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华岩寺方丈、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理事长道坚法师()
重庆华岩寺又称花岩寺,以华岩洞岩壁泉水飞溅、滴水成花而得名。华岩寺集山、水、园、林、洞为一体,享有 巴山灵境 之美誉。其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传法甚广,史有 华岩寺宗支流衍天下 的记载,历为巴蜀十大丛林之一。重庆华岩寺秉承历代祖师宏远,振兴华岩家风,明确提出要 以文化为契机、以弘法为本怀 。10年来,先后创办了华岩佛教博物馆、古籍善本修复中心、非遗申报中心、弘法楼佛教艺术馆等佛教文化机构。近年来不但积极资助学术研究,而且自己率队对佛教遗址展开实地考察,致力于区域佛教史研究。在道坚法师看来,注重佛教文化建设事业,是中国佛教发展的。
重庆华岩寺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创建以来一直将文化教育事业作为寺院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华岩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西南大学等相关学术机构展开了深入交流与合作。例如,2011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国情调研基地在华岩寺授牌,这是该中心在西南地区设立的首个国情调研基地。
在参与学术以及推动文化交流对话方面,重庆华岩寺同样建树颇多。不但在各大高校设立奖学金资助学生,还直接参与学术活动,共同组织学术会议等。
2006年,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创办成立,这是一家非营利公募性基金会,主要用于助学、文化传播、扶贫、赈灾与社会公益。近年来,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内蒙古大学、北京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举办学术论坛、设置奖学金,积极弘扬优秀佛教文化。
仅以2015年为例,1月6日,为支持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其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工作,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专门设立 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华岩奖学金 ,支持该中心开展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的学术交流,主要用于中国与泰国佛教学术及佛学教育的交流与研究,资助泰国、越南、缅甸、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攻读佛教专业。9月8日由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主办、泰国中国文化中心和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协办的第三届中泰佛教论坛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召开。中泰佛教论坛建立了中泰佛教学者交流、合作、对话的长效机制,为中泰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增加了一个重要新平台,两国学者在此交流研究心得、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有益于增进两国人民友谊。10月9日,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签署《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与内蒙古师范大学佛学文化研究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对佛学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给双方佛教研究人员提供共同的研究平台,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 内蒙古师范大学汉传佛教文化研究所 ,是在我国蒙古族地区,成立的第一家旨在对汉传、蒙传、藏传佛教,进行对比研究、展开国际交流的大学研究所。同时也分别在重庆华岩寺和长寿菩提寺设立 内蒙古师范大学佛学文化研究院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基地 ,联合主办不同规模的、国际、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为国家实施 一带一路 战略作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华岩文教基金会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云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术机构联合举行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例如,今年4月,与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佛教与基督教比较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这个研讨会已经举办六届,主题分别是 罪与苦 、 爱与慈悲 、 解脱与拯救 、 缘起与创造 、 成佛与称义 和 佛性与圣灵 ,推动了不同宗教和不同学术领域间学者的交流与对话,在学术界和宗教界均产生了良好影响。5月7日,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与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中国伦理学会合作签约仪式在华岩寺举行,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院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王海滨等学者参加。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在清华大学设立中国伦理学会学术成就奖,主要奖励和表彰全国伦理学界在近几年学术研究中取得卓越成绩的专家学者和优秀学生,其目的是激励和推动伦理学专家学者更好地开展伦理学研究,促进社会道德建设和进步。
佛教慈善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慈悲济世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从佛教教理来看,中国佛教开展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也是十分充分的。中国佛教主要是在印度大乘佛教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慈悲成为其最主要的道德观念。道坚法师认为,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大致有五个:第一是菩提心理念,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即一个佛教徒的基本任务是力求完善自我人格和心灵升华,最终达到觉悟宇宙人生的圆满境界;视一切生灵皆属自己六亲眷属,愿将圆满的佛法教授给他(它),或为他(它)提供学习佛法的方便,不遗余力地传播佛教。而下化众生的种种方便中,佛教的慈善事业是其一。
第二是佛教的慈悲度世理念,慈悲就是拯救正在饱受困苦折磨的生灵,使其生命充满永恒的快乐。佛教种种修持法门中,慈心观及悲心观,乃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圆融运用,均与慈悲理念密不可分,因而,慈悲度世的精神是大乘佛教之中心,是一切菩萨道的基础。
第三是佛教利他情怀的布施精神,布施为佛教徒实践佛法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首,是由凡入圣,到达涅槃彼岸的必经之路。对于布施者而言,无论法施(传播佛法)还是财施(救济贫穷等福利事业及公益事业),均要求做到 三轮体空 ,即不求功德,不期回报,将布施作为佛教徒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成就佛道之必需。
第四是佛教的福田思想,种福田是为了圆成福德,经论一般称为八福田,即造旷路美井、水路桥梁、平治险路、孝事父母、供养沙门、供养病人、救济苦厄、设无遮大会等。对八福田思想进行分析,大致可分为二:敬田和悲田。敬田即护持佛教,尊重人伦师道,对三宝父母师长的供养等;悲田是对病者、贫穷、孤老甚至动物的爱护与布施收养,以及利益他人的公共福利事业等。
第五是佛教的报恩思想,即人类的生存,所有与人类有关的有情无情均于人类自身有恩,具体可分为四恩:三宝恩(宗教性)、父母恩(家庭性)、国土恩(自然性)、众生恩(社会性)。佛教认为慈善事业是报效四恩、成就佛道的法门,是实践佛陀教法的基础,是传播佛教的保障。
慈善事业是践行佛法、引导正信、树立佛教良好形象的有效方式,在历史上受到中国佛教先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因此重庆华岩寺在慈善事业方面做了许多努力。
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第二天,华岩寺派出5名僧人组成先遣队,前往北川救灾。16日,道坚法师率华岩寺赈灾救援队,带着药品、大米、 矿泉水等物资前往北川救援。先后组织救援队、医疗队、卫生防疫队、心理救援队、物资运送队,以及支教队伍深入第一线,把爱心传达给正在受苦受难的乡亲们。另外,还组织了大量募捐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组建了息灾法会、超荐法会等,为汶川大地震的遇难同胞超度,为乡亲们祈福。
救灾赈灾必须要有一支专业队伍和常态的工作机制。2011年,首支重庆民间救援队 华岩文教基金会应急自愿救援队成立,目前救援队有志愿者约500人, 专业救援队员30余人。救援队拥有2台水陆两栖救援运载车、10套单绳技术全套装备、3艘救生橡皮艇,以及其他一些常用的救援器材设备。2013年,重庆民间救援队正式成为基金会的 紧急救援中心 。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地震,重庆华岩寺立即启动重大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第一时间派遣救援队赴尼泊尔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援助。
总之,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成立的目的就是广泛参与各项慈善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资助失学儿童和少数民族教育,关心残疾人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作为一项事业在当代中国发展起来,并在诸多领域发挥着独特功能和作用,佛教慈善事业也日益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古代先哲经验和现代社会特色,佛教慈善事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应注重对佛教慈善事业的调研,同时提出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完善佛教慈善事业的组织化管理,以使之有序化、高效化运转;应多方位筹集善款,并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每一分善款均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畅通佛教慈善信息,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大力宣传佛教慈善事业,唤醒世人的爱心,树立佛教的正面形象,引导社会参与,为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宗教工作的重视,为佛教发展和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政策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需要慈善、又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时期。因此应该顺应形势,积极推动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慈善救助模式和佛教慈善事业发展道路。佛教慈善事业的兴盛是佛教再生的希望。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