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桩公案,最短,也最美。
僧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
云门云:“体露金风。”
体露金风!金风吹落一树黄叶,显露铮铮铁骨,直穿云霄,像射向辽远碧空的箭,心却是静静的,这还不美么?
谁能想到,如此美丽的景色竟然在树凋叶落之后?
禅者说,体露金风是明心见性;行者说,体露金风是光明正道;迷者说,体露金风是黑暗中的一抹曙光。
但在觉悟者的眼中,体露金风是烦恼,亦是菩提。
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为觉、智、知、道,意思是断绝世间烦恼、成就涅槃智慧。因此,菩提是一个觉悟的过程,是针对断绝烦恼而言。
六祖在《坛经》中说,烦恼即菩提。
烦恼是妄想,是无明,菩提是清净,是智慧,两者背道而驰,六祖为什么要给它们划上等号呢?
因为,烦恼与菩提本是一体,只是众生所执的心念、所受的色相不同罢了。
星云大师曾经用《哭婆变笑婆》的故事,来说明心念对烦恼、菩提的影响。故事中老婆婆先前总是哭,下雨天为做米粉生意的大女儿哭,晴天又为卖伞的二女儿哭。后来在一位法师的点拨下,换了一种观念去想,结果太阳一出她就为大女儿米粉生意好而欢喜,雨水一来她就为二女儿伞卖的火而高兴,如此以来“哭婆”变成了“笑婆”,烦恼也变成了菩提。
菩提因烦恼起而生,因烦恼去而灭,菩提烦恼只在一念之间。
一念之间,执迷即凡夫,悟即是佛。一念之间,着境是烦恼,离境即菩提。万千色相尽在一念之间,尽随心念转换。
万法唯心所造,心念不定,万法不停,菩提烦恼亦是不停。
有人将心比作一面镜子,蒙上尘土,无明就照不见自我,自然烦恼,拭去尘土,明净就见了本性,自然觉悟,自然没了烦恼。
也有人将心比作凤梨,未成熟时酸涩无比,这就是烦恼。经过风的吹和阳光的照耀,成熟了,再去吃就甜美了。成熟的过程就是觉悟的过程,获得的甜美就是成就的无上菩提。
然而酸也罢甜也罢,皆在一个凤梨上,都是凤梨的味道。
烦恼与菩提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心的味道。执迷不悟时就是烦恼的味道,翻然悔悟就会尝到菩提的滋味。
“体露金风”正是断除烦恼、获得无上菩提的滋味。
树叶的生长遮蔽了树的本性,纵然电闪雷鸣,狂风骤雨,都无法使它摆脱一身的沉重,无法看见明净的天空。
金风吹来,树凋叶落,灭了分别妄想,烦恼不在,它心中清净菩提自现。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