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六

发布时间:2024-08-16 10:30:22作者:诵读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六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静波法师讲经(六)

根据录音整理 慧智初校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请转*轮,为什么要请转*轮,即是菩萨悲悯众生,因为不闻*轮就不能解脱,不闻法,三世诸佛无以成就,所以《涅槃经》说“三世诸佛皆供养法”,法指法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性空是空性,也叫法性、法界。轮有三个意思,一是摧灭意,二是圆满意,*轮,轮在印度是一种器皿,一般人不太了解,尤其是社会人,作为佛教徒比较了解,所以李HZ的FALUN功是哪里偷来的?是从佛教偷来的。轮是武器,有摧灭意,摧灭众生的妄执,摧灭一切邪知邪见,所以说手拿宝杵无所畏惧。

我们今天去看佛教。当我们走进天王殿时,弥勒菩萨的笑脸和韦驮菩萨的宝杵他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慈悲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二:圆满意,圆满菩提涅槃,从我中感受到无我,无我才是真我,在《涅槃经》中有一位叫大慧的,佛对他讲说:“没有我”,他非常不服气说:“没有我,谁去学佛?没有我,谁持戒?没有我,谁正果?”佛只好说:“哎呀!是的,有我,有我……”随后他开悟了,他才知道,真的是由无我而正果,有无我二修学佛法,应该如此。

那么即一心所有的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刹中,一一微尘中有各有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佛的刹土,然后有转成极微尘那么多的广大佛刹。而已一佛刹之中,一切时一切处念念都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中转成极微尘数那么多的一切诸佛成就无上菩提,我们想了半天最后只好说,无量无边最好了,太多太多了,无法去计算,因此说无量无边。

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为什么感觉佛这样难成呢?可是也有那么多的佛在成佛?可见我们需要站的更高一点,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心量,成就自己的菩提证果。一切菩萨就像大海一样围绕着这些诸佛,诸佛已经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每一诸佛又有无量无边的菩萨在围绕着这些诸佛。想了半天,可能也想不清楚,自己要做观,要围绕着这些诸佛。想了半天,可能业相不清楚,自己要做观,要做法界观,才能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只有这样的话才是真学华严经的人。

佛如心王,菩萨如心所,心所即是大臣,大臣一定要围着国王,所以菩萨一定要围绕着佛,一念只要去相应,就能成佛,众生心,心心互变,成佛和众生心是相通的,互融互变,所以有无量诸佛成就无上菩提。是从事相上说,佛法界与众生界相隔的太远,经常有人说“你说有佛,佛在哪里?你让我去看看……”。我说“只在你心里”。他说“我心里没有!”那就没有办法,因为众生界与佛境界相差的太遥远,所以不能相应相契,于是“背觉合尘”,所以我们才轮回的,因为落的太远,所以众生界对于佛的境界太陌生,所以也就不能够去见佛。

而观行寂的菩萨,六寂佛其实还是菩萨,不是佛。智慧转圣,所以他能够见道,因为他慢慢的开始与佛的境界相应着,所以他能够见到诸佛,真正修行人修到最后,完全可以见到佛的,当然他绝对不会到处去炫耀说“我见到佛了,我见到佛了……”那这一定是神经有问题,或者是大妄语。

下面的经文是:“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面对无量诸佛,又有海会菩萨的围绕,既是我普贤以身劝请,恭敬礼拜,以身来劝请,开始恭敬礼拜,以口来劝请,应该称扬赞叹;以意业来劝请,就要恭敬至诚,非常虔诚,心有恭敬,种种方便,应请劝请大转微妙*轮,摧灭一切邪知邪见。圆满无上菩提。妙法就是心法,心法就是正法,不可思议一般境界的、一般的人我是非是可思议的,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

比如无量的微尘刹土。请转*轮既是上承诸佛之心慈悲加持,下顺众生之心,学佛解脱啊!加持自己说正法,然后教化众生,学佛而解脱。汇事归理,教化众生,完全要归于空行。

永明延寿禅师曾说:“直教似月临千界。还遣如空度万缘。”也就是说一月能够离千江水,千江水印的还是那个月亮。还遣如空度万缘,还是空空如已而已,因为印出的月亮是真的吗?绝对不是,所以说法自在,而且众生能够的正知见,能够的真正的解脱。汇事归理实是请自心中佛说法,空性么!度自心中众生。因此二者不二。

如是像这样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普贤常劝请无量诸佛转正*轮,转正*轮,如果没有佛的话,也可以请高僧大德完全可以的,我们生在佛前、佛后业障深重,三途八难,佛前佛后难,没有因缘见到佛,但是有因缘闻法,就一定要请高僧大德,请法师来讲法。正是因为这样的因缘,我们才真正的感受到我们与佛法的距离原来是可以拉近的,不然的话,我们只说学佛,不闻佛法,那就是盲修瞎练,虽有热情,没有知见,没有正见,没有真正的智慧,这样下去归宿何处,很难说清。

