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去修行,这样我们能够学习到的内容就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些人就想要知道梵行可以在家修吗?针对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家学佛不能净心修梵行的原因
(1)居家学佛不修梵行未来产生两种修行路线
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说,发成佛心,求菩提道的修行人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家学佛者,一类是出家学佛者。不论出家或在家学佛,其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成佛;而完成佛道,一定要以修梵行为自净、化他的要素。尤其是以在家身分学做菩萨的佛弟子,如果不能够从今生开始,在「梵行」上发大心去实践,必然为自己来世在佛道上形成「两种修行路线」:
一种是未来继续停留在这个世界,以居家学佛身分,不断五欲、不伏淫行的慢慢在无量阿僧祇劫中往返六道,纵然投生人道,做「入世菩萨行」,但始终与梵行不相应。
一种是虽然出家,仍然不断五欲、不伏淫贪的像居士一样的继续在众生群中攀缘,美其名做入世菩萨行,然而不修梵行,不求出离生死,不断地为自己制造来世堕落恶道,断送慧命的机会。
并不是说居家学佛,只要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就可以了,不必再发心修梵行,因为「学佛、修行」,本来就是层次上的问题。
(2)在家证果、度众的问题
依『阿含经』说,白衣居家学佛,因俗务繁杂,心不能清净,不能得漏尽解脱,最多可依「苦、集、灭、道」思惟,作学人,证三果(而且是佛在世才有的现象)。
在末法之中,如果依「在家相证果」来发心度众,而不现出家相做为众生依止、修行的榜样,是会误导众生,将大众的信仰,建立在不必以释迦牟尼佛为出家学道的模范,只要依止、停留于在家居士形相上,方便学佛及方便度众的程度就可以了。完全不理解佛陀以身作则出家学道,与佛建立僧团度众的深远意义,以及曲解大乘菩萨道修证次第上的问题。
就因为佛陀考量到居士学佛的根器与处境,所以依居家信佛所能做到的修行范围,教其从皈依、学佛开始,先行布施、持戒,先修佛道上的福德资粮,但是「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而出家功德胜于白衣居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修梵行」而形成的福田果实,足以让居士供养、植福,种下未来修梵行的因种。
(2)不可以在家受五欲而得道
甲、世人最贪爱不舍的大事
『大智度论』卷三十五说:「沉沦欲界,淫欲为本,障碍生死,见慢为本。」
又说:「淫欲为诸结之本。佛言:宁以利刀割截身体,不与女色共会。刀截虽苦不堕恶趣,淫欲因缘,于无量劫数,受地狱苦。人受五欲,尚不生梵世,何况成佛?!」
此正说明了这个世界上,最让世人感到快乐、享受,拼命追求、贪爱不舍的莫过于「淫、色」大事以及财利之行。而超脱欲界人间,上升色界梵天上,在修行的心态上,障碍最大的,便是「五欲」,而在五欲之中,最难以调伏、淬净的,就是「淫欲的微细心念的起伏荡漾」。
就如『智度论』所说:「于五欲中,触为第一,能系人心。若受余欲,由不失智慧、淫欲之触聚会之时,身心慌迷,无所省觉,深着自没,如胶似漆,难以舍离。」
人间众生就是因为对「淫事」难以舍离,所以生生世世在身受欲乐,淫欲根深的情况下,致使「欲界种子不断」,永远生存在欲界空间,做五欲的奴隶。
乙、误解不断五欲可证果的经文
一个证初果的圣者,早已淡薄淫欲,淡薄贪、嗔、痴,才能够契入圣者之流,绝对没有一个初果圣者,能够在「不断淫妻,服习五欲」的居家情况下,而能得证圣果。如果可以在不淡五欲的居家生活下,成就道果,那么佛弟子与一般五欲深重的俗人又有什么差别呢?!
不可误解『阿含经上』所说居士在家修行可以在「不断五欲」的居家情况下,而能得证圣果的经文,我们应该深思「初果圣者」断身见、戒取、疑的甚深义为何?现在的一类解经者因为将「初果圣者」断身见、戒取、疑的经意解释的太过简单,而让佛教徒误以为证声闻初果很容易,而忽略了如果在家居士可以在不淡五欲的居家生活下,成就道果,那么佛弟子与一般五欲深重的俗人又有什么差别呢?!
大乘经典虽然有「淫、怒、痴是道」的明显经文(字面上的意思),不免让初学者误以为可以在不断五欲的行持下得道证果。殊不知不净五欲之心,不能够在「淫、怒、痴」等意念生起的当下,不被它的生、灭、起、伏……等现象所迷惑,清清楚楚地体悟出「淫、怒、痴」等现象,正在产生意念时的当下的因果性、错误性的原因何在?是不能转「淫、怒、痴」生起的妄念成「净念」的。
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悟到佛法,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用心的去修行,并且知道修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功效也会更加的好,对我们的开悟帮助也会非常的大。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