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黄念祖:诸佛出世,都劝他的父亲要行念佛三昧

发布时间:2023-12-28 11:28:44作者:诵读
黄念祖:诸佛出世,都劝他的父亲要行念佛三昧

底下就引《观佛三昧经》。“佛告父王”,这个佛是释迦牟尼佛,父王是释迦牟尼佛的父亲。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要度自己的父亲,所以底下一段话是释迦牟尼佛对父亲说的,是诸佛的共同的规律。

“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佛出世要做三种很好的事情。

“一者,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这是第一种。佛都是不例外,佛都说经。

第二,“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还是为凡夫示现的,“无量妙好”,这是为菩萨现的。“若有众生称念观察”,你念佛的名号、观佛的相,哪怕观一个白毫,不管这个佛是现在佛、是过去佛还是未来佛,“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四种重的罪,五逆就是重罪,“永背三途”,不会再堕落到三途。“随意所乐”,得生净土。观佛的相好光明,这是第二种利益。

“三者,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诸佛出世,都劝他的父亲要行念佛三昧。所以上头是什么?是诸佛出世的三种意义,什么佛都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跟自己的父亲,劝父亲行念佛三昧。所以念佛三昧的重要性,大家就可以在这个地方好好体会体会。一个人对于父亲,要劝父亲做的事,应当是考虑得最仔细、最周到的。佛现在叫我们念佛,也就是佛对待我们和他自己父亲是同样的待遇,大家要知道,所以大恩大德。

这个说完之后,这就接到咱们这一段,释迦牟尼佛的父王,这个上头的父王是一切佛的父王,当然释迦牟尼佛也劝他自己的父王。这个说完之后,他自己的父王就问释迦牟尼佛,他说“佛地果德”,证的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第一义谛的空,这些殊胜的法,“何因不遣弟子行之?”他自称为弟子,为什么不叫弟子来修这个?第一义空,真如实相。

“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很好的体会,有的人都喜欢高,喜欢谈玄说妙,这些地方。所以我常说,你到一个鞋铺去买鞋,你不能只看见这个鞋的样子好,或者怎么怎么时髦,或者是便宜,你第一个要问的就是你的号头对不对,你是穿多少号鞋。它再好,再价廉物美,比你的脚大两号、比你的脚小两号,你都没法儿儿办。我们学法也是如此,那些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你没有开悟,你还是个凡夫,不是你所能够修行的境界。所以法门是都有,有许多是说给菩萨的。所以劝父王你要行念佛三昧,就在这。法不是不好,父王看不起,也是一样看不起念佛法门,这是很共同的,不足怪。但是佛是想得很好,劝父王,诸佛都是如此。

“又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打个比方,比方是什么?一个臭的林子,臭极了,但是里头出了一棵旃檀树,出这个旃檀树之后,整个林子就不臭了。前头这个事我当初就简略了,我引文字不愿引得太多,写亦复如是,跟着上文说的,说那个臭林子有一棵香树,臭林子就不臭,反而变成香的。

念佛的心也是这样,就是你心里头种种就跟臭林子一样,但是你一念佛,它就变化了。众生念佛的心也是,在生死之中,在苦恼之中,你念佛的心也就是这样,你这片臭林子里头出了一棵香树。你就是老念,“定生佛前”,一定可以生到佛的前头。生在佛前就是生到佛国,生在佛的左右,不一定说在前头,在哪都可以,定生佛前就是生到有佛的国土。“一得往生”,一旦得到了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一旦得到往生,你就能够改变一切的恶,成大的慈悲,一切恶都变成慈悲。

这个地方,就是我说那个带业往生,我们这个证据很多,我已经找了好多证据,这个证据又是一个证明,我们随着这个经典给大家讲。现在成为一个争论,这位先生他就说佛经里佛没说带业往生。他是什么?他是宣传密宗。现在很多密宗,他们碰见许多学净土宗的人(我们这个带业往生,我不去修你那个密,那多麻烦,要灌顶、修法,什么什么),他就觉得要把净土宗的人破一破,你们这个带业往生,他辩论,他说你这是不可能的,佛没这么说。你看看这个话,经典中我能找五、六处,咱们一个一个来。

“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就是你在往生之前你的恶还都有,是不是?恶不就是罪业、就是惑吗?恶还不是业是什么?所以带业往生,你看这恶还没改,带着去的。可是往生之后,到了佛前就可以改变诸恶,是往生之后改的。不是改了之后往生的,是往生之后,这个大有分别!你要都改了才能往生,那就不叫易行道,跟别的一样了。你要见惑没有,思惑也没有,业也都消了,那你本来也可以证阿罗汉,你也脱生死了。这个不是,你还是有。所以弥陀四十八愿里头,你不复再入三恶道,这句话也就是说你还有这个业因,还可以入三恶道,但是往生之后,佛的愿力加被你不再堕三恶道。

