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此身心奉尘刹
——看《天涯共此时——星云大师》开示
2014.01.08
我在2006年世界佛教论坛上,看到过星云大师他老人家;在国外的法会当中,我们也曾并肩走在一起过。我去台湾多少次也不记得了,他们安排行程的也会问我:你自己要有哪些行程吗?第一次我就说:我要去佛光山。第二次我要去的,是我师父传过戒的地方——妙通寺。
以前我在师父身边的时候,我知道师父看《法华经》的时候,是搭袈裟看的,他会关起门来,不让别人打扰。但师父有一次跟我说:“我看星云大师的书,我是要搭袈裟的。”其实,我师父跟星云大师并没有像我后来的接触机会,我师父认识星云大师是通过书,就像我看这个片子,我听到老人家的声音会很激动,那不是悲伤,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佛的加持力。
今天是佛成道日,今天法会上我也讲到:佛陀就在人间,法界里处处都有佛,我们要有一双发现佛的眼睛,我们佛弟子要能看到佛。我很有幸,曾经在师父身边,师父并没有跟我说星云大师是佛,但是他却说:我看星云大师的书,我是要搭袈裟的。这恭敬的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以前我去佛光山,也没有指名要拜见星云大师,我知道他老人家很忙,我一个小和尚,你来朝山,你到寺院就去拜佛,好好参学,这里所有的都是大师的杰作,你就好好学吧。不是说我一定要见到大师面,跟我说两句,给我题个字。不要去打扰别人,佛光山到处都是他,遍布全世界的事业就是他,你好好学就行了,真的。
我近距离看到他老人家,是在杭州的那次世界佛教论坛会上,我看到他也是合掌,你要有个顶礼的机会也不容易的,我顶礼过一次,也消一消业障。我以为他眼睛看得见,今年13年的夏天,我们两个在大觉寺见的面,真正交谈我才知道他眼睛已经非常不好了。我去了之后,他们的当家出来接待。我看到长老坐在那里,当时我还不敢贸然地把他当真人,因为在佛光山星云大师的事迹馆里,我看过他的蜡像,跟他真人一模一样。所以我看到他的时候怕是蜡像,因为他脸色灰暗,头发也有点发茬,跟我佛光山看到的那个蜡像一样,我怕大觉寺里也是一个蜡像。
星云大师很奇特的,他个子高大,身材魁梧,这个片子里你看,他高人一头。除了他魁梧的身体之外,他的心量是那样的广博。我进去之后,他就那样坐在那里,我心想:这是不是蜡像啊?过会儿他动了,我才知道是真人,然后跟他并排坐下来聊天,我坐在他身边,发现他身体已经非常衰弱。聊了一会,请我们去吃饭,吃完饭再到会议室,这时候他说:“这次我们有一个小时的时间。”
今天看了这个片子才知道,他有五十年的糖尿病,糖尿病是什么?我很清楚的,就是众生的业力啊。我坐在他面前就想,我年纪这么轻,有一点病苦我就生起厌离心了,我就想:唉,退了吧,退了吧。我常常跟你们说:我做个十年,我做个几年就退了。但星云大师他八十多岁了,事业这么大,身体病到这个程度,他每天还在接待人,还在讲佛法。所以我内心生起了很大的惭愧心,同样为佛子啊,他为什么能够这样?他真的做到无我,将此身心奉尘刹。我却还想着我我,很惭愧的。
他说下午有一个小时,我又吓一跳,他要给我们讲一个小时,这对一个已经八十多岁,身体又有病的人来说,是怎样的一种安忍?那次我怕打扰他,也没敢多带人,就两个出家人跟我去的,都没有对居士说。我想坐下来稍微说两句就可以了,结果他还是不厌其烦地缓缓而道。
那次去,我给长老写了两幅字,一个是“佛光普照”,他老人家是佛光山嘛,第二幅是“无量寿佛”。这两幅字打开来给长老看一下,这时候长老才跟我说:“我的眼睛几乎已经看不见了,我只有眼角的余光能有一点点看到。”他看到我给他的字只是一个影子,但是他耳朵能听到我的声音。就像大师讲的:“我的字不好看,但是通过字要看心,我的慈悲心还是可以给大家看看的。”一个人能做到这一步,将心比心想想看,真的不容易,他身体已经这情况了,每天还坚持在弘法的第一线。他平时就这样,哪怕对着十几个人、几十个人也是这么讲,他讲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寓意深刻啊。
他的影响很大,上了中央电视台,还是四频道,中央四频道是国际频道,不仅国内收视率高,全世界都能收到,你到世界各地去,都可以收到中央电台四频道,这还了得啊。2013年最后一天31号这个节目,然后7号又重播这个节目,不仅四台播,中央一台也转播,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有佛在,他的这种精神就是佛,他老人家当之无愧啊!
我们佛弟子现在还能遇到佛法,就是因为祖师大德们这种精神,将此身心奉尘刹。一个人受了别人一点恩德,就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就是一个有福的人。有福的人,在一阵风里可以看到春天;没福的人,身在满园百花中,也不知道春天在哪里。佛教里面一位僧宝出来,就给人这么大的震撼。
看这个片子加持力大吧?非常大,这个片子代表了出家人,进入了国家的主流媒体了,知道吗?有中央电视台来弘扬他,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信息,非常好。这个一播,有好几亿人在看,这还了得啊?所以这个加持力非常非常大,我坐在这儿看的时候,就感觉到那股力量,好像热浪,一浪一浪冲击着我,泪水就止不住地涌出来,就这种感觉。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