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修捷要报恩谈》 黄念祖居士著
第十二拜、第十三拜、第十四拜的内容都是很重要的!是《净修捷要》之中的精华,也是整个佛教的精华,不光是净土宗,涉及到了各个重要的经论。●●一心观礼,显密一体,身土不二,称名无异持咒,教主即是本尊,大日遮那,同归光寿,华藏、密严,不离极乐,竖穷三际,横遍十虚,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十二拜)
上一段的文字是说明禅净不二,而这一段是说明密净不二。
“一心观礼,显密一体”,显教和密教是一体的。目前,大家好象有点分别,显教就是和尚,密教就是喇嘛,把密教称为“喇嘛教”。确实有好些个风俗习惯表明喇 嘛和僧人不一样,比如服装不一样,用的法器也不一样,念经也不一样,他们用西藏话、蒙古话念经,我们都是用汉语念经。他们在服装上保留着印度的原样,冬天 用的被子也还是毡子,偏袒右肩是因为印度热的原故。中国内地的和尚大袍子一穿,袈裟还是露出来的,但是里面却是大棉袍子,不坦露了。里面的袍子是中国古代 俗人穿的袍子,不是僧人的服装,袈裟才真正是僧人的服装。袈裟虽然还是露在外头,但是加了一件袍子。有的人就是互相轻视,显密之间的轻视,这种现象目前 超过禅与净。显教说密宗都是邪魔,反过来密宗说显教是小乘,于是互相看不起,这些都是错误的。我常说显宗就是这个拳头的手背,显现在外头所以称为“显”。 而密宗好比是手心,看不到,但是两者是一体的!手背就是手心的背,手心就是手背的心。所以,密就是显的密,显就是密的显,两者是一体的,都是佛法,怎么能 看成两个不同的呢!变成了两个,那就自然是两回事了。虽然两宗之间可以各有一些特色,那都是可以的。不但是两宗之间有特色,就是显教之中还有各派各宗的特 色,比如日本把一个净土宗分成了十几宗,各有特色。合掌的姿势上不一样,念佛方式上也不一样,念佛珠也不一样……最特别的是念佛珠,多少人一起共修,大家 合拿一个大念佛珠,围着坐一圈,拿着大念佛珠就好象在流水作业,到每个人面前,每个人管一个,到你面前你就推一个,并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说各有 特色,但并不能说这是两个呀!显和密也是如此,他们是一体的。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大家搞不清楚,我也就此问过贡嘎活佛,他说:密宗所指的“显教”并不是指整个内陆地区的佛教,而指的是《中论》以下的佛教经典,这才称 为“显教”。而且在西藏学密的人,先要学十二年的显教作为基础,脱产学习十二年。从“三论”学到“中观见”棗《成舍论》、《具舍论》、《中论》……教典很 多。再往上到了般苦类经典的《法华》、《华严》……这些不在密宗所谓的“显教”范围之内,是显密共有的经典,显密共同依修的。
密宗说“显教”低,是小乘教,指的是“三论宗”以下的教法,这其实跟我们的说法也是一样的。佛教分“十宗”,其中“具舍宗”就是小乘教,而“三论宗”是大 小乘交界的地方,它是小乘的最高教法,但还不够大乘法,在此之下称为“显教的教低”。所以,并不是整个批评大陆原有的佛教。有些学密宗的人没有把这个问题 搞清楚,加上自己的意思于是就说“原来汉地所有的教法都很低,因此只有西藏学的才是高的……”。这么说就错误了,根本不是这个意思,这是一种谬解。对此需 要慢慢来澄清,现在要澄清的问题太多,也澄清不完,许多问题也只能暂时等一等吧!
