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二品,「德遵普贤第二」。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先来读一遍: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我们先看到这一段。上次我们讲到贤护菩萨,这位大菩萨是十六位正士的第一位,正士就是菩萨。在这里十六位的菩萨都是在家菩萨。第一品里面讲的文殊、普贤、弥勒菩萨他们是出家菩萨。密宗常常都是用十六来代表大圆满,所以这里讲的十六位正士是表示圆满的意思,每一位都是一类人,每一类都是无量无边。我们上次讲到『贤护』,他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菩萨,其它的菩萨是他方世界来的,所以这里先举出贤护。贤护在《大宝积经》里面有提到他,佛有讲他种种快乐的事情,说贤护菩萨在我们人间,他做人所受的快乐,这个果报比忉利天王还要过之,所以他的福报非常大,连天王都比不上他,更何况说人间的人?这位菩萨他的名号叫贤护,贤是当善字来讲,护就是护念、护持,所以这个菩萨的名号就代表,我们要善护念自己、善护持自己,自己要护持好自己的贤德,同时也要护好众生,这个就叫做贤护。
这位菩萨是等觉菩萨,所谓贤中之首位。一般来讲圣贤,在佛门里面讲的圣贤,圣就是佛,贤就是菩萨。等觉菩萨是菩萨中的最高的位次,所以这个贤是贤中之首。在佛经里面有很多的地方都提到这位贤护,有的时候也叫做贤首,《华严经》里面专门有「贤首品」,这个菩萨我们是相当熟悉的。佛当年在世的时候,圣贤出世有很多,在经里面我们看到有《维摩诘经》,维摩诘大士他是佛,他不是菩萨,是佛。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两尊佛出世,一位是他释迦牟尼佛,另一位就是维摩诘居士,他是佛再来的,所以他讲经说法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派遣他的上首弟子舍利弗、目犍连去探望维摩诘,维摩诘是示现得病了,所以佛就派他的弟子去慰问,用这种因缘来引出《维摩诘经》这个大法。《维摩诘经》是说不二法门,也是一乘了义的法门。
舍利弗、目犍连是出家人,而且是证得阿罗汉果的,见到维摩诘之后,也好像对释迦牟尼佛一样这样的礼节,顶礼三拜,右绕三匝。所以我们看佛门里面,师道第一大,老师第一大,你虽然是在家人,但是你证得的境界已经是成佛了,你是我们的老师,在家人都可以接受出家人的顶礼。所以佛法它是教育,它不是讲究这些所谓的阶级的,哪个境界高哪个大。所以即使是舍利弗、目犍连,见到维摩诘都要顶礼。所以在现在有的人讲,说白衣居士不可以讲经说法,这个错误。当年佛在世就有白衣居士讲法,维摩诘,而且舍利弗、目犍连见到他都要顶礼。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能够只是看这个形式,要注重实质。我们净空老法师当年学经教,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习,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人,我们净空老法师是出家人,结果出家人都要向在家人顶礼,为什么?老师第一大。
在六月份,我们这边香港护世息灾委员会办了一个「《净土大经解》的心得分享会」,净土大经就是这部《无量寿经》,净空老法师按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来讲解,已经讲完一遍,现在是讲第二遍。同修们在一起来分享学习《净土大经解》的心得,我们请了刘素云老师来讲解。刘素云老师证得念佛三昧,我没有证得,我跟她在一起,我要让她先走。她跟我很客气说,你出家人先走。我说不是,菩萨先走。这个就是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不是出家人就了不起,好像高高在上,不是,哪个有修行,就哪个走第一。当然在法会里面,为了庄严,要讲究仪规、礼节,在家人让出家人先走,这个也是正确,为什么?尊重三宝。所以各有各的道理,我们知道之后都不要大惊小怪。
