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邛崃石窟:埋藏千年的唐代佛国

发布时间:2024-12-11 17:42:00作者:诵读
邛崃石窟:埋藏千年的唐代佛国

龙兴寺出土菩萨(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摄影:袁蓉荪刘乾坤)

磐陀寺千佛龛(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摄影:袁蓉荪刘乾坤)

迈过了道路的瓶颈,四川唐代石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涪江、嘉陵江、岷江、沱江、青衣江岩壁上处处生花。唐代的四川,出现了夹江千佛崖,蒲江飞仙阁、大邑药师岩、丹棱郑山 刘嘴、资中北岩、仁寿牛角寨、荣县大佛岩等诸多精品,由此看来,石窟艺术在四川,是以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发散。

这其中,又以邛崃龙兴寺、石笋山、花置寺最为精妙,2006年整体获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四川其他石窟比起来,邛崃石窟往往竭尽奢华、繁复之能事,殿宇塔刹、亭台轩榭,堪称四川石窟艺术一个独特流派。

龙兴寺 洪水冲出唐人瑰宝

1947的秋天,连绵的暴雨引发的洪水在四川境内泛滥。一场暴雨过后,邛崃措水河河岸一个叫大佛湾的地方露出几个菩萨头,村民对这些残破的佛像并没有太大兴趣,它们一直裸露在荒野之中。几个月后,四川大学博物馆才得知这个消息,先后五次派专人赴大佛湾,在一年多时间中,共征集、出土石刻佛头、佛像、经幢、脊兽、经碑、铜佛像等文物200余件。一件残缺的经碑上,考古工作者看到 龙兴寺 三个楷体小字,这批佛像遂命名为邛崃龙兴寺石刻。

当年征集、出土的文物,如今静静陈列在四川大学博物馆石刻艺术馆中,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菩萨立像通高198厘米,头戴宝冠,周身装饰华丽、繁复的璎珞,上衣通肩,下裙紧贴双腿,出土时已断为四截,虽经修复,双臂已不知去向,故又有 东方维纳斯 美誉;韦陀立像高71.9厘米,身披菱形锁子纹铠甲,饰有护膊、护腰、胫当(绑在小腿上的一种防护甲胄),腰间束带悬有法器,凛然有武士之风;比丘头像满额皱纹,双眉紧锁,口角深陷,工匠只用寥寥数笔,便将一个僧人老迈沧桑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给冰冷的石头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龙兴寺佛像大多体态丰满,面相温和,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中粗犷飘逸的风格到唐代已经衰落,代之以雍容华贵、丰润健美的气质,佛与菩萨多给人一种和蔼、亲切的人情味,显然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与佛像一起出土的是一些经幢,大多为八边形,幢座雕有四甲胄神王倚像,幢身浮雕乐伎、佛龛、盘龙,一些经幢、灯台上尚能看到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 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年) 以及太和、会昌、大中、咸通等唐代年号。种种迹象表明,龙兴寺应该是唐代一处规模颇大的寺庙。

2005年9月,在龙兴寺佛像出土58年后,成都市考古队进驻大佛湾,试图寻找龙兴寺的更多线索。当年水田密布的大佛湾,如今已被厂房与民宅包围。发掘从一开始就惊喜不断,修建环绕遗址的围墙时,发现一个大型佛像坑,出土佛像30余件;遗址东南部发现一个始建于唐代的砖塔,宋代仍在使用。

两次跨越时空的考古,最终使得在地下湮没千余年的龙兴寺逐渐清晰起来。史料记载,公元705年,武则天还政于中宗,中宗时为太子,下诏在全国各州创立中兴寺、观,以寓意大唐中兴;公元707年,中宗即位,为了避讳,全国各州中兴寺均更名为龙兴寺。邛崃唐时为邛州,是西南军事重镇,龙兴寺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的,这座有着皇家渊源的寺庙此后香火一直颇为旺盛,并在中、晚唐年间达到鼎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