在密戒里头,学习显教是一个跟本戒,所以你可不要看不起呀!为什么他要学十二年显教呢?必须要有这个基础才成。所以真正学密,是一个很艰辛的修持过程。首 先要学十二年的显教,然后修“四加行”(编者按:密教中,受传法灌顶之前,依方便所修的行法,即十八道法、金刚界法、胎藏界法与护摩法等四种,称为“四加 行”)……十万个大头,全身倒下去,这个头磕十万个,不光是磕头,还要一心观想地这么磕……还要修练十万遍“百字名”(编者按:即密教金刚界所持诵的一百 个字的咒。),再修四样的“四加行”。修“四加行”,就是脱产什么都不干,快的也还要三年呢!这就十五年了。要传一个普通的法去修,于是又修几年。然后给 你开顶,又三四年,这才开始给你传戒、传大法,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传的,还要看根器。得了大法的人,然后就闭关了,一关就是十二年,这个闭关是真正不出来 了。至于说密教的高,也是有根据的。
当年日本高僧空海在中国留学,他从中国回去之后,就判列教的等级,列了“十住心”。把这人的心态分为十个等类,叫“十住心”。最初一住叫“一生底处心”, 这种人就象动物似的,愚昧无知,说的就是不信佛的人。然后向小孩子似的,一点点上来,“第八住心”列的就是禅宗,第九是华严,第十是密宗。密宗称为“秘密 壮严心”。判教的那个时代相当于中国唐朝。当时日本的华严宗不服,跑到天皇那去告状,从来华严都是最高的,为什么把密宗列的比我们高?天皇都把双方召到了 御前,就问空海是怎么一回事,当时空海就说了:“我学了密,学了这个法之后,我就从自身就放光。”说的时候他果真就放光了,放光之后整个日本的皇宫全照亮 了,当时所有参加辩论的,告状的人都磕头了,就连皇后也顶礼献袈裟。这样一来,空海判教就成立了,没有人敢否定了。
所以密宗之高,就在于它是诸佛的境界,诸佛的自受用境界,而且是毗卢遮那佛在天宫上说的。《华严》也是从天宫上听说的,而释迦牟尼佛(其实释迦牟尼也就是毗卢遮那的应化),一般都是在地球上说的。到了密教,则是佛教里面最深入的,是秘密壮严所流露的。
净土宗是密教的显说,所以一切都是平等的,修什么都可以。你赞叹密宗的时候,也就是在赞叹念佛、赞叹禅宗;你赞叹禅宗的时候,也还是在赞叹净土、赞叹密 宗;你赞叹净土的时候也还是在赞叹禅宗、赞叹密宗。这就确确实实平等了。在平等之中,密宗确实是“十住心”,这个说法是成立的。净土是密教的显说。禅宗就 是密宗最高心地法门的最上的立断。
显密是一体的,所以我们说到了密宗的殊胜,密宗的“十住心”最高。而密宗不但跟净土宗是一体的,而且“身土不二”。我们的这个身跟这个土不是两个,都是从 心所流现的,心流现出身来,身流现出来土。所以你看,法身居“常寂光土”;报身居“实报壮严土”;破了见思惑就是“方便有余土”;我们还是凡夫,就在“凡 圣同居土”。这个土跟我们这个身不是两个,都是由于你断惑的水平,而决定了你有什么身处于什么样的土。
“称名无异持咒”你称名,念这个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在称名中我确实曾得到过密宗的很特殊的感应。密宗有最高的佛,比毗卢遮那佛还要高,在红密称为 “阿弥陀如来”。阿弥陀如来的心印,在持名的时候就显现了。当时我还觉得,我念佛的时候怎么出现了阿弥陀如来的心印?当时并不知道这个事,后来才知道念佛 的同时就是阿弥陀的心印。“心印”是密宗的事情,净土宗从来没有谈“心印”。念佛无异于持咒。而且这个“南无阿弥陀佛”,用印度话来念:“那摩啊弥打菩达 牙”。这一句佛号出现在《往生咒》、《大悲咒》里,但是我们注音注错了,“南无”变成“NAMU”了,“阿”字变成了“哦”音了。现在写的文字是“多婆 夜”,夜晚的夜,而南方很多地方把“夜”读成“亚(YA)”。所以要把这音念准了,还是跟那个印度文一样的,“南无阿弥多婆夜”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 个“阿”(A音)字很重要,现在大家初修,要念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些老太婆,她都念几十年了,你不要让她改。不要说我念“哦”了,再象别人念“阿” 一样地改过来,这么做就又错了!因为“持名无异持咒”。
“教主即是本尊”刚才已经说过了,我们的教主就是阿弥陀佛,你念阿弥陀佛就是本尊,你又是持咒,又是本尊,那不就是“密”吗!
