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作者:终南一樵夫
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
《易中天说禅》的第一篇就说了禅宗的起源。
从“拈花一笑”的公案讲到三首意味深长的诗歌,易老师又说又唱,真是精彩!
其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他亲口唱出那首诗歌。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
这是西藏活佛仓央嘉措的“情”诗。
因为一次遥远的聆听,诗中的人儿坠入了情网。
从此以后,她摇经筒,磕长头,转佛塔,苦苦追寻。到最后相见的那一瞬幸福如神仙,她成佛了。
虽然年过古稀,声音也已嘶哑,易老师还是饱含深情地唱完那首诗。
听得出,他的心神已经在诗中陶醉,也体会到,他情真意切地“拈花”,是想得到听闻者的会心“微笑”。
“会心”,或许正是禅宗中的“微妙法门”。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会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会心,“心若相知,无言也默契”也是会心。
可曾看见,相隔万里的恋人,相见时紧紧拥抱;多年不见的老友,重逢时会心一笑。
正如易老师诵读的另一段歌词。
夜,留下一片寂寞,
世上只有我们两个。
我望着你,你望着我,
千言万语变作沉默。
……
人世间,真正的绝妙的情感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真正的无上智慧也是文字也无法描述。只在那电光火石的一刹那,纵然万种风情,千般爱恨,不过“拈花”之时惊鸿一瞥。
有人说,拈花的佛祖在传递一种神态,安详、静谧、美好。心领神会者定会无欲无贪、坦然自得,定会无拘无束、乐观自信,也定会无生无灭。
也有人说,佛祖拈花开悟一个心世界,至真、至善、至美。心心相印者可处处成佛,能时时得道。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神态也罢,世界也好,却都是以心传心,直指人心。
这拈花微笑、以心传心不正是“禅”么?
禅里,指了人心,见了性,成了佛。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