“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菩萨真的很了不起,所以他能够永远都这样,永远,只有在佛经里你才能看见永远,只有站在法界,站在清静心上,站在理事无碍的境界上,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永远,正是因为这样的永远,你才真正被普贤菩萨所感动,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永远。

“身语意无有疲厌”。他永远在做,而我们常常是发烧,发热三分钟的热血过后马上就不干了,所以不能够坚持呀,我有一种感受,什么是精进?你永远都能坚持做一件事就是精进,怕就是一会儿高兴就做,一会儿不高兴就不做,所以我们要学习普贤菩萨请转*轮,也一定要自己先转*轮,然后才能够帮助众生也去转*轮。当然转*轮的目的是解脱,是开启自己的智慧,也就是大方广。

下面的经文是:“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生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在一次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给于会大众说:“所谓请佛住世,就是有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转成极微尘那么多的诸佛如来,无量无边将要示现般涅槃之际,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因为化缘已尽,将要开始般涅槃,就是进入涅槃,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诸佛如来,还有所有的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有四果罗汉,前三果还是有学,只有第四果才是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并不仅仅是二乘的菩萨,包括一切善知识,高僧大德,都应该如此,那么我普贤要劝请他们不要入于涅槃,请他们住世教化众生,因为众生苦,众生煎熬啊!而且经于一切佛刹转成极微尘数劫的住世时间,时间很遥远,一定要请他们住世很久很久的时间。目的是要利乐一切有情,说法才能度众生,你什么都不说,仅仅说学佛,那有什么意义啊!必须要说佛法。干什么,一定要知道什么,知道什么一定要做什么!

六寂佛,包括请佛住世,至少六寂佛,即理寂佛、名字寂佛、观行寂佛、相似寂佛、分正寂佛、究竟寂佛。根据这六寂佛,普贤菩萨都要劝请他们住世度众生,普贤如此,我们该当如何呢?也应该要劝请,凡是高僧大德,凡是善知识。要往生,要缘寂,都要请他们住世。

有人问“能住世么?”你不要管他住不住世,问题你是心法吗!因为你要转变观念,非常关键。

下面的经文是:“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整个虚空尽了,众生界尽了,众生业也尽了,烦恼都消失了,我劝请佛住世的愿望不能穷尽,念念相续,而且永远坚持下去,绵绵不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然指的是我们,普贤菩萨不会如此,我们是学普贤菩萨的就应该如此。身语意业无有疲厌,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不是天天要做,时时要做,应该如此。

下面的经文是:“复此,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出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

常随佛学,这是第八个愿望。让我们非常的感动啊!为法忘躯,真的是落到实处。如此处的毗卢遮那佛因行的娑婆世界,即是华藏世界中的十三层的一个世界,从最初的发心勇猛精进不退道心,用不可说不可说,很多很多无量无边而做不事,用自己的生命来做不事,如《积一切福德三昧经》中说,释迦佛因地为最圣仙人,他曾经在修道事,被人称为最圣仙人,修慈悲观,没有智慧,看到众生很苦,修慈悲观,可没有智慧,感觉很累,也非常苦,无法度众生,别人也不相信,你看众生苦,我也没感觉苦,你没说服人家那怎么办呢?人家自我陶醉,释迦佛感觉很遗憾于是到处参访,发愿能布施佛法的人,愿用生命来供养。钱财身外之物那更不用说了,我要用生命来供养,这时有一个天魔就知道了,天魔不相信最圣仙人有这么大的毅力,所以欺骗最圣仙人说:“我会佛法,我能讲,要有条件,你先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才能说法,如果你这样做了,我才会个你说法……”最圣仙人说想,为佛法而舍是自己发过的愿更何况我虚度了那样长的时光,今天遇到佛法了,那为什么,我不能够去实践呢?于是就依天魔所说,把自己的批剥掉了,他一看吓坏了,赶紧跑掉了。因为天魔不会说法,而见仙人又如发愿所做,于是天魔赶紧跑掉了。仙人见天魔跑掉了,自己已经如愿所做,只能祈祷,祈祷十方诸佛加持自己闻佛法,那么既感东方十三佛刹土外净明王佛,说《积一切福德三昧经》,得佛光明。得到佛的加持,最圣仙人皮肉完好如初,一切都恢复正常。

这是佛的加持,当然这是仙人与佛有缘啊!就像我们今天有人说求佛,求不如愿,为什么?因为贪心,贪嗔痴的心来求的,要么就请佛帮忙做坏事,那是不可以的。于是经净明王佛的教化,于是得辨才无碍。有智慧才能辨才无碍,广利有情度化众生,因缘尽了往生净明王佛土。

那么我们的佛教里,释迦牟尼佛曾经做过雪山大士,雪山大士也是在雪山修行,又一个夜叉。自己在那唱“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夜叉是梵天所化,当时雪天大士听到这样一句偈子很激动就说:“你讲,你在往下讲。”夜叉说:“我凭什么要告诉你,我现在正饿着呢!”释迦牟尼说:“那没有关系,你只要告诉我,我马上把我自己的身体布施给你,你吃掉好了。”然后夜叉就告诉他:“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意思是还是讲入那种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应该是空性吧,当然并不圆满,但还是很了不起,因为夜叉是梵天所化现,菩萨示现,所以也没有吃掉他,这告诉我们,如果你真的有我执,那你能学佛吗?有我只是没有办法学佛的,而且你学了,也不会很成功,你只能够耕耘一点福报而已。