除了维摩诘居士之外,就是贤护居士。他也是一位不可思议的殊胜的人物,他是等觉菩萨,他的功德非常殊胜。在经里面记载,当时他示现在王舍城,做为一个普通人,但是他的功德,是只要能够听到他的名,「贤护」这两个字,就必定可以得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种菩提。这个是记录在经里面的史实。这个功德不得了,你只要听到这「贤护」两个字,你就一定得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在我们这部经里面,我们看到他排列在上首,他在净土法门里面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他也是护持众生,得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三种菩提。怎样来护持?护持众生念佛往生净土,你就一定得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因为一往生就不退成佛,一定是可以成佛,你不会退转。
所以,这部经就是帮助我们得到三种菩提。而且贤护这个人,他为我们示现,就说明闻名的功德不可思议,你只要闻到贤护正士的名号,都得到这么殊胜的功德。那你如果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不得了!所以这里是表法,名号功德是不可思议。在这部经里面我们看到,经文里面讲,「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这是阿弥陀佛自己讲的,有众生闻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全部,俱来就是统统都来齐,来我剎,就是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你只要听到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你就一定可以去极乐世界,这是确实。但是至于是不是在这一生能够去?那就要看你自己了,这一生去不了,以后肯定终于有一生会去到;但是可能是无量劫之后,受苦是无穷。我们是希望这一生就去到极乐世界。这里讲的「闻此号」,不是说听此号,听跟闻是不同的,听而不闻,很多人都会有。阿弥陀佛这句话个个都听到,但是你有没有闻?闻是你真正要明白,对于名号的功德、对于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你要听明白了,你才叫做闻。所以闻此号,是你能够把这部《无量寿经》听明白了,你自然就深信不疑,自然就能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你就肯定能够来到极乐世界。
在经文里面讲闻名的功德有很多。好像说「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也是讲这个道理。《阿弥陀经》里面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诸佛名就是阿弥陀佛名号,「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统统都是为我们介绍闻名的功德。所以大家很有福报,现在在这里闻名,你能够坚持闻名,你就一定不会退转。为什么有很多同修学佛,学着学着就会退?有一首打油诗讲,「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天边」,愈来愈远,「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退转了。为什么会这样?他不是真正深入经教,他没去听经闻法,所以你没闻名就会退转。
「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你想要不退转,每天都要听经。我自己就很有这个体会,一天如果不听经的话,烦恼就开始起了;三天不听经,真是好像古人讲的面目可憎。古人说,「三天不读圣贤书,则面目可憎」,真是如此。古人是以前那个社会还比较好,社会风气没有这么堕落,现在别说三天,一天都不行,可能半天都不行。所以我们护世息灾委员会给大家供养的听经机很方便,你经常带在身上,走路就打开,做事、煮饭、洗碗也打开在旁边听着;有的同修上班,可能开车的,开车也放在车里面,一边开车一边听经,方便,可以使你闻名不间断,你就一定不会退转。