这个带业往生,有人说叫我写,我说我不写文章,但是要大声疾呼,这个带业往生咱们要有信心。而且这是一个正见,我们要是曲解了这些,而且去宣传这些,就叫作谤法,而这个谤法之罪底下也要说,这个是过于五逆十恶。有的是不自觉的,有的是自觉的,自觉当然罪不可恕,不自觉的也是很重。所以这些地方我们要很小心,不能跟着说。辩论了半天,这个问题还是个问题,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再借机会说。

大慈至孝的本师,劝父亲的话,只劝念佛。而且说了,父亲提出来要学别的,佛不同意。可见其他的行门不是不殊胜,但不是凡夫所能修的境界。“唯有系心念佛法门”,持佛的名号,持佛的咒语,“最是应机,但能依教念佛定能往生,一得往生便能转恶成善”。而且带业往生,你这个罪业、疑惑都带着,还是个凡夫,所以去的是凡圣同居土。并不是叫你超凡入圣才能往生,你如果能入圣你是超额了,你就不是凡圣同居土,你是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不会叫你屈才的。但是更要紧的是你能生就很不容易,能生就是这个学校你很容易考进来,特点就在这。

上面释迦牟尼佛劝父王的话,“谓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系念不止”。这个念佛是什么念佛?有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

这个里头最方便、所最能行的还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就是念一句圣号。善导大师的话,“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但念阿弥陀佛就是持名,念这四个字。别的就叫作竖出三界。虫子在一个竹子里头,要顺着一个节一个节的爬;这是横着出来,咬一个地方,咬通了,就通了。持名,所以是易行道,径路中的径路。

“观像念佛”,就供一个圣像。但是这个像要是面前没有,像过去那十年动乱,都给你搬走了,你没办法。我家的佛堂一度都搬空了,现在又回来了,但是搬空的时候你就没办法了。所以观像它有这个困难,你不能老保证,你要去旅行什么,你有时候就不方便,生病等等的,住了医院,都不好办。

“观想念佛”,观想一个莲花上有八万四千瓣,一个瓣有八万四千个脉络,脉络放多少多少光。你说众生,你现在想一个莲花是八万多瓣,把这八万多瓣你怎么想?境很妙,心很粗,它是定中的境界,你不能入定你不能作观。所以观是定门的事情,也不是凡夫都能行的。

“实相念佛”,就是要离开这一切一切,二边,生灭、有无、能所、言说、名字,能心所缘的等等相,专念自己的本性天真佛。这都是勉强说,这个语言文字不能尽,我也不需要多加解说,多加解说也还是语言文字。

总之,《圆觉经》的话,“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你还没有出轮回,你要想了解圆觉是什么,这个圆觉它的本性就随着你这个心它就流转,你要想免除轮回没有可能性,没有是处,都不是;就是你所体会的圆觉就随着你的心它就转了,就不是本来了。所以你所体会的圆觉非真圆觉也,乃是你心中的妄想中的一套东西而已。

底下又说,“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何况众生轮转六道之中,生生死死这个污垢之心都没有清净,你要观佛圆觉的境界,你不旋复,你不颠倒,你不可能观。所以观实相不容易,《圆觉经》就说清楚了。

佛又打个譬喻,我没有引证原文,但是这个话是从经里来的。这个太末虫就指的细菌,所以佛老早就知道有太末虫,极微末的虫。细菌我们要到不久前,近两个世纪才知道,用大的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佛在二、三千年前就知道。“太末虫处处能栖”,哪都能待,“而不能栖于火焰”。所以那个针拿火一烧就是消毒,众生救伤,拿那个布什么的在火上烤一烤也是消毒,它那个细菌在火焰上不能生。

众生的心,也是“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所以有许多专门要来钻佛学的人,他就没有注意这些话,这些话佛就给你授记了,你这个心到不了这。你靠研究学问的心,你这个妄心,你这个意识,你的分别识在那作用,你搞了半天还是个佛学家,你对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如来佛的真实义还是一窍不通。

所以佛的实相,圆觉本性,“虽然众生本具”,但是因为你的妄心,念念是生灭之中,你观不到,你不能理解。所以不可思议的,不可思,你要靠思去知道怎么行?那叫可思,怎么叫不可思议。所以《观佛三昧经》佛告父王,“念佛法门于诸法中称为径路”,四种念佛都称为径路,可是持名念佛更方便,是径路中的径路。(《无量寿经讲座》,黄念祖讲述,转载自黄念老法音网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读诵网