从理而言,我身。父母生我前,我的身体是由什么而组成的呢?是有父亲母亲,阿赖耶识即业识和合而感召得,任何一个人都有父母,如果没有父母那是孙悟空,孙悟空是石头蹦出来的,据说那石头也要经太阳去晒,他成精了,那也需要很多因缘,如果经过很多因缘,也不是一个无因,也是有因缘的,所以缘起自然不是真的,那么实在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没有实在的,你的身体,你拥有了最暂时的拥有,如果真的能为佛法忘躯,是有意义的。弘一大师在一诗中说“殉道应流血。”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如果你真正信仰的话,你自己摸摸这也舍不得那也不舍得,那也不可以的。你观察到身体的无常行,没有主宰性,一个过程你暂时的拥有。你能观察到这一点,并与之相应。不然凡夫界与佛的境界相差得太遥远,你如果没有发心发愿。真的要学佛法,就是让你这样做,给你便宜,给你机会,说只要舍掉,马上就会得到什么好处,你也不干。

因为你觉得涅槃是什么?向社会人以为涅槃就是死掉了,哎!好死不如赖活者,人不都是这样么!为什么?因为他不了解涅槃的乐趣。如果知道涅槃的乐趣,如果认为活着很艰难,春、夏、秋、冬四季,人无可奈何面对这各种现实。如果能这样的话,就一定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完全可以做得到的。《金刚经》说释迦佛因地曾经割肉喂鹰,饲身喂虎,如果有我执是做不到的,由我执会连跑连叫的。释迦佛是慈悲心,所以一切都是自愿的,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但是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众生总是可以的吧!如果所有佛教徒都能发动起来,利益众生的话,我相信今天的佛教不会是这样的。能发动起来,利益众生的话,我相信今天的佛教不会是这样的。

那么近而观行三昧成就,如果一旦成就的话就是理事无碍,事实上也可以剥皮、析骨、刺血,如能不贪色身,既是正得法身。我们有这个身体的障碍。庄子说过:“我有大患,唯吾有身么。”修道如此,修佛更是如此。不执著分别心即得慧命,不谈这色身,就可得法身,不去掉色身,怎能得到法身,去掉是去掉执著,你不要以为现在你还没有成佛呢!你先去自杀了,那绝对不行,你也是众生,你杀自己也是杀生,是不可以的。不执著分别心,就是慧命,所以我们说法身慧命从佛法中来,从空性中来。

如是生命可舍,生命算什么?可是舍掉。因为有信仰,谭嗣同就是个例子,他是个佛教徒,把本来可以逃跑的,甚至连日本黑龙会的都找他,让他走,他说:“对不起,我一定留下来。”怎么劝他也不行,于是就去菜市口挨刀了。在他临行前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我自横刀仰天笑,去流肝胆两昆仑。”生死平等了,所以他敢死。别人一看,这人不是犯傻么!他可以逃跑,他怎么不跑啊?一个佛教徒有时候你可以感觉到那种无所畏惧的精神,生命可舍,身外之物更能舍了,王位、城邑、聚落、自己的房子、宫殿、园林没有不能够舍的,因为那都不是你的。

有人说那不对,那就是我的;只是暂时属于你,哪个是你的?哪都不是你的。有一句诗讲“一派青山景色优,前人种地后人收,后人收了莫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你仅仅是个过客,就像当官一样,局长有很多,人们恭敬你你是局长,不是恭敬你这个人,只是恭敬你这顶帽子,如果有一天你不是局长,你不要心理不平衡,因为你很清楚,原来是这顶帽子的结果。所以你还会贪慕吗?早晚有一天,你得下来,何必不谨慎从事呢?能为他人做好事,就尽力去做好了。所以人生就像演戏一样,一会儿装这个,一会儿扮那个,一会儿自己在家中是儿子,一会儿是父亲,一会儿是丈夫,一会儿可能是爷爷。事实上这都是一个假名,都是你又都不是你。

所以梅兰芳曾经有一个对练“看我非我;”他是演戏的,“看我非我”不是我啊!我看我,我也非我,照照镜子里的是自己么?已经化了妆了,他是男的,演的是女的,所以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是谁,都是一个游戏。无法摆脱。

所以悲哀的就是因为没有智慧,若然真的看得开,为什么不再你拥有的时候你去做功德呢?无量劫以来的习气无法摆脱。我觉得那是最理性的一种选择,以及一切难行苦行,都同样没有不能行事。没有不能做到的。我都可以做,难行就能行,难舍我就能舍,像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度的骨头一根一根历历分明的放在那里,为了信仰,能够这样做的人又有几个呢?