在《般舟三昧经》里面讲,贤护菩萨是念佛三昧的发起人,他也是弘扬净宗,所以他跟净宗的因缘很深。他是亲见阿弥陀佛,就是在在世的时候,他就见到阿弥陀佛。跟我们中国东晋时代的慧远大师一样,慧远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初祖。他在念佛的时候,他在庐山结社念佛,一生三次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莲池海会,最后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我又见到了,这个情景我一生见到三次,现在是阿弥陀佛来接我走,讲完就跟大家说再见,自在往生。这个是净土宗的初祖。贤护菩萨当时也是一样,生前就见到阿弥陀佛,所以他今天来参加法会,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他也来做影响众,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所以你看,等觉菩萨都要为大家带头来听经,他用不用听经?他不用听也行,但是他偏偏要来,为什么?做影响众。大家看见,你看,这位菩萨都来,我们也要去,这是带动大家来修学,这个是慈悲。
虽然可能你已经是老修了,可能你修行的功夫比台上讲经的人还厉害、还要好,但是你也要来听经。为什么?做影响众,带动众生来闻名,这个是慈悲,这个是护法。所以我们希望佛法兴盛,怎样能够兴盛?听经的人多,深入经藏的人多,这个佛法就兴旺。不是说做法会的人多就是一定兴旺,未必!做法会,如果他不知道法会里面这些经本的义理,跟着在那里唱,在那里热闹一场,未必得到什么利益。所以做法会,一定要先把法本里面的义理跟大家讲清楚,大家做的时候才能够随文入观,这个功德就大。即使是要度幽冥界的众生,做的人都需要有这种随文入观的这种功德,随着你自己入观,众生才跟你入观,他能够得到利益。如果光是这样做,别人念你也念,别人唱你也光是唱,根本不知道唱什么,这样度不了众生。还不如好好来听一座经,你听经的过程中,你就随着讲经人的思路入观,功德更大。
这次六月份的《净土大经解》的法会,很多同修觉得法喜充满,真的比参加任何法会还要殊胜。我昨天刚刚接到一封感谢信,是一位大陆的同修,她说她来参加这一次的听经。她的姐姐以前年轻的时候有一位男朋友,这个男朋友今年年初的时候车祸去世了,结果她姐姐就经常梦到这个人,在梦中看见他非常凄惨,一定是堕恶道。她姐姐也不学佛的,也不知道怎么办,就把这件事情告诉她的妹妹,她妹妹就来参加这个法会,她姐姐没有来。她来参加法会,就代她的姐姐来祈请她的这位过世的男朋友来参加这个法会,希望能够听经得度。结果这场法会之后,她姐姐竟然又梦到她这个过世的男朋友,那个样子完全不同了,非常庄严的样子,很高兴来感谢她的姐姐,也感谢她的妹妹,说他参加这个《净土大经解》的分享会,他已经得度了,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了,特别来感谢。所以她这个妹妹就很欢喜、很感激,写了这封感谢信来给我,我昨天看到。我相信确实这些讲经的法会,其实度众生的功德一定是很殊胜,不仅在世人间可以听经,其实看不见的众生来听经的更多。
你看《无量寿经》这个法会,经上面记载,人是两万人,但是那些人以外的法界是无量无边的。你看经文里面讲的,第二品讲到最后,我们看第八页。除了这些菩萨以外,我们讲的是凡夫,菩萨就另外算了,菩萨、贤护等十六正士,上首的人是无量无边的,你看「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这些不算了。就是讲凡夫,下面说,「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这是讲天众。其实还有鬼道,最后第四十八品,最后一品就讲到,第一百七十四页最后一行,「尊者阿难,弥勒菩萨,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天龙,天是天人,龙是鬼神道,八部鬼神,「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所以从这里看,这场《无量寿经》的法会,来的众生是无量无边,有鬼神来。
昔日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有这么多人听,这么多众生听。我们现在?一样,从六月份的法会就看得出来,你看刘素云老师她说,每天无量的众生都乘着莲花往生极乐世界,确实,我们要相信。鬼神往生比我们人容易,为什么?因为鬼神受的苦要多,甚至还有地狱放出来放风的众生,他知道如果我这次机会丧失之后,再回去还是要下地狱,所以他拼了命来听经、来念佛,这种真诚心,远远超过人。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些鬼神是百分诚敬,万分诚敬,所以立刻就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我们可以相信。
