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佛教「学戒」的意义 菩萨优婆塞戒(在家菩萨戒)

发布时间:2023-08-18 11:18:07作者:诵读

  (四)菩萨优婆塞戒

  1.在家居士为何要求授菩萨优婆塞戒?

  居士受五戒后,若欲进一步学佛,应该在六斋日(待后说明)修学八关斋戒,八关斋戒若能守持得好,更应进而求授菩萨优婆塞戒,即在家菩萨戒。这是继持五戒、八戒后,培养居士向佛、向法、向僧及护持三宝之发心,更进一层的学习内容。居士若能进而发心求授菩萨优婆塞戒,才能算是真正踏入修学佛道的第一步。而从此种下在未来的菩萨道上生生世世六根具足的引因。兹依优婆塞戒经卷三所载,略述菩萨优婆塞戒的学习内容。

  2.六重戒

  (1)杀戒

  依戒经说:「若优婆塞受三皈已,不受五戒,是名优婆塞。若受三皈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皈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皈持二戒已,若破一戒,是名无分。若受三皈受持三、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皈受持五戒,是名满分。汝今欲作一分优婆塞?或坐满分戒耶?若随意说,尔时智者当随意授。」

  既授戒已,复作是言:优婆塞受五戒之后,进一步须受六重法(戒)。善男子,优婆塞受持戒已,上至天女乃至蚁子性命,皆不应杀,若是受过戒后,不论亲口教人杀生,或者亲手杀生,此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舍,是名破戒优婆塞…..,是名初重优婆塞戒。」

  (2)盗戒

  戒经又说:「纵然你生活困难,三餐不继,亦不得偷盗众生一钱之微,若破此戒,此人即失优婆塞戒。此人尚不得暖法,况得须陀洹乃至阿那含果,是名破戒优婆塞,是名二重优婆塞戒。」

  (3)大妄语戒

  戒经又说:「绝不可为了生计,而为众生虚妄宣说,我已得不凈观乃至阿那含等圣人果位,若破此戒,此人即失优婆塞戒,此人尚不得暖法,何况须陀洹乃至阿那含果,是名破戒优婆塞,是名三重优婆塞戒。」

  (4)邪淫戒

  戒经又说:「除了夫妻生活外,不可在外邪淫,亦不可以因为一时的失意、失业,或者夫妻不和而另结新欢,做出邪淫的事情,若破此戒,此人即失优婆塞戒。此人尚不能暖法,何况声闻果位?是名破戒优婆塞,是名四重优婆塞戒。」(按受菩萨优婆塞戒者,于六斋日,要守持八关斋戒,故于此六斋日,不仅不可邪淫,连夫妻「正淫」,亦制止。见「二十八轻戒」第七条戒。)

\

  (5)说四重过戒

  戒经又说:「受持菩萨优婆塞戒,不得为了名闻利养,而为众生张扬、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所有过罪,若破此戒,此人即失优婆塞戒,此人尚不能暖法,何况声闻果位?是名破戒优婆塞,是名五重优婆塞戒。」

  (6)酤酒戒

  戒经又说:「受持菩萨优婆塞戒,不得为了维持家计,而去从事酤酒(买卖酒)的职业,若破此戒,此人即失优婆塞戒,此人尚不能暖法,何况得证声闻果位?是名破戒优婆塞,是名六重优婆塞戒。」

  3.二十八轻戒

  (1)不供养父母师长戒

  戒经说:「如佛告诫弟子们说:若是优婆塞受过戒后,不能做到对父母、师长,孝顺、供养,这位优婆塞便犯了失意罪(犯心地戒)。因菩萨戒身、口、意三业都制。按菩萨戒的每一条戒,都是为了培养持戒的身、口、意三业,朝向菩萨行者的清凈、和顺、慈悲、智慧的德性前进而制的戒。」

  (2)耽乐饮酒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仍然耽着在饮酒的享乐之中,这位优婆塞即是犯下失意罪,令自己的意业,牵着身口的行为无智盲进,仍然不断的往堕落恶道的方向前进。

  (3)不瞻视病苦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不可因为自恃身分、地位比别人高,因为优越感、贡高心而轻恶贫病之人,不瞻视染患病苦者。不持此戒者,便是犯下失意罪。因不起善心,致令意业堕落、不凈,造作意业的心地罪。

  (4)见乞不与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看见乞者前来乞讨,或在路旁见有乞者求讨,不能或多或少随意施舍,致使乞讨者空手而归者,便是犯下失意罪。因不知是时生起善心,反令心念贪吝、不凈、堕落,继续作恶,当然犯下失意罪。