文化大革命是一个最好的考验,又有几个人真正留在庙子里,而没有还俗呢?不是很多,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也绝对不可以随便的嘲笑那些曾经回家的人。为什么?因为那是历史的因缘,不能把帐算到他个人身上,那是磨难。

下面经文是“乃至树下成大菩萨,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

所有的过程普贤菩萨都愿意去学,我们也应该去学。在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普贤,因行的毗卢遮那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因地有树下成道等,实现八相成道的种种神通变化,实现八种奇异之相,最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又在众生之际而示现种种佛身,示现种种佛身在各种道场之中,或在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在声闻,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在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在刹利以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在如此种种的众会道场之中,用圆满的法音,如同大雷震,随众生乐欲,个人的契机因缘不一样,你喜欢听什么,讲什么,你不喜欢听他也会给你,为什么?他要救你,所以并一定说你一定要喜欢的,他会观察你的机缘成熟,否则一点用没有,他不可能对牛弹琴啊!两者之间相应,才会有意义。

随众生乐欲去说法使众生个个得解脱,《维摩诘经》有这样的说法,说佛以一生言说法,众生各个随你解。每个人都会觉得佛是在对自己说的。他的感受很亲切,每个人自己确实收益了,在此处也是一样的,普贤菩萨就要毗卢遮那因地之*的释迦牟尼佛,并且示现,入于涅槃等等,不仅仅去去于他八相成道,六年苦行乃至各种道场中用圆满的法音教化众生,而且是众生得解脱,最后还要示现涅槃,都要学。我们今天也能看过释迦牟尼佛传,一看也很感动,他是学了么?没学,看完了给别人讲故事,讲完就好像那就是佛的故事,跟我没关系,给我们关系就等于你有还给释迦牟尼佛了。他是他,我是我,如果不能相应,不能将佛作为自己修学的榜样的话,我们去学佛又有什么意义呢?所有这一切因行果用,我都随之而修学,释迦牟尼佛八十年教化众生得因缘都要努力的去修学。

下面经文是:“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皆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常随佛学啊!真的很难,以现在的毗卢遮那佛为例,也就是因地的释迦牟尼佛。佛有三身,法身毗卢遮那佛,报身卢舍那佛,化身释迦牟尼佛,它的一切因果我都随之而学,所以常随佛学非常关键。

现在是什么?常随人学,要不就人在捣鬼说:“我成佛了……”这是胡闹,这样的人有啊!我遇到一位所谓的佛教徒,他叫某某名字,他在我面前表示的挺老实,以出去就告诉别人,他已经成什么如来了,在它的名字前加上“南无……如来”,并告诉别人我承认了,于是有人来问我,我说“我承认什么了?”说我什么都没讲,我说他一定是神经病,我与他没有话说,如果我去与他说什么,我也神经病。所以这是很烦恼的事,现在所谓的佛也多,太多了。

我们自己想想,来到这样一个道场,我有一种深深的感觉,佛法是什么?长幼有序,前边走我们后面跟着学,所以就像这样一个道场一样,有一些老法师他们一直走一直走,稳稳的走,我们这些后来者,一看到这些我们心里面很惭愧,也一定要老老实实,本本份份的去走。这样才会有结果,不然的话,哪里可能说他闭了几年关,突然间就窜出来了,到处去弘法,说他开悟了。说他成佛了,这样的人太可怕,如此看来,那些老法师这一生都白活了,不可能如此啊!!没有一个过程怎么可能又一个结果呢?它的一切因果,我都随之而学。

所以在常随佛学里我们应该有一个深切的感受,不能学人,因为人所是有缺陷的,人总是有习气有毛病的,尽管我们要接触善知识,但他一定要讲佛法,他若不讲佛法你跟他学什么?所以常随佛学非常关键,无量无边的如来,无论因果,我也都愿意随之而学,有那么多那么多如来,不仅仅要跟毗卢遮那、释迦牟尼佛去学,我同时也要跟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那么多的如来学,我们都要跟他们学,他们的发心,乃至他们最终的成就佛道,我都要学。绝对不能说只学一个。

有一位居士给我打电话说,告诉我三皈依:“皈依佛,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皈依《无量寿经》,皈依僧,皈依观世音菩萨。”我问他“你说完了?”“说完了”我把电话放下,为什么要这样狭隘呢?佛法中有谤法一罪,如果说认为只有一种法是最好的,其他的法你去谤了,难道没有罪么?这个很可怕的。当然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但他常常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的身边就发生了。所以我们要有一个非常正确的知见来看到这样的事情。既不要与之闹矛盾,又要自己心中有数,否则于他一样了那是很麻烦的事。所以你看看普贤菩萨,他能够常随十方三世一切无量无边的诸佛从因至果,他都要去学,可见会观想的人学佛即学无量诸佛,学一切佛,当然我们愿意哪位居士告诉我的能从阿弥陀佛开始来恭敬无量诸佛,但这个素质是令人怀疑的,学一佛即是学一切佛,因为空性,十方诸佛如来共同一法身,一法身即是法性身,既是空性。所以他们都是佛都是空行,学一佛也就是学十方三世一切无量诸佛,并且我普贤愿意永远随学于诸佛如来,发这样的大心。从不间断,也不知疲厌,也不知厌烦,绵绵不绝,这样的愿力我们不学更待何时?当然很难很难了,能够不知疲倦,能够愿意去选择常随佛学,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很伟大了。

