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阿摩罗识,这样在学佛时就会更容易些。阿摩罗识的功能是很大强大的,到达这个境界后,就会心无杂念,这样在领悟佛法时效果也会更好。其实阿摩罗识的意义也是很大的,那下面一起来看看阿摩罗识的意义是什么吧!
阿摩罗识是究竟的净心:真谛在『决定藏论』,说转依为阿摩罗识;这与阿黎耶识相对的,指无学声闻,缘觉,八地菩萨以上的,如智无差别而说。但阿摩罗识,并不局限于阿罗汉位的。智证如如的转依,彻始(初地见道位),彻终(佛果),如上文所引的,都适用于初地见道位(通达转)。见道以上的证入唯识──无分别智现证如如,当真实性显现时,虽远离一般(七识)的乱识,乱相,而约妄识的根本说,一切种子阿黎耶识,还是照样的存在。就是到了阿罗汉位,约烦恼障的种习净尽说,已舍阿黎耶识,而有漏杂染种习,如所知障种习等,也还是没有清净。所以,智证如如的究竟清净,一切杂染种子究竟灭尽,那只有佛地;佛地才被称为:「最清净法界」,「无垢识」──阿摩罗识,如『十八空论』说:
「明唯识真实,辨一切诸法唯有净识。……唯识义有两:一者方便,谓先观惟有阿黎耶识,无余境界,现得境智(识?)两空,除妄识已尽,名为方便唯识也。二明正观唯识,遣荡生死虚妄识心,及以境界,一切皆净尽,惟有阿摩罗清净心也」。
论文的分辨两类唯识,主意在说明「一切诸法唯有净识」。所以可这样去理解本文:一、方便唯识,是以阿黎耶识为种子性(杂染),为一切法依止而成立一切唯识的。一切依阿黎耶识种子而现起,修唯识观,达到境空,心空,也就是妄分别识不起(无分别智显现)。这登地以前(贤位)的唯识教观,是方便唯识。二、无分别智现证如如(转识成智),也就是以阿摩罗识为依而成立唯识,名正观唯识,如梁『摄论』(卷三)说:「舍凡夫依,作圣人依。圣人依者,闻熏习与解性和合,以此为依,一切圣道皆依此生」。『决定藏论』(上)也说:「断阿罗耶识,即转凡夫性,舍凡夫法……证阿摩罗识……为圣道得道而作根本」。依此进修到究竟清净,圆成佛果,也就是从闻熏习依法界性,而到达出障圆明的「无漏界」,一切惟一阿摩罗识的真实唯识。如经说:「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
总之,真谛重视了凡夫性与圣人性,凡夫依与圣人依。境智无差别,即是圣性;依此摄持清净闻熏习,而为圣依,依此现起一切无漏。这圣性与圣依,如凡夫的杂染性,杂染依的阿黎耶识一样。转阿黎耶识,得阿摩罗识,即无分别智证,境智无差别性。这在八地,舍阿黎耶识的阿罗汉位,充分的显现出来;究竟圆满在佛位。唯识学者,专依佛位说阿摩罗识;然约转阿黎耶证阿摩罗识说,不但八地,初地见道就可以说的。初地以上称为阿罗汉,舍阿黎耶识,这本为西方的旧义,如『成唯识论』(卷三)说:「有义:初地以上菩萨,已证二空所显理故,已得二种殊胜智故,已断分别二重障故,……由斯亦舍阿赖耶名,故说不成阿赖耶识,此亦说彼名阿罗汉」。这虽不是玄奘所传,护法一系的唯识学所赞同,但真谛所传的唯识学,却就是这样。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