  (5)不承迎礼拜尊长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看见诸比丘、比丘尼等长老先宿,以及先受过戒有徳、有戒的优婆塞、优婆夷等于前面走来,而不起立、承迎、礼拜、问讯者,便是犯下失意罪。因不知礼敬有徳、有戒者,就是不知随时守护自己的意业,朝向有戒、有徳的目标前进。

  (6)见他毁戒心生憍慢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看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犯所受过的禁戒,而心生憍慢说:「我的戒行胜过你们,你们已经毁犯戒法,不堪为人师长。」

  于是自以为是,轻视犯戒者。这位心生憍慢的优婆塞,便是犯下失意罪。没有守护「意业」,令其随时保持清凈、无染。

  (7)不持六斋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不能在每一个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日,受持八关斋戒(下篇有说明),于此六日之中,不能恭敬、供养、修学佛、法、僧三宝的德行,就是犯下优婆塞失意罪(按依阿含经所载,此六斋日,为四大天王视察人间善恶之日,古来皆以农历为准,若逢小月,只有二十九日,则最后二斋日,当改为二十八日及二十九日)。

  (8)不往听法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知道在自己住处的四十里之外有善知识正在佛寺、讲堂或精舍讲经说法,而不生起闻法、向法之心,亲往恭听法要,探究佛道修持方法,这位优婆塞便是犯下失意罪。不能守护意业,随时往佛道前进。

  (9)私受僧物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没有经过僧众允许,私自动用四方僧物的卧具、床座,便是犯下失意罪。因为僧宝之物,是信施欲培植清净福田而供养的。在家居士何德、何能?岂能享用僧物呢?

  (10)饮有虫水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在口渴之时,倘若看见水中有物,怀疑是虫,而不谨慎观察是否有虫,便举水饮尽。这位优婆塞便是犯下失意罪。不能随时令意识提起觉照之念,便远离佛菩萨的般若观照智慧;不要看只是小小的一念心,却足以一点一滴地汇集成昏乱无智的意识身;以受戒的佛弟子,自当谨慎!小心!

  (11)险难独行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经过穷山峻岭、山崖、大海等能令生命发生危险、致命的崄难之处,而没有伴侣随行,独自而去者,便犯下失意罪。因没有提高意识的警觉之心,致令生命丧失,慧命因此断绝,故名失意罪。

  (12)独宿尼寺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独自在尼寺中住宿(指男居士),令人产生讥嫌,便是犯下失意罪。因一时放纵自己的意念,行动随便,而引起讥嫌,破坏佛教形象,故名失意罪。

  (13)为财打人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为了财命因素,如欠债不还,或将财物遗失,或因钱财而牵涉生命危险等问题,而打骂雇用等外人,就是犯下失意罪。这种情形,只会增加自己的瞋恨心与众生结怨,当然犯下失意罪。

  (14)以残食施四众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将自己吃剩的食物才布施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吃,就是犯下失意罪。因为在自己食用后,才将剩余食物施舍他人,即是轻视及不尊重别人,当然犯下失意罪。

  (15)蓄猫狸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仍然畜养猫狸等动物,便是犯下失意罪。因为饲养猫狸等动物,当其捕捉生物时,会伤害动物,或者吃掉动物,甚至当其被人偷走、遭人砍杀,或者遗失、遭人杀害,或者送给他人,他人照顾不慎、病死、虐待死、杀死,或者自己照顾不周,令其病死、饿死等等,皆是因动物而间接或直接犯下杀生罪,故受过戒后,不可饲养动物,否则便犯下失意罪。

  (16)蓄兽不凈施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不将在受戒前就已经畜养的象、马、牛、羊、驼、驴等一切畜兽,施舍有能力接养者,便犯下失意罪。因为受戒后,就应当专心在道业上精进,若是再豢养动物,便会分心,担忧动物的饮食、安危,又增加一种障道因缘,再与动物结下未来的愚痴缘,故受戒后,应该舍弃往昔所好,否则便证明你根本没有改过向道的持戒心。

  (17)不蓄三衣钵杖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不能将受戒时戒师传授的戒衣(僧伽梨衣,即缦衣)、钵、锡杖谨慎保存起来,便犯下失意罪。而且受戒后,要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五穿著戒衣,恭诵在家菩萨六重二十八轻戒,并且将戒衣供养起来,看到戒衣,就想到时时要以戒为师,不可做出违犯菩萨戒的事情来,否则就是犯下失意罪。

  (18)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为了日常生计,必须赖田为生,不可在多水之处耕种,有损虫蚁性命,务必选择干旱土地种植,使伤害虫蚁的行为,减低到最低点;而且要以干净无虫之水浇灌,若是因为种植而伤害诸多虫类生命,便犯是下失意罪。

