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唐代得到统治者的信仰,并被尊为国教

发布时间:2025-01-08 20:24:02作者:诵读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唐代得到统治者的信仰,并被尊为国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唐代得到统治者的信仰,并被尊为国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秦汉时奉行者多是些讲神仙方药的方术之士。到了东汉末,《太平经》出现,这是道教最早的经籍。此书的内容庞杂,叙述天地、阴阳五行、灾异、鬼神及服食养生等事,主要是宣传宗教和封建伦理观念。到了魏晋南北朝时,由于佛教的传入,佛经得以大量翻译,佛教教旨逐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同,道教徒们也就窃取佛教深奥的教义以填补本教的不足,这样就有一些道教徒梳理道教的理论体系,并陆续撰写出有关道教的神仙灵怪事迹成书而流行于社会,同时,也夹杂着些传统的方术、炼丹、炼气等。

如东晋时茅山道士葛洪撰《抱朴子》,便是宣扬神仙方术儒家名教理论。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制订乐章诵诫。南朝宋时庐山道士陆修静,整理流传于世的道书,编著道德行事的斋戒仪范。经过道教徒们的宣扬、撰作,大体上这一时期道教已具有一定理论体系,宣扬道教的书籍也不断地增加起来。但它们比之于佛书,则犹如小巫见大巫。到了唐代,由于道教得到统治者的信仰,并被尊为国教,宣扬道教的书籍也就不断涌现。

除了《老子》、《庄子》、《庚桑子》、《列子》分别被尊为《道德真经》《南华真经》、《洞灵真经》、《冲虚真经》外,也出现了大量注解《老子》、《庄子》、《列子》的注疏。此外被列为经的如《阴符经》、《黄庭经》也颇出名。《黄庭经》在东晋时即已有流传,书中讲述道家养生修炼的理论,以阴阳五行之说观察人体五藏,而特重脾。脾在人体中区,五行属土,色属黄,故有“黄庭”之名。《黄庭经》因大书法家王羲之手自缮写,因此就产生了名人效应。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诗:“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黄庭换鹅”也就成了有名的典故。《阴符经》一名《黄帝阴符经》,相传为黄帝所撰,显系后人伪托黄帝之名而成书。或云是唐人李筌所假托。《阴符经》内容简单,仅一卷,主要讲阴阳相胜之术、清净自化之法。

其中杂有兵家用兵奇正权谋之术。唐代流传的注疏本通行的有太公、范蠡、张良、诸葛亮、李淳风、李筌、李洽、李鉴、李锐、杨晟的集注本,见于《新唐书·艺文志》。

此外,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亦曾为之作注。杜光庭初在天台山修道,五代初,入川隐居青城山,人称“广成先生”、“传真天师”。他对道教仪则、神仙灵验等多有所著录撰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等。对《阴符经》的传疏还有多家,如李靖《阴符机》,张果《阴符经太无传》、《阴符经辨命论》,李筌《阴符玄义》等。道教徒的论述可举者有《会三教论》、《三玄精辩论》、《神仙可学论》、《玄纲论》、《心目论》、《复淳化论》、《著生论》、《形神可固论》、司马承祯《坐忘论》、施肩吾《辨疑论》等。

又有道教徒与佛教徒辩论的《明真辨伪论》、《辅正除邪论》、《辨方正惑论》、《道释优劣论》等等。上举诸书内容都十分简单,多为一卷,其内容无非是讲学道的方法以及批判佛教、伸张道教,与佛教经论的奥旨宏论、卷帙繁多实不可同日而语。道教经典中还有一本《老子化胡经》,相传为晋道士王浮所作,书中附会种种传统,称老子西游出关时化胡成佛,用以证明佛祖乃是道教弟子。道教徒与佛教徒争夺宗教统治权时常引此经作为批判依据,并用以抬高自己,攻击佛教徒。因此在唐代,就有一些名僧多次上书朝廷,请求焚毀此伪造道书。

此亦可见道教理论的空虚。道教在唐代也有了总集,这便是《三洞琼纲》,因它是在玄宗开元年间辑成,故亦称《开元道藏》。该书广搜当时流行的道经,经校勘纂修而成,所辑经书达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天宝年间又诏令传写流布。《三洞琼纲》具有道藏的初步规模,宋以后历代所修的《道藏》、《续道藏》均是在此基础上搜辑增广的。此外,又有《道藏音义目录》,系由崔湜、薛稷、沈佺期及道士史崇玄等辑录而成,计有一百一十三卷之多。道教典籍中,也颇有给神仙家、道学家撰写的传记。

如写神仙家的有道士胡慧超《神仙内传》,沈汾《续神仙传》、《晋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内传》,李勃《真系传》等。写道学家的传记有李遵《第二君内传》、道士胡法超《许逊修行传》、张说《洪屋(张氲)先生传》、冲虚子《胡慧超传》、刘谷神《叶法善传》、正元师《谪仙崔少元传》阴日用《傅仙宗行记》谢良嗣《吴天师(筠)内传》,等等。总之,道教宣扬神仙,事属渺茫,其立义亦不及佛教玄奥,在宗教文化层次上不及佛教的高远。

但它修炼的具体方法如服饵、导引、胎息、内外丹、符篆、房中术、辟谷以及宗教仪式中守戒、斋醮、祈祷、诵经、礼忏等也都影响到社会各阶层。此外道教徒还以方药、符咒替人治病驱邪,也获得乡野缺医少药的下层百姓的崇信。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关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