼓励大家加入助念的行列呢?...
如何鼓励大家加入助念的行列呢

佛教与生态文明

佛教与生态文明...
佛教与生态文明

观音菩萨事迹

观音菩萨事迹诸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道友:  大家好!  今天是古历九月十九观音节。依照佛教传统的说法,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诞生的日子,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成道的日子,九月十九是...
观音菩萨事迹

“佛学”与“学佛”的不同

  “佛学”与“学佛”虽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有所不同。佛学只讲闻和思,缺乏实修;而学佛则涵盖了闻、思、修全过程,不仅要学习和思维,更注重行持。  释迦牟尼佛...
“佛学”与“学佛”的不同

大乘行者的112粒念珠

  1、三界的见惑八十八:迷欲界苦谛的见惑有五钝使(贪、嗔、痴、慢、疑)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共十根本烦恼;集谛、灭谛之见惑各七(除身见、边见、戒...
大乘行者的112粒念珠

在纪念虚云老和尚圆寂40周年法

在纪念虚云老和尚圆寂40周年法会上的讲话释一诚  尊敬的诸山长老、各位领导和来宾:  40年前的今天,有当代中国禅宗泰斗之尊的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茅蓬舍...
在纪念虚云老和尚圆寂40周年法

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总结

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总结  中观与唯识各有它契机的适应性,我们都应该尊重,不要去毁谤。  现在归结来说,中观就是二谛圆融:世俗唯假名,胜义毕竟空;世俗当下就是胜义、胜义当下就...
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总结
  • 首页
  • 965
  • 966
  • 967
  • 968
  • 969
  • 970
  • 971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