  (19)贩卖斗秤不平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为了维生,必须在市集做生意,不可在与顾客说定价钱、正在成交时又抬高价钱。在秤量货品时,要让顾客看清楚斤两,诚恳交易;不可在客人看不清楚秤重时,少秤斤两,趁机敲诈。如果买者有不明白之处,要坦诚解释,令其释怀,否则便是犯下失意罪。

  (20)非处非时行欲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不可在非处、非时行淫,否则便是犯下失意罪。非处就是指不适合房事的地方;如空气不流通、光线不充足、骯脏污秽之处,皆不适合房事。非时则是指不适合房事的时机;如男女生病身体虚弱时、疲倦烦恼时、饭后酒后、时男女不洁时(如女性生理时期)、大雨雷电时、大暑大风时、远行远归时、日间愦闹时以及六斋日等等不适合房事。反之而行,必生优秀儿女,若不持此戒者,必损伤身心健康,即同邪淫,当然犯下失意罪。

  (21)商贾不输官税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不论从事任何一种行业,皆不可逃税,尤其是从商赚钱后,更不可施以巧计,蓄意逃税,这是偷盗官税行为,明知而故作者,便是犯下失意罪。

  (22)犯国制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不可再做出有违国家法律的事情,触犯刑法,明知而故作者,便证明你只是形式上的受戒,没有诚意改过向善,当然犯下失意罪。

  (23)得新食不先供三宝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在取得任何新鲜的谷果、蓏菜时,一定要先奉献、供养佛、法、僧三宝,以示时时心思三宝,培植清净福田。若是先自受用,而没有感谢、供养三宝之心者,便是犯下失意罪。

  (24)僧不听辄自说法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欲说法度众,必须先将自己所理解的佛法,请示有徳、有法、有戒、有修、通达佛理的僧众。当僧众认可你所体解的法义,与佛所说经义无异,才可以公开为群众弘法。若是在尚未请示僧宝前,便自以为是的为群众说法,或为个人说法,即是不尊重佛陀遗教,有白衣上座、藐视僧众的轻僈举动现前而不自知,当然是犯下失意罪。

  (25)在五重前行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在道路上逢遇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等出家僧伽,必须尊重僧宝,让僧众先行,自己走在后面。若是看见僧众远远走来,视若无睹,不敬重、礼遇僧宝,当然是犯下失意罪。

  (26)僧食不公分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遇到僧众齐聚用食时,不可偏为自己恭敬、尊重、喜欢的师父选择佳肴好食,过份赠与,引起其余僧众及居士讥嫌,便是犯下失意罪。

  (27)养蚕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不可养蚕、卖蚕,造下杀生的罪业,明知故作者,便是犯下失意罪。

  (28)行路见病舍去戒

  如果优婆塞受过戒后,在行路之时,遇见病人卧倒在地,不瞻视、慰问、帮忙他前往医院救治,若是见而舍去者,即是有违菩萨的救苦救难之悲愿,当然犯下失意罪。

  4.结论

  居士若能发心受持以上所说菩萨优婆塞戒的内容,便证明你已经初发成佛心,是实实在在重现「实修、实证」的佛弟子。当然以现代人心黑暗的今天来说,某些戒不能尽持如法,你发慈悲心帮助了他,可能会惹上许多无谓的麻烦。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必须「悲智」双运,才能小心翼翼地分辨,什么事情应该做,或不应该做,方不致让众生讥嫌,一个已经受过在家菩萨戒的佛弟子,居然不守佛戒,做出违犯佛道慈悲为怀的事情来。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尽如戒法所说守持得好,(当知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与这个世界的众生,已经造下共同的「业障」,要以礼忏心来忏悔自己不能尽持戒法的言行)。然而不能因为不能守持完整的戒法,而望戒却步,不修学在家菩萨戒,让自己的言行放荡下去,只是形式上的皈依佛教。对于因为环境因素,不能进一步求授在家菩萨戒的佛弟子,可以在内心里依此处所说戒法内容,慢慢的学习,能受学几分,就学几分。但不可因为勉强「持戒」而影响家庭生活,令丈夫、妻儿咒骂佛教,又造下另一种恶业因缘,要谨慎反省自己所处的人事环境,做最明智的抉择,才能在不妨碍家庭生活,又能学习戒法,维护佛教形象双全齐美的情况下,才能朝向本愿所说「生生世世在菩萨戒法的宿因启迪下,于自利利他的菩提道上,获得生生世世六根具足的果报」前进!

  相对的,对于一个想要求授在家菩萨戒法的佛弟子,应该发心到「念佛道场」求戒,依此处所说戒法内容,谦虚、谨慎、用心的学习,才能在今生因持戒而使身、口、意三处趋于「净业因缘」的感招下,使念佛与持戒心两者俱清净,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