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出家之后,先后拜当时印度的宗教大师阿罗逻迦蓝和郁陀罗摩子为师,并到毗舍离国、王舍城求道,但都没有得到解脱之道。后来,他到了摩揭陀国伽耶南方的尼连禅河边,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在此期间,他每天只吃一麻或一麦,直到濒临死亡之时,却始终未能悟道。
释迦牟尼佛像(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就在这时,一位牧女喂悉达多喝下了乳糜,在悉达多恢复体力后,他放弃了“苦行”。因为他巳经认识到:即使他的心智得到解脱,但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将真理用于实践,就无法将正法传播给更多人。所以,无论是修行还是做事,都不能太过极端,过犹不及。就在他恢复健康的同时,一直陪伴他的五位侍者认为他放弃了自己的修行,于是失望地离他而去。悉达多恢复健康后,独自继续前行。到了伽耶村,他坐在树下,并立下誓言:“如果我不能悟到人类苦难的解脱之道,那么我宁可粉身碎骨,也不会离开我的座位。” 在49天后,汉传佛教认为这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破晓时分,天空中一颗明星划过,释迦牟尼豁然大悟,最终彻悟了生命的真谛,了知了宇宙的真理,成就了正上正觉的智慧,被世人尊称为“佛陀”,这时他35岁。后来,汉传佛教便把这一天定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每年的释迦佛成道日佛教的各个寺院都会举行盛大法会进行纪念。
悉达多得道后,便返回鹿野苑寻找僑陈如等五位侍者,并为他们开示说法,这在佛教史上被称为“初转法 轮”,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一次传授佛法。佛陀在这次说法中,向五人宣讲了“四圣谛”和“八正道”的教义,五人听后皈依了佛陀,成为了最初的比丘,悉达多与这五比丘共同修行,开始了僧伽(僧团)的生活。这时,佛教三宝“佛”(领袖)、“法”(教义)、“僧’(参加人员)都已具备,佛教正式成立了。
在佛陀传法不久后,随佛出家的弟子很快就到了100余人。第二年,他们游化到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罗王皈依了佛祖。之后,佛的两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也舍弃外道,信奉佛祖,这时佛陀的出家弟子已达1200多人。这些都是跟随佛陀的长随众,也就是佛经上经常提到的“千二百五十人俱”。例如:金刚经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此后的十多年内,释迦牟尼佛一直在恒河两岸奔走,传播佛教。50多岁后,他主要是在舍卫城度化传教。
释迦牟尼佛80岁时,因为吃了不新鲜的食物,最终病倒了,在最后的日子,他仍坚持前往拘尸那迦城,最终涅槃千希拉尼耶伐底河(拘尸那迦城外)边的两株娑罗树间。遗体火化后,他的骨殖舍利为摩揭陀的阿阆世王等八位国君主分去,分别造塔供奉。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