下面我们再看第二位菩萨,是『善思惟菩萨』。因为菩萨的名号要介绍起来时间很长,在黄念祖老居士的《净土大经解》里面就有比较详细的解释,我们的时间关系,就不要在这些方面花太多时间了,后面主要经文要下多一点时间。「善思惟菩萨」下面,『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这四位菩萨在《四童子经》里面有讲到他,这四位菩萨是他方世界来的,应化在印度,是在家人。下面『光英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是在《佛名经》里面有提到,这些统统都是等觉菩萨,在《月灯三昧经》里面有提到『香象菩萨』。这里我们从这个名号也可以看出这些菩萨的修持。
我们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智上菩萨」是代表智慧无上,他来参加这个法会是表什么法?一定是智慧无上的人才能够深信净土法门,你智慧不足,你没有办法深信这个法门,你会有怀疑,没有怀疑是智慧。「寂根菩萨」是讲六根清净,寂静。大势至菩萨他的修持法门,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是我们的器官,眼耳鼻舌身意,把这六根收回来,集中专注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上面,这就叫做净念相继。我们能够专注去念佛,就自然把六根收回来。所以如何都摄六根?只要你净念相继就行了,如何净念相继?你要都摄六根,你要专注。六根里面,我们尤其注重我们的耳根,念佛要用耳朵去听佛号,听自己念佛,你什么时候听得到,你就是专注,你什么时候听不到了,你就在打妄想,所以非常容易鉴定。听不到怎么办?听不到立刻要把你的耳根收回来,专注去听,一定要听到。
下面「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是代表什么?代表信愿行,这个是净土三资粮。我们要修净土法门,这是三个必须的条件。首先要相信,相信之后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你如果不发愿,无论你念佛功夫有多好,你都去不了。往生极乐世界不是看你功夫的,是看你的信愿。虽然功夫很差,有信有愿你可以去到。功夫再好,你不相信,有怀疑,或者你不愿意去,没有用,还是要六道轮回。所以信慧,信是要靠智慧,发愿也是智慧,怎样看出你有没有智慧?看你是不是真的相信,是不是真的发愿。大家是不是真的相信?是不是真的发愿要去?好,你们都有智慧。这个智慧不同于世间的世智辩聪,世间很多的什么大学者、大文豪,他们很聪明、很有智慧,但是那些,他对于这个净土法门不能够真正相信,不是发愿要去,他智慧比不上你。为什么?因为你这一生就能够成佛了,他也不知道到哪一生才能够成佛,所以智慧是没得比的。
香象菩萨是表行门。香象,大象你看走起路来一步一步很稳很定,这个代表什么?我们念佛要念到三昧,三昧就是定。我们佛号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间断,我们的心不受外界影响,这个就是三昧。二十四个小时都不受影响,现在我们要练这个功夫。你走在街上,这边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你就多看几眼,甚至跟着进去了,掏出钱包要买东西,受了影响。特别我们很多的女同胞,年轻人,年轻女子很喜欢漂亮,每年新出的服装一定要去追,买最新潮的服装,去年的服装就不敢穿出来给别人看,说穿出来笑死人,你看。有一次,有一个女子跟我们师父讲起这件事,这些服装年年都要换,现在都要讲新潮,去年的服装穿出来,人家就觉得你老土了,笑死人。结果我们净空老法师很有智慧讲:笑死人是人家死,不是你死,你没有死;以后人家说,你穿这件衣服那么土,笑死人。笑死人,是别人死不是我死。我们如如不动。
所以我们的衣食、我们的受用一定要简单,要惜福,多余的钱尽量拿去布施,去帮助需要的人。一件衣服,你爱惜的穿,穿十年都不会坏。我很多衣服都是二十年了,从我以前大学的时候,穿到现在还保存着,还没有坏。特别现在我出家了,更好,不用换衣服了,天天都这套,我是两套衣服就行了,穿一套,洗一套,这样多快乐、多自在。天天都要考虑,今天我上街要穿什么衣服,头上很容易长白头发的,思虑过度。所以我们真正修行人一定要惜福,生活愈简单愈好,有得吃,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小小的房间能够遮蔽一下风雨,够了。全副的心力就摆在用功、摆在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上面,你这一生就一定能够往生。所以千万不要受这个社会的诱惑,没有智慧、没有定力的人,才会去受他们的诱惑。那些是魔,你走到尖沙咀的那些街市,那些名牌的,什么LV手袋,看到这些是什么?魔向你招手,你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都要去供养这个魔。所以真正聪明有智慧的人,如如不动,不受它的诱惑。我们的心时时刻刻都有佛号,这个是念佛三昧,香象菩萨代表。