“大日遮那,同归光寿”,大日指大日如来;遮那指毗卢遮那佛。“华严宗”称毗卢遮那佛,密宗称大日如来,都归于“无量光、无量寿”,也就是阿弥陀佛。这个 有根据吗?有的!密宗的东密(日本)兴教大师,他的著作《阿弥陀秘释》中说“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寿佛……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光佛”。“无量光、无量寿”就是大 日如来。所以夏(莲居)老师的这些话都是有根据的。
对于“毗卢遮那”,兴教大师又解释说:“毗卢弥陀,同全异名。极乐、华藏名异一处”同一个本体,不同的名子。阿弥陀佛的世界是极乐世界,毗卢遮那世界是华 藏世界,这两个世界是同体而异名,名子上不同,但都是在一处。所以“华藏、密严,不离极乐”这个华藏怎么能离开极乐呢?在一处呀!“密严”是怎么回事? 《密严经》(也是密宗的经典)说:“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极乐壮严国,世尊无量寿。”密严国土就是极乐国土,它那里的佛就叫无量寿。又“密严净土,超 诸佛国”密严净土超过了一切佛国。为什么超过?因为“无为性”,由于无为为性而成的,它不同于微尘,《金刚经》上讲的,很多世界都是微尘聚合而成的世界。 所谓“微尘”不只是指土,电子、原子、夸克……都是微尘,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这些微尘聚汇而成的。所以将来是要坏的,要崩溃的,大爆炸,整个银河系都完 了,这种破灭大的不得了!但是这个密严国不同,它是无为性,不是由微尘所成,所以这个密严也离不开极乐,而“依密严住”。密严住就是极乐壮严国,而这个佛 就是无量寿。密严世界的清净壮严不同诸佛国,这是在赞叹极乐世界。
密严世界和华藏世界都没有离开极乐世界,教主没有离开极乐教主,国土也没有离开极乐国土。所以这样的极乐世界“竖穷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三际,这是 竖着来说的。“穷际”就是找不到头的意思。横着来说,就是“横遍十虚”横着是空间,在空间上遍满十方虚空。东南西北四方,加上四个角为八方,再加上上下就 是“十方”。
所以刚才我们说,这一句佛号要把“阿”字念准。东密兴教大师赞叹念佛法门:从一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一切咒都从“阿”字出生。
当年(刚解放)我在念佛的时候,心中就出现过这个“阿”字。当时念“佛七”很好,密教打一个基础,显教再打了一个基础。解放以后,前途如何,完全不知道。我那时心是很诚恳、很孤寂的。
“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从一切陀罗尼出生一切诸佛,一切诸佛都从咒出生。所以现在密、显教没有绝对不念一点咒的。你看《阿弥陀经》经本上后边都有往生 咒,很难得有一本《阿弥陀经》不带往生咒的。其它经中也会或有大悲咒或念准提咒……和尚整天上殿就是念大悲咒、十小咒。你说和尚是密宗是显教?那不就是唐 密汉化了吗,也就是字音上走了的密吗!
对于密宗,我们为什么不提倡?确实是危险万分的!许多人都在那冒充,这些魔就和贩假药、假酒的一样,中国的茅台有名,可是买的不好,那就还不知道里面会有 什么坏东西呢。因为酒贩子买来空瓶子来装上假酒,所以都是假货。密宗也是如此,很多都是假的!只有净土,也就是密教的显说,才最安全!不需要叫你依止一个 什么人。这个人一旦万恶,伪善起来是很可怕的!他能以种种的形式来欺骗他人的。所以不能随便拜师傅,不要管他有名无名。有的人很有名,但他那个名来的很不 正派。所以不要以为,能有这么大的名声,能多少人信仰,我拜他为师不会错。依我看来,却是很危险呀!有些人尽管很有名,但依李炳南(编者按:李炳南大居士 为台湾净土宗的大德,净空法师的老师,梅光曦居士的学生。)的话讲,“他是大魔头呀!”。我看这话没有错!李炳南是一个学佛的老修行人,本来与人无争,与 事无处,他何必要得罪人呢?他也知道说错了是打妄语,责任很大,障人慧命。而人家是善知识,你李炳南却说是魔,这其中肯定起码有八分把握,他才敢这么说 的,不然自己也要含蓄一点的。那个陈健民,是肯定又肯定的魔!死的时候情形很不好,可大家还给他宣扬,说他如何如何。有的人愚痴起来,是很聪明的人做很蠢 的事,就是因为他总是感情用事。所以我们不要注重在感情上,而是要建立在理智上去看问题。只有理智才能正确呀!都是为了佛法,建立在这样一个崇高的基础 上,所以对于这个“密”,一方面我们要赞叹,一方面还是要敲警钟的。目前有两个和尚到了美国,也是让别人发现有很不妥当的行为,我们就不说是谁谁了。这些 都说明修密是很难的。密宗虽殊胜,但是很难学。
