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吼来源于佛教,是佛祖传教说法的代名词。 据《普曜经》里说:佛祖释迦牟尼发表他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出世宣言时,作狮子吼声。 狮子是原产于印度或非洲的一种大型野兽,体相威猛,有兽王之称。由于狮子的吼叫声音十分宏大,能令众兽闻而生畏,所以后来在佛经典籍中又常用狮子吼来形容佛祖释迦牟尼讲经布道的威慑力量如狮子吼叫,如雷贯耳,无人不闻。正如《维摩诘经?佛国品》中所说:演法无畏,犹如狮吼。 据说释迦牟尼佛祖身边有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四人各有分工。其中文殊师利专管智慧,所以他的塑像多是骑着狮子,以表示智慧威猛之意。 而河东狮吼则是一条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嫉妒心强而又性情暴躁的妻子对丈夫大喊大叫,后被引申为惧内。 河东,原指山西境内的黄河以东地方:秦汉时代,这里设置河东郡;唐代,这里设置河东道;宋代,这里设置河东路。因为柳姓氏族曾经是这个地方的显赫大族,唐代大诗人杜甫又有过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所以河东成了柳姓人的代称。 洪迈的《容斋三笔》卷3里面记载: 在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陈字季常,笃好佛教,自号龙丘居士。他好宾客,喜蓄声妓(宴请宾客的时候,常以歌妓助兴。)。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