下面的经文是:“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的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会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再一次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及华严大会的大众说,所谓恒顺众生,探讨恒顺众生的问题,既是顺就法界众生善恶根性而引导他,根据他的因缘来因势利导,因为九法界众生有善有恶,声闻缘觉,菩萨是善的,地狱恶鬼、畜生是恶的,所以他们有善有恶,恶来恶度,善来善度就是恒顺,把众生刚强,难度化解了,就是恒顺。

顺,在回向中属第七回向,《华严经》将成佛的次第分成五十二位,第一个就是十信位,十行,十回向,十住,十地,等觉,缘觉,妙觉。十回向,属于三贤位的菩萨,随顺众生属十回向中的第七回向。

因为众生有五性;五种小乘根性:

第一是阐提性,没有善根了。

第二不定性,浮在中间的,可善可恶,生闻性,缘觉性,而顺的根本是顺空有不二,恒顺法性,而不是恒顺众生的恶法,自他不二,如上所学如“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的有法之中做空观,观自己空,观自己是缘起的,没有自性的,照见五蕴皆空,自然有就是空的。有就是空为什么?不可以舍呢?完全可以舍去自己,完全可以把自己贡献出来,供养给众生,一定会从这里可以改变空有不二,比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撕身喂虎,割肉喂鹰,如果没有感受到有就是空的话,是做不到这些的,也就是自他不二。顺有既是顺生死众生,顺空则能无有挂碍。顺着生死众生,我们说这是有的,但还要顺空,因为有即是空,你必须要帮助众生让他改变那种存在的那种错误观念。那才能真的割肉喂鹰,舍身喂虎。如此看来就不能偏空或者偏有,你如果偏有的话,你怎样与他讲都没有用,他总是认为自己是实在的,事物如果真的是实在的话,你说了也没有用。

但是偏空也是错误的,偏空什么都是空了,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自己跳起来了,“你为什么打我?”是呀!你怎么空不了了呢?你不能偏空。必须站在一个缘起中道的角度,所以不能偏空也不能偏有,若然偏空偏有,那是错误的,所以佛法要走中道,我们要想普贤菩萨学习。随有九法界善恶众生,大多数是违背法性的,只有声闻,缘觉,可能对法性有一点认同,只有菩萨是认同法性的,如果海水一般能顺而度化,所说的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微尘刹土,如大海水一般,所有各类众生差别万千,如所说的卵生,湿生,胎生,化生,据说卵生是想生的,湿生是和生的,胎生是情爱生的,化生的就很不清楚了。因为庄生梦蝶,庄子做梦,自己变成蝴蝶了,他想是自己变成一只蝴蝶了,还是蝴蝶变成自己了呢?那是化身,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佛应该从空化生。

有的是由四大而生的。如人,地、水、风、火佛教中常说四大皆空,有人很奇怪,什么酒、色、财、气都上来了,是不是这四大错了呢?地、水、火、风,地坚硬为性,指我们的骨骼;水流动为性,指我们的血液、尿液等,火,温度,代表我们的体温,火也是动,代表我们的呼吸,是由这四大组成的,如果把他误解成其他,那是错误的。所以人是四大组成的,以及有情众生基本如此,比如说猪、马、牛、羊也应该如此。或有依空而住,夜摩天以上的天都是依空而住的,或有依卉木而住;依花依木而住,不如说花神、树神、佛教不是学神的,但是相信有神。

生的类别,乃至威仪各有种种,有竖生的,有横生的,人是竖生的,螃蟹就是横着走,螃蟹过街横行霸道,当然这是一种歇后语。相貌也各有美丑,有的美有的丑,各类生物的价值观念也一样,人长得再漂亮,麻雀飞过来还是吓跑了,他不认为你很漂亮,他觉得你很危险,他觉得你绝对丑陋,所以美丑是因人而异的。

寿命有长有短《逍遥游》写到“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说蘑菇初一生出来,十五都看不到,他的生命很短暂,这是植物,也属于法界。乌龟的寿命就比较长了,所以日本人喜欢龟,愿意向龟一样长寿,而中国人以为龟有别的一种意思。种类有贵有贱,动物也一样,大熊猫就比较贵了,的确是这样。所以他们的业力不同,名号各个不同,人就称人,狗就称狗。

