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孔孟之乡的琪琪,年纪不大,个头不高,做起事情却果断干练。为内观工作服务了大半年,颇受大家喜爱。这次终于有机会参加集中内观了,带着一份长久的期待,她走进了内观室。短短二十几载的人生,回忆起来,内心的酸甜苦辣,竟感动得指导师也跟着频频落泪。
琪琪生在农村,七岁家中添了个小弟弟,她从此开始了独立生活:自己睡觉、自己洗衣服、自己上学报道。在常人眼中,这是一个典型的重男轻女的家庭,琪琪也曾嫉妒过爸妈对弟弟的偏爱。可是内观中,琪琪看到了爸妈对自己的爱丝毫不少,只是形式不同。
北京博爱内观:笑话背后的父爱
小时候,爸爸下地割稻草,晚上要把稻草垛在平板车上拉回家。有一次,她跟着爸爸下地玩。回家前,爸爸想把她扔到稻草垛上面,结果一个抛物线,小小的她从稻草垛顶上直接飞过去,落到了地上。以前说起这件事,大家都只当是个笑话,可是内观中,当她仔细想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时,才恍然明白:爸爸想让她坐在稻草垛回家这个想法,就是爸爸爱她的表达!
没有读懂的母爱
上大学了,她第一次离开家,离开了爸妈。
第一年寒假回家,妈妈抢着把她的棉服洗了。她纳闷:从小就让我自己洗衣服了,怎么现在倒帮我洗了?晚上,她刚睡下,妈妈抱着被子,死乞白咧要和她一起睡,她更纳闷:七岁就让我一个人睡了,怎么现在倒要和我一起睡了?这么些年,我已经不习惯和别人一起睡觉了。
可是内观中,她又一次明白:自己出门上大学是第一次远离妈妈,电话联系也不方便,妈妈想表达爱都没什么机会。借着她回家,妈妈想借一切机会弥补对她的爱!
北京博爱内观:逆境里也有爱
曾经最令她吃醋的是,自从有了弟弟,爸妈就一直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甚至上小学报道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去的。别的同学都有爸妈陪着挑选课桌椅,而小小的自己只能一个人,穿梭在和自己一般高的课桌之间,等着挑别人剩下的。每每想到这些,她心中总有难言的酸楚。但是内观中,想到大学毕业时,别的同学都还要依赖父母找出路,自己却已经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明确人生方向,她终于意识到,自己今天具备的这种独立能力,正是爸妈从小对自己这种没有溺爱的“放养”促成的。时过境迁,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时,她深深感恩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生命的思考
二十四岁的她,在离别信“假如生命只剩三个月”的设想中,对自己年轻的生命做了一个认真的回顾和思索。面对死亡,她认真地说:
假如生命只有三个月
我会把内观介绍给父母、弟弟和我认识的人,让他们知道内观可以改变人生;
我会去找一个机构签署器官捐赠协议,把所有能用的器官都捐给需要的人;
我还要签一份遗体捐赠协议,器官捐完后,把遗体再捐给医学院,让学生们做练手的标本,因为现在医学院的标本很少。
这些都做完了,我会告诉家人我的安排,然后在他们的陪伴下,或者自己一个人回到老家,安静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日子。
假如生命即将结束 我想说
我骄傲,我生在中国
我骄傲,我是炎黄子孙
我骄傲,我生在华北平原
我骄傲,我生在孔孟之乡
我骄傲,我是我父母的女儿
即便我死了,我也要继续做好事!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