抗战期间我是跑到南方去了,跟我同船的就是叶曼(编者按:叶曼即田刘世伦居士,台湾当代著名的大居士、教授),那时候她刚当新娘子。日本投降之后,我从重 庆回来,主要以弘扬密宗为主。解放之后,分配到山西,后来调整到天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从天津回来才到了北京邮电学院。文化大革命当了牛鬼蛇神,跟着干 校到了河南……(编者按:黄老于解放前任广播电台的台长,利用广播宣传佛法,因此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下放河南农场改造。)这一段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一段 经历。不能想象!我就说,分成八份,每个人分提我的八分之一,八个人恐怕也都得死!所幸还没有死,回来了。回来之后,再弘扬的就是净土了,以净土为主了。 所以,我自己来看这三大宗还是平等的。从实际情况及种种的因缘来看,现在只有这净土宗才最稳当。
总之,这一段告诉我们,拜这个佛,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尊,极乐就是华藏密严,这个教主就是大日毗卢遮那,显密一体、显密不二。这个“阿”(A)字,出生 一切陀罗尼,从一切陀罗尼出生一切诸佛。“阿弥陀佛”中也离不开这个“阿”字。现在大家把这个“阿”字念的不正确,这个就差一些了,所以我们要正确念,告 诉要好好念这个“阿”字。
●●一心观礼,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普门,全事即理,全妄归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广学原为深入,专修即是总持,声声唤醒自己,念念不离本尊,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十三拜)
刚才都是在说“不二”,这一段一上来就是“六字统摄万法”。所谓“六字”指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只有简简单单的这六个字,但是这六个字“统摄万法”呀!“万法”就是指八万四千法门,所言极多,其实就是指一切法。所以这六个字就统摄了一切法。
一门即是善门,你念佛是一门深入,有种种的普门示现。阿弥陀佛显种种身来救度你,所以这一个法门就是普度、普救、普现的普门呀!这个理论就是《华严》所讲 的“一即是多”的道理。一切就是一,一和多不二。所以我在所著的《大经解》里,特别把《华严经》里的“十玄”讲了。一里头有多,比如“虚弥山”有许多“芥 子”,反过来这一个“芥子”里又包括了“虚弥山”。大中含小,小中含大。短时间包括长时间,一秒包括一年。一年有若干秒,一秒又包括一年……延缩是同时 的。所以,这些道理就把我们思想中的情见,意识见解上所建立的种种常识给破除了。大家都是“唯常识论”者,都以为这个常识就是真理。其实常识是一种错觉。 我们只是三度空间中的可怜的生物,所接触到只是一点点的有限真理罢了!
那什么是真理呢?在《华严》中的“十玄”就告诉了我们:不但事和理不抵触,事和事之间也没有抵触。小和大,大的包括小的,小的就可以包括大的。我有个在校 (编者按:即北京邮电学院)的留学生,在数学上有一个问题他总想不通,尽管科学也证明了,客观上也有事例,但他还是问:“全体包括局部,这个我当然懂了, 但是局部包括全部,这我就不懂了。”我说了:“你所集的项目到了无穷多的时候,其中每一个项目是一个局部,就包括了全体。”这怎么能想象呢?局部怎么能包 括全体呢?对此,我在《净土资粮》里头也谈到了一个事例----全息照像。全息照像有个底版,如果你把那个底版打破了,拿出其中一块打碎下来的渣子,对于 整个底版来讲它是一个局部,你再把这个渣子放到原来底版的位置上,还把这光线通过去,这时所显现出来的还是全体,和那个全部的底片是一样的。好比我就是那 个小渣子,出来我这一小块之后,当然比原来全部底版要小,尽管它小,但它确实包含了一切的信息,全体所含的信息在这一块小渣子局部当中都含有了。这就是佛 所说的,一就是多,小中就有大的道理。那个大底片是个大,那一个小渣是个小。大的东西都在小的东西里头,没有欠缺。所以我们要破除自心中的种种错误情见。