我们的观念也需要去改变一下,也许从老祖宗那接受下来的就管人叫狗的话,也许今天不叫我们狗的话,我们心里头很不是滋味,因为是一种符号,但是我们太执著这种符号了。性情有刚有柔,南方人性格斗比较柔一点,脾气也比较好一点;北方人的性格就差一点,比较暴躁,可能于他的地理、环境、气候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也一定跟他的业力有关系。知见有邪有正,缘起性空,三法印这绝对是正法,象李HZ所说的佛法,真善忍,你看没错把,真善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要有内容啊!没有内容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呀!有一首歌叫“想你想的心痛”,人们唱起来很陶醉,以为是爱情歌曲,其实他来源是在打麻将时总想摸一张牌,却总是摸不来。就创造这首歌“想你想的心痛”。所以佛教发心很重要,佛教讲发心啊!他的发心只为一张麻将牌,而唱的人就被误导了。

今天也有人讲“我是佛,我讲的是佛法。”那能是么?挂羊头卖狗肉,佛已经给他定位了,不是佛法,不应该如此,所以我们要有智慧眼,要有择法眼,不然你会认为非佛法也是佛法。因为你不懂,不懂就好办了吗!不懂,他想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比如月食,月食一旦出现了,中国人传统的说法是月亮让天狗吃了,天狗打不到,就把家狗打的直叫,这不是邪知邪见么?但是他认为这样做。月亮最后出来了,你看我是把狗打了,不然月亮就让狗吃掉了。这完全是乱说八道,这种知见也有人信,确实有人信。娱乐有善有恶,佛法以法为乐,人则以五欲为乐,

当然有善有恶不一样的。意行有定有散,一个人整天躲在那里胡思乱想,他总问我:“我为什么总有妄想啊?我为什么有那么多妄想啊!”我说“既是妄想,妄想真么?他说“不真啊!”“不真就随他去把……”他说“不行啊!还是有妄想。”这就比如说有一个馒头,环境恶劣,馒头招苍蝇,然后一个,然后一个人把馒头放哪,这苍蝇飞来飞去,这个人到处赶苍蝇,弄得筋疲力尽,另一个人问他“你在干什么?”那人说“我在赶苍蝇,苍蝇拼命的叮这个馒头。”那人说:“哎!你把那个馒头吃了不就没事了吗!”他这时候恍然大悟,把馒头吃了,这个馒头是什么?就是我执啊!你把我执弄明白了,苍蝇还会来叮你么?那妄想还会是真的吗?你配合他才有妄想,就像开车一样,你踩着油门,你还抱怨这车为什么跑啊?是你在踩油门,是你在配合啊!你若不配合它,它可能会跑吗?你在给它充电加油,它一定会跑的。所以这个缘增加了,必定它要配合了。

威仪有动有静,出家人喜欢静了,也有人喜欢动的,在佛法的真谛中讲“静及动,动及静。”在**大师的《悟不牵》里就是这样认为的。“静就是动,动就是静。”二者之间没有区别,就想手心和手背一样,那都是牵强的,那都不是事务的真相。衣服有优有劣,个人的财务多少或者福报的多少。衣服当然有好的有坏的,饮食有粗有细,在《维摩诘经》中讲鸠摩罗自己也是说,天人的福报是不一样的,天人福报不同,所导致他们的饮食颜色也是有差异的,同吃一种饭,颜色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福报不一样,所以福报大的人,饭的颜色非常漂亮,精美;福报差一点的颜色就差。所以说饮食有粗有细。住在各处村庄、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是没有脚的,如鱼。二足、人。过去有个人给人定位,说“人是没有毛,二足动物也。”没有毛,身上没有,两足动物,于是一个人就搞了一个恶作剧,将一只鸡把毛拔光了,然后仍给你看,你看这是人么?当然它不是人了,所以语言永远都是苍白的,怎么样呢?去感受。

今天我们说佛法仅仅作为工具,作为筏,作为船来用,是可以的,但你若真正的执著这个语言文字,那就不可以了。文以载道,语言文字只是说明道理的。四足动物,多是蜈蚣;有色、无色及天界,非想非非想就是无色,有想、无想,凡夫是有想,禅天是有想,非有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那天界就是如此等等天。不是普贤菩萨的众生阿!拿一个众生不是我们心中的众生,与我们不是一体呢?所以通体大悲,想他又不是我,他与我另类,那你一定不会慈悲,你也不会愿意去教化他,就像我们今天闻一点佛法,懂一点佛法,很舍不得,很吝啬,不愿意去告诉别人,这都是不可以的。当然发心很重要,如果那着佛法去换钱,那也是不应该提倡的,佛法绝对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这个价位决定不能如此。所以要恒顺教化,因为智慧的清净心尽虚空遍法界都常现出来的是法性,法性身生起清净心,没有挂碍,没有任何挂碍。“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尽管如此却又能够恒顺众生,教化众生,恶来恶度,善来善度。可见佛也是自心中佛。“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若能感受到这一点,往生应该是很容易了,不然总是执著去念佛,当然现在执著的人也不多,所以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自己心中的佛是自己心中的众生,自己心中的佛度自己心中的众生,那这很正常,度的一定很自在,否则跑到外边度了,那就麻烦了。所以说常随佛学,就能恒顺众生,顺着众生的根基,善于转化和诱导,这个他才愿意。

