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钟茂森:设法救民

发布时间:2024-11-06 13:23:47作者:诵读
钟茂森:设法救民

「设法救民」,这是出自《皇明通纪》里头的一个故事,《皇明通纪》是记述明代历史的一本编年体的史书。

这个故事是讲到明朝在宣宗年间有一位直隶巡抚,叫做周忱,他是被朝廷称为文襄公。周忱他爱民如子,对於百姓都非常的爱护,而且常常都拿自己的钱财去救助百姓。刚刚上任他就马上关心去询问百姓有什么疾苦,知道当地,就是在苏松县这个地方百姓的赋税很重,他就很关心,他就想得很远,今年的收成很不错,大家还觉得能够负担,假如说到了荒年,收成不好,百姓就苦了。所以周忱他就在丰年用官府的资金收购这些粮食,收购了很多,就放在官仓里面,准备来年假如说是欠收的时候用来救济百姓。到了宣德八年这一年,他就跟苏州的太守况钟和松江的知府赵豫、常州知府莫愚等,一起共同齐心协力置办粮仓(官仓),得到三十万石的粮食,就储存在苏州、常州的各个县。等到第二年,江南大旱,真的是谷粒不收,粒米不收,苏松这个地方饥民很多,有三百多万人。当时周忱他们就打开粮仓救济灾民,这些储存的三十万石米都不够分。当时周忱就想到,各地这些粮食收购都是通过中介,中介往往收取很高的中介费,就是在收取这些百姓的粮食以后,他们往往都扣掉将近三分之一的税收,就落到了中介的手里,真正官府收到的也只有三分之二。所以他就想到不要经过这种中介,由官府直接收购民粮,於是就在各个口岸,在河边都设置收购点,就是用平价直接从百姓那里收购粮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中介的开支,为国家省了很多钱财。然后又发现,从北京往南京运的粮食有一百万石将要运过来,运输的费也很高,每石会收六斗这么大的运输费用,於是就跟几位官员一起商议,干脆南京的米就由他们运过去,这样就可以总共省掉六十万石的米,就可以让官府的粮食省掉很多的损失。他们就奏请皇帝,皇帝批准了,他们就这么办,所以为官府收购和节省很多很多的粮食。当这些运输过程中,如果是有丢失的这些米,本来是要由运输方来负责的,周忱他们都用官粮,等於给他们做借贷,先记著帐,等来年你们收成之后再来还官府,这样也能帮助这些运输的百姓。

到了第二年又是大旱,结果苏州、常州这些地方,周忱他管辖的范围内的这些粮仓统统都打开,用这些粮食去救济灾民,全活了一百多万人。就是这样,周忱在自己的官位上很努力的去为国家、为人民著想,去经营、去筹画,所以真的是成活了无数的这些百姓。因此当时有个说法,说苏松这个地区,三百年来真正泽民的人,就是帮助百姓最好的,可以说周忱是数第一。他深得百姓的爱戴,而且他本人也是非常乐善好施,自己的官银俸禄都常常拿出去布施。很多时候有一些出家人来向他化缘,请求他帮助建造寺院,他也慷慨乐助,往往所出的钱都大过所要求的数目。所以佛法里讲财布施得财富,周忱他自己不知不觉他就愈来愈富裕,他不为自己打算而一心为大众,反而他福报愈来愈大,江南的人都把他看成是福星,因为他到哪里自然就带福,一般俗话讲的,走到哪旺到哪。每个人对他都非常尊重,把他看为是福星,把他看成是财神,当时他在江南这地区当官当了二十多年,在他管辖底下的这些百姓真的是有福气。所以一个良善的、正直的官员就是百姓的福报。

摘自:《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十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