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霞浦宋代古刹松山寺

发布时间:2024-07-16 15:18:22作者:诵读
霞浦宋代古刹松山寺

松山寺,始建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0—1126年),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松港街道北岐村31—1号,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松山“三官堂”古称“三官殿”,于1993年间扩建。

据出土文物《乾隆58年松山靖海宫祀界)记载:山之麓就有“天圣母行宫”、“天地水三官殿”、“地主庙”。迄今有数百余年,由来就耳……”。从中可知原“三官殿”与“天后行宫”建于同一处所。先是宗天圣间湄洲建始祖庙,松山随即兴建妈祖行宫,及至宋徽宗皇帝信仰道教,故松山随即天后宫之旁又添建一座三官殿,创建这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三官殿与天后宫,虽同属道教范畴,但吃斋各有不同,合在一起颇不方便。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以后,三官殿遂移今址,改名为“三官堂”。光绪五年曾重修一次,大门前 匾额“道源一气”四字,当时父老敬请福州鼓山寺和尚前来当住持,但因没有和尚来任住持,为此,堂内除了奉祀三官大帝外,兼设伽蓝菩萨、观音菩萨等佛像,融佛、道两教于一体。因三官堂与佛教同吃素斋,行善为怀,关系融洽。及至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松山小城人陈焕玉、陈位俭、叶马清等,曾再次修建,并建有小戏台,供农历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的天地水三官神诞演戏庆祝之用,堂内相灯改由女众菜友自行主持。建国初期,香火冷落, 乏人管理,时至五十年代末期,堂内木料被拆,堂舍被挪作生产队集体使用,仅余空坪而已。

值到八十年代, 在党落实宗教政策后,寺产归还,部分信徒从三官堂原址,兴建小型殿宇一座,继续供奉三官大帝,香火再次旺盛。由于信众日益增多,原来的场所,无法满足信众朝拜和弘法的要求,因此,群众迫切要求恢复三官堂原来的建设,在村民及善男信女的支持下,由林应钦、江香旺、江木利、欧玉观、何秀清、陈香钦、翁梨妹陈莲妹、郑秀金、林秀娇等为筹建领导负责。于1991年元月六日开始动工重建,在建设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群众自愿无偿投工投劳,促使宫宇建设于1993年六月十五日顺利落成。同时,也落实了寺产围范得到保护,其四至载明为:“南至大沟,北至坑,西至公路,东至山”,这样,寺产得到强有力的保护。

目前,寺内大殿后堂祀三官大帝神像,外层祀释迦牟尼佛像、观音菩萨佛像等。仍保持着原来佛、道容一寺的格局。近年来,在热心信众的协助下,陆续新建了厨房、宿舍、客堂等弘法设施,让弘法道场日趋完善,已成为霞浦著名弘法道场之一。

纵观松山寺的沧桑发展历史,时兴时废,但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环境幽静,历史上文人墨客前来观光搅胜,留下许多赞美诗句,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明代福州文人傅汝舟,曾来松山游玩,顺道入寺揽胜,并写下七古名篇《登松山》:“松山不放海水过,坐与潮汐争咽喉。军门鼓角动地起,不觉到我万山头。风沙冥冥海在山,涛浪瀼瀼天真浮。一日可到九万里,寸心遥飞十二洲”。

明代宁德文人崔师训,也曾到驻足松山,到寺一游,写下一首赞美诗题为《松山》,诗曰:“天风不动海潮平,万里浮光映郡城。看去浑如清夜梦,思来觉破散襟情。无端胊忍微微露,却引欃枪寸寸生。即拟凌波擎日出,那堪击棹拂空明”。

明代博物学家、诗人,明布政谢肇淛,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游福宁(今霞浦)松山,也来寺中观光,并赋一诗题为《登松山》,诗曰:“百尺危峰水上浮,芙蓉片片俯沙洲。归潮渔网时初晒,绝岛楼台戌未收。石壁孤悬烽火夜,银涛高卷海门秋。年来卧治无鼙鼓,坐看沧波万里流”,诗人从诗中写出了松山的景物之美。

如今,松山寺交通便捷,旅游公路可直达山门前,将与霞浦北岐摄影点、松山“天后妈祖行宫”、“林愿纪念祠”、“北岐沙滩”、“北歧民宿”等组成松山旅游景区,它不仅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同时也时广大旅游爱好者,观光揽胜不可多得胜地。

小编今天就分享这些了,你看完文章后,有什么不同见解,敬请关注后,在文章末尾的留言区留言互动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