下面的经文是:“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及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这几句我觉得太漂亮了,《华严经》真的很伟大,这是证明菩萨随法性的,随顺众生的。像这样的种种众生,想以上所说的各式各样的众生;胎、卵、湿、化,九法界众生有贵有贱千差万别,所有所有的众生都包括进去了,我普贤都会随顺而去改变他们,转就是观智,怎么去转变呢?用智慧去改变,指挥去转,如果你把一个人强拉过来,他又回到原处去了,不买你的帐,但你可以用观想用智慧去改变。这是可能的。又见一切众生性相皆空,即有即空,虽然是众生,如《金刚经》所说:“度无量众生,却无有一众生得度者。”因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感受到那是众生,他看着都是幻化的,而我们呢?看成是实在的,所以受伤了,所以我们有疲倦的感觉“哎呀!众生真难度,你说了半天,对牛弹琴。”有这样的感觉。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修养不够,人格魅力不足,要先考虑到自己缺什么!如果从来不考虑自己应该负什么责任,总是抱怨众生那就错了。

如此转意观智,有了观智就能观一切众生性,想皆空,即有即空,即空即有,虽然是空,不碍有,所以在有上感受空,在空上又能够不碍有,如《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两者之间没有差异,你不能把他割裂开,如此就能够悟得自他不二。

然后,如是种种行事供养众生,就开始对众生服务,什么是菩萨,菩萨就是众生的马牛,给众生服务的,应该如此,有人受了菩萨戒,他很骄傲,他说:“我现在受了菩萨戒,你现在三皈五戒我就要领导你!”这就很麻烦,你没当过领导,别到这里来当。我自己看见过这样的事,因为他受了菩萨戒,他弄了内坛一定要抢在前面,引起众生的不愉快。看着他不顺眼,他还理直气壮的往那儿一站,其实菩萨是给众生机会的,让众生在前边,他愿意在前边就让给他,才称菩萨,否则你先跑在前面,引起众生的反感,那是假菩萨,种种承事中供养众生。就是承事供养自己。一定要清楚佛教,就是在利他中完成自理,因为自他不二。

我原来也有一种误会,想我帮助别人其实我自己占了便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同体,帮助别人就是在帮自己,这样的想法才能理直气壮得去帮别人,不然总是占便宜的想法,想我帮你我自己占了便宜,还是一种知见上的错误。如《梵王经》中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受生,皆有父母。故六道众生皆是父母。”所以我要承事供养他们。我要对他们好,因为他们是我父母,这是一种转变观念,否则他与你什么关系?都没有,那你愿意帮他们吗?你不愿意帮,现在父母养子女心甘情愿的还债,一句怨言都没有,不但没怨言,甚至把命搭进去他都愿意,这就是欠债还钱么!与你没有关系的众生,就要如《梵王经菩萨戒本》讲观想,观想他与你有关系,有关系你就愿意做了,没有关系你怎么会愿意做?二佛法中师长就是你的法身父母,所以自己的师傅就是法身父母,他能够为你剃度,教你做人修行,修养,教你佛法的知见。更应该要尊敬供养,至少要孝敬,要孝顺,这是应该的。至于阿罗汉乃至如来都是出世的圣人。阿罗汉,乃至如来,佛。辟支佛、菩萨都是出世的圣人。是世间的福田,怎么能够不承事供养呢?这些都是出世的圣人,我们更应该去供养,所以一定要清楚供养一定要转变观念,发露内心的去供养,所谓“等无有异”即从法身而说,不生分别既是平等供养,诸法无生而说的,不生分别,因为无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一个实在的生,缘生不是生,他生不生,和合生不生,无因生不生,那么就是无生。及平等供养,

于是既能于诸病苦为做良医,我觉得也是《华严经》中最杰出的几句话了,于失道者,示其正路,好在病苦时,你应该做最好的医生。正应该去帮助他,恒顺众生,如果在别人需要时你跑掉了,就称不上济世救人,不应该是这样的。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他迷失方向了,你应该给他指出一条正路,是对的,你不会看着他掉坑里而幸灾乐祸。有这样的人那是不对的,于暗夜中为做光明,在他迷失方向,在黑暗中摸索在徘徊,这时你一定要给他举一个火把或一盏灯,告诉他,让他有一个依靠,佛法就是这样,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华严经》讲有一个穷人的比喻,说一个富有的人家的孩子,从小就离家出走了。父母到处找他,很多年之后找到他回来了,对他说“这家是你的……”他不相信,因为他穷惯了,于是让他在这干活,给他工钱,与他搞好关系,一点点的让他去管帐,在一点点得告诉他,其实这些家产都是你的。这就是令得伏藏,这些东西都是你的,还有夜明珠。一个贫穷的人,父母去世前在他衣服里缝了一个夜明珠,价值连城,他自己不知道,每天去讨饭,有一天一个人告诉他,他的衣服里有个摩尼宝珠,你为什么要讨饭吃呢?佛就是这样的,告诉你,你本来就有无价之宝,你若今天讨饭是不应该的。

