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综合指要

发布时间:2023-08-16 11:19:54作者:诵读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 综合指要

1.修小乘道,成阿罗汉,也是好的,好处是在已断见思,已出三界,所事已办,不受后有。若就自度来说,若就离苦得乐来说,可算是相当究竟了。可是,若就成佛的意义来讲,他们还在半路上,显然对于救拔他人的陷溺苦恼,并不曾考虑过。他们并不想迈进一步,发菩萨心,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被呵为焦芽败种,不堪造就,这就是小乘行人的短处。不过,行者若怯三祗路远,急于自度,暂时先以阿罗汉为目标,在化城上,休自一下,然后再走,也是相当合理的行为,谁都不能谓为不当。根器虽然有顿渐之别,但此只就今生一生来说,若统前多生都算在内,则今生之顿,实积前多生之渐所成,若无前此之渐,便无今日之顿,若无今日之渐,便无他日之顿,小乘和大乘,也给这一样,到了最后,一切众生悉皆成佛时,则无渐非顿,无小非大了。

\

2.行人固各有其根器,但法相宗则有五性之说:五性者:即一、定性声闻,二、定性缘觉,三、定性菩萨,四、不定性,五、无性。此中定性声闻,定性缘觉,及无性,此三类皆无佛种子,毕竟不能成佛,谓之三无。定性菩萨及不定性,则皆有佛种子,皆当成佛,谓之二有。此三无二有之说,我实不敢赞同,如果真有所谓定性,则显然大背于涅槃经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当来之世,皆当成佛。」和「一切菩萨、声闻、缘觉、未来之世,皆当归于大般涅槃。」的经语,而法华会上,许多声闻弟子,蒙释尊授成佛记,皆成谬矣。行者钻研教义时;若发现经论语有不相符者,宁可依经,不宜依论,这是很重要的决定。

3.读诸部般若经,而执著空义,堕入断灭空者,此人即是不了解般若。第一理由是:到了真个一切法空时,自然会觉得有宗物事空不得,所以才敢说空。第二理由是:经中有时也说到不空,例如金刚经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可知并不是一味说空。第三理由是:在般若经中,说到第一义空时,往往都用双关的语气,如非得非不得,无相无不相,不增不灭等句法,以表达中道实相的观念。可知:达诸法本性空是般若,在一切法本性空中,而能断烦恼趣涅槃者,也是般若,能转*轮度众生者,也是般若,若一味执空,则陷于外道的断见矣。

4.小乘的位阶,包括在大乘十住内,若就圆教初信断见,七信断思言之,则初信便是须陀洹,七信便是阿罗汉,小乘的极果,尚未及大乘的初住。由凡夫修成阿罗汉,至多不过六十劫,修成辟支佛,至多不过一百劫,然而大乘修完十信,已历一万大劫,此尚是初住,二住以下,更不必说矣。可知小乘无学果,较诸大乘佛果,相距至为遥远,果法既有不同,则所修的时间及轨则,自亦大异矣。

5.若问怎么样才可以分别出?是大乘抑是小乘的根器一节,这可以就实际情形,略为分出。第一:不想度 人,而仅思自了者是小乘,反之,能发大心,欲兼度他人者,则是大乘。第二:能行道,而不喜研理者,或于理不懂者,多属小乘,反之,即多属大乘。第三: 对阿含经教能懂,进而读方等,般若等诸经则不懂者为小乘:若不以阿含为满足,而欣慕大乘经教者,则属大乘。平时见解平庸,与俗人无大差异者为小乘,反之,具有超人见解,不同于流俗者,则属大乘。

6.大涅槃经指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当来之世,皆当成佛。那么,所谓小乘者,不过是指目前而言,或是指某一时期而言,并不是永久性的了。小乘行者;若自恨根器低劣,慕大乘法,思欲修习者,则莫妙于念佛求生净土。因为诸佛净土,皆是阿跋致,(译为不退转)不但极乐;一切佛国,既皆不退,则小乘人生彼,必发大乘心,得大乘智,进大乘位,成佛尚是当然之事,何况作菩萨。故今时虽然慧少根劣,到那时自会豁然开朗,往生论偈云:「大乘善根界,二乘种不生。」可知极乐国无愚法小乘,生彼国者,皆具大乘根器矣。

7.吾人观察佛门缘觉闻二小乘果,以及佛菩萨二大乘果,其所修为者,全属心法。佛知道一切众生的流转三界,只是心中无明染念所致,所以对治还灭的方法,也者从心地上用功夫,这是合理的,除此之外,别无所谓体功。至于外道则不然了,他们讲究守窍、 运作、小周天、丹、 鼎、汞、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诸著,以为修如是法已,即可出世。把一切见思尘沙惑,和我法二执等,置诸不顾,即第八识中的种子和习气的问题,也全没交代。纵使真个能九转丹成,名标紫府,请问:这一堆无始以来的垃圾,塞识田中,将来要向何处倾卸?如不消灭净尽,如何能成道?如何能越过财色嗔疑等关头?因中既不修福,亦不修慧,将来福慧二严的果施是从那里来的?若无福慧,与凡夫有何差异?吾人只要明白了这一道理,就知道光修体功,不断烦惑,不事戒施的行人,是决不能出三界,了生死,事实毕竟是事实,不管说得怎样漂亮动听,也不中用,迷于外道者,可以悟矣。

8.释尊于说阿含后,继说方等,勉声闻学人,进趣菩萨位,经薰陶的结果,善现能说般若,迦叶堪传心印,富楼那辈,也都回心向大,助转*轮,到最后,五百弟子皆受记成佛,使小乘学风,起大转变,吾人观于此种蜕化的事实,就可知定性声闻之说,为不可信,本性住种,与习所成种的说法,则较为可辈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