佛法,中国接受的最好,其它的国家接受的只是小乘法。虽然学的是小乘,但很认真,社会大众对他们很恭敬,地位也很高,但只是小乘法,佛不满意呀!佛说:小 乘法是焦芽败种。好容易出了一个芽,但焦了,种子腐烂了。佛批评小乘,学小乘的人也看到了大乘成就的情况,于是哭声振天:“云何一法中而不知此事”,跟着 佛这么多年,我为什么不知道呀!学小乘的人一直跟着佛,但如聋如盲,跟瞎子一样,跟聋子一样。而这个大乘法,能真正接受的是中国。日本不错,但是我们的学 生。日本打我们是妄恩负义!真是我们的学生,在各方面都从中国学去的。
对于一和多的道理,再打个比方:象北海的水,水中有一个波,这一个波为什么这时成这个样子?是根据刚才前头水的波怎么动的情况,又根据现在风的力量是个什 么情况。前头那一个波为什么形成那个情况呢?是由全湖的结构,水的动力,风的大小……这一切信息所共同决定的。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新的信息,这个波就 又在动……所以这一个小波具足了整个北海水的全部的信息。现在。我们讲的是信息论,为什么一个底版上的渣子还能放出整个人来?就是因为这一块渣子它含有 全部的信息。当然,并不是指它有全部底版的物质,而是指它含有全部的信息。这一个波的水,它具备了全体的性质。对于这一个波,请问:你给它切下来,什么是 它的界线呢?这个波和那个波之间你切得开吗?它是一个整体的,切不开!所以就是这样,一里头就有多,其它东西也都在我这里头,我也在其它东西里头,这用镜 子就很容易看出来了。十个镜子在这,每一个镜子都照我这一个镜子里头来,而且我也都入到其它的镜子里去了,所以重重无尽。再比如:俩个人对面之间就是重重 无尽、没有止境。你看见我了,你也看见我的眼珠了,这时你看我眼珠里有谁?眼珠里有你。你有眼珠,眼珠里又有我。所以你看见我眼珠上的你,你的眼珠里又有 我……这么套下去,是无穷无尽的,所以重重无尽。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不要很固执,不能只认为多里头有一,一里头不能有多,大的能装小的,小的却不能装大 的。
从一和多、一和普,说到《华严》的无碍棗“全事即理”。波是什么?波不就是事相吗。整个事相又是什么?这个波它整个是什么?整个波就整个是水吗!没有一个 什么叫波,波就是变成水一拱的样子。它的本体没有别的,只是水。所以一切事相它的本体是什么?只是理。理是本体,事是事相。一个形象,一个本体。所以这个 本体和这个事相是不可分割的!全部的事都是理。因为全部事都是理,理事一体。因为一中可以包括一切吗!
“全妄归真”,我们是妄想,我们在念佛,我们这个念佛就是把我们整个的妄想全归到“真如”上。所以妄想并不可怕,只要念就是了。念佛中有妄想也不怕,就如 同在水上画画,水上画一个圈,只有一个圈,马上就没有了。这个妄哪里去了?妄想又归到水里头去吗!水代表真,你画这个圈就是事相。只是你一时的盲动,但盲 动没有关系,它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存在,它马上全部归到真了。所以这就说明,一切都是“全事即理,全妄归真”。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我们说性修不二,这就又进一层了,是承整个的性来开始修行的。有了本觉,我们开始了觉悟,有了始觉,这就从我们本觉起了一个觉悟 的念头。本觉是咱们的本性,是从性里起了一个修行之念,所以全性起来修行,我们修什么呢?我们念的是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心,因此我们所念 的所修的,正是我们的本心,你所修在哪里?所修的就在我的本心。你所修的在性,念佛法门,你全部的修持都在你的本性。所以“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是心 是佛,是心作佛。”由于是心是佛,这个心来念佛,全性起修,你念的是佛,佛就是你的心,你所修全部在你的心上,不是在心之外,全修就在性,在本性。如珠子 发光,珠子发光,全珠发光,珠子发光之后,珠子光先照到了谁?珠子的光还是先照到的是自己呀!首先是这个珠子自己先亮了。这个譬喻说明“全性起修,全修在 性”。珠子亮了,照到外边去了,远处亮了。珠子放光的同时,这个光亮首先照亮的是珠子本身,所以这就是“全珠生光,全光照珠”,也就是“全性起修,全修在 性”。直捷了当,中间没有周折,没有浪费。自己起的亮就是照明自己,自性愈放光,自己就愈明。所以念佛的最后就是“垢灭善生”,彻底恢复本来了。