菩萨能够平等饶益一切众生,所以他才是菩萨,普贤就是这样做的,那我们怎么办?不学普贤菩萨就不能成佛。

下面的经文是:“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

这是太伟大了,随顺众生就是供养诸佛。我们来随顺众生和供养诸佛分别开来。我们供养诸佛后,掉头可能去与众生吵架,这与佛法绝对不相应,佛告诉你,你若是对众生好就是对我好,供养了他们就等于供养了我。不像李HZ所说“你就信我吧!你信别人不行了,这很麻烦。”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如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正等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中不能成无上正觉。

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菩萨能如意随顺众生,则尊重众生,就是尊重供养诸佛如来。你若能让众生高兴,就是让诸佛而来高兴,就是供养诸佛如来。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我们看是有很深界限的,很难打破,现在我们一定要打破这个界限。如果对于众生能够尊重承事,为众生服务。做众生马牛,也就是尊重承事如来,就是孝敬服务于如来。否则,你是佛子,只有其名无其实,无有是处,可见如能使众生生起欢喜心,就是是一切诸佛如来也生起欢喜心。

有人拜完佛,扭过头与众生急了,吵起来,打架嗔恨。我告诉你,你可以得罪佛都不能得罪众生,当然我们是不会去得罪佛的。为什么?佛绝对慈悲心,绝对不会惩罚任何一个众生。但如果你去得罪众生,他会报复你,而佛不会。所以千万要与众生搞好关系,与众生搞好关系,就等于与如来搞好关系,则一切如来欢喜,“真是我的佛子。”如果你没有做过,佛陀会感觉你与我不相应。因为诸佛如来得真如入不二法门,深契得不二法门,空空相应,众生空,自己也。所以与众生能够一体,如此即能人溺己溺,众生掉到河里了,就等于自己掉到河里一样,也一定要去救他,不救他就不能够是同体。

于是就众生是一体,救别人就是救自己。没有一点点占了便宜的感觉,为什么不救,不救说明你慈悲心还没有,你没有慈悲心,你怎么成佛?于是就能发起大悲,同时因为大悲的缘故,而生起觉悟之心,发起菩提心了。因为能生起觉悟之心,于是就能成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能够成佛了。因为你觉悟了,佛译为觉悟,觉者,他觉悟了,他明白了,明白了事物的真相,相是空相,发性是空性,所以也才能自在,他不去执著而我们执著惯了,让你放下,你也放不下。只是众生份上,生佛隔绝,太遥远了,需要转换观念,才可以打成一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处要熟,熟处要生,对于五欲六尘我们太熟了,我们要生,对于佛的境界,对于法性我们生了。所以我们要熟起来。正是因为生处要熟,熟处要生,二者之间的距离慢慢的拉近。

随好的是相应和相契,那你也成佛了,只是你现在终于找到方向了,这就很可贵。需要转换观念,才可能打成一片,正是因为如此,就如同旷野,沙漠之中,沙漠中有一个大树王,大树非常大,即使人在生死旅途中,虽无善根,却有大树王之根,伏藏于内,这是法性,众生与佛同法性,“根若得水浇灌”,只要有人去浇灌你,你去转变观念,便可枝繁叶茂,花果满枝,大树里马上长满了花果,大树王之根即是法性,树枝比喻智慧,树叶比喻入定,花比喻菩萨行因。

因行之际,所做的一切努力度众生,帮助所有众生离苦得乐,所有的一切行为都是花。果比喻菩提妙果,众生在生死旷野得轮回中,菩提树王也是同样的道理,菩提比作树王,即能以一切众生而为树根,没有这个根不行,众生是我们的根,我们学佛要靠众生,你若不靠众生,你永远成不了佛。这里面有说法。

而为树根,也就是法性。因为你在众生身上,你去透视法性的,诸佛菩萨就是树根生出的华果。有众生,他是根,所以诸佛菩萨是花果,用大悲水来浇灌树根,即是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的智慧华果,绝对能成就。为什么这样说?如果诸菩萨用大悲水饶益众生,即浇灌树根,就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得花果。就是自利,所以佛教讲的自利利他,先是利他,菩萨先利他后利自己,自己没有成佛还要帮助别人,这真是大公无私。

通过以上,总而言之,所以要说菩提属于众生,如果没有众生的话,所欲的菩萨终究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果没有众生,所有的菩萨终究不能成就佛果。所以说菩提属于众生,众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度众生,才能成佛。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话说得非常非常的透彻,学佛就一定要和众生搞好关系,这种搞好关系不是相互利用,是大悲心,是菩提心。没有大悲心,没有菩提心就终究也不能成佛,菩萨也是假菩萨,还是因为理解到这一点,我们才会理解“与诸病苦,为做良医。

”一定要帮他,不帮他怎么行呢?不帮是不可以的,别人正在有病,你一定要做一个很好的医生。“于失道者,示其正路。”走迷了路,一定要拉人回来,“于暗夜中,为作光明。”找不到路了,你要告诉他,“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你告诉他,他自己就有无价的摩尼宝珠,不会这样贫穷,每个人都有(结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