这里讲的其它的六位菩萨,在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里面,就说没有提到,没有在其它经上面见到。从贤护到香象十个人,都有在其它经典里面找到依据,其它六人就没有提到。但是古德批注讲,说这其余的六人,都是他方世界有大成就的在家菩萨,释迦牟尼佛来讲经的时候,他来助佛宣法。这个是讲十六位菩萨。但是其实黄念祖似乎漏了一位,第十六位『解脱菩萨』,其实解脱菩萨有经典的依据,哪部经?《地藏经》。如果大家对《地藏经》熟悉的话,你可能会记得,地藏菩萨过去世做光目女的时候,她遇到一位罗汉教她念佛,她当时念的是清净莲华目如来,因为那时阿弥陀佛还没有成佛,所以念的是清净莲华目如来。所以如果人家问你,地藏菩萨是怎么成就的?你告诉他,念佛成就的。四大名山的四大菩萨,个个都是念佛成就的。你看观世音菩萨不用讲了,本经里面就讲到,他是在娑婆世界往生净土,是在阿弥陀佛的左手,跟大势至菩萨一起来辅助阿弥陀佛来救度众生。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两位是《华严经》的上首菩萨,我们前面介绍过他,他们也是念佛求生净土。
那地藏菩萨?我当时在读大学的时候,十九岁就读《地藏经》,我就已经有这个悟处,当时我就悟出,地藏菩萨修什么法门?也是修念佛法门。你看婆罗门女是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光目女是念清净莲华目如来,而且地藏菩萨在经里面,特别为我们用一品的经文介绍,称佛名号这个功德,第九品,劝众生念佛。所以地藏菩萨么样成就的?念佛成就的,证明所有的菩萨统统都是念佛成就。所以经上讲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是初地,终是十地,个个都念佛,没有一个不念佛。
光目女当时念佛成就了,她念到什么功夫?从经上来看,估计是功夫成片。她的功夫不是很高,她不如婆罗门女那么高,婆罗门女念到事一心不乱,所以婆罗门女可以直接下地狱去救度众生,而且她作菩萨,所以无毒鬼王称婆罗门女是叫她菩萨。光目女应该是念到念佛的功夫成片,所以她没有能够直接下地狱去救众生,但是她能够梦到佛,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她见到佛了。她在梦中见到佛放大光明,告诉她,说妳妈妈(因为她想救她妈妈,妈妈堕入地狱)将来就会生到妳家里,是做为妳的婢女的儿子,出生三天就可以讲话,她就告诉妳。
果然没有多久,她的婢女就生了一个儿子,三天就讲话,说我就是妳妈妈,堕了地狱,那个痛苦真是没有办法讲,谢谢妳为我造福德,救我出来;但是我十三岁就要死了,福报很小,死了以后还要堕恶道,希望妳再能够救助我。光目女当时就发愿,为她的妈妈发愿,愿自己的妈妈能够永远脱离恶道,甚至脱离女身,因为女身业障相对比较重一点,就是受的苦比较多一点。所以愿自己能够发愿,尽未来际救度众生。结果因为这样发愿,这个功德加持她的妈妈,感得佛又给她示现说,因为妳这样发愿的功德,妳妈妈十三岁这一生死了之后,就不会堕恶道了,生为梵志(梵志就是修行人),寿命有一百岁,一百岁之后就要生无忧国土。请问大家,无忧国土是什么国土?没错,极乐世界就是无忧国土。所以她妈妈下一世成为梵志,修行人,一百年,肯定是学什么法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然后往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无量寿!所以,她已经成为了解脱菩萨。
你看经上面佛跟我们讲,当时这个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萨,光目的妈妈就是解脱菩萨,解脱菩萨是等觉菩萨,从哪里来?从极乐世界来,现在又出现在我们无量寿会上面。所以他的因缘是这样一回事,统统都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再来的菩萨,而且是等觉菩萨。他们示现在家人,也都表示什么深义?净土法门是最适合在家人修学。末法时期出家人少,在家人多,不像当时。你看这部经,出家人有男众比丘一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在家人只有七千五百人。但是现在不同,现在看看我们这个讲座,出家人加上我才得三个,其它统统都是在家人。证明什么?净土法门在家人适合修持,在家人跟净土的缘分深。