“广学原为深入”,为什么要学习许许多多,就是为了要深入。因此,台湾华藏佛教会、视听图书馆来了一些比丘、比丘尼,我也给他们说要广学。我说:“我跟你 们的师父不一样,你们师父讲专修专弘,而我主张广学普赞,一门深入。”他们把我这个“普赞”弄错了一个字,理解成“遍赞”,“遍”字没有这个“普”字好。 我们应该是广学、普赞。就如同挖一个坑,要想挖深,坑口就必然要挖大。心也是如此,要想深入,心必须要大一点。广学就是为了深入,所以就要普赞平等,法门 没有一个不是好的,我们都赞叹。不是说你修其它法门就错了,而是要普赞。但是对于每个人自己来讲,最后还要一门深入,你总不能脚踩两只船吧!脚踩两只船那 就两门具破。所以“广学”原就是为了深入。
“专修即是总持”,专修就是总持。一句洪名棗“南无阿弥陀佛”,只有这六个字,但统摄了万法。正如藕益大师所说:你念一句佛号,三藏十二部经典都在里边 了,一切戒律也都在里头了。正当念佛时,你还想偷人美金,那就念不了佛了。所以念佛的同时就是持戒了,戒律就在其中体现了。禅宗到现在为止,公案有一千七 百多条。所谓“公案”就好比是大家作为一种公共的档案资料、案例,共同公认的案子共为一千七百条。而在这一千七百个公案中,禅定也都在里头了。所以一门就 是普门,就是统摄万法,专修就是总持。因此,总持陀罗尼,统摄万法,万法统摄了就是总持。
“声声唤醒自己,念念不离本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叫谁呢?是在把你自己叫醒呀!你在睡着呢,都在做梦中事,念佛就为的是一声一声地把你自己叫醒。“声声唤醒自己”这表现的就是“禅”吗!“此身已在涵圆殿,更从何处问长安。”
涵圆殿就是长安城的皇宫。这首诗等于在说:“此身已在天安门,更从何处问北京?”到了天安门,你还问北京在哪干什么?你已到了北京的中央了。同样的道理,修净土不需要再参禅了!当然,领会一些禅,对于我们破执着,不局限于有为、有漏,还是有好处的。
“念念不离本尊,阿弥陀佛。”我们广学多闻学般苦,声声不离本尊,念念不离本尊,声声唤醒自己,我一念一念,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没有离开我们的本尊。这 里是“密”,这就与密法也相应了!念念都在本尊上,我就会感应道交,这个心和本尊没有分离了。本尊是谁呀?就是阿弥陀佛。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不离,直趋觉路,暂尔相违,便堕无明,故知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寂光真净,不涉一切情计,微妙难思,绝待圆融,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十四拜)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这里讲了“三觉”:本觉、始觉、究竟觉。人人都有个本觉,众生因为他迷惑无明,所以才成了凡夫众生而不能觉悟。虽然本 觉是和佛一样,但是现在众生完全为了追求声、香、色、味等等享受,受世间种种物欲的刺激,于是沾污自身,心也就不觉了。所谓“无明”是因为妄动而产生的结 果。有了无明之后,染污就越来越深,完全变成了不觉。现在众生这个样子,人还是好的,还有比人更愚痴、更残酷的,互相间就是杀。那么,怎么能够恢复本来 呢?本觉人人都有,但是不觉,不觉之中,怎么才能够恢复本来呢?就要靠始觉。靠开始的一点觉悟。有了始觉你才可能“收复失地,还我山河”,才能够彻底觉 悟。始觉之后,是否就可以了呢?始觉只有合乎了本觉,这样才能达到究竟觉也就才能真正的成佛而不再迷了。
打个不太恰当的譬喻:我们虽然有觉,就如同矿石里有金子,只有煅炼了之后才能炼成纯金,也就是究竟觉。纯金炼出之后,金子就不会再变成矿石了。
“无量光寿,是我本觉”。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就是我们的本觉。怎么算始觉呢?“起心念佛,方名本觉”我们起了心,发起了念佛的心来念“南无阿弥陀佛”,这 就叫做“始觉”。所以一般的信了佛还不足以称为始觉。这个念佛是很重要,所以十地菩萨,每一地菩萨都不离念佛,不管你修什么,都必须在起心念佛之后,才真 正的始觉。从不觉开始,就是要结束你那个不觉了,进而趋向究竟觉时,就要产生始觉。产生始觉,就要靠念佛。
