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选
【题义】
《阿弥陀经》是早期的大乘经典,主要宣扬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鼓励我们发愿往生和说明往生的方法。
大乘佛教兴起以后,净土法门也随着流转起来。根据大乘的教义,宇宙广大而无边际,其中佛、菩萨的净土更是遍满十方的。不过,如果不指定净土的方向和位置,我们便会感到没有落着,不愿欣求。在众多的净土中,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是特别受到重视的,在我国尤其如此。
阿弥陀,意译无量。「无量」可指两方面︰一是光明无量、二是寿命无量。这都表示阿弥陀佛的德性。
《阿弥陀经》共有三种译本,现存的两个译本是姚秦鸠摩罗什所译的一卷《阿弥陀经》,和唐玄奘所译的一卷《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而以罗什的译本最为通行,本课所录的便是罗什的译本。赞扬阿弥陀佛净土的经典,除本经外,还有《无量寿经》〈二卷〉和《观无量寿佛经》〈一卷〉两本。合称《净土三经》。三经中以《无量寿经》为西方净土的根本经典,简称为《大经》;《阿弥陀经》则文字最少,为《无量寿经》的略本。简称《小经》;《观无量寿佛经》详举观想净土的种种方法,为其余两经所没有的,通常称为《观经》。此外,还有世亲论师所著的《往生净土论》〈一卷〉,他综合了三经的内容和要义,与三经合称为「三经一论」,成为了我国净土宗所依据的基本典籍。《阿弥陀经》因为内容简明扼要,最适合信众持诵,所以在中国自隋唐以来,非常盛行。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池,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分析】第一段本段描述阿弥陀佛国土的庄严,并指出极乐世界的位置和景物。我们要经过了十万亿佛土才到达极乐世界,可见它的距离非常遥远。这象征净土与我们所居的五浊秽土,完全是两个世界,显出净土的不染凡尘、绝对清净。景物极富而幽雅。栏楯、罗网、行树各有七重,并有宝物围绕;另有宝地、功德水,香洁的各色莲花、以七宝装饰的楼阁,从天而降的曼陀罗花,用黄金铺设的道路,又有种种奇妙杂色的鸟类发出雅音,助佛弘法。在这样超胜的环境下修学佛法,当然不怕不成功。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分析】第二段本段是描述圣众的庄严。教主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亦无量,在那里的众生没有苦、只有乐,常在清晨以花供养他方诸佛,听到众鸟的法音,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他们都不会再退转,其中更有不少是就快成佛的一生补处菩萨。既有阿弥陀佛,又有诸上善人,大菩萨同在一起,修学佛法就当然没有困难和阻碍了。
「舍利佛,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顚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佛,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常发愿,生彼国土。﹒﹒﹒﹒﹒﹒」
【分析】第三段本段是策励我们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并开示往生的简要法门,就是于一日至七日间,一心不乱的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并具备善根福德的辅助条件,这样,到命终的时候,就能心不顚倒,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这法门的重点不在念佛的时间长短,而在于「一心不乱」。我们的内心充满烦恼,终日妄想不停,恶念不少,要做到专心一意念佛,丝毫不乱,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平日多做修养功夫,端正自己的行为,尽量灭除内心的不净,这样,念佛的时候才可望与佛的清净光明相应,以至于一心不乱。最后,心不顚倒,在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下,往生极乐国土。由此可见,净土法门也还是不能不讲自力的,必须自力与他力互相配合,才符合这法门的精神。如果专靠他力,不讲自力,佛教就和其他宗教没有分别了。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