为什么要这么讲?因为出家人是专职来修行,当然这样修行容易成就,在家人他要有家,要有眷属要照顾,要去工作。特别是现在的社会,所谓的科技时代、信息时代,工作的节奏都非常快速,压力很大、很紧张,没有时间修行,修其它法门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就。譬如说,你要坐禅,一天你能不能坐八个小时?你没这个时间。密宗,你一开始,前行就要十万大头,你拿出时间去拜,然后学十年的显教,你才能入密宗,你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净土法门就容易,基本上什么要求都没有,你平时即使是生活节奏很紧张,工作很忙,但是你吃饭的时间有吧?走路的时间有吧?你做家务都要做吧?平时这些时间都可以拿来念阿弥陀佛,你再忙的人都可以去修。所以这个法门真是容易方便,而且是效果非常显著。不需要你出家,甚至不需要你专门拿时间去做功课,就拿平时的时间,叫做积少成多。你走路走十分钟,我们可以念十分钟佛;吃饭,我可以吃二十分钟,我心里面念阿弥陀佛念二十分钟;甚至你去厕所、洗澡,你不要念出声就行了,阿弥陀佛在心里面不要间断,你说多方便。你修其它法门,这个不可能,你坐禅不可能去厕所坐,是不是?念佛就方便,所以这个在家人确实是最适合,不需要你好像古人那样去遁入深山,也不需要去闭关修行,而且这个时代,可以说不允许这样的修行。你想找个深山老林去修行,找到哪里?现在你想找都很难找,香港就没有这种地方。你想说,大屿山不错,去那里找。你要经过批准,在那里建个茅蓬,你要经过政府批准。你如果自己在那里建,叫做违章建筑,抓你的,所以你不可以随便,也找不到这么清净的地方。
你就在自己家里,每天听经、每天念佛,把经听明白了,每天就可以念佛。所以这个法门是最适合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的人类,所谓末法时期。所以过去古德有讲,净土法门它妙妙在哪里?「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你不需要离开你的世间法,你做家务照做家务,做工作照做工作,照顾家人你一样可以做,但是你阿弥陀佛一样可以念。不需要废除世间法,而去修佛法;也不离佛法,你可以佛号不间断,继续去行你的世法,所以这是非常殊胜。再忙的人,我们净空老法师介绍大家,修九次十念法。我们跟大家讲过,每天念九次,早上起床念十句,晚上睡觉前念十句,三餐饭之前也念十句,上午工作开展之前念十句,下班之前念十句,下午上班前念十句,下班前念十句,九次,谁都做得到。平时就散念,如果能够坚持下去,时间长了,自然你的心就清净,愈来愈有智慧,所谓烦恼少,智慧增。
古德,日本道隐法师,在他的一本叫《甄解》的《无量寿经》批注讲到,这十六位正士列为上首,是「彰此法不以出家发心为本」。彰是彰显,显示这个法门不是以出家发心为根本,你在家人一样适合。当然出家专修固然是好,但是不一定这样要求。话又说回来,现在出家其实好像比在家人还要忙,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出家一年多,一年多的时间说老实话很忙,各个地方都要请我们去讲经,我这一年来跑的地区不少。你看香港讲经每个礼拜六、礼拜天都要讲,除了香港之外,中国大陆去过广州、去过扬州,然后去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短短一年时间,跑了这么多国家,所以平时其实工作也是非常的忙碌。当然我们忙的,算是正事,弘法利生,但是一样是这样忙。所以我们自己的功课也是很少,平时主要就是拜佛,专修的时间,专门念佛的时间是非常少。唯有是什么?好像经上讲的「有空闲时」,能够一个礼拜找出一天念佛,或者是一年里面打个佛七,这样去念,专修。所以无论出家、在家,在这个时代都是净土法门最适合。