“托彼依正,显我自心”这八个字好。所谓“托”是指借托、依靠、依托。我们依托彼土极乐世界的依报和正报。依报就是国土,黄金为地、泉池交流、宫殿……种 种庄严,这都是依报。正报就是佛菩萨大众。我们要假托依靠彼土极乐世界,用正报佛菩萨,依报种种的庄严,来显明我自己的本心。所以我们讲观想极乐世界、观 想阿弥陀佛……种种功德,这一切都是为了自我的帮助,以此来显明我们自己的本心。
“始本不离,直趋觉路”。我老是念佛,就是始觉。我所念的是什么?念的“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佛。所念就是本觉。因此,我始觉所念的就是本 觉。这样一来始觉就没有离开本觉,也就是“始觉和本”了。产生始觉还要做到始觉合于本觉,这样才能“直趋觉路”,直接走上究竟觉的觉路。所以佛是三觉圆 满,本觉、始觉、究竟觉都圆满了就是佛。咱们现在很荣幸,是在本觉出生始觉。要念佛了,这个是始觉,只要始觉不离开本觉,老念就直趋觉悟之路。念到最殊 胜处,即生便可证得“无生法忍”。晋朝有一个穷人,生活很苦,当他知道这个法门之后,他就拼命念佛,并且发了大菩提心。结果佛就现身给他说法,他就现生证 “无生法忍”,成就为菩萨了。成菩萨往生之后,七次到这个世界来,世间人都不知道。直到清朝的时候,在乩坛上他才把这件事说出来,并说了很多开示。
在《观经》里,也提到了韦提希夫人,他的儿子太坏了,要杀为国王的父亲,并自己做了国王。于是韦提希夫人就去救自己的丈夫。由于儿子不许给父亲东西吃,要 饿死他,所以韦提希夫人就把果酱类的食物涂在身上去见丈夫,丈夫就靠吃她这些东西活命。后来儿子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就要杀母亲。一个宰相看不过去了,我不 干了,自古有杀父亲的国王却没有杀母亲的国王,我不给这样的皇帝当宰相了。这样他才没有杀自己的母亲。韦提希皇后很苦,就求佛,佛就来了给她说法,并让她 见到了极乐世界,她当时就证得了“无生法忍”。所以我们念佛,不是只有在临终时才能往生的。当然绝大多数是在临终时才能显现。但极特殊的情况也有,可以证 到“事一心”,也就把见思惑断了。证到“理一心”就破无明了。破无明有四十几个层次,《华严》是十位、十行、十向,每一个都是“十”,三十个位次称为“三 贤”。从初位起就开始破无明,其中有三十个位次,到初地又十个位次,然后是等贤、妙觉,再有一分无明破尽才最终成佛。所以破无明不是一下子的事,破无明的 人各个情况都不一样,其中有四十多种不同的情况,一层一层的,就好象我们擦一件铜器上的铜锈,当露出一点本来的铜光时,你就高兴了,认为马上就擦出来了, 但是这擦的过程还很漫长,还有四十二个位次。所以,要想成就究竟觉,全部无明破尽才可以“始本不离,直趋觉路”。
“暂尔相违,便堕无明”,暂尔,用这么很短的时间,你的始觉和本觉就分家了,“相违”就是分家了、彼此相背。没有去合本觉,就会马上堕落在无明里头。无明 就是不觉,就是迷。所以我们要想成就,就必须要破四十二品无明。在修行过程之中,要行和解并重。解而不行,增长邪见。如果只是研究,看了很多书,懂了很多 东西,到处给人讲,而并没有按佛所说的去做,这就叫做“解而不行”。这样你所进步、你所增长的也只是一些邪见,而并不是正见。“行而不解”也不可以!有些 人就只知道念,什么也不懂,这个什么都不懂很危险哪!很多人念佛,都错以为多念一句佛,死后可多一个元宝。他的愿就是死后多得元宝,这样发愿的人再怎么念 也不能往生!将来就是满他的愿,也只是死后元宝多一些罢了。佛不勉强任何人,发这种心愿的人应当放弃这些念头。
我曾在居士林碰见过一个人,他说:我的心愿就是通过念佛,使自己到死的时候,能得到些好处。我的大师妹也是如此,她就愿死的时候好一点,因为她看见我母亲 和岳母死的都很平安,而她自己的婆母、公公死的却很痛苦,于是她只求通过念佛使自己死得安祥些。她说“往生我哪有希望呀,没有希望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很 多。所以“行而不解”只能增长无明。我们要破无明,如果不能理解,而只是盲目地去修,那你增长的也只是无明罢了。行解相资是很重要的!《净修捷要》就有这 个好处,能使我们很快地深入了解佛教的纲领,有了纲领就好办了!然后以此为核心,再进一步随缘行解相资,相互促进。
