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黄柏霖:因事悟理,必藉相以导真,瞻仰圣容,赖华香以荐奉

发布时间:2023-12-01 12:12:09作者:诵读
黄柏霖:因事悟理,必藉相以导真,瞻仰圣容,赖华香以荐奉

『诸经集要』,应为《诸经要集》,一共二十卷,是唐道世,应该是法师,道世撰,又称《善恶业报论》,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四册。《诸经集要》是摘录经律论中有关善恶业报的要文,并加以分类编辑而成的典籍。与梁朝宝唱法师所编的《经律异相》,这本《经律异相》在台湾佛教界也有流通,同具有佛教百科辞典的性质。

这个地方,全书,《诸经集要》分成三十部,也就三宝、敬塔、摄念、入道、呗赞、香灯、受请、受斋、破斋、富贵、贫贱、奖导、报恩、放生、兴福、择交、思慎、六度、业因、欲盖、四生、受报、十恶、诈伪、堕慢、酒肉、占相、地狱、送终、杂要。此三十部又再细分为一百八十五项,各部或篇首置述意缘,述说该部之大意。这样看起来,这个《诸经集要》确实这里面编得非常完整,是确实可以做为世间人修行的一个准则,一共有三十项,几乎都跟我们生活有关、跟我们修行有关。这一段为什么提到《诸经集要》?这是在《诸经集要·香灯部第六·述意缘第一》里面就有这段经文,就『夫因事悟理,必藉相以导真;瞻仰圣容,赖华香以荐奉』,就从这个地方出来的。

我们知道佛陀讲经,事理是圆融的。事就是要彰显佛理、要彰显真理,事跟理是不能偏废的。因理成事,因事显理,这是我们修行上要知道的事情。所以不能够因事废理,也不能够因理废事,两个都需要。所以佛门里面有事修、理观这两种修行,譬如说,你常常去参加法会啦、放生啦,做善事啦,铺桥造路啦、救济贫困啦,这个就是做善事,最后是要什么?最后是要达到修到,布施修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修到三轮体空,那就是悟理了,那就跟《金刚经》里面的境界一样,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了,那就跟理相契了,这个叫做因事悟理。你不能说,哎呀,你都是专注事修,不好好在这边读诵经典,不在这边确实去领悟佛经的道理,他因缘还没有到嘛,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他因缘还没有成熟嘛。老和尚说,不断的去布施,不断的去修,去行善,他累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因缘具足的时候,老和尚说叫什么?叫「福至心灵」。就福报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他突然间就契入了,「福至心灵」,所以「夫因事悟理」。

「必藉相以导真」,「真」就是性,性相是不二的,性因相而显。我们讲自性,自性是什么?是无相无不相,真如实相,诸法实相,它是无相无不相,是空有不二,是真空妙有,我们所谓说,真实不虚。所以我们这个自性的本体,我们是见不到,但是我们感受得到,我们用得到。但是虽然自性是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无动摇、本不生灭,这个真是这样,但是也要藉能生万法这个相来显出这个本自具足,自性的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无动摇、本不生灭,所以能生万法那就是相。所以性因相而显,性,自性因相而显,所以「必须藉相以导真」。

「瞻仰圣容」就是礼敬佛陀礼敬圣相,都是用什么?用花跟香来表敬奉,花代表修因证果,香代表戒定真香,这样来表达供养。《诸经要集·香灯部第六·华香缘第二》,「若以一掬水用洒佛塔」,就是这里了,这里面有提到这一段经文,跟我们《感应篇》一样了。「若以一掬水用洒佛塔,除去不净。以华香供养,举足一步诣于塔寺。一称南无佛,欲使是人堕三恶道百千万劫,终无是处。」我们《感应篇汇编》跟这里讲的有一些不一样,它是说,「一称南无佛,欲使是人堕三恶道百千万劫」,《感应篇》里面就没有提到这样,只是『是人若堕三恶道者,无有是处』。《诸经要集》是讲,「终无是处」。都是这一段《感应篇》的经文,就是从《诸经要集》里面摘录出来的,可见我刚才讲的这部《诸经要集》确实是很重要的一本书。希望有机会我们也把这本,我希望我把《诸经要集》,我也把它摘录出来,看有没有机会在网络电视台流通,这个我觉得非常好。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四九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