这里讲的『而为上首』。前面讲的普贤、文殊是参加法会一切圣众的上首,就是全体听经人的上首,弥勒菩萨是贤劫中一切菩萨的上首,这里的贤护等十六正士是在家菩萨的上首,所以各种类型的上首不同,这些菩萨都是无量无边,一时来集,都来集会。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下面经文是赞叹这些菩萨的德行,我们看经文: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先看这三句,这三句可以讲是这些菩萨修持的功德的总纲领。第一句,『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讲一切的圣众,出家菩萨、在家菩萨他们都是遵守修习普贤大士的妙德,从这一句经文一直到最后,这一品最后「不可思议」,都是赞叹这些菩萨他们的性德,「大士」就是菩萨。这里讲的普贤之德,概括起来就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我们可能都是比较熟悉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十大愿王是菩萨最高的行门,所以叫愿王。愿是菩萨的菩提愿,愿中之王,就是愿最高无上的行愿。普贤行愿的特点就是心量广大,尽虚空遍法界,他的行愿不是只是一个世界,是遍一切虚空法界,所以行愿的对象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普贤名号的功德,我们这里就不再复述了。这十愿我们讲第一条,礼敬诸佛。佛是讲圆满智慧的人,佛在哪里?我们看到这一条礼敬诸佛,佛已经见不到了,我怎样礼敬?现在是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也不在这里,见到佛像可能是礼敬佛像,所以每天在拜佛。这是不是叫做礼敬诸佛?这种理解连释迦牟尼佛都喊冤枉,你理解错误。《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种智就是一切种智,圆满一切种智的人就是佛。这里讲的情与无情,就是有情众生跟无情众生都可以成佛。有情众生是动物,人、畜生、天人这些是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好像植物、矿物、山河大地,他们都可以成佛,也就是说,我们对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要礼敬。不是说只是对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才礼敬,对人就不礼敬,对只狗就不礼敬,对蚂蚁就不礼敬,对桌椅就不礼敬了。要知道情与无情都同成佛道。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已经成的佛,阿弥陀佛是现在的佛,还有未来佛,三世佛还有未来佛。未来佛是什么人?眼前我们所见到的一切众生就是未来佛,一切众生我们都要礼敬,跟礼敬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用平等的恭敬心来对待一切众生,这才叫做礼敬。
所以我们学了之后要去用,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我们都要尊敬,这里讲的「礼」就是用适合的方式去敬他。
不是说见到桌椅我们都要向它顶礼三拜,这个不是礼,这个礼是对阿弥陀佛的佛像、对法师可以这样,对桌椅就不用这个礼。对桌椅用什么礼?把这个桌椅抹得干干净净,摆得整整齐齐,这个就是对它的礼敬。好像对我们的父母,我们可以拜,可以鞠躬,这个礼敬;对自己的三岁的小孩子,你不需要向他拜,你就不符合礼。所以礼很重要,一定要学礼。礼是最恰当、最适合的方式,人与人之间最美的一种距离,礼不可以过度,也不可以不及,过犹不及。你譬如说,走到街上你对他礼,对他三鞠躬,人家见到就被你吓倒,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精神病发作?不可以这样。所以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礼。甚至我们见到法师,在什么场合要顶礼,要有讲究。正式的顶礼最好在大殿里面,有佛像的时候,我们对佛像顶礼,口里面说:顶礼法师三拜。但是向佛像拜,不向那个人拜,为什么?佛像在那里,我们对佛像也是恭敬,他也不应该在佛像面前接受你三拜。你讲三拜,一般按规矩法师都要说:一拜。一般场合都要这样讲。如果法师不懂,他不会讲一拜,你也拜一拜就行了,口里面说三拜,其实拜一拜行了,够了。这个就是佛门的礼。如果法师说不拜、不用拜,或者问讯,你就问讯就行了。问讯就是鞠躬,合掌鞠躬,这个就是礼,尊敬。说了不拜,你还要拜,这个就不符合礼,你就不听话。所以一定是尊重对方。但是鞠躬也要看场合。有一次我在上楼的时候坐电梯,进了电梯,有位同修看见我了,很欢喜、很激动,追着我,接着向我来鞠躬。我进了电梯,电梯门要关的时候,他的头刚刚伸了进来,吓了我一跳,立刻拿手帮他挡住,这种场合就不可以鞠躬、不可以问讯,太危险了。万一头被夹下来怎么办?所以要看场合。所以礼一定要学。
