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大师的念佛是禅观结合的念佛,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到的,坐禅入定,首先要必须生活优裕,而且没有俗务缠身,观想佛身及净土诸相,必须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至于悟解佛理,则至少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因此,历来评价慧远的观想念佛,都认为是为“上根”者所设。而弥陀净土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是一个与现实苦难对立的理想国;在于它是中观思想在信仰方面的体现,其无生之生能为深层的和浅层的信仰者普遍接受;在于它是仗佛力往生净土的易行道,能满足苦难民众的宗教需求,弥陀净土如此种种特质,在慧远那里是见不到的,他只是追求永生,没有独特的净土教义,他的念佛三昧,虽是首倡,但是也没有突破印度禅法的范围,而且只能为少数人所接受,这与善导大师所提倡的称名念佛风摩天下是不一样的,他的思想对后人没有太大的影响,只不过对当时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是难行道。
但善导大师却与之不同,他提倡的是持名念佛。
善导继承并发展了昙鸾及道绰的思想,尤其是二道二力说,强调乘佛力往生,突出了弥陀超世本愿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易行道之本质,其认为在五浊恶世,依靠个人的勤苦修行,甚难达到圆满,主要难在五点:外道伪装,淆乱大乘佛法;小乘只求自己解脱,阻塞大乘实行普度众生的慈悲精神;恶人捣乱,毫无顾忌,破坏修行者的胜德;是非不分,善恶颠倒,损害清净之行;靠自力修习,不相信依靠佛的他力拯救。因这五者的缘故,修行者难得断惑证真,修因得果。像这种依靠自力修行之路就是“难行道”。反之,只要信仰阿弥陀佛,以此因缘愿生弥陀净土,便可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死后被接引到弥陀净土,如同水路乘船,前者如同陆路步行,故而后者是“易行道。”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