“故知正遍知海,随入众生心想。”《观经》上有这句话:“诸佛如来,是法性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又说:“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所以我们知道“正遍 知”是佛的十号之一。“遍”是无所不知;“知”是正知。这正遍知如海,进入到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之中。不但是佛,观世音菩萨都如此。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 通,一步一步打破“能所”,最后都是要灭,“灭”也要灭掉,“生灭灭已”,连这个“灭”也要灭,就是“寂灭现前”。“寂灭现前”不是“断灭”。在“生灭灭 已”、“寂灭现前”之后,得两种殊胜:
一、“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可以去救度众生;
二、“下供同一切众生同一悲仰”,和一切众生同一个心,求佛加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观世音菩萨发心 就是发这个心,证的果也是如此。
所以,众生求救于观世音菩萨,就马上可以得到解决。观世音菩萨马上就知道了,因为菩萨同一于你的悲仰。同时又同一慈力,有 如来的慈力,慈力就会到你的身上。所以,寻声救苦而得到救度的人多到不可说,现在还是多得很!“虽入众生心想,寂光真净,不涉一切情计,”这个正遍知海虽然入众生心想,可是大家要知道,“寂光”即指常寂光土,真实的净土,它不牵涉到一点点咱们的情 和计。众生都是在情想中,种种的考虑、计算、分别……正如《楞严经》所说:人类的“情想”居中。“情”要再多就是畜牲、鬼;“想”要多就是天界。“纯情则 堕”情重就要堕落往下走。“纯想即非”,这个“想”是离情的,与情是对立面的,“想”不能当“理想”来理解。“纯想即非”,就是不牵涉这些情。因为一切追 求、欲望、名利、眷属儿女……种种的感情,都在这“情”字里头。因为你这个“情”就有私啊,有所私就不可能是大公,也就没有那种普遍的心,只是有缘慈。佛 是无缘慈,同体悲。所谓“有缘慈”就是说,你跟我有缘,所以我就对你好,愿意帮助你。那么这个善心不算十分伟大,虽然还是好事,但毕竟是“有缘慈”。佛是 无缘慈,他不是靠因缘而去发慈悲的。佛视众生同等,谁都要救度,是同体悲。任何一个众生都与我同体,他的病就是我的病。所以佛菩萨伟大就伟大在他“不涉一 切情计”。这个“计”比“情”还要重。就是说众生总是要考虑:我修的怎样?好不好?今天修的殊胜不殊胜?……总在那计算、计较、有所求、有所等待,这样做 就限于“有为”了。真是到了寂光真实净土,法身的境界时,是不牵涉一切情计。佛虽然是入到众生心想中,可是佛并没有牵涉情计,并不象我们凡夫那样分别、计 较、情执……佛入到的是正遍知海里,因此是真实的清净。我们如果要成就正遍知海,就应该同样的也不涉一切情计,所以我们要老念佛才是。在念的时候,一切不 考虑,就是这一句佛号,一句跟一句的念。我常说,咱们这么念的时候,一切都不换,不是为了见佛见光才去念的。我一句跟一句,清清净净的念佛并不在换作交 易。坚持清净念佛而“不涉一切情计”。
“微妙难思”清净念佛的结果是非常微妙的。这个“妙”是指到了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地步。微小到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其中的很多事情,而并不是你能轻易发 觉的。所以这样的“始觉和本”、“托彼依正”、“显我自心”……这一切都是微妙难思的法,不是我们能用头脑去思考想象所能想得通的。
所以我们现在先要求能够达到理解的水平,做不到的先仰信也行。先信仰什么呢?先信佛在佛经中的每句话都是正确的。虽然现在有的话大家接受了,有的话还不能 马上接受,但是大家放心,不能接受不要紧,我们只要老实念佛,念念中会一天比一天明白的。通过念佛你自然自然就能理解了。不要请别人讲,你老反复的看来看 去,念来念去,你就能通。这是佛恩加被,也是佛法的殊胜所在。
“绝待圆融”,就是没有对待,一有对待就是二,就有矛盾了,就如同我们世间一样了。佛法是离开对待的,不是对待的法,没有对待法。你还比较什么?一切本来 是绝待的,是圆融的,彼此没有妨碍的。对于“圆融”与“不圆融”,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把“水”往什么样的容器中倒进去,它都洽当、合适,同样的水,电冰箱 里冻成一块冰,这块冰搁在什么容器里头都不合适,有的搁不进去,有的搁进去也不洽好。这个水它就圆融,冰它就不圆融。那么,这冰和水的差别在哪呢?只不过 温度不同罢了。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