《弟子规》是最好的礼,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就是讲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怎样对待。好像《弟子规》里面说,「缓揭帘,勿有声」,我们揭那个帘,窗帘,有的人揭帘,没有多久窗帘的钢丝都掉了,这个是对这个窗帘不礼敬。要慢慢来揭,爱护它,这个就对它礼敬。好像我们净空老法师,因为我跟他住在一起,经常可以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有一次他洗完澡,洗完澡之后出来了,我就进去帮他收拾。发现他的浴室的墙壁上面一滴水都没有,我出来问:师父,你是不是还没有洗澡?他说:我已经洗完了,洗完之后我拿块干布,把墙壁、水管上的水全部抹干了,这样可以维持时间很长。他说我用的洗手间,用十年,这个瓷盆、水龙头好像新的一样。你看看老法师就是这样爱护这些物品,惜福,爱惜来用,用十年也好像新的一样,这个就是礼敬。所以我现在学了他,洗完澡也要用抹布来抹。
这些小节就看出你的修行,好像我们平时用的纸巾,假如这个是纸巾,用完之后,揉成一团,就丢在那里。我们师父怎样?用完之后将它迭得整整齐齐,恭恭敬敬把它放在那里,从这里就看出修行。这个动作,我是十多年前看到他这样摆的时候,我当时很感动。别人礼敬诸佛做到家,所以人家的修行不是光说不做,为什么讲经现在法缘殊胜,人家真正修行,真正有这种道德,才有这个法缘,所以鬼神都恭敬。这个不是说你法缘殊胜没有原因,你真正修行换来的。这些是讲简单的例子,你知道这个道理之后,你回去,在你的生活中,待人处事接物,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你都要去用心,落实你的礼敬诸佛。
好像以前,我们在大学里面一起住宿舍,男生宿舍。我的姨妈那时候来我们大学参观我宿舍,参观完之后就说,这个什么大学生宿舍,我看就好像民工棚、乞丐棚一样,乱七八糟。我们十几个人住在一间宿舍里面,这是什么?以前的大学生,我们就不懂得这些生活上的细节上的这些修持,脱了袜子随便一扔,可能过一个礼拜都没有洗。家里,你想看一个人有没有修行,你就突然去他家里看看,如果他家里乱七八糟的,你就知道,这个人没有修行。为什么?第一条礼敬诸佛都没有做到。一个人礼敬诸佛,一定在家里面井井有条,窗明几净,什么东西都摆得整整齐齐。你去净空老法师的房间里看看,我进去都不敢走路了,怕什么?把东西弄乱了。他告诉我们,你们也不用帮我找东西,你们不知道我的东西放在哪里,只有我才知道。每一样东西该放哪个地方,他自己心中有数,非常有条理。第二个人去帮他放了之后,他就知道肯定有人动过,他肯定知道,因为什么?跟他原来放的不一样。那些书哪一本摆在第几本,他都是非常整齐,礼敬诸佛。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所谓戒律,戒律就是守规矩,样样东西都是中规中矩,这个就是持戒精严。如果你的生活都马马虎虎,你不是说真是井井有条,说老实话,你戒律不可能持得好。真是到细节的地方你肯定会犯戒,你肯定就会疏忽、大意、马虎,戒律不可能精严。
第二个愿王是称赞如来。称赞跟礼敬又不同,礼敬是讲对诸佛,诸佛是一切众生都是诸佛,但是如来就不同,如来是从性德上面讲。你看《金刚经》里面有些地方讲诸佛,有的地方讲如来,两个意思不同。如来是从性上来讲,自性;诸佛是从相上来讲,众生。所以对一切众生我们都要恭敬,这个是平等的、没有分别的,不是说对好人才礼敬,对坏人就不礼敬,不是,统统礼敬,因为他们都是诸佛。但是对好人我们要称赞,因为什么?他的好事、他的品德是随顺自性,符合性德,我们要称赞。但是坏人我们就不称赞,我们只礼敬不称赞。所以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其中有三位善知识是什么人?搞贪瞋痴的。一个是妓女,一个是甘露火王,瞋恚,还有一个是胜热婆罗门,是愚痴,淫怒痴,贪瞋痴。善财童子去参访,他们都是法身大士示现的,但是他们的行为不值得称赞,所以善财童子去其它善知识那里有敬礼、有称赞,但是去参访这三位善知识,就只是礼敬,没有称赞。因为称赞一定是如来,不可以称赞违反性德的这些人事物。这个是用智慧去辨别是非、善恶、好丑,然后引导众生向善,断恶修善,这个称赞如来是影响、引导众生的,所以这些我们都要学习。
今天时间到了,这个十大愿王只介绍了两条,下一次我们再为大家把下面八个愿王介绍出来。今天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